美哉宋玉庆
美哉宋玉庆
关注数: 3
粉丝数: 14
发帖数: 558
关注贴吧数: 3
前些天录了两段京剧,欢迎大家点评指正! 大家好! 我是宋迷,自幼受父母熏陶学唱京剧。其实我已经好多年不唱了,是宋老师重新激起了我演唱京剧的热情。其实是录了好几遍的,只是每次效果都有些差异,也就是说有好点的地方也有差些的地方,后来就随机选了这么两段吧,真心欢迎诸位行家点评指教、助我进步!先在此表示感谢!
关于做Fans之我见 自从来到心吧之后,就想更多的去了解王老师的一切,毕竟在这之前我仅仅是了解了其中的一少部分。于是就去翻阅历史老帖……正是在心吧的历史老帖中,让我看到了从前心吧的鼎盛时期、瑰丽风光和动人心魄的起承转合故事。在那些饱蘸深情的文字里,我认识了心吧一批高素质而又对偶像无比忠诚挚爱的心迷们。那不仅仅是文字、是才情横溢的文章,更是一颗颗滚烫而热烈的心……我被这些情深似海而又荡气回肠的爱深深的感动,我爱这些文青、文中和文老们!我深深的理解她们内心那种炽烈的爱和荡气回肠的柔情,也理解她们是在偶像的身上寄寓着对于人世间理想和完美事物的追求与向往。但我同时也感受到了那种粉丝特有的求之不得的苦涩,无比的热爱却得不到回应而且更有受到重创而委屈者……感慨不已,于是便写了第一篇帖子:浏览王心刚贴吧感言 我的心为她们爱着、痛着,伤感着,惋惜着……同时也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做粉丝可不可以只保有快乐而不受伤? 我们站在大地上,而偶像之于我们如那暗蓝天幕上闪烁的明星。我们可以夜睹明星欣赏赞美,但却绝无摘星的可能。而且在地球上看月亮和在月球上看月亮在审美上是有很大差距的,我们这个最远的距离大概也是观赏明星最美的距离。所以在我看来可能不去打动偶像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最好的,否则初衷可能很美,但结果却可能令人失望。 作为偶像本人,年事已高,已不能承载影迷们集结起来那些巨大的爱,那对于老人家会是一种心理负担。如果他需要关爱,我想那时刻都会在身边。作为影迷,万众一心只是牵念那一个人,我觉得我们需要理性,因为我们不可能得到心(迷)与心(刚)的共鸣,年纪大的人都已经看开世事、淡泊名利,只希望静养安度晚年,而不希望有任何扰动,因为激情对于老年人已经是无意义的事情。而我们与之相比之下还年轻,心情是不一样的。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去把自己的一腔热忱、万般衷肠都倾诉给他一个人听、让他知道。那对于老人家也是太超负荷了,是无法承载的事情,因为这爱显得太沉重了,他已无法回报这炽热的爱。很不好意思我做为宋迷开始的时候也是想这么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心声集结为一本册子然后给宋老师寄过去,唯一的心愿就是想让他知道,有我这样一个人知他、敬他、爱他。后来想想觉得这还是出于一点自私的心理,因为让一位70多岁的老人戴着老花镜来象读书一样看你那些长篇大套的文字,而目的无非就是出于自己个人想要表达的一厢情愿,因为老明星们对于这些是见得太多了。如果是几个人可能还是一种精神上的安慰,但要是很多人都这样做,那对于老人家确实是负担了。其实偶像要想知道我们的心情很简单,只需让他的子女们来这个贴吧看一看,下载几篇就会一目了然。 所以究其实质我们粉丝对于偶像的追随和爱应该落墨在“欣赏”二字上。我们可以尽情欣赏他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尽情去赞美他高尚的品格,也可以尽情去抒发歌咏偶像带给我们的一切美好,并把这种美好带到我们现实的生活之中,向偶像学习,也去力争做一个高尚而有品味的人!关于我们粉丝对他的爱,只需默默地用实际行动在网络上支持他、声援他,并对公众表达对他的敬仰与爱戴就可以了,不求回报,只要对他好,这才是我们心迷最为理性、深沉而无私的爱之表达。而我相信,我们一定会乐在其中的! 为了爱,与其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心吧的朋友,不知谁还会有这样的热情…… http://tieba.baidu.com/p/1600212121 这是柳云龙贴吧的一篇精华帖,我看了有所感触,大约是想起从前的心吧,有着不输于此的热情。对于这样的文字,其实我不知所云,但总是为之莫名的感动;感动于文字后面那颗真诚的心和热烈的情。尽管绚烂总会归于平淡,薪火不再增添便会渐渐熄燃,但我想,那些精神、和那些鲜活的画面是长存的,是生生不息的……我们应该在那永不枯竭的源泉里去汲取新生的力量!祝愿心刚长青,心吧长青!
希望宋迷们都能写写自己的心得感受 宋玉庆贴吧因为没有得力的吧主主持而显得冷清。我是因为热爱宋老师才把自己的热情投入到这个贴吧的。但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也不利于本吧的长远发展。希望宋迷们都能为这个贴吧做一点什么,众人拾材火焰高。 宋老师因为客观原因中断艺术生涯的时间比较长,所以网上的资料很少。但 我们大家可以从自己的角度谈谈:您是怎么成为宋迷的?您对宋老师艺术形象的感受,还有见面(很多人是见过宋老师的,令人羡慕)、通电话时宋老师给您的印象,以及其他感想等等。记得敬玉庆姐姐说她是想写北京见面的幸福经历的,只是想写好所以迟迟没有动笔。 我的看法:自由抒发的文笔最流畅,真挚的情感表达最美,我们写的是自己的心情,不需要刻意雕琢文辞。大胆说实话,只有实话实说、真情实感才是网络交流最令人感到舒心的语言,假大空的年代一去不返了。再者能够喜欢宋玉庆老师的宋迷们大多年龄都40以上了,有些是50岁、60岁甚至70岁。我们都已经成为中老年了,经历过WG、经历过文艺禁锢的年代,在那个年代我们很多人什么都不敢说,怕这怕那,所以养成了谨慎小心的习惯。 现在这个年代的网络是开放而自由的,不是60、70年代了,更可况我们所称扬的是一位德艺双馨令人敬仰的前辈!我们赞美的事物都是积极向上的。 如果我们这个年龄还不能自由的抒发自己的情感,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所以应该表达,表达对偶像的热爱和对戏曲京剧艺术的认识和感悟。 这样做对贴吧的意义在于,使贴吧活跃起来、也更有人气,这样才有利吸引、发展更多散在于网络间的宋迷,同时也抒发了我们对偶像热爱的心情。可以结交更多同道的朋友。我们可以借鉴王心刚吧的发展经验,她们很团结,宽容大度,有集体维护贴吧的意识,而不是仅仅想着自己。每来一个新朋友大家都是积极主动的去打招呼,这样就能给新朋友以温暖,很多人就是这样加入心吧的。 为了宋老师的贴吧,我该做的都会义无返顾的去做,那么希望大家也能在此积极热情的支持我们几十年始终如一尊敬欣赏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宋玉庆老师!
从五行命理略解偶像王心刚老师 从八字上来看(可惜只有6个字,会少了一些内容),王老师是金命,也就是日元辛金。八字都是竖排的,第三位是日元,也就是出生的那一天。这个日子是属金的,五行之金具有什么性质呢?《尚书.洪范》中定义金的原文是 “金曰从革”。什么意思呢, 在《尚书·洪范》里孔颖达有疏注“金曰从革”说:“可改更者,可销铸以为器也。”“金可以从人改更,言其可为人用之意也。”以此引申为金有变革、禁制、肃杀、敛降、洁净等特性。凡具有此类特性的事物和现象,均可归属于金。 金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方正。五行金多的人会很帅很漂亮(王老师这6个字里就有4重金:2重辛金、1酉金、1庚金),这样五官会特别周正。我们从王老师的相貌上就可以看出很典型的“金相”:国字脸(方)、有棱角的下颏、英挺的鼻梁、漆眉星目、眉骨高……。金多的人皮肤白,至于这一点似乎从电影里是无法求证的,都化妆了所以看不出本来肤色。 表现在性格里就是刚正不阿、不畏强权,因金本身就是坚硬的。而王老师辛金的比重更为突出,干透支藏。辛金为阴金,在五行的象征里为玉,这种刚是有一种外相的柔和存在的,温润如玉,也就是外表看起来是那种光泽、温和的、具有摄人心魄的魅力。也就是辛金的坚硬会表现在骨子里,而并不是表面。但王老师又有1重庚金,庚金为阳,这一重庚金增加了军旅的酷帅信息。从职业的角度,金多大多从事与军警、武术、IT、工业……等与金相关的职业。而王老师本来就是军人。 另一个性格特点则是肃降、少言寡语。金多的人通常比较沉默,不善言辞(我们在部队里常会看到这样的人)。在通常状态下面部无表情的情况较多,但若活跃起来就会很生动。属金的人喜欢清净,而不喜欢喧闹,他们宁愿远离喧嚣静静的呆着,也不愿凑热闹。为人比较理性、讲道理、秉公办事、分析事理会很明晰,但可能也有某种教条的倾向。生活习惯喜欢干净,因金具有清洁的特性。 金命人处理问题会很果断,而不会拖泥带水。形容姿态也会清爽利落。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即便到老了也腰板不塌,王老师就是这样的。可以这样说,合格的金命人是那种气质非常好的人,因为他们有很好的律己精神所以外相具有威仪。如果坐上1、2个小时腰板也是直的,那准是标准的金命人。 (待续)
王心刚电影高清版合集 话说我看了几部王老师的电影,大多是不清晰的,不清晰的程度到——连帅哥的眉眼都看不清了,感到很不爽,今天忽然看到一部高清版的《海鹰》(很可能是数字修复过了),心里别提多亮堂了,就想起咱贴吧里应该有这样一个高清版的合集,这样可以方便大家随时观赏。希望吧友们和我一起收集,发现高清版就发到这里来,大家说怎么样啊?
如果用一种树木来形容你心目中的王心刚老师……
如今的心吧比较象王老师 纯净、清爽、专心、温煦、恬淡、自然、但也不苟言笑,嗯,很像王老师
我欣赏的银幕帅哥影星 目前能想起来的也就这几个了,如果还有请大家提醒我:)
【转载】我与《奇袭白虎团》(六)
【转载】我与《奇袭白虎团》(三)
【转载】我与《奇袭白虎团》(二)
【转载】我与《奇袭白虎团》(一)
早上发的一条微博
发一个完整版的:王心刚坦言不再关注电影 发现原帖不是全版的,于是从“环球视野”中截图转发一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明白“王老师”的心迹
一篇提及宋老师的散文《感情无罪》 (转载华北江雪的博客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blog.sina.com.cn%2Fs%2Fblog_48f3870401013pcq.html&urlrefer=a9fc8579a62731003d7d33fa7ea2e41c)
浏览王心刚贴吧感言 宋老师的资料很少,于是就去怀旧其他,寄托一份莫名的情思。 想起当年女孩子都心仪的《侦察兵》,于是回顾了王老师的老电影并浏览了王心刚贴吧 应该说我们那一代的女孩子都差不多是爱过王老师的,因为当时王心刚是电影帅哥第一人。军人气质,艺术创作富于激情和魅力,同样的英俊潇洒,现在依然赞美欣赏,仅仅是我并没有去做“心迷”。因为缘吧,简言之,我只做了唯一的这一次专业的“宋迷”。 浏览了很多王心刚吧里的文章,感动、感慨,进而想写一篇感言。 第一句话想说:心迷很苦……精华帖我差不多是一页一页翻过来的,发现大家对偶像情深似海,然而却不曾一次谋面,没有过一次倾心的交谈,甚至得不到抚慰心情的片言只语的信息。作为同样也是粉丝身份的我,非常理解其中的“苦”,我们几乎是对着偶像的文字音像图片在自言自语、倾吐内心最炽热的情感,然而却得不到回音。而集聚在一起的倾诉在某些时刻会越发加重了寂寥的意绪。 然而这种苦都是我们自找的,也是粉丝的特性使然而与偶像无关。更何况我们迷上的偶像都是颐养天年的老先生呢 第二句话想说:做粉丝自有自己的快乐。我们在偶像身上找到了理想主义的英雄之美、人生的希望、情感的寄托,一个美好的艺术形象可以伴随人的一生,是激发人不断向善、向上的动力,我们从偶像的艺术创作以及他们德艺双馨的人生轨迹中,以他们为榜样,学到很多做事做人的道理。于是我们的生活是充实的,在追随偶像的过程中,充满了欣赏与交流的快乐! 第三句话想说:会继续喝这杯苦乐交融醇香美味的咖啡!永远的追随下去……偶像的幸福和快乐是我们粉丝最大的愿望,为了这个愿望我们甘愿抛弃自己的私心;可以不见、可以没有交流、可以无所回应……只希望您长寿、快乐、幸福! 顺带发一张王心刚的《侦察兵》剧照
浏览王心刚贴吧感言 宋老师的资料很少,于是就去怀旧其他,寄托一份莫名的情思。 想起当年女孩子都心仪的《侦察兵》,于是回顾了王老师的老电影并浏览了王心刚贴吧 应该说我们那一代的女孩子都差不多是爱过王老师的,因为当时王心刚是电影帅哥第一人。军人气质,艺术创作富于激情和魅力,同样的英俊潇洒,现在依然赞美欣赏,仅仅是我并没有去做“心迷”。因为缘吧,简言之,我只做了唯一的这一次专业的“宋迷”。 浏览了很多王心刚吧里的文章,感动、感慨,进而想写一篇感言。 第一句话想说:心迷很苦……精华帖我差不多是一页一页翻过来的,发现大家对偶像情深似海,然而却不曾一次谋面,没有过一次倾心的交谈,甚至得不到抚慰心情的片言只语的信息。作为同样也是粉丝身份的我,非常理解其中的“苦”,我们几乎是对着偶像的文字音像图片在自言自语、倾吐内心最炽热的情感,然而却得不到回音。而集聚在一起的倾诉在某些时刻会越发加重了寂寥的意绪。 然而这种苦都是我们自找的,也是粉丝的特性使然而与偶像无关。更何况我们迷上的偶像都是颐养天年的老先生呢 第二句话想说:做粉丝自有自己的快乐。我们在偶像身上找到了理想主义的英雄之美、人生的希望、情感的寄托,一个美好的艺术形象可以伴随人的一生,是激发人不断向善、向上的动力,我们从偶像的艺术创作以及他们德艺双馨的人生轨迹中,以他们为榜样,学到很多做事做人的道理。于是我们的生活是充实的,在追随偶像的过程中,充满了欣赏与交流的快乐! 第三句话想说:会继续喝这杯苦乐交融醇香美味的咖啡!永远的追随下去……偶像的幸福和快乐是我们粉丝最大的愿望,为了这个愿望我们甘愿抛弃自己的私心;可以不见、可以没有交流、可以无所回应……只希望您长寿、快乐、幸福! (顺带发一张宋老师扮演的“侦察兵”图片)
分享我博客上一条珍贵的回复,这位博友是一起和宋老师拍过电影的
说句心里话 在我的眼里,有宋玉庆,京剧才美,否则京剧在我眼里也黯然失色 尽管我知道这样说是很片面的,因为京剧艺术本身就是博大精深而其中有非常多卓越的艺术家。但以我今天追求简单的心境就没有心思去追逐那么多了,心里有宋老师这么一位偶像便足矣 因为有宋玉庆,我才有心思唱京剧,而在这之前我早已远离京剧了,不是因为京剧不好,而是京剧给我们家带来的痛苦回忆太多
我一张我幼儿园时唱红灯记的靓照:)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芭蕾偶像吴菁华专访:消失的红舞鞋 CCTV的视频转不过来,大家点链接看吧: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cctv.com%2Fvideo%2Fchongfang%2F2007%2F07%2Fchongfang_300_20070714_1.shtml&urlrefer=fc685516508d2ab568fac29d9fe35c6d
但愿人长久 万里共婵娟! 今夜浩邈星河璀璨,今夜又是中秋月圆……而我已经没有亲人可以倾诉我心中的情感。在这个亲人团聚共享天伦的日子里,我唯一的思念就是您,我们的宋老师,感谢您为我们塑造了完美的艺术形象,使我们感受到理想的梦可以是真实的存在。我把老师当成是自己的亲人挂念!历史的悲欢离合都已成为往事,阴晴圆缺不会影响月儿再圆,遥祝旅居大洋彼岸的您和王老师:身体健康、阖家欢乐、幸福永远、共赏中秋一轮明月!虽然我们山海遥遥不能相见……但愿人长久,万里共婵娟!
非常珍贵的67版《奇袭白虎团》音频10首 和后来72年电影的很多道白、唱腔甚至唱词都不一样的。。。。。大家一饱耳福吧!
喜欢奇剧的另一个原因 从小我就对军人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好感,比如3、4岁的时候和爸爸妈妈生气了就会说:“我去找解放军去!”在我幼小的心灵里,解放军是最可亲可爱可信赖的人。 爸爸就是一名志愿军汽车兵。小时候他总是给我们讲朝鲜战场上的事,比如汽车走盘山道怎么关上车灯避开敌人的轰炸啦,阿妈妮对他像儿子一样,村里的朝鲜姑娘都想嫁给他等等……也是,爸爸年轻时是个帅哥。 再加上那时演的电影样板戏都体现了军人的美,于是在潜移默化中就特别喜欢军人形象,以致后来长大了就很向往嫁给一个飞行员或者潜艇艇长一类的……应该说也是小说看多了,记得年轻时看《小雪覆盖的山坡上……》,曾经为了女护士和海军军官的爱情哭得稀里哗啦的。 而宋老师塑造的恰好是一位志愿军排长,抗美援朝中最可爱的人!于是就特别让我喜欢。这个严伟才的形象,军人气质特别浓;挺拔的身姿、利落的动作、果断的手势、机敏的眼神……既体现了侦察兵的特质,同时又融合了戏曲、舞蹈的艺术之美,让人百看不厌,陶醉其中。 贵在文武俱嘉。如果只是文戏或者武戏都会让人感觉少了点什么,审美享受方面会觉得不完满,而文武兼备则会让人在艺术欣赏方面获得极大满足! 顺带说一句:宋老师比较瘦,这样无论是穿上军装还是上镜头效果都会恰到好处的体现出人物的精干与帅气。因为拍电影喜欢瘦脸小脸盘的人,那些婴儿肥、大宽脸上了镜就惨了……最主要的是很可能不像排长了,因为看起来会很“腐败” 、像个大干部
很矛盾的一段文字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ent.ifeng.com%2Fzz%2Fdetail_2012_05%2F17%2F14605312_0.shtml&urlrefer=1fa1e5c9d65c7508d84c1605eaa97ed2看到一段文章里写道:觉得不对啊,因为既然没有第三场的录音那么就应该是拍摄时后录的了,那么按这些文章的说法应该是老师此时的嗓子坏了,但为什么“安平里遭火焚余烟茫茫”录出来的效果却那么好呢?一点也听不出来嗓子坏了,而是非常正常……真看不明白了
有新浪微博的宋迷在此留下链接,彼此关注一下…… 才发一条吞贴了……再试试
宋老师的名字让我联想起古代的四大美男——宋玉 战国时的宋玉就是美且才华卓异,再后来宋玉潘安则是形容男子美貌的代名词了。宋玉之美我们在《登徒子赋》里的描述可见一斑::“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 也就是说那么漂亮的女孩子偷窥了宋玉三年,宋玉都没答应和她交往,可见其美貌令人艳羡的程度了。 宋玉庆老师的名字仅仅比宋玉多了一个字,而从某种角度来说才貌似不输于宋玉罢。 宋玉又名子渊。曾经有人做过一条灯谜,就是把宋老师和宋玉的名字连在一起了:子渊的祝贺(京剧演员) 谜底:宋玉庆
【原创】32岁时的宋玉庆,在我的心目中那就是一个“神” ……丁字步挥手、草帽圈亮相、串翻身卧鱼、力度高度节奏感都极其好的腾空飞脚、90°弓步、云里翻、一字大跳、划弧度控腿(表现涉水),优雅的唱腔如层层叠叠的无限风景,一个高亢的“杀”字仿佛来自天外、石破天惊……一幅幅画面在脑海中闪过,让我匪夷所思宋玉庆大师他如何能将那每一个动作、表情、唱腔都表现得那样到位、那样恰到好处的美和帅气?!就连手的姿态和表现真的都像用尺子量过一样,所有的动作线条都是优美、自然而流畅的、身体的协调性和表现力极佳。我想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那一定是他将近30年千锤百炼的结果。 应该说完美的分寸感极难拿捏;过犹不及或者造作都会与之失之交臂。而且需要演员精气神能量状态要非常好,因为每一个不管是宏观还是精微的动作、以及每一个音符的表现都要有充足的体能精神去灌溉、去融会贯通。哪怕是一个眼神和一个表情都需要正的能量去显示,一个精神颓废缺乏浩然正气的人是无法体现出来那种英雄之美的。 联想到我看郎朗的钢琴演奏,那是需要几个小时全神贯注下来的艺术表演,常人的体能很难做到。于是不由得私下里叹道:这弹钢琴原来也是个力气活! 这说明了精气神不足是绝没可能成功的!当年宋老师为了拍电影成年都不回家,即便没拍电影的时候他也是全身心扑到舞台上,所以严伟才这一完美人物形象是他全部的精力、才智倾注的结果,他已经与艺术形象合而为一。而其他演员想再现这种神奇几乎就是没可能了。在今天这个时代,那种全身心的投入、心无旁骛的专注、和对艺术如痴如醉、如琢如磨的精神已经成为极其缺乏的事物。所以如今的舞台我们便会看到各种细节的“偷工减料”:粗糙、动作少做、做不到位、虎背熊腰的笨拙相、精神呈现疲惫感、唱腔的韵味减少……等种种令人失望的现象。 观众的欣赏眼光是挑剔的,因为大家都希望在舞台屏幕上看到那种理想的美——那是一种极大的心理满足,整个身心都是愉悦的,并且这种心理影响几乎可以持续一生,给自己的生命带来积极美好的动力! 而我们的宋玉庆老师做到了,在我的心目中,32岁的宋玉庆那就是一个仿佛来自天外、不食人间烟火的美神! 2012 9 11 酉时
“奇剧”扮演严伟才的后起之秀刘建杰、孙卫安 刘建杰,男,汉族。山东省招远市人,1972年出生,山东省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杨派老生。
发一个全版的《将相和》(45分钟)主演:宋玉庆 方荣翔
【原创】我是怎样成为宋迷的(三) 问候宋玉庆老师及广大宋迷朋友们!
【原创】我是怎样成为宋迷的(二) 问候宋玉庆老师及广大宋迷朋友们!
【原创】我是怎样成为宋迷的(一) 问候宋玉庆老师及广大宋迷朋友们!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