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学不买 只学不买
关注数: 11 粉丝数: 58 发帖数: 3,505 关注贴吧数: 36
品酒原理 持续更新贴,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 我在09年开始,掉进了几个大坑。 一个是和田玉,一个是红木,一个是墨。 玩着玩着,就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当然,天然的东西,和人工的东西,玩的方法和比较的方法是有很大差异的。 先从天然的和田玉(红木更复杂一些,就不说了)。 一开始玩的低端的,垃圾籽料,觉得也挺好。一块满是僵的石头,也能兴致勃勃地磨开,弄平,在手上把玩很久。还锻炼了手称密度的技能。。。等到逐渐看多了好东西,上手,也买了一些以后,入门了。那些垃圾石头就都扔了。再过一阵,很多东西都看不上眼了。后来自然就出坑了,留了一些样品,以怀缅那段狂热的日子。 再说说墨。 墨是很难分辨好坏的东西,如果自己不亲自磨开,不多接触的话。因为玩和田玉经验,一开始就想买高档墨。于是买了一些新墨家的墨,很贵,还年年涨价。还有很多资深玩家在那里大声疾呼,推荐这些高价的东西,极尽谀词,不由得小白不入坑。 然而等到自己真正开始使用,并且买了上海墨厂80、90年代的墨以后,发现即使是上海墨厂的88千秋光(2013年大约3元一两),其性能、墨香也并不比新墨家100一两的差,甚至更好。就像发现宝藏一样,我当时买了好多。。。现在这玩意价格也上来了(升值的话题不提)。 于是对于人工制品有了一些新的经验。 这个经验我认为是可以推广到白酒的。 这就是下面要总结的几条原理: 原理一:白酒制品,首选大厂(或历史悠久的厂,最好有国营或集体的背景,私人厂先排除)。白酒的名厂没几家,历史悠久的也并不多,因此也容易把筛选的范围缩小到一定程度。 原理二:白酒制品的比较,先从低端做起。成本低。比如说,先规定20元以下的,同类型的白酒,酒的度数一致,最好都是当年出的酒,容量可以有差异(容量少的,需要乘上价格系数)。这样开始比较。如果有几家的低端酒,性能远远超过其他家的低端酒,那就要引起重视了。因为一家企业的产品分级,是有一定阶梯的。这意味着他家的高端酒质量不会比其他家的高端酒差,甚至更好。如果这一家的高端酒比其他家的高端酒便宜很多,那就应该客观地去比较酒质,排除价格因素的干扰。怎么办呢? 原理三:盲评。盲评也是有方法的,香精界有一种方法,可以做到比较客观。下次再谈这个问题。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