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世界 铜山世界
关注数: 23 粉丝数: 41 发帖数: 6,228 关注贴吧数: 21
胶州湾将无鱼可捕,捞10斤海货半斤是塑料垃圾 胶州湾是青岛的母亲湾,许多渔民世世代代在此捕鱼,但随着过度捕捞,这里的渔业资源日渐枯竭,渔民们每次出海捕捞上的海货,大多都是些小鱼小虾和一些塑料袋等生活垃圾。以至于不少渔民要么换大船到远海捕鱼,要么弃船上岸打工。11月的冬天,尽管凌冽的北风让胶州湾变得格外冷清,但船老大范小军依然带着老李、老刘出海去碰碰运气。在检查完装备、加满油后,就驾驶着渔船驶出了码头,穿过胶州湾大桥后就消失在了远方。在海上,范小军负责驾驶,老李和老刘负责收网。忙活了3个多小时,仅捕获了几十斤海货,都是些小鱼、小虾和未长大的螃蟹,还有不少塑料袋、牛奶包装盒。 与远海捕捞不同的是,他们的渔网是一种特制的网笼,长长的网笼固定到海里,等鱼儿们游进去后再收网。由于渔网更密更细,因此,捕捞到的都是些小鱼,甚至不少都是鱼子鱼孙。“现在胶州湾里根本没有大鱼了,都是这样的小鱼。”今年50岁的老李说,现在的鱼越捕越少。 “看来这一趟又白跑了,没啥收获。”船老大范小军将网兜里的海货弄上岸后,挑挑拣拣仅筛选出十几斤鱼。剩下的小鱼小虾被扔在岸边,任由其垂死挣扎,一只个头较小的螃蟹好不容易成功逃离,一不小心却被船员踩死。最后的最后,这些小鱼小虾们又成了范小军喂养的鸭子的盘中餐。 “除去油费、维修费用外,还要开他们的工资,一年到头几乎不赚钱!”范小军除了抱怨即将枯竭的渔业资源外,也开始抱怨飞速上涨的油价和不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而明年开春究竟要不要坚持下去,这一直都是悬在他心头的难题。 其实,难以割舍这片海域的不只是范小军一人。在近海渔业资源日渐枯竭的当下,越来越多的渔民忍痛抛弃渔船,选择上岸谋生。 今年58岁的老张就是其中一员,8年前,他弃船上岸在李村的一家大型商场当起了保安,现在又专心做起了专车司机。虽然有着稳定的收入,但习惯了在海上漂泊的老张,依然怀念“直挂云帆济沧海”般的豪情与自由。 而与老张的妥协所不同的是,今年46岁的王海生离开胶州湾后,去了崂山区的沙子口,与一位南方人合伙购置一艘更大的渔船,选择到远海作业。 的确,过渡捕捞和环境污染,已让近海的渔业资源日渐枯竭。尤其是青岛的母亲湾——胶州湾深受其害。渔民们发现,这片大海已不再是以前那片出海就有鱼、下网就满仓的大海了。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的专家研究发现,青岛沿海的生物资源在大量减少,部分物种已经消失,甚至难以构成足够大的种群,而原因则归咎于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填海等。 其中,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曾晓起曾表示,由于过渡捕捞,青岛沿海的小黄花鱼性成熟年龄已经提前到了一龄鱼,原来长三年才产卵的小黄花鱼,现在长一年就不得不性成熟产卵。 为了保障海洋渔业资源,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每年都举行增殖放流,将10亿单位的鱼虾蟹“童子军”投入大海,确保海中资源不枯竭。 尽管如此,这些鱼子鱼孙的生长力仍然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其实,保护胶州湾及近海的渔业资源,除了科学规律的捕捞外,更需要人们减少对鱼子鱼孙的消费食用。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