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确幸2222
关注数: 20
粉丝数: 40
发帖数: 2,395
关注贴吧数: 20
砂糖在火神队似乎比0+1希诺宁更强 带风套讨龙,圣遗物3精通,e利用天火扩火,跟一个q染冰配合奶奶稳定挂冰,首刀309w,第1次融化100w,第4次融化99.8w,无脑转圈应该是能融第5下,但是BOSS血量太低第4次融化就无了 总体用下来感觉伤害是比用0+1教官希诺宁强的,但是手法对轴更严格 小程序手法图一乐,实战手法是火神e,班eq,茜eq,砂糖eq,火神q+转圈或者zsa,只要这些操作中间连起来不断,100%成功扩火,稳定核爆 这样配队最绝的是解放希诺宁给别的队,我这里直接和小玛一起,也是轻松过了难度6第二间
两年之期已到,我又回归通吧,这次是8gen2升级8e 这不对吧,怎么吧里这么安静?什么,8e寄了?
24-01-14【话题讨论】从12600k架构缺陷谈CPU三缓、多核协同、大小核的底层机制 12600k和12700k是12代13代中少有的小核簇三缓残废型号,小核几乎不可用(另外还包括12450h、13400f) 英特尔三缓机制:每个大核独享一个3MB三级缓存节点,每4个小核组成一个小核簇,每个小核簇共享一个3MB的三级缓存节点,然后所有三级缓存通过ring总线串在一起,为多核协同交换信息提供支持,每个核心三缓大小与ring频率共同决定了多核协同的效率。这里有个有意思的现象,移动端18MB的13500h和16MB的7840h在网游中的表现一个天一个地,前者能接近大哥13650hx的表现,而后者和7745hx差距极大,这其中除了有英特尔内存控制的优势(极大缓解三缓压力),很重要的一点是13500h三缓虽小却是满血,4个大核每个3mb,2个小核簇每个3mb,相比桌面端一点没少,而8大核的zen4完整架构应该是7745hx/7700x那样的每个4MB,到了zen4移动端7840h这里变成了每个2MB的残血架构。 应用与游戏的多核机制:多核是用来应对单核不够强的妥协手段,核与核之间的通信存在延迟,当延迟到达一定极限时,加核失去作用。拿游戏举例,大部分游戏,只能调用8个线程,一些新游戏(drictx12)可以支持到16个线程(但其实12个线程就能达成16线程98%的帧数)。绝大部分普通软件都是2~8线程。能调用16个以上线程的,一般是渲染,程序编译,视频编码等机械性的应用,这些对延迟不敏感,但这些场景其实更适合用比CPU更大规模的GPU,比如渲染,4060即可达到7950x 5~6倍的速度,比如显卡的编码加速,个人认为这些场景最终会过渡到GPU。总之在有限的线程内强才是真正的强,像AMD 7950x/7945hx那种双ccd胶水核心个人是很不屑的,本质上是两个CPU拼在一起,延迟爆炸,一到游戏、专业应用就变回8核处理器,纯粹为跑分而生,对,大家最常用的cinebench undefined跑分就是一个渲染器,根本不考虑核心间的延迟,和实际使用场景相去甚远。 小核是否有用及英特尔设计小核的思路:英特尔本质是要在消费级领域用1个真正的CPU解决问题,保证所有节点延迟可控,而不是像AMD那样把行业级的多ccd方案强行搬到消费领域进行虚假的跑分宣传(AMD也在拨乱反正,从zen4这代主推的8核16线程单ccd 7840h,7745hx,7700x,7800x3d,到下代的单ccd大小核zen4c)。英特尔4个小核组成一个小核簇,而一个小核簇面积与一个大核相当,后者性能等效2个小核。很多人把小核当成小核,其实4个小核组成的小核簇才是真正的大核,它是一个性能/面积比极高的物理层面超线程核心,只是它无法合并提供足够强的单核性能。小核心的本质就是物理超线程,超线程本质就是把溢出未加以利用的单核性能分到一个虚拟出来的核心中,其效果在多线程场景下是不如物理超线程的,只要超线程有用,小核心就有用,而且更有用 为什么经常觉得小核没用?大部分软件,12个线程就吃满了,而Windows中CPU的排序是大核心在前,小核心在后,对于主流的6大核CPU来说小核心轮不到使用 为什么部分游戏关小核能提升帧数?因为减少发热,让前面用上的核心频率更高,“有限核心内性能更强”或者因为关小核ring频提高,前面用上的核心互联互通更强,多核效率提高。又或者——摆脱了拖油瓶——回到主题126和127—— 126和127的三缓分别是20、25MB,前者6p4e,后者8p4e,你算一下就会发现,前者大核心每个3MB,剩下一个小核簇只剩了2MB了,12700k更离谱,去掉8×3MB后,小核簇只剩了1MB!这两个CPU的小核互通非常差! 在12代中,经常发现关小核提帧数,在13代中却恰恰相反,就是因为12600k和12700k的这番骚操作,导致小核簇成为了孤岛、木桶的短板,导致前面的飞快的大核都要慢下来等它,反而拖垮了整体的速度,可以说小核风评被害,一大半是126、127的功劳。 结合我这边12600k,12700k,12900hx,13500h的实测以及网络上12650h测试,在战地2042中(少有的多核调用超过16线程的游戏,保证小核参与调用),画质拉1080p最低保证CPU是瓶颈,12600k默认140帧,关小核160帧12700k默认160帧,关小核210帧(此时显卡瓶颈)12900hx默认200帧(显卡4060瓶颈)12650h默认200帧(显卡4060瓶颈)13500h默认200帧(显卡4060瓶颈) 同样6p4e,12650h大核4.1g,12600k大核4.5g,12600k被反超 同样16线程,13500h 4p8e 大核4.6g,12600k 6p4e 大核4.5g,12600k被反超
锤一下7840h神教 此人的种种行为已经到了魔怔的地步,特此开贴帮大家明辨是非。楼下一一列举 (图是lz的一些摄影与内容无关)
3080ti+12600kf 电源650w够吗 换电源好麻烦,要是要换的话我就去买4070了
13代h45内存压时序参考(稳定宽松时序) i5i7i9适用(13500h,13620h,13700h,13900h) 内存是海力士Adie ddr5 5600(h45锁5200mhz)16GB×2仅调四个时序,c34-c34-c34-第四时序默认,小参调一个50035,其他全自动(中间抄过作业,只有80ns)读写77000,延迟72ns,经战地2042游戏过测(含金量懂的都懂
究竟是谁在制造CPU焦虑,13500h照样带满超频后的4060 战地2042 128人模式,目前CPU压力最大的游戏之一,显卡CPU双高压总功耗接近双烤。图一是笔记本4060+13500h,图二是台式机3060+12600kf,两者帧数一个130帧一个110帧,符合3dMark跑分差距(11000分,9200分),4p8e的13500h 1%low帧甚至表现优于6p4e功耗散热给足的12600kf。 所以4060这个菜鸡配个i5真的够了,搞什么r9/i9这种鬼物纯纯吕布骑狗,少说也得4080来
高通今年会上npu么,对手的Metal FX简直不讲武德啊 传统GPU赛道打不过就用新技术弯道超车,Metal fx给了我这个安卓党亿点震撼,原来dlss真的可以来到移动端,原来新技术可以这么快就落地。 从原神的体验来说,Metal fx直接让我的板子可以稳压的画质高了一档半,对于功耗受限的移动端来说简直神兵天降
Metal FX太强了,m2 iPad Pro基本达到了点对点分辨率 原生渲染分辨率是2483×1862,Metal fx打开后直接2732×2048了,肉眼可见的清晰
4070买丐卡还是高端卡 我看测评说这张卡超频潜力很大(40系里最大),而且受制于功耗墙,查了一下3dMark上 TS 20000分的很多,丐卡好像只有19000分不到。该选哪个呢?
今年4050/60/70就该买全能本的 很多厂商傻傻地按着140w显卡设计的,结果一出来105w封顶全部变🤡,散热余量完全没用,反而变得傻大黑粗。 而且CPU的zen4/13代也都提升了能耗比,整机散热140~150w的全能本即可跑满,帧数和满血基本差不了 比如幻16,ThinkBook16p,暗9slim,微星绝影,PDD降价后的9000x,和同价位的魔霸新锐、r9000p、y9000p,gp68 3a游戏完全一样,只有网游因为CPU是hx表现略好,便携性、外观、机身做工、屏幕、扬声器更是全面薄纱
上海、杭州、南京、青岛CBD的个人摄影 今年就去了这些地方,照片为手机直出无后期,楼下放图
iPhone 15 Pro有没有高频调光啊 有点想搞一部当主力机玩玩
256GB都快被开除原籍啦,一个游戏占10分之一也是没谁了 ch是不是人手512GB、1TB的?考虑过我们普通人的感受吗
很烦某些ROG小子的一句话:有这钱为啥不买ROG ROG的产品确实还不错,但是老是跳脸很败好感啊,而且又不是每个人都盯着那个大眼睛。就比如ROG今年的全能本幻16系列,明明大塑料和噪声很劝退,但是总有人觉得眼睛可以掩盖一切缺点,这种消费观是否有点过于偏激?
各位有没有觉得,笔记本体验不如台式机 新入了4060的笔记本,性能是比3060台式强了一些,但是,一但跑起来风扇好吵,而且键帽温度也上去了,台式机就很安静,完全听不到声音。现在在家里都不想用笔记本了,宁可牺牲一些性能
ROG 战刃3ap都嫌小 还有更大的主流鼠标吗
手机晶片造谣达人 信誓旦旦说zeku流片了
看来小米高端机销量还行 一英寸销量占比超过七成
神里2命提升比想象中的大 个人纯强度体验排序,雷神2命>神里2命>胡桃1命=夜兰1命>夜兰2命
你们知道13系列为什么不降价吗,全怪友商不给力 4000~5000,小米13销量一骑绝尘。 5000+价位,x90Pro,x90Pro+,find x6Pro,magic5Pro,四个个加起来打不过一个普通大杯,后面13u还没来呢 再这样下去,到时候不仅13/13p不降价,13u估计都要6499起售了,反正不愁卖
fx6应该是最强9200旗舰了吧 配置比x90Pro高,价格还便宜很多
小米13上的超动态显示应该是通过动态gamma调节实现的 这个技术当时看得有点莫名其妙,看到爱否iPhone14Pro测评那期才明白,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环境光传感器动态地调节HDR亮度还原曲线,实现高亮环境下HDR暗部细节依然可见(和雷总发布会上的PPT对上了)
三星定制版8Gen2内存残血 根据肥威的消息,不到7500mhz
22款iPad Pro确认支持160mhz WiFi6,速度翻倍 最高速度1400mbps,也就说可以跑满千兆宽带,作为对比21款支持80mhz带宽WiFi6,速度仅为700mbps
有关8Gen2视频录制的讨论有点多,结合我个人体验回复一下 首先是画面水平,录像优化好的小米13Pro是能达到iPhone12系列同水准的(如图3),x90Pro+录像并不能代表8g2和IMX989的全部实力,很多实测也应证了这一点 然后是帧率,这个确实是硬伤,我将13Pro录制的4k60帧杜比视界视频导入iPad上查看帧率,第一段是能达到60的,但后面连续录制就不行了,出现了明显的掉帧,平均只有57帧。 总结就是,8Gen2+IMX989画质能追平iPhone12系列,但帧率稳定性仍然不行,只能短时间保持4k60Dolby Vision满帧
接我上个贴,看来钩子还是不够直,下次再改进 8GEN2原神测试,故意不放小米13和k60Pro渲染分辨率,只放温度功耗帧率图,评论区果然出现了我预期的吧友
vivo还有没有调好8g2的能力,最新横评中又坐稳了最烂表现 x90pp温度最高,功耗最高,帧率最低。iQOO11Pro稍好一些,帧率功耗还行,但温度还是直逼x90pp
8Gen2有力证明了安卓系统并不差,差的是性能 8Gen2多核性能追上来后,开应用速度就能和苹果五五开了。图一是13Pro对比14pm,图二是12su对比14pm
骁龙8 Gen2 多核5200正常吗 排行榜上好多5300多的
k60华星光电2k屏测评出了,基本持平同价位e6
胡桃队的夜兰,终末+2命还是专武+1命 目前胡桃1+1,夜兰终末+0命,行秋可换绿剑,最好能全队稳定循环
终于集齐骁龙8 Gen2和M2这两大移动端最强GPU 小米13Pro白陶瓷真难抢啊,首发蹲到现在了。相比之下M2 iPad Pro 12.9就很好买,开售当天随便买。
移动端最高原神渲染分辨率,窄边1861p 采用游戏内拍照,画质最高,关闭抗锯齿。区 取局部22个像素,锯齿数为20,20/22×2048(窄边分辨率)=1861pixel。超越了2k(1440p),也超越了11寸iPad Pro(1610p)
8653分!移动端第一多核! 成绩上传中~ 正常跑分,环境为20度室温戴壳插电~
不得不感慨巨头的脚步慢了,a12z到m2用3年半才实现翻倍 戴壳跑3d Mark wild life extreme,2022款iPad Pro 12.9 6993分,2020款iPad Pro 11 3500分。a12z本体a12x发布于18年9月,m2发布于22年6月,已过去3年半,相比之下17年6月的a10x到18年9月的a12xGPU翻倍才1年半时间
不是说A16单核比M2强吗 我这iPad Pro 12.9戴壳跑好几轮都稳定1900以上了,最高1915分单核,什么情况
22款已到,今年的深空灰变浅了,很高级 左22,右20
帮各位原友试试移动端最强性能能否征服须弥 3.0更新后iPad Pro 2020最高画质掉帧严重,只能降到中画质玩了,听说新出的m2很强,买来试试
终于抽到宵宫了,没有凌人的话,可以给个大世界t0吧 可是已经有凌人了,只能给t1不能再多了 eaaaaa VS ea ,单体VS群体,中远程VS中程,那还是咱凌人体验更好
引以为戒,今年3月配的电脑,用下来感觉CPU严重过剩 CPU是i5-12600k,平时就用来3d建模+渲染,感觉和我之前笔记本的i5-10210u用下来没太大差别,也就炸开大模型的时候会省时间
赢or输?
今年9月iPad Pro 2022会发布吗 手上的iPad Pro2020 3d扫描模型一大经常闪退,6GB内存有点不够用了,准备新买一个,老的20款直接AC换新后丢给我爸去用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