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扰花影 烛扰花影
试问岭南应不好,此心安处是吾乡。
关注数: 163 粉丝数: 124 发帖数: 6,445 关注贴吧数: 49
【乱炖】气数与人心 气数与人心 气数,也只是我们有常说的“气数已尽”中的气数罢了。 所谓气数,它看不见也摸不到,语言都难得将它描述了,它却如同江南雨季腾起地那层淡淡烟雾,无不笼罩着你。 有这么一个人的生命一直与气数人心不断。 他是明代末帝朱由检,在滚滚历史长河东逝时被轻视的一位帝王。他是豆蔻少女在清宫剧的误导下所唾弃的昏庸暴君;他是史学界被人争论不休的君王......他之所以有争议,也关乎这气数与人心,用他来体现此两者,我以为最是恰和了。 明末有着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浑沌局面。朝中,忠奸无异;西南,闯贼发难;辽东,后金虎视。相传此时的朱由检常做一个梦——手心被写着一个“有”字。他不解,便去问王承恩,王承恩闻后大骇道:“这‘大’字少一撇,‘明’字少半边,这大明江山要少一大半!” 也许这个梦就预示着这个惶惶大国的气数将要衰竭吧。朱由检废寝忘食宵旰工作,终究挽救不了明帝国的气数——毕竟封建帝国的气数几乎只有三百年。一座二百七十七年的楼在历史的脚步中塌了,气数已衰。其实,这不能算是历史的脚步,要算人心。 人的心里有一种反应叫“从众”,说好听了是遵从,说难听了是没主见。可是不论如何我们都爱从众也离不开从众。 计六奇在纂写明时事是有说崇祯十七年元日(1644年),朱由检在太和殿等待着百官的来临,而那一日却没有一人前往,元旦文物乱朝班。这是什么,这是人心。李自成说他来不用剿粮,于是乎人心所至的从众——大家都不来上朝了。人心可以把他人捧到至极,亦可以把人埋葬在谷底,没有人以为它可怕,却都默默地随着他人意愿。 可能这一曲终了,我们只能明白人心之力量,对于气数,依旧是浑浑噩噩。也许是封建离我们太过远了,我们体会不到这为国家尊严而履行皇明祖训“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大明末帝所思所虑,那就打个特别明了的吧。 圆珠笔的弹簧在苟延残喘中最后崩裂,这是它的气数衰亡;它本身安好,你心里偏偏忒狠要把它弄坏,你的心就促使着故意而为:一定要把它弄坏。 气数不是自己能够左右的,人心也不是自己能够掌握的,所谓收买人心,仅仅是金钱而不是精神。岁月的变迁,命运的曲折不是衡量气数的尺子,我们是普普通通的人,对于气数,无需顾虑,做一件事尽力做好便可,木强则折。然而人心,只要你做的好做的对,该来的总会来的。 ****** 好久没来了总得上点菜吧...... 最近弄长篇了於是只好找囤货,还木发过。。。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