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咸鱼🐼 heqingzhu1983
我滴利板打工仔
关注数: 109 粉丝数: 301 发帖数: 4,072 关注贴吧数: 54
中国城市战略的五大迷局 罗天昊:不同的产业选择,导致最终的城市格局迥异。一个城市到底适合哪种产业,有很多先决条件。国家崛起,必以城市崛起为先导。中国已经跃升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与此同时,是国内数百座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归根到底,城市的兴盛,最终还是落脚在产业的基础上。为什么同时起步的特区中,深圳和珠海差距如此强烈?为什么经济实力强大的苏州,在金融活力方面,反不如经济不发达的甘肃省会兰州?不同的产业选择,导致最终的城市格局迥异。近十年来,笔者考察了数十座城市,也见证了不少城市“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的出笼,一个非常强烈的感觉是,光从纸面上看,几乎所有的城市发展规划都是高大上,都要发展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振兴服务业。现实很骨感。一个城市到底适合什么产业,还有很多先决条件,并非所有城市都合适高大上。积数十座城市之教训,城市选择产业需考量五大条件。在全球、国家和经济圈中的三重定位高端产业,遍地开花。几乎所有的城市,在规划产业时,都恨不得以高新产业为主导。视低端产业为落后产能。但事实上,主导产业的层级,还需要从其所处的区域分工与定位考量。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中低端位置。以制造业为例,全球制造业分为四大方阵,美国为第一方阵,英法德日韩等其它发达国家为第二方阵,中国等新兴国家为第三方阵,广泛亚非拉后发国家为第四方阵。在高新产业领域,最核心的技术控制在欧美手上,如汽车的顶端技术在日、德和美国。大飞机的技术,中国终于实现了零的突破,但是主要技术仍然掌握在少数国家手中,电子元件器核心技术也在欧美和日本手中。中国只在少数领域有所突破。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注定了多数城市要以大众产业,或者说中端产业为主,高端产业只能落地在部分先发城市。中国若失去大众制造的优势,将受到两面夹击。在高端领域,受到欧美的阻击,在低端领域,被印度和越南等国蚕食。同时,在国内也存在一个产业梯度。随着中国广阔内陆产业转移的完成,中国将形成一个U形曲线产业结构,东部沿海地区将成为研发和高端的产业核心区,以及最终产品的销售中心,而加工制造这个U形曲线的底端集中于中西部。~未完待续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