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笨有人爱√ 笨笨有人爱√
关注数: 253 粉丝数: 190 发帖数: 14,387 关注贴吧数: 9
马鞍山(北京)投资说明会今天在北京举行 本报北京电(记者 王昌牧) 11月11日下午,记者从2008马鞍山(北京)投资说明会组委会获悉,“马鞍山(北京)投资说明会”于11月12日下午如期在北京举办。 为进一步加强国际国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优化招商引资结构和水平,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我市决定在北京举办这次“马鞍山(北京)投资说明会”。目前这次投资说明会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全部就绪。11日晚间和12日上午,工作人员将开始布展和进入投资说明会现场进行相关工作准备。截至目前,应邀参加此次投资说明会的1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知名企业客商以及我市的部分企业代表已齐聚北京,准备参加这次高规格的招商投资峰会。 据介绍,我市为这次活动精心挑选了一批推介项目,主要有制造业方面:一是汽车产业。主要是汽车零部件的开发,如马鞍山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宏宇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项目;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如年产6000吨高精度锡磷表铜带、太阳能能量补偿电动车等高科技工业产品的开发。此外,我市还专门开辟了花山工业集中区,供广大客商前来投资兴业。现代农业方面:一是农产品深加工。如年产6000吨“采石矶”茶干及系列产品、生物酶法生产高品质菇菌类调味品、石臼湖水生蔬菜种植及加工等项目。二是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如江心洲蔬菜产业园外销基地、苗木花卉基地等项目;三是农业特色园区建设。如现代农业示范园、百峰生态园等项目。服务业方面:一是休闲旅游公园景区的开发。如极限大世界主题公园、白母园竹文化园及青山风景旅游区、小黄洲生态旅游区、石臼湖湿地保护区等。二是商业贸易的拓展。如鸿泰国际商城商住、城市中心区商业步行街等项目。三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如慈湖经济开发区物流园、江心洲港口物流等项目。基础设施方面:南京至安庆(马鞍山段)城际快速客运铁路等项目。文化教育基础设施上有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和新城东区核心共享区等项目。来源:马鞍山日报
皖江城市带谋划新一轮发展 省发改委:精华所在 重要支撑 皖江城市带是我省经济发展的精华所在,是推动奋力崛起的重要支撑力量。 加快皖江城市带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安徽崛起的重大战略举措—— 我省沿江开发起步早。进入新世纪后,省委、省政副于2002年和2005年两次在马鞍山召开专题座谈会,研究进一步推动皖江城市带发展问题。经过多年努力,沿江开发取得了一定进展。2007年沿江8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达到43.4%,比1995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汽车、冶金、建材、化工、家电等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马钢、铜陵有色、海螺等一批骨干企业迅速成长;先后建成铜陵、芜湖、安庆长江大桥及合巢芜、芜宣、合安、合铜黄、沿江等一批高速公路,长江干堤也得到全面加固;芜湖的突破口地位基本确立并拓展为马芜铜高增长区域,2007年马芜铜经济总量占全省19.2%,比2003年提高了4.7个百分点。 展望今后一个时期,加快皖江城市带开发面临着新的难得历史机遇。1.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沿海特别是长三角产业转移继续加快。3.重化工业发展进入加速时期。4.国家扩大内需政策为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新的机遇。5.促进中部崛起和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开发进入国家战略层面。总体判断,无论从外部环境还是内部条件来看,皖江城市带进行大规模开发的时机已经成熟。 关于进一步加快皖江城市带发展的基本考虑—— 今后一个时期加快皖江城市带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等方面优势,坚持整体开发、有序开发、集约开发、联动开发、开放开发、保护开发,以长江岸线资源为依托,以重化工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以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为基本取向,以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为突破口,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加快两岸联动步伐,加快构筑沿江产业和城镇密集带。 皖江城市带发展的定位是:尽快将区位、资源优势转化为开放、产业优势,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成为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在奋力崛起中发挥龙头作用;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加快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加速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成为全省对外开放的门户;加快发展装备制造、化工等新兴支柱产业,壮大产业规模和水平,成为全省乃至长江流域重要的重化工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关于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初步考虑—— 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是皖江城市带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的重要突破口。 当前需要做好的几项重点工作—— 1.切实提升皖江城市带的战略地位。2.制定总体开发规划和控制性规划。3.加快土地利用规划修编。4.加强岸线资源统一管理。5.推动水运业和沿江港口建设。6.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公路方面,加快芜湖-雁翅、铜陵-南陵-宣城等高速公路建设进度,积极推进北沿江、巢湖-马鞍山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充分利用既有线路,分别按一级和二级公路标准,规划建设南北沿江高等级公路。铁路方面,年内开工建设沿江城际客运专线,开展合肥至芜湖客运专线前期工作,适时开工建设。过江通道,尽快开工建设马鞍山和望东公路大桥建设,积极推进芜湖二桥、池州公路大桥、安庆铁路大桥、铜陵公铁两用大桥等4座大桥前期工作。内河航运和水运,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快实施长江航道整治工程,力争到2010年安庆以下航道通行5000吨级海船。建设芜申运河,形成芜湖-上海的水上运输捷径。综合交通枢纽,重点建设芜湖交通枢纽,尽快成为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依托马鞍山、铜陵、安庆等中心城市,有效衔接公路、铁路、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建成区域性综合运输枢纽。
马钢与林德公司开展技术交流活动 近日,为期两天的股份公司能源管理模型与节能先进技术研讨会在马钢宾馆召开。股份公司副总经理丁毅,马钢有关单位负责人,与来自德国林德公司的专家,围绕能源管理模型与节能先进技术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讨论。  研讨会上,林德公司的专家介绍了钢铁企业能源管理模型在欧洲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就热风炉富氧燃烧、富化氧气无焰燃烧钢包烘烤、转炉拉瓦尔氧枪吹炼及液态二氧化碳污水处理等节能新技术作了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并对马钢强化能源管理,推进节能工作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马钢相关技术人员就几项节能新技术的细节问题向林德公司专家进行了提问。  丁毅在研讨会上代表马钢对林德公司专家的经验介绍表示感谢,建议双方今后加强交流与合作,在能源技术、设备管理、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等方面建立和完善定期交流机制,不断提高交流档次和水平,并充分利用林德公司在欧洲的应用技术开发中心为马钢培训高级能源管理人才。丁毅还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在当前公司生产经营形势非常严峻的形势下,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尽快把林德公司的节能新技术应用到马钢相关工序中去,以发挥新技术的节能效果,达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目的。  会议期间,林德公司专家还参观了二能源总厂能源控制中心、三铁总厂A号高炉和热电总厂新、老区发电机组,并与现场的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围绕工序节能等问题进行了交流。(马钢日报供稿 庆辉 许石 王琼)
当涂水利兴修全面展开 计划投入资金7520万元,安排十大重点工程 本报讯(记者 王文生 通讯员 孙利) 连日来,当涂县全面动员和部署全县水利兴修工作,迅速掀起兴修水利热潮,确保按要求完成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任务。 今冬明春该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目标任务是:全县计划采取“一事一议”、“一圩一议”等办法,组织发动群众自觉投劳50万工日,自愿以资代劳130万工日,折合资金1300万元,政府投入及多方筹资720万元,完成兴修土石方230万立方米,其中防洪工程土方136万立方米、除涝工程土方48万立方米、抗旱工程土方46万立方米。同时,进一步加大项目争取力度,投入资金2700万元,新建釜山口提水站、改造江心圩尾棚站、重建双摆渡和三马场站、续建大公圩金家涵站;力争投入资金2800万元,完成涵闸除险改造、水库除险加固、重点农水、一五圩堤顶防汛道路修复、大公圩堤顶防汛道路新建和防汛应急工程项目。通过兴修,全县预计新增灌溉面积0.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5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2万亩,改善除涝面积4.2万亩,改善防洪面积10.8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8万亩。全县共安排重点工程10大项164小项,安排土石方191万立方米,计划投入资金7520万元。 据介绍,该县正抓住当前天气晴好、外河水位退落较快的大好时机,全面动员,迅速行动,集中力量,大打水利兴修攻坚战,全面掀起水利兴修热潮。11月上旬前重点实施塘坝挖修、涵闸除险改造、泵站更新改造、水库除险加固、重点农水和圩内沟渠清淤疏浚整治等工程;11月中旬至12月下旬集中时间组织突击会战,重点实施堤防除险加固工程;2009年1月上旬组织工程扫尾和配套,确保1月上旬完成各项工程任务;1月中旬组织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检查验收和考核评比。来源:马鞍山日报
“新农合”全省率先全覆盖 本报记者 陈家爽 最近,花山区霍里镇赤口村一名姓钟的村民因突发性疾病转到南京鼓楼医院治疗,共花去医疗费5.5万多元。由于他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市辖区“新农合”组织及时为他报销医药费达3.3万多元。 这位村民只是我市60多万“参合”农民中的一位。到目前为止,我市已有64.3万农民参加了“新农合”,其中近2万低保、五保等特困农民也在政府的关爱下得到免费“参合”,至此,我市“新农合”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全覆盖。到今年10月底,全市累计已有7.2万人次的“参合”农民得到了“新农合”大病报销补偿,人均补偿金额达1280元,患者最高补偿金额达3.6万元。 我市“新农合”的实施始于2004年11月。当涂县在全省率先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不断让这一阳光、惠民政策惠及全县60多万农民。2005年5月,在当涂县“新农合”取得一定成效后,市辖区也全面实施了这一惠农政策。 为了不断提高“参合”农民的数量,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新农合”的阳光,我市不断创新运行机制,促进其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大病保底补偿制度、医疗补偿救助长效衔接制度、无偿献血农民免费“参合”制度、农村联通用户免费“参合”制度、新入户农民超期限“参合”制度等。同时,在全省率先实施邮政储蓄和农合行代发补偿费、一次性补偿办结、定点医院联网直接补偿等做法。在推进“新农合”工作中,我市不断加大各级政府的财政补助力度,逐步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新农合”筹资增长机制,使县、区农民年人均筹资标准由当初的30元和50元分别提高到目前的100元和150元,其中各级政府的补助标准由当初的每年每人20元和30元分别提高到现在的每年每人80元和120元。我市还通过提高补偿比例、增加慢性病补偿种类、开展门诊补偿、扩大药品补偿范围和降低住院“起付线”等手段,不断提高全市“参合”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建立“参合”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制度,是我市“新农合”工作的又一亮点,它有力促进了“新农合”事业的发展。这一制度主要是让没有得到补偿的“参合”农民享受到基本项目齐全的健康体检,让所有“参合”农民都享受到“新农合”的好处。通过采取医务人员进村入户集中体检和农民到医院分散体检相结合的方式,我市先后为14万多农民开展了健康体检,并为他们建立了健康档案,使广大“参合”农民达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目的。来源:马鞍山日报
紧盯年初目标 强化项目引进 花山区招商引资工作不放松 本报讯(记者 张顺林 通讯员 谢王挽) 紧盯年初目标,强化项目引进,花山区坚持招商引资不动摇,截至目前,实际利用外资3195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32.15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两倍和78.6%。 今年以来,该区紧紧围绕2008年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积极应对宏观形势对招商引资和项目投资进度的影响,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细化引资责任单位任务落实,区主要领导亲自率小分队赴江浙沪招商;对内强化项目建设服务,落实招商引资区四套班子负责制和项目推进联席例会制、区领导重点项目挂钩负责制度、项目开工现场会推进制度,全力推动重大项目的引入和建设,不断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 依托主城区优势,现代服务业项目引进取得重大进展。新引进香港高佳集团投资2亿港元建设天然气物流中心和加气子站项目,香港华地集团投资八佰伴百货商场项目,营业面积达3.8万平方米;花山路荣基、华锐两个改造项目同时进行,花山美居顺利开工,百安居即将入驻经营;如家快捷酒店、雅兰酒店等22个商业项目竣工并营业,新增营业面积12万平方米。上海徐汇(国家级)软件基地马鞍山软件园孵化器一期完工,9家软件企业入驻孵化,二期改造工程即将完工;制定《花山区鼓励软件产业发展若干暂行规定》及人才奖励、投融资办法等配套文件,率先成立区级软件行业协会,扶持软件产业发展;香港中惠、海外海名仕苑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来源:马鞍山日报
围绕既定上市目标苦练内功 规范经营管理完善治理结构 本报讯(记者 后成龙) 在当前经济调整新形势下,以泰尔重工、鼎泰公司、惊天液压和华菱西厨等为代表的我市一大批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在积极抢抓市场机遇拼搏发展的同时,围绕既定上市目标苦练内功、规范经营管理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了企业平稳较快发展,并为企业最终成为上市公司奠定了健康发展的基础。 进入2008年,在市委、市政副的正确领导和全市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我市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稳步扎实向前推进的同时,新崛起一批优秀的上市后备资源,拟上市公司队伍正逐步壮大。泰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动力传动机械制造行业的领军者,鼎泰股份公司作为国内稀土新材料行业的龙头企业均已经完成上市辅导期,其首发上市申请材料已基本完成预审核,正待提交国家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就在等待审核时期,这两家拟上市公司均严格依照上市公司规范开展经营管理,企业的经营生产规模取得了新业绩,前10个月的销售收入等均实现了20%以上的增幅,促进了企业良好发展。 同样,围绕上市目标,我市积极加速推进一批发展潜力巨大的高新技术企业股份制改造步伐。如奥盛钢缆有限公司吸收九江奥盛75%股权,并进行了股份制改制成为奥盛新材料股份公司,在上报省证监局备案的同时,开始进入上市辅导期。华菱西厨在进行股份制改造时引入风险资金,初次尝试优化股权结构,企业新增3个股东,扩股150万股,获得资金1425万元,使该企业在扩大产品出口上有了雄厚的资金支撑,仅今年前9个月就出口西厨产品800多万美元,增幅超过40%,预计今年可超过1000万美元,成为我市乃至国内机电产品出口行业的一个奇迹。惊天液压公司正抓紧研究制定改制方案,力争早日完成股份制公司改造。除了这些公司外,市发改委及市上指办还进一步加大上市后备资源培育力度,将一批具有新的经营模式企业如三力机床公司等民营企业作为培育重点,充实上市后备资源库,并根据企业发展实际和境内外资本市场发展情况,对后备资源库实行实时调整,在全市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企业拟上市梯队,为打造“资本强市”奠定了良好基础。来源:马鞍山日报
中国钢铁企业总工程师协会第七次会议在马钢召开 共同探讨“大型钢铁企业发展战略与前沿技术创新”10月31日上午,中国钢铁企业总工程师协会第七次会议在马钢召开。来自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和马钢、太钢、唐钢、包钢等13家钢铁企业的总工程师,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围绕着“大型钢铁企业发展战略与前沿技术创新”的会议主题,就如何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交流。  会议由马钢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施雄梁主持。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苏世怀、赵志群出席会议。  据了解,作为我国钢铁行业的一个重要协会,近年来,中国钢铁企业总工程师协会在推进我国钢铁企业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快我国钢铁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对我国钢铁工业加快技术进步、快速提升整体竞争力和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施雄梁在会上指出,未来钢铁行业的竞争将更多的体现在发展战略与前沿技术的竞争上,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当前我国钢铁行业在产品竞争力、科技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距。要快速提升我国钢铁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早日实现我国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转变,迫切需要我们在发展战略上深入研究,在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取得突破。施雄梁希望与会专家充分利用此次会议提供的相互沟通、加深理解的机会,进一步推进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增进友谊,共同推进我国钢铁行业又好又快发展。施雄梁还介绍了在当前日益严峻的钢铁市场形势下,马钢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苏世怀在会上做了题为《马钢在行业发展战略转变时期的技术创新》的主题报告,从对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战略转变的认识;马钢应对钢铁行业战略转变的实践;马钢进一步推进技术创新的想法三个方面介绍了马钢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工作和思路。  各大钢铁企业的总工程师或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分别就各自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和应对当前严峻市场形势所采取的措施作了交流。
马鞍山33名劳务工走出国门挣“洋钱” 本报讯 昨日上午,来自马鞍山市建诚劳务公司的33名劳务人员,飞赴海湾国家卡塔尔打“洋工”,这也是该市今年组织实施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境外劳务输出活动。11月1日下午,该市商务局举行欢送会,热烈欢送这批劳务人员赴卡塔尔工作。 据介绍,这33名劳务工将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市一大型停车场从事工程施工,工作时间为18个月。为帮助这批劳务人员顺利成行,该市公安、劳动、工商等部门积极支持,在较短时间内办妥了各项手续。该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一些地方劳务需求开始缩减。在此背景下,马鞍山相关单位大力组织本地劳务人员走出国门挣“洋钱”,具有积极意义。 近年来,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实力的增强,该市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一些企业以资本、技术和服务为依托,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上取得良好成效。在劳务输出方面,有关单位多方收集海外用工信息,拓展劳务输出渠道,外派劳务人员逐年增多,今年1-9月份,该市已新增外派人员737人,同比增长137.7%。截止到目前,全市累计在外人员939人,分别在土耳其、越南、卡塔尔、沙特等16个国家的29个工程项目中工作。(本报记者 廖岚钧 通讯员 陈龙)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