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哥🌟 丿伟哥丨丶王道
关注数: 4 粉丝数: 532 发帖数: 11,293 关注贴吧数: 32
伟哥的捡垃圾之路第不知道多少期——racmmer骑行服对比 这套骑行服是我刷淘宝无意看见的,之前听说过这个品牌但不甚了解。188一套的价格极具诱惑力。我常用的骑行服几乎全部都是国产cnride一家的,这次买来和cnride的低端产品做一对比,也当做是评测了 racmmer背带裤跟上衣188包邮。cnride常年99清仓上衣加128骑行裤,合计比racmmer贵40元。我们看看这多出来的四十块钱到底值不值 上衣:两家剪裁都挺不错,但cnride更胜一筹。racmmer的裁剪的腹部余量做的很好,但胸部余量有点太多,导致腋下部分没有贴合感。从面料来说cnride也胜出,Miti面料对比普通的聚酯纤维网眼布优势巨大,毕竟cnride这是清货,以前单买可不是99这个价。袖口防滑因为racmmer整个袖子都是使用弹性面料,因此贴合非常完美。至于拉链,cnride胜出,ykk不用多说。 裤子:两家都是不太尽人意的,有些不足。racmmer的坐垫设计非常好,前薄后厚,包裹蛋的地方薄,屁股接触坐垫的地方厚。但问题在于,剪裁设计的太紧,三角区域能感受到压迫感,你说我码买小了,但是裤腿长度又是合适的。裤子对档部整个地方包裹的很紧,而且作为背带裤,它向上延伸的面料太多了,以至于能覆盖住肚脐眼,给人有些不适。另一问题在于,坐垫接触面用的面料太滑,在车座上滑来滑去,不稳定。 反观cnride也不完美,两者有一共同点是坐垫很不透气(这价位就没有那个能谈透气),cnride好的地方在于你能明显感受到更大的弹性,坏处是裤垫设计不太好,特别是前端。 我是分割线 其实从购买建议来说,188块钱还一身挺值得,不过我更推荐多花这40块钱,但最要命的地方来了:cnride因为是清仓,你想要的款式可能没码,或者有码的你又不喜欢。而racmmer的外观设计多样,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毕竟谁骑车不是为了sao呢?
关于今天不止骑环南京汤山站比赛,我觉得是时候站出来说一些话了 不止骑环南京系列赛一直都是江浙沪一带自行车赛事的典范,我参加了很多次,之前体验相当好。而这次,我觉得必须得出来吐槽一下了。且听我慢慢道来 先说下我自己的比赛情况,我只骑了5公里就追尾被撞断尾钩上了收容车,人没有任何问题,坐了几十km收容车对这个赛道选择实在是无法理解。 比赛前我还在想为什么一直不公布路线,直到现场我才知道路线是什么,不提前公布路线这不是没有原因的。比赛全程大部分时间在山路里面,有一些路可以说十分危险,主要表现在路非常窄,山路盲弯很多,弯特别急,高低起伏蛮大的,尤其是对向还有来车使一切变得更加危险。说实话本身这个路段其实挺适合骑车,自己约上朋友几个人骑骑还可以,但是如果把几百个人塞到这里呢?(实际大概是二百几十个人)有些路段极其考验控车压弯技术,某个下坡直接摔了四个人。 我朋友也是摔车的之一,人现在还在医院。比赛前组委会的人一再强调这是骑游,不是比赛。我觉得你们的路线选择根本不能称之为骑游,所以你们也考虑到危险因此让大家慢慢骑,可是路段在盲弯和急下坡处没有任何的安全标识或者提示。本来参加比赛的人水平就参差不齐,有些人说难听话不会压弯还要骑快的,自己摔车肯定有责任,但是主办方呢?是否应该提供一些警告提示呢?还是说这段路实际上之前根本没有骑过只是开车看了一遍路线就决定了? 不止骑的比赛我从第一届参加到现在,可以说是越来越倒退了,虽然现在赛事公司说实在的,个个都不行都挺乐色,但是不止骑你有没有觉得好像自己没有竞争压力就可以瞎寄吧弄了。我理解办赛成本是很高,人手是很有限,但是这种早上过去签到临比赛了才知道比赛线路的事情我不想看见第二次。 最后说个题外话,今天那个追尾我的人,至少你把别人撞了是不是应该简单的问一下情况,搞得我现在不知道是谁追尾的我,虽然尾钩断了不是什么大事,比赛过程中事故也不要求你赔偿,但是连是谁撞的我都不晓得多少有点寒心。你如果要喷我为啥减速,我想说我面前一个人过减速带不刹车人飞了几米远出去我不减速难道从他身上压过去?再说本来就有减速带我为什么不能减速? 最后的最后,大家骑车一定注意安全,今天坐收容车看见血腥的场面给我整得有点阴影了,那些受伤的人的车是我装到收容车上的,你们可以想象我把它放到车顶架上面,车架上还在滴血的场景吗?虽然我的车坏掉了但是我还好人没事,比起拉到医院的三个选手我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最便宜的MIPS?捷安特g1901头盔简评 看到这个标题可能有人先不服,难道闪电新品299的那款不是最便宜的吗?真不是,align官方价格为299,闲鱼能到手的最低价为268。捷安特g1901官方价格328,但是真正到手价仅为240 我这款是车店的样品,所以更便宜,180就拿下了 头盔重量280g,在带有MIPS系统的头盔里不算轻也不算重,一般表现。头盔的外观给我感觉是相当难看,因为前端进气口扬的太高,三个尖尖非常突兀。完全不符合普通头盔追求圆润的特点,这款头盔可以说是非常不协调了。 佩戴使用体验也不佳,一是头型夹头,左右夹而前后空间富裕,因为这本就不是亚洲头型款。不是很适合圆头,一方面是本身设计问题,一方面是头盔左右侧衬垫太厚了。不过夹头感不是很严重,只有戴上去的一瞬间感觉好像前后有点空。长期佩戴不会出现夹的头疼的感觉。我头围62,基本就是这个头盔l码的极限了。 二是悬挂稀烂,这个悬挂被一百几十块钱的国产头盔吊打,塑料质感不佳,看起来是相当廉价,但是功能性上没有问题 头盔束带与衬垫也是非常廉价,衬垫甚至是国产几十元头盔的同款,但是本身衬垫还算比较厚,舒适感尚可。束带就是普通的黑色编织带,乏善可陈。 头盔通风性不错,得益于这个怪异的进气口设计,虽然看起来很挫,但是在夏天三十多度的气温下骑行,未见闷热感。 MIPS系统没有什么好说的,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MIPS产品线也分五档。因为这个价格,自然也是用的最低端的那一套MIPS 总结一下: 头型比较挑人,头圆的别买 外观设计丑陋 悬挂,束带,扣具,衬垫,都是被国产吊打 可是有MIPS 可是有MIPS 可是有MIPS 功能性没有硬伤 我们来说说这款头盔比闪电的align好在哪? 1.更轻,闪电的align 2的大码上到了320多克,捷安特轻了四十多克 2.透气性更好,闪电那款透气孔设计你看就知道了,夏天高温下感觉没法用 3.比闪电便宜20多块钱 综上所述,我选align II
猫眼入门眼镜评测 前几天南京比赛,比完发了个猫眼的眼镜,没什么用,刚好给大家拿来评测一下 淘宝价格158,闲鱼一百块就能拿到,最低价看到有99的 眼镜本体采用tr90材料,什么是tr90?我可以给各位解释一下,其实就是瑞典ems公司弄的尼龙pa12,用胺和羧酸聚合而成。这种材料的韧性极佳,弹性非常好,且重量很轻,耐磨,表面摩擦系数小,佩戴起来比较舒适,拿来做镜框很合适。 重量官方宣布23g,实称24g,算是非常优秀。 白框黑片,轮廓外观感觉还可以,颜色方面白加黑不是我的菜。外包装很好,里面眼镜盒眼镜袋子擦镜布内置镜框一应俱全,这个要点赞。 挡风效果还可以,比起我的jawbreaker感觉差距不大,也许是骑的慢没啥风的缘故,但是这个眼镜比较夹头,毕竟是新的,也许戴一阵子撑开了就好,况且本身tr90有一定的记忆性。 鼻托舒适,它垫的挺高,就适合亚洲人低鼻梁用 镜片没啥说的,和那种普通墨色镜片感觉不出来有任何差别,就是一般墨镜的水准,看起来还是比较廉价的,不知道其他镜片会怎样,但我估计也就普通的金属氧化物镀膜片,肯定没法和奥克利prizm比。 注塑做工也不是太好,还是那种廉价感十足,缺乏精致感,毛边处理的不行,我手上的是白色镜框,而白色会放大瑕疵,但是这个价嘛,也不要奢求啥了。 总结一下 优异的重量表现 外观非常不错 鼻托设计尚可 注塑工艺差 镜片功能性差 99的价格其实你还真可以考虑买一副,不是因为猫眼做的有多好,它也不值这个价,而是这个价位其他品牌的完全是辣鸡。矬子里面挑将军大家懂吧?买猫眼起码它在人体工学上做的还可以,论功能性其实也能用,如果你是个凑合主义者,那猫眼的确能让你凑合用一段时间,当然,眼镜这个东西能不能凑合就看你个人了。
伟哥的捡垃圾之路第不知道多少期——zoom弗兰德斯碳弯把 其实一开始要我做zoom呢我是拒绝的,因为zoom的碳纤维制品也是打标货。是的,zoom本身自己并没有碳纤维产品的生产设备,所以你总能在他的碳纤维制品上找到别的产品的影子,今天的弯把也是一样,模具非常的熟悉,但是确实是一个几何来说不错的模具 要我使用这个价位的碳纤维弯把我一开始也是拒绝的,因为这个价位可能是真垃圾,不是捡垃圾,伟哥也只有一条命 这个之前在美骑上出现过,而且看起来编辑也在用,文章似乎已经没有了,但是文章其实是比较肯定这支弯把的。另外由于我个人对zoom的了解,我觉得zoom出幺蛾子的几率还是比较小的,不要看信隆一直造些低端铝配件,可是人家光车手事业部一个部门的流水可能就比得上某些整车厂商了。总而言之zoom的规模要比各位想象的大的多 这个弯把价格只有230块,说真的如果我不是看见别人在用我是绝对不敢自己吃螃蟹的。那么实际感受如何呢? 软,这是明显可以感受到的,我一向以大体重低功率著称,日常骑行其实不会造成影响,但是稍微来点载荷就一下能感到了。我选择了42cm,但只有193g,这个重量也就说明这回事了。 那么它是真垃圾?也许你可能忘了它的名字——弗兰德斯,这是法国某处石头路的命名,经常看比赛的人估计非常熟悉吧,所以现在你懂了吗?这个东西就有点...站在厂商的角度,zoom这么弄是聪明的 根据我的实测,它的滤震效果确实有,但我挑选的路段颠簸程度有些过大,所以感受不是很清晰,要说比我原来铝弯把提升具体有多少,真的没办法量化,但是提升是确实有的。 从外观来看,做工上乘,是真的很不错,对于国产这个评价算是非常高了。视觉来看,对比千元级别的,它完全不落下风 最后总结一下:首先可以肯定,200元的碳弯把,想买到靠谱的基本不可能,zoom这根也是完全看你怎么用它。我是不会用在主力车上的,因为我本身体重比较大,但我很有可能把它装到我通勤公路车上去。 没有垃圾的产品,只有垃圾的价格,200元真可以了 如果你本身没啥实力但想买个碳弯把减重还能**,完全OK 如果你是经常的对性能有需求,就别想了 难道几百元价位就真买不着堪用的碳弯把吗? 其实有 but that's a story for another day
met rivale MIPS头盔简评 met的rivale一直是中端头盔的代表之一,网上关于它的消息不少,21款的配备了MIPS,我趁着38节一点点折扣以八百出头的价格拿下了它 met其实也有碰撞更换服务的,和大b哥牌不一样,它是两年以内撞坏了给你低价出个新的,然鹅中国似乎不在这个服务体系内 包装我收起来了,早就开箱了。只能说这个包装太简陋了,外面一个盒子,里面一个塑料袋子套个头盔就完事了。对头盔没任何保护作用,头盔在里面胡乱晃荡无法固定,大差评。国内200的头盔都还会设计一个抽屉啥的,还有配泡沫包的很好的 外观实物好于照片,造型看起来很帅,做工方面看要跟谁比了,参考棒槌哥的starvos满分100我给70,met65分吧,可能会有点让你失望,不过只要你见过的头盔够多也就心知肚明了。 我买了l码,说是270g,实际称量263g,我觉得在MIPS里面这个重量算不错,不是太重也不是太轻,中间水平。 内衬看图,个人认为设计上头盔后部缺少一点包覆感,只能靠悬挂系统硬压着,内衬质感很不错,很舒适,然鹅这个绒面到了夏天会不会太热?我觉得有可能。而且内衬位置有一点不合理,我认为应该再往后延伸一点 悬挂系统也要给差评,met的四向调节我不管,我只看到廉价的注塑件,给我的感觉非常脆弱,我对其耐用性提出质疑。时间长了塑料老化可能一碰就断(我已经断过一个头盔了)恰巧有一个地方设计的还非常细。而kask这方面远好于met,一看就很结实的感觉。 上头感觉舒适度很好,给好评,主要是得益于那个内衬,头型设计也还可以,至少我没什么问题。至于透气性我还没试过没骑车,但是看评论都说这是个中上水平。 头盔束带也是这个价位的一般水平,还可以吧,没有zz设计,也没有出彩的地方,挺好用的 优点:炫酷的外观 还不错的重量 很舒服的内衬 适合亚洲人的头型 缺点:比较脆弱的悬挂系统 内衬位置稍微有点小问题 做工可能和你心理有落差 辣鸡包装 总结:met这款中端头盔可以说在各方面都是比较中庸的,它唯一比较引人注目的点可能就是它的外观设计确实好看。在功能性上符合800元的档次,悬挂系统略显单薄是让我感受不好的地方,mips系统的加入也没有为其增加太多重量。如果你是一个追求骑帅不骑快的人,这款头盔我觉得是完全可以考虑的 ps:意大利设计,但中国制造,不是意产的所以品控方面可以放心不会翻大车,意大利佬赶紧走远点好吧
蓝图11速套件装车实测 本来承诺好年前装车好给大家发帖,但是过年还是耽误了,先祝大家新年快乐吧 这个套件昨天刚刚装好,所有测试都是在骑行台进行的,没有上路实测,感觉也不影响啥。11速配套的是fsa energy牙盘,日晖飞轮,ybn链条,都是便宜货,日晖的飞轮确实上链什么的不如Shimano,飞轮片加工精度也不是很好,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后拨的体验。但是便宜啊 先说总的观点:小bug多,适合我这种能折腾的,总体表现及格,前拨给好评,500多块还算可以吧。但如果让我选择,我还是希望能买涨价前的r2000 😶😶😶 bug1:手变夹环内部限位限了个寂寞,拧手变夹环螺丝的时候里面固定的那个铁片片跟着转,一般都会在旁边设计一个突起来挡住它,防止它转。蓝图这个限位完全挡不住,而且无语的是别家为了省的一起转,把那个铁皮片设计成矩形的方方正正,蓝图给你把上下两头设计成半圆,你是就担心我能拧动它是吧? 解决方法:找个东西比如扳手抵住它不让转就行了,比较简单 😓 bug2:手变线管洞开的太小,我建议先把线管给里面插好在把手变装车把上,如果直接装车把上线管头像基本插不进去 解决方法:大力出奇迹或者提前弄好 😓 bug3:后拨压线的太小压不住,这个是最烦的,那个垫片太小了,线如果走在那个槽里面,那这个垫片只能刚好盖住一点点,稍微一吃力就掉了,所以我只能使劲把线给里面放,我当时弄了好久,我觉得这个可能是那个小槽开的精度太差了,位置没弄对 解决方法:装后拨注意一下就行了,没啥 以上是我碰到的问题 还有一些别人碰见的问题,但我觉得无非紧要的: 1. 拨杆会碰小耳朵,这个确实会,但是蓝图比较聪明的设计了一个斜坡拐角的结构,也就是拨杆向里拨动时同时会向后做动一点点,我觉得不影响 2. 手感稀烂,这个说实话手感影响的因素太多了。就我手上这一套而言,我搭配的是20块钱那种垃圾线管。手感轻柔还不错,因为我之前也说了后拨弹簧力是比较弱的,所以不需要太大力,我喜欢的变速就是这种感觉。Shimano手感如果能有10分,蓝图可以给7分,如果我换个好一点的注油线管,估计能到8分。
2021开年作——蓝图公路11s静态评测 这个评测我不是第一个,之前一直是一个叫姑苏单车的商家在做这个,然而商家毕竟是要卖东西的,普通人视角下的会是什么样子想必和他的一定有所出入吧。我本着爷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原则买了一套,给大家看看这玩意实际到底咋样。这个套件到手有一段时间了,今天才有空来好好说说,之所以被称为静态评测是因为我实在比较懒不想装车,一辆车被我砸坏了,另外一辆车上面的6800调试的手感极佳实在不想拆下来。不过我保证在年前把装车实测发出来,到时候另外开一贴。我觉得静态评测也是很有意义的,就我个人而言,第一印象对于品牌至关重要。 还是一贯的套路,在评测一个东西之前先来说一说对这个品牌的看法 蓝图说实话我接触几乎为0,因为它们之前主打的全是山地套件,我本人对山地车方面一无所知,我印象里就是那种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后来在18年很早就了解到蓝图要做公路套件,当时心里还很激动,不过嘛后面几乎没什么消息,我本人也没有关注,心想国产这种玩意就是喜欢瞎扯淡混流量。结果突然的,不久前蓝图一下就发布了,而且7到11速全系列都在上市(目前有11和10速能买到,其他还在测试),一下子改变了我的看法,美骑上面最近有个蓝图总经理的采访,我看完之后彻底的改变了印象,我必须承认蓝图的确是有野心的厂家,也必须承认国产品牌想耕耘市场实在是难。这个采访推荐大家看看 小套一共530,虽然五百块不是大钱但是也够我吃一个礼拜红烧肉了,买这玩意我的确比较纠结,轻工业产品和重工业产品比如汽车不一样。买汽车永远是第一代产品最够味,而我也清楚套件这种小东西第一代bug最多。早先的顺泰给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那个糟糕的人体工学设计,没法用的前拨,使我对国产的信心大幅下跌,有啥说啥,买这个蓝图纯为了给大家当螃蟹,我还有套force闲置着呢 鉴于蓝图直接竞争对手就是顺泰,那么势必我会夹杂一些这两个的对比,市面上御三家的套件我都有使用经历,Shimano基本都用过,sram 用过force与Apex,cp用过最低端的veloce 按照原来的价格,500多能买个r2000小套,论价格方面蓝图吊打一切,我基于同价位而非速别比较,会把蓝图,顺泰,Shimano r2000进行对比
几款国产低端入门铝轮横向测评 一开始先说些别的。 最近更新的频率很低,因为个人确实事务缠身 我还有很多想开的坑没开,这个贴完了后还会出一些长短鼻坐垫的个人使用体验,我还想写一些学术性比较强的东西比如碳纤维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比如从炼胶开始介绍自行车轮胎是怎么制造的,比如碳纤维的十几种成型工艺等等,但是这些都停留在计划上面,实在是没有那么多时间,而且这些东西也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讲完的。 其次是伟哥捡垃圾专题不会更新了,一个是因为有些垃圾我能捡但是我不能把它介绍给别人特别是小白,其次更重要的因为身份特殊,而一般推荐的东西都是那么几家或一家在卖,难免会有非议(也就是为什么每次都推荐的是tb货色而不是其他路子的,垃圾太多太多的可以捡了,然而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老鸟) 本次测评的轮组包括: rt xm70轮组(现在大部分卖的是c200吧) 静藤铝合金弯头轮组(买不到了,现在只有直拉花鼓的,弯头我没找到) koozer rs1400轮组(大概六百几十块) Shimano r501(三四百块) Shimano rs21(六七百块) Mavic ak轮组(别买假的,大概八百块) 我会一个轮组一个轮组来讲,我既然标题说了是国产铝合金轮组,就着重来讲前三个,剩下三个起参照物作用,但是也会讲。另外这些轮组我目前只有rs1400在现役,其他的都是很久之前的记忆了。而且我也很久很久没骑过车,不一定能很客观 大家看个消遣就行,不要太当真,更新速度可能很慢,今天先开个头
伟哥的捡垃圾之路第6期——又骚又靓还便宜,deda打孔把带这 伟哥的捡垃圾之路第6期——又骚又靓还便宜,deda打孔把带 这是第6期吗,我忘了 这次的主题是把带,把带有太多垃圾可以捡了,淘宝二十几三十几的比比皆是,把带做为和人直接接触的部件,反而是不该省预算的那个。二三十的虽然便宜,但是很有可能捡到真正的垃圾,起边,掉色,一拉就断等等,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个靠谱,但是价格又不是很高的把带 deda作为操控部件供应商,主要知名的是弯把和把立,也有自己的车架(虽然不是自己产的),deda的操控部件在日常里见到的还是很多的,说明能得到消费者的肯定,但是把带就比较少了。 这次带来的把带大家需要注意一下是打孔亮面的,不是海绵材质,不要买错了。 1. 舒适度 pu加eva材质保证了一定舒适性,在舒适和耐脏取代了平衡,手感当然不如velo或者Shimano海绵把带来的舒服,但是仍然有足够的厚度保证正常使用,出汗时不会变得像菊花那么粘手这是好评的地方,雨天时则有一点滑,建议带手套使用,整体软硬适中,3mm厚度可以满足日常需要。 2. 耐脏 这种皮面是那种亮面,耐脏程度是非常好的,而且它没有菊花那种沟沟壑壑,不会藏污纳垢,也很方便打理,不像海绵把带那样很快就会脏。我用了一年多还是光亮如新。 3. 耐用性 把带是消耗品,耐用度和你的骑行频率有关系,我骑行的频率不是很高,不过有几次比较恶劣的骑行环境下使用,暴雨暴晒都经历过,这款把带一年的使用下来没有任何的破损,最重要的是,颜色也没有任何的褪色,它的皮面不是那种人造革皮面,能不掉色算是很好的了。而且装的时候用力拉扯也完全没有问题,放心的缠不会断,背胶是普通双面胶。 4. 价格 价格大概在50块左右,这个价位还有velo可以选择,不过是海绵的,大品牌几乎也就这么两家能买,说实话50块我觉得表现已经超过了很多百元以上的把带(是的就是菊花) 总结一下,这款把带以低廉的价格给人以还不错的体验,算是性价比之选,唯一的缺点是配色少,这就需要你去抉择了 优点:靓丽且持久 还算可以的手感 价格较低 缺点:颜色太少 还是一如既往的打分环节 快去捡指数:4/5 手感:3/5 耐脏:5/5 耐用:4/5 价格:4/5
伟哥的捡垃圾之路第5期——穷仔也不能衣不蔽体这和上一期相隔有 伟哥的捡垃圾之路第5期——穷仔也不能衣不蔽体 这和上一期相隔有点久,是因为当时不太确定下一步产出要做什么,开了个投票贴之后出乎意料的发型大多数人还是想看装备推荐继续这个专题,那就来吧 这期带来的主要是人身装备,是一件骑行裤,我不太了解新手一开始会买什么东西穿,不过不知道买什么的话可以看看我这个贴子 cnride,一个国产比较新兴的骑行服品牌,在业界内混的其实不太好,主要是因为非常低的知名度,大家可能熟知森地客脉腾速盟等等,但是一提起cnride估计无人知晓。cnride虽然知名度不高但是用户其实并不少,我几乎绝大部分衣物都是在他家买的。cnride很注重设计,但是和grc那种设计不同,cnride一方面是活泼的配色,但更多的是合理的裁剪,配色的saoqi是它的卖点之一,并且这是自己原创的就更加难能可贵了。这个方面要点个赞。cnride也没有像其他品牌一样请人做宣传什么的,估计是体量太小撑不住这样的开销,能省一点是一点。 下面来到产品上,今天带来的是129元的骑行裤,其实他家还有很多产品值得推荐,之所以拿这个出来说是因为价格比较低适合新手预算。129元的背带裤,在别处可能买不到背带,这个裤子主打入门使用,所以配备了全海绵垫子,防滑条则使用了Miti下面的产品,裤子配色较多,无论上身穿什么都可以很好的搭配。 个人一直在使用这个裤子骑台子,尺寸相当贴合,这也是cnride的一贯优点,那就是剪裁非常贴合人的生理曲线,同时不会太勒让你难受。背带部分使用网眼,不过个人觉得网眼部分面料还是有点厚,裤子主体使用莱卡面料,非常光滑,穿起来也很贴身。总而言之这款裤子作为一块入门定位的来说,没有太大短板。 透气性这方面,基本和其他裤子持平,那就是一般水平,垫子部分受限于材料,肯定不如更高阶款式来的好。背部网眼布料有点厚,让我感觉还可以更轻薄一点,现在背部还是比较热的。 至于防滑条,这应该是这个裤子最出色的部分,可以不夸张的说这个防滑条比很多三百元级别的来的更舒服一些。舒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面积使得对人皮肤完全没有压迫的感觉,二是它的防滑效果确实非常好不用你骑一会得拽一下裤子,只管发力就是了。这个防滑在他家高阶产品里面也有用到,如果说缺点嘛那估计就是防滑的部分不太透气就是了,不过那么一点点也不会影响什么。 其次是剪裁,裤子用了四针六线的工艺,做工相对而言可以说是不错了,我拿到手找不出来可以吐槽的线头,工厂大妈技术确实还行。剪裁也就是正常拼接带来的收束,没有什么特别的,至于贴身确实很贴身,只是新手可能不会习惯这种感觉。 然而裤垫部分就不是很好了,毕竟是面对入门使用,海绵垫子正常操作,海绵垫子长时间使用会有较明显的不舒适,所以只适合中短途用,这个垫子感觉在前端包裹有点大(也可能是我吊大),骑之前需要调整一下 优点:低廉的价格 贴身的剪裁设计 比较良好的做工 缺点:背带网眼面料有点厚 海绵裤垫无法应对长距离骑行 下面还是惯常的打分,5分满分 舒适度:3 做工:4 透气性:3. 5 贴身:4 捡垃圾指数:4
适合新手入门的冷门车型大合集提前声明:这个贴我会长期更新,有 适合新手入门的冷门车型大合集 提前声明:这个贴我会长期更新,有需要的可以收藏,每当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车型的时候觉得值得一讲就会更新,这几天会先介绍几款车 这个贴子呐主要面向的仍然是广大入坑人群,整天推荐来推荐去其实真正值得买的车型也就只有那么几个,说的我的嘴都说烂了,过一段时间xx车型烂大街比比皆是,除了美利达捷安特闪电崔克,我想说的是世界上除了这些还有千千万万家自行车厂,大厂的车质量稳定自然无需质疑,但是一些冷门品牌依旧值得考虑,如果你想要性价比不见得只有国碳,如果你想要轻量化也不见得掏大把腰包。我真正的目的在于给大家多介绍一些车型,开阔一下眼界,同时小白们也能多一些选择,扩展思路,不必纠结于那几家产品而已,冷门的选择不代表它是不好的选择,我推荐的质量都有保证没问题。我会介绍一些我个人比较感兴趣的车型,一些有见过实物,一些车没有实际见过就可能带有云的成分(我会提前说明)不过针对某一个车型会简单说说他的几何怎样,所推荐的车主要集中在入门车型上 注意:我不会做那些呼声很高的车型,大家更不必留言让我评价某一种车型,因为一方面这背离我的初衷——给各位提供多样化选择;另外一方面,其实那些多么热门的车型我根本没有摸过甚至都没见过,车店我基本从来不去,只能看看配置几何之类的泛泛而谈罢了
伟哥的捡垃圾之路第四期——穷仔的高**轮组距离上一期已经20 伟哥的捡垃圾之路第四期——穷仔的高**轮组 距离上一期已经20天了,前三期的反响十分平淡,使我不得不考虑是否还有进行下去的必要,因为这十分显然的反应出一个现状——公吧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对器材高谈阔论的地方了,真正讨论车的贴子越来越少,新手的涌入已经占领了版面。因为开了新手求助帖,每天一打开贴吧,有大量的消息需要回复,还有很多私聊的消息需要一个一个看,实在是应接不暇啊。 开始今天的正题吧 怎样的轮组算一对好轮组?首先要有足够的刚性,然后是较低的重量,再其次是合适的框高,气动的造型等等,但是我相信,绝大部分人购买轮组时还是选择了外观,确实,一对黑色碳刀的确能带来不同的气质。 可是如果没钱买不起碳刀,又看不上那些高框重的要死的大铝轮,又想拥有一定的性能,有没有什么选择呢? 当然有,在伟哥的捡垃圾道路上除了套件之外就没有不能的事——这就是今天的xero ac50铝边碳轮,注意ac50其实一共有三个版本,我们这里说的是最新的也就是直拉的,后花鼓磨砂表面,圈的花纹是8种贴纸的那款。 一如既往的先说说xero这个牌子,xero和威迪乐两个都是台湾轮组的代工大厂,一个做了美利达的小弟,一个做了捷安特的小弟,以前美利达的成车轮组基本都是xero制造的,xero在最最开始是给formula花鼓做代工的,xero厂房门口写的也是formula,xero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多年代工经验其专业程度毋庸置疑,在美骑上有一篇探访xero工厂的文章,大家可以看看,那种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个轮组我用了很长时间了,先说最重要的性能,ac50用的后轮2:1编法保证侧向刚性,骑起来本身还是一个低框铝轮的感受,不同于那种真正的高框碳刀,没有那种向前的拖曳感与惯性,受限于重量,它起步不如1400g,1500g级别的铝轮来的感受好,相应稍稍慢一些。但是等你在30以上区间时,它真正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那层碳壳的作用使得你不用疯狂积累踏频,有一个非常舒服的节奏,在高速的稳定输出才是它的主题。真正到了爬坡,ac50也不怕,因为它低框铝轮的本质仍然会给你轻快的感觉,比起高框碳刀,它还是有优势,我体重为85kg,算不得轻,爬坡摇车时毫无棉柔的感觉,xero把辐条的拉力给的非常足,拉的很高,根本不用担心刚性问题。下坡时,xero给它的ezo日本轴承保证你有相当的润度,高框也给予了一定的气动优势,可以说这是非常全面的轮组。但是注意,这里的高框碳刀指的是厦门碳,不会有傻子会拿bora或者zipp或者enve之流反驳我吧。总体而言,它有两者共同的缺点,也有共同的优点,但整个调性还是更像低框铝轮一点,因为掉速还是有点快的,另外在遭遇侧风时ac50给人的感受十分让我慌张。 其次是重量,这个重量一直以来店家给的相差都不少,第一代是1700g,升级后有1670的,有1680的,还有说1600g的,一家和一家不一样,可以肯定的是最新款是最轻的,花鼓减重很多,我自己的轮组实际称量在1620g,对于一款铝边碳,我强调一下是铝边碳,这个重量实在是很轻了,不信你们可以对比别的铝边碳看看,mavic和棒槌哥,比这个重太多了。1620g说实话比这价位铝轮都轻,要重也就是几十克而已,你换个轻一点快拆就弥补回来了。 下来是售价,某平台最低价格只要1580元,是很多铝轮售价的一半了,1580元先看看你有没有其他选择?除了入门级轮组几乎买不到其他的,买厦门碳也只能买最最垃圾的那种,某个近期很常出现的品牌可能是一个选择,不过看看他们用的花鼓,久欲弯头的271和372,相信我,xero的花鼓比这个不知道高到哪里去,至少也得久欲的as61,fs62这种67百元级别的出来比。xero的花鼓前面是碳的,后轮用了铝塔基以及类似dt的手动快拆结构,免工具保养,还有日本ezo轴承的加持,1500块你还能指望什么呢? 再来是外观,我相信绝大部分买厦门碳的人无非是为了那个高框的样子,其实ac50完全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你说银色刹车边?如果我告诉你最新的ac50有黑色刹车边了呢(当然也会磨没了),而且你有8种颜色贴纸可以贴,一周7天可以天天不重样,紫的绿的白的黄的,多的一种节假日用,如果真要说和碳刀差到哪里,那就是没有碳纹。 最后是缺点,要说缺点其实也就是铝边碳所有的缺点——非常尴尬的定位问题,我这么说吧,不喜欢铝边碳的人性能做的再好他们也是不喜欢的(这种人其实多的是),说铝不是铝,说碳不是碳。拿ac50这个具体来讲,就是起步比铝轮拖,高速又比碳刀累(反过来又是优点)除去共性问题,ac50的碳壳会有比其他铝边碳更大的共振,因为它的壳子最薄(不然怎样轻量),ac50的声音比较难听,低沉,模糊,一点也不清脆,喜欢骚响的人就不要考虑了。 总结一下:ac50作为1500元级别的选手我觉得可以傲视群雄,无论是重量还是性能还是外观都有不错的表现,使用体验相当全能,买厦门碳的我觉得一定要再多考虑考虑这个,当然,在自行车历史长河里,铝边碳这个尴尬的地位势必会影响一些人的选择 打分,5分满分 性能:3.5/5 价格:4.5/5 重量:4/5 外观:4.5/5 快去捡指数:4/5
随着前几天置顶答疑帖的发布,感觉效果其实还可以,其中很多小白的问题主要还是在买车上,针对这个我就从我自己的角度谈一下作为小白买车到底需要注重什么 1. 价格。从价格来看,一般来说新手入门车的价位集中在2000到4000左右,如果你只是想试试水,看看公路适合不适合自己,实在不习惯就闲置了那种。那可以选择这个区间,如果你是想坚持骑公路车运动下去,有这个长期计划,那可以5000到六千价位的斯特拉king或者tcr或者国产碳架车等等,这个价位的车都有不小的升级空间。你可能想知道那么2000和5000的车到底差在哪里了,对新手来说:答案很简单,5000的车更值得你后续去折腾,更值得去花费心血,2000的车下一步就换车吧。没必要花更多钱 2. 性价比,在低端车入门车里,我对于性价比唯一的建议就是,忘记性价比的存在吧,别考虑这个,首先性价比你得有性能可言才能比啊,这就有两方面可说的了:作为新手,你有那个实力可以体会出性能的差异吗?其次,作为一辆入门车,你能指望它能有多少性能呢?对于一个从来没接触过公路车运动的人,16速和18速,clairs和sora会有质的改变吗?9. 5kg和10kg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吗?所以别过分注重性价比的存在,因为不长期骑确实你是体会不出来差异的,东西的好坏更多影响的是你的心理,而不是你真正的骑行效率(新手也没有效率可言)。那不看性价比看什么?当然是看样子喜欢啊,只要别买黑名单那几个品牌,剩下随便买,入门车真的一个和一个能差到哪去?质量可靠,涂装好看就OK了 3. 实体店支持,对于小白来说,有车店支持甚至应该放在首位考虑,因为刚刚入门,各种错误的使用导致车辆出问题的概率很大,难免会需要维修,如果有线下的保障那最好不过了,门店有良心的有黑心的,这就得自己分辨。如果两个品牌的车无法抉择,那就看看那家车店近。如果有条件最好能试骑一下,看看第一感受如何 4. 我想买xxx装备xxx衣服实在不知道哪家好,大佬能帮我看看吗 一句话:遇事不决迪卡侬 迪卡侬虽然因为其门店人员的低专业水平饱受争议(想不通这有什么可争议的,你指望迪卡侬小时工和人家车店全职老板拼专业?)但是相信我,它确实诠释了一分价钱一分货,谁都会雷但它不会,而且迪卡侬有时门店清尾货价格会极其便宜,你敢信我以前49买了一副锁踏带锁片吗? 我总结一下其实就两条 1. 遇车不决看涂装 2. 遇物不决迪卡侬
伟哥的捡垃圾之路第三期——平价轻量好把立?忘记uno吧!先给 伟哥的捡垃圾之路第三期——平价轻量好把立?忘记uno吧! 先给各位道歉,第三期的内容在心目中早就有所打算,这些天因为受伤不停的跑医院,甚是疲惫,加上其他事就忘记了发出来,今天略得空闲,就不耽搁了。 如果各位要组装一台廉价公路车的话,在三件套方面的选择想必都会想到uno,的确,uno以其稳定的品质和较低的价格一直在车友圈中备受好评,然而其重量也比较平庸,今天为大家带来的东西希望可以帮各位提供多一种选择, 多一个思路。 它就是mosso的al-stem-06(这甚至不能被称作一个名字) mosso这个品牌在公路车界的声音并不响亮, 在山地车那边却人尽皆知,相信很多人都是用mosso的车架入的门。卜威作为mosso最大的对手,在公路界就要混的风光多了,而且山地方面也丝毫不弱于mosso,卜威因为其超小码的车架以及非常亮眼的涂装,屡屡被我推荐给女性朋友,卜威的铝合金工艺确实有一套。反观我们的mosso,在公路领域也有一些产品,只是知名度不高且大陆型号少,710算是能见得比较多的车架了,1000多元的价格,性能一般般,730就少一些,总之在公路车架方面,mosso在大陆是肯定不如卜威那么强势的 扯远了,说回到mosso这个品牌本身,台湾峰大集团是一个知名的机械制造公司,mosso是其下属的自行车品牌,mosso其实在深圳有工厂。我又想起了vket,大猫,不知道大家谁还记得这两个品牌,苍天为何总是如此不公,明明是两家非常好的企业如今却了无音讯,自行车行业也许真的没有前路吧。mosso本身的技术实力是毋庸置疑的,就像中复神鹰和zgl的关系一样,mosso对铝合金的加工深谙于心,这个品牌最常用7005铝,他的tb7技术相当牛逼,大家可以在官网自行查看,这里不多解释了。说这些只是给大家一个印象——mosso绝非什么野鸡品牌,而是真真切切有技术实力的品牌。 话题转移到这个把立上来,这个把立90mm的重量为115g,官方宣称的,伟哥实际称下来有113g,完全是一个正常范围,不存在虚报情况,这个把立前后用过两个,之前那个是115g刚好,这种重量的接近其实反应出的是产品的一贯性,间接的体现了厂家的品质稳定性,换句话说,如果一种零件一个和一个重量相差许多,则必然在制造工艺上还有改进空间。 115g的重量来说其实相当轻了,对于一个全铝把立来说,常见的重量在140左右,也有那些可以做到110g左右的,不过就稍贵,这款把立需要多少钱呢? 只要35块!而且还包邮! 35块钱,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但是可以买一个优秀做工的品质把立 emmmmm,这么轻,这么便宜,那想必性能肯定经不住考验吧,此言差矣!6061铝合金完全经得起考验,不过呢我要先说的是,讨论把立硬不硬其实有点玄学,因为往往有更直接的感受来自于其他部件会掩盖对于把立的感觉,比如车把,单纯只靠印象其实很难说一款把立软硬,我个人如果不去当场改变变量去试,确实说不出来个一二三,deda也好,Pro也好,uno什么的我的确都使用过,你要说差别?其实我觉得不大,一辆车性能的瓶颈有很多,但是把立影响的确实比较小,相对的车把影响就很明显,头管刚性也是。但是如果非要我量化出来一个结果——这个把立至少使用体验和Shimano Pro lt入门款把立没有差别 mosso这个把立一共有4个颜色,我只建议购买黑色那两款,白色因为多了一层漆,会重大概5g左右,虽然是廉价货但是重量也得斤斤计较,这才是一个合格垃圾佬所应该具有的优秀人格hhhhhh,绿色那款配色比较困难,建议大家买红黑的那款,颜色比较顺眼一些,好搭配。 mosso这款把立不是没有缺点,偏偏这个缺点对于一款把立来说有点致命,和第二期的牙盘一样,那就是规格。它的规格只有90mm和100mm两种,市面上的便宜货似乎只有90mm规格的(有没有100的我没问,可能也有吧),所以大家要买之前一定先想好自己能不能用啊,不过好在90mm也算一个大众长度,使用者应该不少就是了。另外还有一个小小瑕疵,那就是它的印花不太好,稍微有一点点歪,不过你想想这才35块钱的东西,成本出厂也就十几块钱,这种不影响使用的瑕疵也没什么,我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照例我们来个评分,老规矩5分满分 重量:4.5 价格: 5 性能:3.5 外观:3 快去捡指数:5
伟哥的捡垃圾之路第二期:又轻又硬又便宜?醒醒,这是存在的在以 伟哥的捡垃圾之路第二期:又轻又硬又便宜?醒醒,这是存在的 在以刚性为主要指标的现代公路车体系中,牙盘的性能被越来越重视,空有一个好的车架却配上一个掉价的牙盘,那车架的性能再好也要打一个折扣,相反,一个优秀的牙盘不仅能给你带来直接的增益,同时也是发挥出车架性能的必要前提。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垃圾是FSA旗下非常出色的一款牙盘,fsa energy,型号ck 8090 你可能要问,等等伟哥,你为什么把人家的顶级货色叫做垃圾???这是因为ck8090早已经停产多年,在以前energy系列的价格十分昂贵,但是如今只要大家在某个平台上多去找找,你一定记得要多找找,你可以找到价格及其美好的全新8090牙盘,其价格只要三百几十元(还是大量出货,不是单品,大家放心),比起刚刚出来时原价高达一千几百多块,这还不能算作捡垃圾吗?网上还有bb30版本的曲柄组卖,价格低到爆炸,自己配个盘片不就香的一b? 这里声明一下,我所说的energy是11年出的那款energy,也就是现款energy牙盘之前的那一款 1.性能 energy系列作为fsa家族铝合金的顶级,在曾经被多家洲际车队使用过,尤其是energy的弯把和其牙盘,都是接受过大Pro们的考验的,性能毋庸置疑,老energy的弯把刚性尤为出色,可惜现在全网也很难找到了,还有energy夹器,这个夹器的外观相当炫酷,现在网上还有极少量出售,大家可以尝试一下。说到我们的牙盘,以我的主观菜腿感受来说,这个牙盘的刚性不输于我的ut6800牙盘,平路冲刺时几乎没有什么形变可言,fsa在这款牙盘上,特别是其盘片下了不少功夫,别看它没有Shimano牙盘那样来的有肌肉感(现款的energy就牛逼多了),有一点纤细的感觉,实际上性能绝对不差。老energy已经有不少年头了,11年出产的东西仍然可以把今天的一些牙盘按在地上打,无论怎么骑都可以满足你的需求,如果你在这个牙盘上感受到了形变觉得软,那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的五通软给你的错觉,也不排除你是千瓦冲刺大神,你可以把目光移向fsa的更高阶slk或者k-force乃至da了。除了刚性以外,这款牙盘也不必担心它的掉链,这个牙盘齿是比较尖的那一种,咬合较深,不会那么容易掉的。骑行体验轻快顺畅,上链下联变速无任何问题,利索爽朗的感觉你都可以在它身上找到。 2.重量 说道重量,在这个价位很难找到更轻的了,我的24mm版本重量是700g,700g级别的牙盘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可能就是ut吧,ut多少钱呢?全新的要足足800块!把目光放低一些吧,看看105,全新的也得460(这是5800),重量达到了755g,注意这里的105我找的是170mm的,但是fsa却拿的是175mm作为对比,新的r7000同样也有优秀的715g重量,价格却达到了600,并且也是170mm版本。你可能会想到浩盟,浩盟的顶级牙盘确实也是不错的存在,刚性也没得说,价格也比较便宜在300元左右,和我们的8090差不多价位,但是重量上就要差一截了,870g,即便是浩盟最新的价值500块的oma菊花盘,也要792g,在轻量化上面,浩盟没有任何优势。Shimano还有一款rs500,价格320元,重量810g,但是这款的性能比较中庸,评价不是很高。sram家族的apex在810g,性能和fsa没法比,我罗列了这么多,真的在300到400区间内没有比fsa更轻的吗?不,其实有的,不过是单盘hhhh。fsa的Hollow Forged技术确实有点东西 3.外观 对比其他牙盘,fsa energy可能是最大输家,其一是有点纤细没有力量感,其二是energy的标识不够醒目不能突出其顶级铝合金产品的地位。energy一共就只有两个色,红与蓝,蓝色的基本买不到,并且也不怎么好看,如果牙盘能做的像夹器一样好看就好了。不过energy有一个得分项就是它的盘片,你可以清晰的看到盘片加工的cnc痕迹,脑海中甚至可以想象到车刀是怎样一下一下划过,进而惊叹于人类工业的发达。铝合金本色还是非常亮眼的。 总结:老款的fsa energy以它出色的性能和较低的重量夺得了我的注意,如果你是那种即希望轻量化又不想失去性能并且还要尽可能便宜的人,8090一定是你的首选,这代表8090没有缺点吗?当然有,11年的东西fsa已经停产很久了,市面上基本是买一个少一个,这就注定它没有齐全的尺码,energy有30轴心和24轴心两种,每种又有170,172.5,175mm,盘片大小更是不一,指望产品齐全是不可能了,我使用的175mm是最便宜的,又是压缩盘,正中下怀。大家买之前先思考一下腿长是否符合要求再去买。还有一个缺点是对比其他牙盘,你可以明显的感觉到8090这款的齿是更尖的,这对其耐用度是一个考量。 优点:很轻的重量 非常好的刚性 还不错的价格 缺点:尺码不全十分有限 外观一般 牙盘齿比较尖评分 评分,老样子5分满分 性能:4.5/5 重量:5/5 价格:4/5 快去捡指数:5/5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