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2546😄 深度与尺度
关注数: 13 粉丝数: 535 发帖数: 34,650 关注贴吧数: 80
西汉初辟阳侯审食其与“辟阳之宠”这个典故有关? 吕后最让人不耻的是与一个舍人(也就是伺候她的奴才)审食其关系很暧昧,并且几乎公开化,在刘邦活着的时间两个人就有染,还好这个刘邦没闲工夫打理这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刘邦一死,吕后就把这个姘头封为辟阳侯。一、是非功过说吕后 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女人,被打上“狠毒”的标签,古往今来,说不尽的爱恨与功过。 对她的褒贬,对她的是非,每个人都会以自己的角度去评说。 这个女人就是汉高祖的老婆吕雉,一位独特不一般的女人,个性鲜明,心狠手辣。 吕雉,砀郡单父县人(今山东菏泽市单县终兴镇潘庄),随父迁居到沛县,其父发现刘邦是一个人才,就把她嫁给刘邦。 当年她嫁给刘邦时,刘邦还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亭长,比她大了十五岁,还有一个私生子刘肥。 吕雉婚后下田劳作,持家过日子,任劳任怨。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刘邦也拉起一伙人造反,逐渐搞大,与楚霸王项羽争天下,有一次刘邦被项羽打败,他顾不了老婆孩子,自己逃了,吕雉及刘邦的家属都被项羽俘获,直到后来双方议和,吕雉被扣押了二十八个月后才被放回。 后来项羽在四面楚歌中乌江自刎,刘邦一统天下当了大汉皇帝,吕雉被立为皇后,日子才真正安稳下来,而她的青春不再,前半生几乎没有享到什么福,在刘邦还是汉王时,人老珠黄她不得刘邦喜爱,而受刘邦宠爱的是戚美人。二、保住儿子的太子位 虽然吕雉的儿子刘盈被立为太子,这个戚美人日夜在刘邦面前吹枕边风,让刘邦立她生的儿子如意。 说来这吕后是一个富有心机之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忍耐,也明白自己人老珠黄,无法与那个年轻妖艳的戚夫人争宠,目前最重要的便是保住自己儿子刘盈的太子位置,自己才会等来出气的机会。 于是,吕后请教智囊留侯张良,请来了当时隐居商山的四位高人——夏黄公、绮里奇、东园公与甪里先生,这四人时称“商山四皓”,看淡功名利禄,刘邦多次相请都不肯出山。 这刘邦看到太子有这四个富有名望的高人为师,十分欢喜,本来想换掉太子刘盈,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当戚夫人又在他面前说换太子的事,刘邦告诉她:你没看到刘盈身边那四个老头,是世外高人呀,有他们辅佐,我怎能换太子呀!三、疯狂的报复 转眼间,刘邦死了,吕后的儿子刘盈如愿以偿当上了皇帝,是为汉惠帝,刚刚十七岁,吕后就堂皇地临朝听政,一朝大权在握,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情敌,那个戚夫人囚禁,穿上罪人的衣服,戴上脚镣手铐,让她舂米,折磨她,然后找个理由,先把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杀掉。 随后觉得心中那口恶气难出,派人把戚夫人的手脚都砍掉,又挖去她的眼珠,熏聋她的两耳,给她灌下哑药,抛到厕所里,称之为人彘,可见吕后的狠毒。 也许吕后这样,也有戚夫人的原因,但笔者认为,做人还是不要太过了好。她这样折磨戚夫人,把自己的儿子汉惠帝都吓坏了。 随后就是清理刘邦的子侄为王据权者,巩固自己的权力,大封吕氏宗族子侄为王。 做这些事时,果断而坚定,心狠手辣,铁血的政治手腕毫不留情,刘邦的儿子赵王刘友召到长安,要活活饿死他,大臣有同情刘友的,偷偷送吃的,让吕后知道后统统问罪。 刘邦娶吕雉之前,就与别的女人生了一个儿子,叫刘肥,封为齐王,食邑山东七十余城,汉惠帝即位,刘肥入朝,惠帝举行了一次家宴,因刘肥是长兄,惠帝十分礼尊,让他坐上座。刘肥没想那么多,就坐了,这让吕后十分不满,就暗暗酒中下了毒,令人敬给刘肥,让知惠帝也一同端起来,吕后连忙夺下惠帝的酒杯,事后刘肥才知那是下了鸠毒的,着实吓的不行。 就思量马上返回自己的封地,以免出现意外。但他知道吕雉的狠毒,不会轻易放他走人,手下便对他说:这吕后只有一个女儿鲁元公主,很得宠爱,但食邑仅数城,而你有七十余城,可以拿出一个郡,孝敬太后,送给鲁元公主。 刘肥便献出了城阳郡,并以母礼敬奉自己的异母弟鲁元公主,尊其齐王太后,一下令吕后十分高兴,刘肥如愿返回。 很多人对刘肥的行为不耻,其实这也是为了保全自己采取的一种策略。 刘邦另一个儿子刘恢,强迫娶吕家女子为王后,这吕家人仰仗吕后势力挟制刘恢。四,留下“辟阳”的典故 吕后最让人不耻的是与一个舍人(也就是伺候她的奴才)审食其关系很暧昧,并且几乎公开化,在刘邦活着的时间两个人就有染,还好这个刘邦没闲工夫打理这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刘邦一死,吕后就把这个姘头封为辟阳侯。 天性仁厚的汉惠帝闻知,还是无法容忍母亲与审食其的私情,就想处死审食其。 吕后自己不好意思出面摆平之件事,就授意平原君勾通了汉惠帝的近臣闳籍孺。 闳籍孺自然愿意为太后吕雉处理这件事,就动之情晓之以理,让汉惠帝放弃了杀审食其。 吕后,可以说是封建王朝中第一个向男权专制统治挑战的人。 司马迁说吕后“女主称制,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稀。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太史公还是对吕后临朝称制充分肯定的。 其实,无论历史还是现实,谁拥有了主动权,谁就赢得了胜利。 人要借助岁月的窗口,走好脚下的路。
中国第一座农民城”龙港撤镇设市释放出什么信号? 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翁建荣介绍,龙港市设置的15个党政部门中,有6个党委部门和9个政府部门,比浙江省内同类县市机构数量少60%。“大部门制改革和县级权限下放的经验做法被国家发改委向全国复制推广。” 9月25日,被誉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的浙江省苍南县龙港镇正式挂牌撤镇设市。这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事件,龙港市也成为全国第一个不设乡镇和街道的新型县级市。为何撤镇设市? 位于温州南部鳌江流域入海口的龙港,是一座没有国家投资、完全依靠农民自身力量建设起来的城市。自1984年建镇以来,龙港历经从小渔村到农民城、从农民城到小城市培育、从小城市培育到撤镇设市三次重要变革。 1984年,龙港在全国率先推出土地有偿使用和户籍制度改革,掀起了农民造城的旋风。时任镇委书记、今年81岁的陈定模说:“高峰时的1985年,全镇3000多间楼房同时兴建,工地上仅工人就有1万多人。” 农民进城带动区域经济能量快速集聚,人口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18年,龙港面积已扩大至184平方公里,人口增至38万,达到了小城市的规模标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甚至超过了一些中小城市。2018年,龙港地区生产总值299.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86万元,城镇化率达63.2%。 逐渐“长大”的龙港镇遇到了明显的发展瓶颈:镇级体制机制逐渐无法与逐渐庞大的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匹配,龙港民间要求“撤镇设市”的呼声渐起。最早迁至龙港落户从事服装生产企业主杨洪好说,由于“乡镇衣帽”的限制,在用地指标、信贷规模等方面受到限制,难以满足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需求。 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副司长周南说,特大镇进一步发展面临不少瓶颈和制约,形象地讲就是“小马拉大车、大脚穿小鞋”。这些特大镇主要是依靠市场力量发展起来的,是民营经济聚集的地区,因地制宜、持续深入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挖掘激发特大镇的发展潜力,促进有条件的特大镇逐步成长为中小城市,符合现代化城市建设规律,也顺应了经济发展规律和城镇化发展规律。 记者了解到,从1995年开始,为破解“成长的烦恼”,龙港先后进行了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强镇扩权试点、小城市培育试点等。尤其是在2014年底,龙港被列为全国首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后,探索特大镇新型设市模式,再写创新史,取得实质性进展。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