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态昆 昭通黄太昆
陪我的国一起逆袭。
关注数: 324 粉丝数: 65 发帖数: 61,293 关注贴吧数: 7
警惕!高中生找到兼职其实是为间谍拍照 近年来,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不断加强对我境内渗透拉拢,甚至将罪恶的黑手伸向未成年人群体。小吴是我国沿海地区一名在校高中生。一日,在短视频平台上有位自称为某公司代办员的网友主动添加其好友,并称到周边地区的告示牌拍几张照片就可赚取辛苦费,要是介绍其他人”“兼职”还能有介绍费。起初小吴也曾心怀警惕,但在介绍第一个同学“兼职”获得“介绍费”后,就彻底放下了戒备心,开始积极介绍更多同学参与“兼职”,在两个星期内先后发展了八名同学从事“兼职”活动,出现了“传销式”扩散趋势。在形成“兼职小团体”后,涉案学生利用午休、周末等课余时间,骑车前往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指定地点拍照,并发送给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工作人员,其行为已经触犯相关法律,危害到我国家安全。未成年人小沈的父亲在网上发布找兼职的帖子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勾连后,因自己身体原因不能从事兼职活动,便安排辍学在家的小沈与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联系从事“兼职活动”。小沈受金钱诱惑,频繁按照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指使前往军事演习地区拍照,还主动拍摄沿路的军车、军事装备等发送给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小沈在从事违法活动的时候,虽已注意到当地国家安全机关设置的警惕间谍活动警示牌,但出于侥幸心理,仍不断麻痹自己、自我蒙蔽,持续为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拍摄涉军照片和视频,直到被国家安全机关审查后,才明白自己早已步入违法犯罪深渊,后悔不已,遗憾终生。小柳是一名中学生,在网络上结识了一名自称来自“公益组织”的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对方以“旅游开发做调研”为借口攀拉讨好,哄骗小柳前往当地码头、港口、机场等地拍照。很快,“调研”要求逐步发展至收集有关重要军事设施地点的照片和相关信息,小柳还因此收取了“酬劳”数千元。涉世未深的小柳在没有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情况下轻易相信了对方,但他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一行为已经对我军事安全和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国家安全,需要你我共同守护。如发现他人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涉密、敏感信息的可疑情况或遇到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诱惑甚至威胁,不要慌乱害怕,及时报告老师家长,并通过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网络举报平台。来源:央视新闻
首批40余辆快递无人车将申请道路测试 《昆明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实施细则》)于12月6日起试行,记者从昆明市邮政管理局获悉,预计首批有40余辆快递配送无人车陆续申请道路测试。 前期,昆明市邮政管理局就无人车路权这一核心问题,多次与交警、工信等部门对接沟通,有效促成快递配送无人车示范应用获政策支持,同时还针对寄递企业需求、无人车应用堵点等事宜进行全面摸底,确保相关政策贴合行业实际。近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联合出台《实施细则》。《实施细则》于2024年12月6日起试行,有效期至2026年12月6日。 根据《实施细则》,无人配送车包括商超配送、外卖配送、快递配送等类型。使用无人配送车开展道路测试的,在配备随车安全员的前提下,以自动驾驶模式在申请道路测试的路段和区域进行过合计不少于300公里道路测试,且未发生交通违法行为和道路测试方承担责任的交通事故后,可以开展配备远程安全人员的道路测试。使用无人配送车开展示范应用的,应以自动驾驶模式在拟申请示范应用的路段和区域进行过合计不少于600公里的道路测试,且未发生交通违法行为和道路测试方承担责任的交通事故。使用无人配送车开展商业试点的,应以自动驾驶模式在拟申请商业试点的路段和区域进行过合计不少于1000公里的道路测试,且未发生交通违法行为和道路测试方承担责任的交通事故。 无人配送车参照非机动车管理,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及商业试点期间必须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应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在没有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应当优先靠车行道的右侧行驶。使用无人配送车开展道路测试与示范试点的,应购买每车不低于300万元的相关保险。 昆明市邮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强部门协同对接,坚持绿色、智能运输结构调整导向,积极推进行业运输和配送车辆新能源化、智能化转型,加大快递配送无人车推广应用力度,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行业新质生产力,为全市邮政快递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激发新活力。 来源:昆明日报
五华呈贡联动 邀您共赴银杏之约 赏杏观鸥探花海 活动丰富多彩 11月29日,五华区、呈贡区联合举办“2024大翠湖历史文化圈·斗南花都文旅圈 赏杏观鸥探花海春城季”新闻发布会。12月起,两区将融合赏杏、观鸥、花海热门旅行词,联合举办区域性文旅活动,推动五华大翠湖片区和呈贡斗南片区联动发展,城市文化IP与旅游营销双向发力,不断丰富昆明文旅IP。 五华区今年以“杏运五华 鸥遇昆明”为主题,优化大翠湖历史人文路线的组织、节点打造和业态布局,更合理规划游览路线,引入多元化业态,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丰富、优质的旅游体验。系列活动除在文林街和翠湖环线街巷融入银杏、海鸥、咖啡等特色鲜明的区域文化元素,打造主题网红摄影打卡点以及举办音乐会、艺术展、主题沙龙、咖啡品鉴外,还将在版筑翠园附近为游客提供艺术文化交流平台,举办银杏公共艺术展、银杏市集、共创餐桌等活动,在麻园米轨公园开展特邀摄影作品展、青年音乐节、电影节、百年米轨嘉年华等系列活动,并推出“落叶织金”系列银杏主题文创产品。此外,特别开行的“杏运五华”敞篷巴士将在12月1日正式运行,乘坐巴士即可欣赏到“一叶知秋”“沉浸金黄”以及“最昆明”“翠湖八景—精舍书声”墙绘等组成的“满城金黄”系列打卡点。 呈贡区集结近百个(场)惠民活动,“呈”意满满:再次携手昆明地铁4号线,在12月10日启动“杏”福花开银杏专列,同时对地铁4号线金桂街站门头进行装饰,以银杏、海鸥为主题,让“赏杏观鸥探花海”旅程更具仪式感。开设“杏”福花开文创集市,邀请多家文化企业及工匠手艺人布展,让多元化文创市集“点亮”斗南花市。在12月6日至8日期间,省农科院花卉所将在斗南开展兰花会展,发布兰花新品,并对蝴蝶兰、花卉兰等年宵花进行预售展示。在斗南湿地公园、洛龙公园设置红嘴鸥飞行“补给站”,在站内朋友圈、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上参与话题、发布海鸥相关照片、点赞或评论,均可免费领取鸥粮。在斗南花卉市场主场馆门口处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等阵地,不定期推出“铸红心”“悦青春”“品经典”“夕阳红”“享亲子”“阅生活”等系列读书分享主题,持续讲好聂耳天虚“义军有曲、铁轮有书”的故事。主题庭院剧汇将在斗南毕昇宅院、龙街张氏宅院等百年古宅不定期举办,用小故事抒写大情怀。 来源: 昆明日报
昆明建成16.3万套公租房 主城区准入条件中收入标准调整为家庭人 近年来,昆明市住房保障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的住房保障政策,持续加强和完善公共租赁住房分配和运营管理,积极主动开展相关配套政策的研究制定。今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优化公共租赁住房分配流程的通知》,提出参与当批次分配的申请家庭,摇号未取得选房资格的,可在分配房源大于申请家庭数的公共租赁住房项目选房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自主选择分配房源数大于申请家庭数的项目房源。通过自主选房分配方式提高配租率,有效解决房源入住不均衡问题。据统计,2024年前3季度已开展公共租赁住房分配3次,累计涉及房源18778套。   此外,市住房保障部门严格落实公共租赁住房分级定租、分级定补工作,与民政等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加快推进审核工作,实现低保、特困供养、重点优抚对象租住公共租赁住房按照收入档次减免租金。   为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优化资源配置。昆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近期还调整和规范了公共租赁住房家庭人均月收入标准,将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呈贡、高新、度假和经开区公共租赁住房准入条件中家庭人均月收入标准调整为 4140 元/月。进一步优化审核周期。主城区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租赁合同到期前6个月内进行审核。并优化复核标准,对人均住房面积、工商注册资本、车辆超标的,可受理变更、转移、注销等;复核期间可受理减少除配偶外的共同申请人。从而有效提高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率,同时避免国有资产阶段性闲置。   下一步,市住房保障部门将持续做好公共租赁住房运营管理,加大公共租赁住房运营管理秩序维护力度,进一步督促各县(市)区住房保障部门开展违规转租转借公共租赁住房的调查处理工作,确保公共租赁住房资源得到合理高效利用。 来源: 昆明日报
昆明推出一揽子福利温暖快递员 怎样才能让快递员感受到家的温暖?答案是:有组织才有家的感觉。目前,昆明市6家主要快递企业成立党支部、13个县(市)区成立快递行业党委、8家主要快递企业实现工会组织全覆盖,9个县(市)区成立快递行业工会联合会,行业党群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有效保障了快递员的合法权益。 关爱慰问、免费健康体检、疗休养等系列“暖蜂行动”惠及全市3000余名快递员,特别是由市快递行业工会指导建立的23个户外驿站,有效解决一线快递员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等现实问题。 昆明市邮政管理局还联合3部门共同推进昆明市“骑手友好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从机制友好、设施友好、信息友好、保障友好、治理友好5个方面,通过建机制、 强阵地、优服务、解诉求、维权益,解决快递员群体急难愁盼问题。 截至目前,全行业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10615人次,取得快递工程专业技术职称149人,取得行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069人。全市快递行业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云南省“最美快递员”、云南省交通运输工作先进个人、昆明市劳动模范、昆明市“十佳快递先锋”等先进典型,切实增强了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 今年前三季度,昆明快递业务量达65757.93万件,同比增长32.41%;快递业务收入52.73亿元,同比增长18.80%。昆明市邮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开展关爱快递员“暖蜂行动”,持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等级认定,加强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等有关部门沟通协作,切实保障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不断增强快递员群体幸福感。 来源: 昆明日报
2024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将在昆明举办 11月18日至19日,2024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将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本届大会主题为“共享共赢 共创未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国际友好城市联合会、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昆明市人民政府承办。来自中外40多个国家60多个省州120多个城市以及60多个地方政府组织或友好组织代表700余人将与会。 除开幕式和主题论坛外,大会分设“科技创新助力打造智慧城市”“城市绿色发展惠及民生福祉”“守护传承城市历史文化根脉”“交通互联构建城市命运共同体”4个平行论坛,计划签署20多个中外友城结好及合作项目协议,发布呼吁各国友好城市和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强团结互助、深化交流合作的《昆明倡议》。为进一步激励中外地方政府开展国际友城交往积极性,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国际友好城市联合会评选出20个开展国际友城工作表现突出的中方省市和积极开展对华友城交流合作的40个外方省州市,将在大会上分别颁发“国际友好城市杰出贡献奖”和“对华友好城市优秀伙伴奖”。 国际友城是增进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经贸互利合作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中外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助力人民友好事业不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1973年缔结首对中外友好城市至今,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台湾省及港、澳特别行政区)和541个城市与147个国家的602个省州和1867个城市建立了3046对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关系,建立起遍布五大洲的国际朋友圈和合作伙伴网。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是我国从事民间外交的全国性人民团体,负责指导、协调、管理、服务我国同外国建立和发展国际友城关系的工作。中国国际友好城市联合会是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发起、于1992年成立的全国性社会团体,以发展国际友城、推动务实合作、奉行和平外交、服务地方发展为宗旨,我国已对外缔结友城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城市均为友城联合会会员。长期以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国际友城联合会积极支持中外地方政府缔结友好城市关系,推动中外友城加强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友好交流与务实合作,为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是国内与友城相关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机制性会议,于2008年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国际友好城市联合会共同创办,原则上每两年举办一届。 来源: 昆明日报
昆明夜游玩场多 越夜越精彩 近年来,为满足消费者对出游体验的多样化需求,各地不断加强对“夜经济”规划布局,丰富“夜经济”消费业态,开展特色夜间活动。昆明市结合实际,以公园、商圈、步行街等空间为载体,打造集夜游、夜娱、夜食、夜购、夜赏为一体的多元化旅游“夜经济”发展新图景,积极创新消费场景,培育新型业态和消费模式。   近期,昆明又推出多个创意夜游项目。   作为云南史上最大规模灯会——“大观奇妙夜”,在现代建模技术和机械技术的加持下,五大主题区展出近百组创意彩灯,同时带来文娱演出、美食集市、亲子游园等活动,打造“夜市、夜游、夜秀”多元业态。“庾园三十四夜”系列活动,则通过高科技的光影技术,将素有“昆明第一园”美誉的庾园“爆改”成夜游胜地,并举办34场夜游活动,为游客带来一场场视觉与感官的盛宴。云南民族村进一步丰富“夜游民族村”内容,打造昆明市夜间经济新名片和周末市民文化体验好去处。   这些夜游项目一经推出,便受到游客,特别是年轻游客的欢迎,这也反映出昆明在夜游项目的开发上,思路更创新,视野更开阔。   夜游玩出新花样   自中秋佳节以来,大观公园的“大观奇妙夜”已吸引众多游客和市民夜游观灯。本次灯会是自贡彩灯与云南文化的一次创新融合,共有63个灯组及亮化点位,其中超10米的大型灯组13个,氛围灯组5000平方米,树木亮化2600棵。不仅有取材于云南民间文学的“阿诗玛”、大观楼长联的“大观印象”、云南非遗的“滇派内画”,更有蘑菇矩阵灯组。灯会涵盖赏、游、秀、吃、购、玩6个方面,市民和游客不仅能欣赏到漂亮的光影,还能参与更多沉浸式、互动式的活动。   “我们全家过来看了灯展,与白天的大观公园不一样,夜大观另有一种美,其中云津夜市让人十分怀旧。”游客王先生说。   11月,这一盛会继续为市民及游客带来不同体验,将增加异次元万梗节、跨界联姻、汉服大典等活动内容,做到月月有惊喜,周周有活动。此外,在活动期间还有不同主题的狂欢打跳环节,让游客们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云南的心意。   白天的庾园是滇派古典园林,静谧安逸。夜晚,庾园就像换了装一样,变成一个奇幻舞台,火舞剧、非遗火壶精彩上演,怪诞市集热闹非凡,光彩之舟包罗万象、熠熠生辉……今年9月30日,位于大观楼南部的庾园推出“庾园三十四夜”系列活动,从开园到2025年1月5日,每逢周五、周六,包括整个国庆、元旦假期的共计34个夜晚将举办不同的主题活动,通过高科技的光影技术、互动体验和丰富的文化内容打造沉浸式的夜游新场景。   以建筑“亮灯”、墙体3D投影、幻彩灯光秀、灯光水景等灯饰打造的“流光溢彩夜更美”民族村夜游项目,同样受到游客青睐。夜间开放的藏族村上演的《雪山新韵》,通过“冰封千里、牦牛引路、高山峡谷、应许之地”4个篇章,让游客沉浸式感受藏族大迁徙的历程。“这场表演非常有创意,让人能沉浸式了解藏族文化,感受别样风情,非常值得一看。”来自吉林长春的刘女士说。   玩场更多才能长红   “庾园三十四夜”策划运营方滇之光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杨磊告诉记者,“庾园三十四夜”推出后,庾园晚间入园人数远超预期。国庆假期平均每晚入园人数约4000人,门票复购率更是达到40%。此外,平常的周末夜,入园人数约3000人,门票还会出现售罄的情况。   “庾园三十四夜”为什么火?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是因为它足够好玩。首先,将科技融入人间烟火,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创新。其次,注重文化创意和体验。比如,在“庾园三十四夜”上演的原创音乐火舞剧《离熵》就是以滇池为蓝本,通过声、光、火、舞的结合,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视觉震撼。这种将传说与科技、文化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视觉冲击力,正好切中年轻人个性化分享需求,让《离熵》迅速在网络上成为热点。   “这里太好玩了,主题更新快、有创意,活动多元化。希望这个夜游项目能常态化办下去。”90后市民胡耀月说。   接下来,“庾园三十四夜”会以更多元、更有趣、更丰富的内容吸引更多游客加入。11月8日起,“庾园三十四夜”在现有庾园的场地基础上,再开放鲁园园区,场地及内容将全面升级。   想要大家去了再去,去了还想去,除了景色加成外,丰富的游玩体验是吸引游客,创造消费场景的关键。   云南民族村相关负责人介绍,“夜游民族村”项目将创意、科技、艺术与民族文化相结合,通过光影、影像、交互、演艺、造景等,打造沉浸式旅游体验环境。同时,结合昆明故城商业街区功能,为游客提供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立体而丰富的夜游体验。自2021年10月1日“夜游民族村”项目开放以来,截至今年10月,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过43万人次。   下一步,景区在现有“夜游民族村”项目的基础上,打造“民族主题月”活动,从特色表演、民俗体验到氛围营造,都围绕当月主题进行设置。特别是即将到来的观鸥季,民族村将以“暖冬滇池畔 ‘鸥’遇民族风”为主题,推出亲子套票、双人特惠、护照打卡等应季促销活动,打造“白天夜晚 精彩不断”的升级玩法。此外,云南民族村还将积极探索“非遗+旅游”等创新模式,将云南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相结合,打造全新的旅游业态,推动云南民族文化创新与发展。 来源: 昆明日报
昆明第一批次向民间资本推介40个重大项目 11月4日,来自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发展改革委”)的消息,聚焦投资潜力较大的交通、水利、生态环保等重大基础设施领域,昆明市第一批次向民间资本推介40个重大项目,预计总投资1201.6亿元。 40个重大项目包含综合交通项目3个,总投资587.4亿元;商贸物流项目8个,总投资194亿元;能源以外工业项目4个,总投资163.1亿元;水利项目8个,总投资93.4亿元;生态环保项目5个,总投资67.7亿元;社会事业项目4个,总投资47.3亿元;数字经济项目1个,总投资17.3亿元;文化旅游项目4个,总投资17.3亿元;农业项目2个,总投资11.4亿元;能源工业项目1个,总投资2.7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项目中涉及特许经营项目3个——昆明市第十五水质净化厂建设工程、昆明市西郊有机垃圾处理项目和宜良县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其中,昆明市第十五水质净化厂建设工程项目预计总投资43.12亿元,项目选址于官渡区官渡街道,用地面积约310.5亩,总建筑面积约14.58万平方米,主要建设一座旱季污水处理量40万立方米/天、雨季最大设计流量60万立方米/天的全地下式水质净化厂以及配套管线等工程。该项目是昆明市纳入《云南省滇池“一湖一策”保护治理行动方案(2021—2022年)》及《滇池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十四五”规划》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此外,上述项目中还包括滇中东盟国际物流园、斗南国际花卉综合物流中心等5个“平急两用”项目。 业界人士认为,昆明向民间资本集中推介一批重大项目,能进一步激发民间资本投资活力,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建设。 2022年以来,昆明坚定不移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围绕“8+N”产业链全力构建具有昆明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投产,民间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渠道,推动政府投资项目向民间资本开放,帮助民间资本“投得快”“投得好”,将建立常态化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工作机制,持续向民间资本推介重大项目。 来源: 昆明日报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