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gkouxiaoxiu longkouxiaoxiu
关注数: 46 粉丝数: 127 发帖数: 4,601 关注贴吧数: 16
吧里的小伙伴有去过龙口莱山的没?八大名山之一啊。。。 座落于龙口市境内的莱山,以秦始皇参拜月主祠,唐太宗赐封真定寺而著名,秦始皇东游,曾二次登莱山封禅月主祠。汉武帝、唐太宗等也乐此不疲。难怪莱山史上曾被列为与泰山齐名的八座名山之一了。莱山方圆5公里,主峰海拔619米,山势雄伟壮观,有18大夼72山涧。山的中上部面积约520公顷,多由花岗岩组成,山坡涧底遍布零散燧石。莱山历史上曾与泰山、华山等名山齐名。《史记·武帝本纪》纪录:“天下名山有八,一为莱山。”《汉书·地理志》称:莱山又名莱阴山。浑同治版《黄县志》称:莱山有四景。据史乘纪录,秦始皇东巡曾两次登临莱山祭祀。汉武帝、宣帝也都曾礼拜过莱山。《史记·封禅书》有切实纪录:“齐有八神,六曰月主,祠之莱山”。传说秦始皇同一六国后东巡来到莱山,见山势雄伟,直刺蓝天,一时兴发,挥起神鞭欲将其赶往北海。但连击3鞭,莱山竟一动不动。秦始皇火冒三丈,用尽平生之力又狠击18鞭,沉打72鞭,莱山立即被打出了18大夼,72山涧,但整座山岳仍巍然屹立。秦始皇身疲力竭,收鞭坐地,仰天长叹:“懒山!懒山!”从此,此山被称为“懒山”,久之就叫成了“莱山”。2000多年过去了,18大夼、72涧依然存在。莱山岳峦秀偶,林木葱笼,历代官员、文人诗人纷至沓来,吊古抚今,题诗吟咏,留下许多佳作。 那里是胶东区域掘客的与帝王有关的惟逐一处遗址。莱山,又名之莱山。座落在龙口市七甲镇、东江镇、兰高镇交界处,海拔619.4米,面积约16平方公里。她与高大的山岳相比,确真不高,但她是龙口市的最高峰,且有着许多美好的传说和稀奇的历史人文及天然景观。位于龙口市境内的莱山历史悠久,曾被《史记》列为八大名山之一。《史记》纪录:“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国华山、首山、太室、太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史记.封禅》。 上古期间,帝王是能够上达天庭,间接与神会面,代天行道,地点是选在灵山圣水,因而莱山则有了灵气,为历代帝王祭祀之所。《史记》又载:“齐地有天主(天齐)、地主(泰山)、兵主(蚩尤)、阴主(三山)、阳主(之罘)、月主(莱山)、日主(成山)、四时主(琅琊)”八座神祠。莱山月主祠是八主祠之一。秦始皇同一中国后,东巡时,到莱山两次,郑重祭祀过月主祠。汉武帝、宣帝也曾到莱山游厉祭祀过。唐太宗征东途经莱山,朝拜许愿,凯旋后令徐茂公监工重修月主祠。那许多斑斓传说,给莱山蒙上一层神秘面纱。我和几位文友经庙周家登山探幽,已不见昔时的宏伟庙宇,在一平展的小山巅上,立着“莱山月主祠”的石碑。我站在石碑旁,举目观望:只见翠峰耸立,东南山坡有一瀑布由山顶奔泻而下,四周宁静得几乎只听到瀑布有节奏的声响,向我们倾诉几千年的历史沧桑。山间瑞云围绕,犹如立于仙境之感。原莱山两侧各有一古刹。西为“延光月主真君祠”,东为“真定寺”。真定寺又名莱山院,位于莱山东北麓,南、北孤山之间,院下村西1公里处。莱山东坡有座真定寺(习称莱山院)遗址,真定寺位于七甲境内,又名莱山院(现仅存遗址),始建于唐朝,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步行沿蜿蜒山路迤逦而上,两侧梯田错落有致,走到方桥压月的拱桥边,蓦地想起浑代诗人戚延锡的诗句:“群峰深处梵王宫,杳杳晨钟透碧空。已破梨花浑夜梦,忽随杨柳隔溪风。夜残云汉星光黑,扣出扶桑日色红。四境林木聆听处,万家灯火数声中。”心中勾勒出昔时真定寺的宏伟规模辑睦势。如今真定寺 虽已只剩下残破的秦砖汉瓦,但昔时的十大景观依稀可寻:古洞朝阳、浑泉漱石、莲池毓秀、松山晚翠、方桥压月、三岛十洲、神仙车辙、倾井倒水、庭院竹园、倒长青松。那些景点吸引着现代人的目光 ,也给莱山增添了偶妙的色彩,给人们以心灵上的愉悦。明代人李有立诗曰:“踏破浮云上峻巅,野花绕我色芊芊。迎风笑倚山头看,万里扶摇在眼前。”环顾莱山,有四十六峰、七十二涧、十八大夼,处处有一段精彩的故事,据说与秦始皇赶山神鞭抽打有关。那只是传说,其真是大天然的造化。 在龙口市七甲镇院下村西的山腰间过去有座真定寺(雅语莱山院)。 真定寺坐北朝南,倚山构筑,错落有致。浑末还有大佛殿、中殿、两廊、僧房、山门、古塔、戏楼等建筑,门额书“真定禅寺”。殿宇巍峨,规模宏大,雄伟绚丽。山门前有戏楼一座,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庙会,游人如织。寺东南有古塔五座,造型古朴,玲珑俏巧,龙凤浮雕,回旋扭转飞舞,1956年被拆除。寺后静院东侧原有一棵龙爪槐,西侧今有一株黄檀树,年代久远,气焰豪放。每年阳春季节,寺院牡丹争偶斗艳,满山杜鹃光耀如火,簇簇丁香芬芳扑鼻,山上山下,花红叶绿,浓浓相映,生机盎然。 莱山院(真定寺)四周天然胜景,美不胜收,见于志书纪录的“莱山八景”,至今大都有迹可寻。真定寺坐北朝南,寺前一溪,溪上一桥,为莱山著名的古八景之一--“方桥压月”,院山门之前有座唐朝古桥,隐于雾霭沉沉的溪涧,拱桥石砌,桥身方正,如两桥相并而成,故称方桥。临桥望月,月亮仿佛就在桥旁。桥身全用方块石建成,古朴雄壮,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桥北即为真定寺遗址,如今村民栽树翻地时仍能翻出古钱币、古寺琉璃碎瓦、汉朝方砖等,真定寺前有座唐朝古桥依山势而建,是通往寺院之必经之路。如今真定寺仅存遗址,而那座千年古桥却偶迹地保留下来。远远望去似一座天桥隐现于黑雪茫茫的涧谷之上。古桥为石砌拱桥,桥身桥面方方正正犹如双桥相拼而成,故称方桥。青天夜间临桥望月,顿觉天空压低了许多,随着水波的涌动,无数个月亮倒映在水中,"方桥压月"由此而来。旧日,此乃文人雅士们赏月之尽佳之地也。有诗为证:“松抱石,石抱松,四方压月扳倒井,金猪槽儿牛儿岭,三岛十洲老虎鹰。”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