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风和畅灬荣顺
惠风和畅灬荣顺
书法爱好者
关注数: 262
粉丝数: 285
发帖数: 34,436
关注贴吧数: 7
声明 声明: 我已于8月7日确诊为:【晚期转移性骨癌,】现在正在治疗期间。看来希望不大,但我很乐观。我能和全国众多书友相处一年有余,这不能不说是人生一大幸事!也是人生一件美好的回忆,我很自豪和骄傲!同时我在此衷心的感谢所有书友对我的关心和爱戴,并致以同志般的敬礼!!!现在只能说声:再见!
惠风和畅欢迎各位师友对拙作进行批评指导,不胜荣幸。
伤病还未俞,忍痛写两贴,以报师友情!!! 因背部和腰部肌肉拉伤而住院半个多月不能上网,只能让孙女天天报道。见不到诸位老师和师友,真是好好想念你们啊!在此一并对支持和关注我的所有好友表示衷心的!!!
看一下我书法班书友的作品。 我只拍了一部分
发两幅涂鸦,求拍!
欣赏一下唐伯虎的落花诗册
每天研习一下于右任老先生的标准草书,也是乐趣。
朋友指出,写大字要厚重,重写一遍,拍砖!!
写了几幅横幅,发来拍砖。
刚刚涂完,墨迹未干,发来批评,欢迎拍砖。
这帖让他沉了吧!!! 陈继儒(1558~1639)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麋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诸生,年二十九,隐居小昆山,后居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善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擅墨梅、山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论画倡导文人画,持南北宗论,重视画家的修养,赞同书画同源。有《梅花册》、《云山卷》等传世。著有《妮古录》、《陈眉公全集》、《小窗幽记》。
为我祝贺 亲爱的惠风和畅灬荣顺知道吗,今天是你在咱们怎么加入贴吧吧签到的第30天,整整一个月啦! 时间过得挺快的哈,从你第一次到本吧签到,点与不点间,在贴吧度过了30个美好的日子。 今后的路还长着呢,衷心希望你在怎么加入贴吧吧的每一天都能开心,与全体吧友们相知相爱。 今天,签到满月;此后,让我们依然共同成长。 贴吧签到小秘书 2013年3月11日
明代陈继儒的行书赏析 陈继儒(1558~1639)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麋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诸生,年二十九,隐居小昆山,后居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善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擅墨梅、山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论画倡导文人画,持南北宗论,重视画家的修养,赞同书画同源。有《梅花册》、《云山卷》等传世。著有《妮古录》、《陈眉公全集》、《小窗幽记》。
今晨涂鸦一幅,发来拍砖。
昨天写了几幅扇面,没时间发,今天发来拍砖。 四尺横四开:70*35.画好扇面图形,很好做。
写几幅小品,书友批评指正。
再写横幅陆游卜算子,请书友批评! 行笔走势有些变化,这算丑书吗?
再论书法印章(二) 用印是书法作品的最后一道环节,用的恰当,会产生“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妙趣。所以,文、款、印被称作书法作品的三大要素。 书法作品所用印章大致分为名章和闲章两大类,名章多为书家的姓名、字号、斋馆,通常为方形,以示严谨庄重。闲章起着衬托装饰、点缀美化和轻重平衡的作用,同时通过其印章内容表达书家的情趣爱好和抱负。闲章多随形,所以也称为随形章,根据其嵌盖位置,又可分为引首章、腰章和压角章。 在一幅作品中盖印不宜过多,尽求“惜红如金”,力求适宜和谐。 书法作品的盖印原则:宜小不宜大。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 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不可盖在作品右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方形闲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否则,就喧宾夺主了。 上款上端不可盖闲章,压在人名头上,大多忌讳。一来失礼,二来破坏了画面。 盖压角闲章,不可太小,宣纸四开,用方形石印,大约叁公分,比较适中。盖压角闲章,不可盖二方以上,一方正好。印与边距离约1、5公分为适中。 小空不可题字多,大空不可题字少。 书法上姓名印,不可连盖叁印以上,应盖二印,或一印妥当。盖二印,距离不可太远太近,相隔一个印为宜。落款盖印之下,不可再题字。盖二印,不可东倒西歪,如何盖法,用力轻重,印章印泥保养,一切要潜心研究,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书法上下左右,不可盖印随意。应少、巧而精。印章印泥不佳,倒不如不盖或少盖。 书法四联首幅,右上可盖引首小长形章,其馀不可盖,如统统盖上,行气就破坏了。 蘸印泥宜似蜻蜒点水轻盈,反复多次,印章与印泥垂直。盖印处纸张宜光滑,如不光滑用指甲轻轻研磨一下。盖印时纸下再塾些纸,印大宜厚,印小宜薄。盖印时,印大,满白文用力宜较重;印小,细朱文用力宜较小。妙在天然
宋陆游卜算子咏梅一首。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 (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曾任建康通判等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有《放翁词》一卷,又《渭南词》二卷。《全宋词》存词一百四十余首。
元宵之际发一贴,与书友共度佳节!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辛弃疾)
山东德州平原古龙门 平原古城中的龙门楼: 三国时,蜀汉昭烈帝刘备“试守平原令”、“领平原相”,其义弟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赵云主骑兵时,坐的就是这座平原古城。因刘备坐过平原,后人便附会了一些传说。张飞鞭打贪官督邮,刘关张兄弟三人深夜逃走,就是传说之一。平的的“龙门”就是根据附会传说而建的。其实,修建“龙门”的平原城,是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1年)才建的,已经不是刘备坐平原的故地。 “龙门”原建筑在城东南角的水门上,外靠城壕,内邻“琵琶湾”,它初建于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清代曾予修葺。“龙门”建筑分上下两层,上层是“文昌阁”,下层便是“龙门楼”。楼下之洞,原是水门洞。 “龙门楼”,虽不是奇工巧刻的灵雕画阁,却也有雄伟高峙、虎踞龙腾的角檐飞树之姿,又加短墙花砌,有登临凭跳矿野神怡之幽,缅怀古人雅风之趣。 “龙门楼”正面,有一青石“龙门”碑嵌在洞楣之上,这块碑高152公分,宽64公分,厚17公分,碑无花边,中间刻有高100公分,宽50公分,一笔而就、龙飞凤舞、神采奇特的狂草“龙门”,运力苍劲,浑有神韵,毫路风雅,古朴雄健,气势酣畅,颜有特色。 “龙门”二字究竟出于何人手笔?传说很多,但经考研均非可信。只这两个一笔而就的连体大字,颜受历代文人称赞。除四方游人拓印远携之外,当地也曾有人将它悉心拓印下来出卖,并获得重利。工艺美术单位曾将“龙门”拓片用细绢衬表后,在广交会上当书法展销,受到好评。由此可见,“龙门”二字确是一件碑刻书法中的艺术珍品。如今,“龙门楼”虽遭破坏,但“龙门”碑尚完整无损地保存在平原图书馆内。许多远道来平原的人,都以鉴赏此碑为一快事。
苏轼水调歌头摘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书友要的一幅字,发来点评。 三尺原白生宣。前几日发过,一书友看好求索,可惜已送出。刚才又写一幅,
再发两贴,书友批评 美化一下
王实甫西厢记句
王实甫西厢记句
王实甫西厢记句
写了段西厢记句,发来批评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作者徐岳,明福安人,七岁随父与客同游兴庆寺,吟成客惭其戏诗。 具体身世不可考,留下资料很少,勉强在一篇文献中找到一句关于徐岳的资料,不知真假,仅供您参考。 有明一代,中山王徐达是第二显赫贵族。徐岳徐鹏举是中山王的七世孙。他父亲徐奎璧梦到岳飞对他说:“我一生艰苦,被权奸所陷,今生就托生在你家,享七十年安闲富贵。”
春节过后,首发一帖 作者徐岳,明福安人,七岁随父与客同游兴庆寺,吟成客惭其戏诗。 具体身世不可考,留下资料很少,勉强在一篇文献中找到一句关于徐岳的资料,不知真假,仅供您参考。
好大雪!品酒观景,录唐诗一首
好大雪!品酒观景,录唐诗一首
好大雪!品酒观景,录唐诗一首
好大雪!品酒心舒,录唐诗一首。 并加以美化一幅
向师友做汇报 以后两天就光干这活了
绝句一首
立春之日,写杜甫绝句一首
立春之日,撰诗一首并涂之。
迎新春楹联作品展 书友的部分楹联作品发来共赏
自撰自涂楹联
自撰自涂楹联。 四尺瓦当白色和仿古萨金,光线不好。颜色失真。
上午写了几幅楹联,发来求评。
老九走了,(艺海沉沦)费解? 本人也想管理好贴吧。 在贴吧捣乱的人我也十分痛恨,但是个人 能力有限,精力有限。 通过多渠道努力仍然无法解决问题,了解到, 除了贴吧部分BUG,百度工程师正在想办法; 很大程度上因为贴吧本身存在制度问题,比如 楼主删楼问题,不用解释太多。 我已经提交请辞吧主职务。 安心过个好年,贴吧的好朋友们,再见。 衷心祝愿各位善良的吧友新年快乐! ( 能力有限,精力有限)叫我看这纯属托词。真正的原因就是( 楼主删楼问题)吧主也无法解决的问题。( 不用解释太多)。 学术争论历来都有,作品互相点评正常现象。言语过激也无何厚非,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吗,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即便是有互相谩骂的,骂就骂呗,他骂他的,别人不参与不就得了?( 楼主删楼问题,不用解释太多)吧主完全可以向百度反应,把制度健全,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让新老书友们学好书法,共同进步。这才是你的职责,大伙的共同愿望。你就这样发表个声明,一拍屁股走人,也太让人失望了。在此我代表自己大呼一声: 老九不能走啊!!!
再晒晒我的学书过程,望拍!
报道三十天,为我祝贺 亲爱的惠风和畅灬荣顺知道吗,今天是你在咱们中国书协吧签到的第30天,整整一个月啦! 时间过得挺快的哈,从你第一次到本吧签到,点与不点间,在贴吧度过了30个美好的日子。 今后的路还长着呢,衷心希望你在中国书协吧的每一天都能开心,与全体吧友们相知相爱。 今天,签到满月;此后,让我们依然共同成长。 贴吧签到小秘书 2013年1月23日
杜牧诗一首
杜牧诗一首,写好就发,共批
明菜根谭句,作者洪应明 想做到宠辱不惊,真的很难。俗世里,我们无法心如止水,所以,老子在《道德经》第13章里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得到宠爱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祸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重要,许多人重视身外的宠辱远远超过自身的生命,有此必要吗? 红尘中人难免世俗,花花绿绿的世界让我们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名利场上,一个个疲于奔命,千锤百炼,尽显英雄本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有多少名利就有多少辛酸,功成名就之时也是青春殆尽之刻。不惜一切拿青春赌明天,换来了功名利禄,可是再拿金钱赎回青春是万万不可能的了。 宠辱大于身,无非是诱惑在作祟。受宠时,多么的风光啊,金钱、美色、鲜花纷至沓来,食有鱼,行有车,美女作伴,岂不乐哉?此生真够痛快。而受辱了,就忿忿不平、怏怏不快,总觉得活在世上低三下四,同样是人,咋就唯唯诺诺呢?活得象个熊样,气喘难耐,就想翻身,成为人上之人,于是不甘屈辱,即便鸡鸣狗盗,也要得宠。真是累呀,活得挺累,宠辱如影随形,失之不快,却之不恭。 《菜根谭》里说:“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这样的境界非吾等闲之辈能体验的。或许我们真的很累了,就站在阳台上,看看天,看看天上无拘无束飘荡的云,不羁的心随风飘散。“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清风扑面,疲倦的脸象庭前的花儿悄然绽放,一丝丝幸福涌上心头。躺在竹椅上,午后的阳光爬上额头,闭目养神吧。静静的,不想任何事,不读任何书,让得与失走开,让心灵打个盹,这一刻,世界变得空灵起来。 常在那寂静的夜里,倚在床上,熄了灯,打开CD,音量调到最低,任悠扬的小夜曲穿越时空,如水一般在心田流淌,只有CD机的指示灯在幽幽地跳动闪烁,象心灵的眼睛,虽是黑暗中,但我的心里无比的亮堂,此刻无关宠辱,更无关风月。思绪的闸门关闭了,我在极乐的精神家园里守望,不知天高地厚,也不知世态炎凉,就这么随心随意。星星们在天上打情骂俏、捧着月亮高谈阔论,我不管,我只在我狭小而不华丽的空间做没有内容的梦,梦里花落知多少?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很想持久的拥有淡定从容的心境。都说境由心造,可我难免浮躁,“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看来宠辱与生俱来,想要挣脱“宠为上,辱为下”的观念并非易事,但这不可怕,草木也枯荣,人生何足堪?已心妩媚,则世界妩媚。宠辱不惊,菩提在心……
明菜根谭句,作者洪应明 想做到宠辱不惊,真的很难。俗世里,我们无法心如止水,所以,老子在《道德经》第13章里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得到宠爱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祸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重要,许多人重视身外的宠辱远远超过自身的生命,有此必要吗? 红尘中人难免世俗,花花绿绿的世界让我们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名利场上,一个个疲于奔命,千锤百炼,尽显英雄本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有多少名利就有多少辛酸,功成名就之时也是青春殆尽之刻。不惜一切拿青春赌明天,换来了功名利禄,可是再拿金钱赎回青春是万万不可能的了。 宠辱大于身,无非是诱惑在作祟。受宠时,多么的风光啊,金钱、美色、鲜花纷至沓来,食有鱼,行有车,美女作伴,岂不乐哉?此生真够痛快。而受辱了,就忿忿不平、怏怏不快,总觉得活在世上低三下四,同样是人,咋就唯唯诺诺呢?活得象个熊样,气喘难耐,就想翻身,成为人上之人,于是不甘屈辱,即便鸡鸣狗盗,也要得宠。真是累呀,活得挺累,宠辱如影随形,失之不快,却之不恭。 《菜根谭》里说:“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这样的境界非吾等闲之辈能体验的。或许我们真的很累了,就站在阳台上,看看天,看看天上无拘无束飘荡的云,不羁的心随风飘散。“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清风扑面,疲倦的脸象庭前的花儿悄然绽放,一丝丝幸福涌上心头。躺在竹椅上,午后的阳光爬上额头,闭目养神吧。静静的,不想任何事,不读任何书,让得与失走开,让心灵打个盹,这一刻,世界变得空灵起来。 常在那寂静的夜里,倚在床上,熄了灯,打开CD,音量调到最低,任悠扬的小夜曲穿越时空,如水一般在心田流淌,只有CD机的指示灯在幽幽地跳动闪烁,象心灵的眼睛,虽是黑暗中,但我的心里无比的亮堂,此刻无关宠辱,更无关风月。思绪的闸门关闭了,我在极乐的精神家园里守望,不知天高地厚,也不知世态炎凉,就这么随心随意。星星们在天上打情骂俏、捧着月亮高谈阔论,我不管,我只在我狭小而不华丽的空间做没有内容的梦,梦里花落知多少?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很想持久的拥有淡定从容的心境。都说境由心造,可我难免浮躁,“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看来宠辱与生俱来,想要挣脱“宠为上,辱为下”的观念并非易事,但这不可怕,草木也枯荣,人生何足堪?已心妩媚,则世界妩媚。宠辱不惊,菩提在心……
明菜根谭句,作者洪应明 想做到宠辱不惊,真的很难。俗世里,我们无法心如止水,所以,老子在《道德经》第13章里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得到宠爱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祸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重要,许多人重视身外的宠辱远远超过自身的生命,有此必要吗? 红尘中人难免世俗,花花绿绿的世界让我们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名利场上,一个个疲于奔命,千锤百炼,尽显英雄本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有多少名利就有多少辛酸,功成名就之时也是青春殆尽之刻。不惜一切拿青春赌明天,换来了功名利禄,可是再拿金钱赎回青春是万万不可能的了。 宠辱大于身,无非是诱惑在作祟。受宠时,多么的风光啊,金钱、美色、鲜花纷至沓来,食有鱼,行有车,美女作伴,岂不乐哉?此生真够痛快。而受辱了,就忿忿不平、怏怏不快,总觉得活在世上低三下四,同样是人,咋就唯唯诺诺呢?活得象个熊样,气喘难耐,就想翻身,成为人上之人,于是不甘屈辱,即便鸡鸣狗盗,也要得宠。真是累呀,活得挺累,宠辱如影随形,失之不快,却之不恭。 《菜根谭》里说:“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这样的境界非吾等闲之辈能体验的。或许我们真的很累了,就站在阳台上,看看天,看看天上无拘无束飘荡的云,不羁的心随风飘散。“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清风扑面,疲倦的脸象庭前的花儿悄然绽放,一丝丝幸福涌上心头。躺在竹椅上,午后的阳光爬上额头,闭目养神吧。静静的,不想任何事,不读任何书,让得与失走开,让心灵打个盹,这一刻,世界变得空灵起来。 常在那寂静的夜里,倚在床上,熄了灯,打开CD,音量调到最低,任悠扬的小夜曲穿越时空,如水一般在心田流淌,只有CD机的指示灯在幽幽地跳动闪烁,象心灵的眼睛,虽是黑暗中,但我的心里无比的亮堂,此刻无关宠辱,更无关风月。思绪的闸门关闭了,我在极乐的精神家园里守望,不知天高地厚,也不知世态炎凉,就这么随心随意。星星们在天上打情骂俏、捧着月亮高谈阔论,我不管,我只在我狭小而不华丽的空间做没有内容的梦,梦里花落知多少?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很想持久的拥有淡定从容的心境。都说境由心造,可我难免浮躁,“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看来宠辱与生俱来,想要挣脱“宠为上,辱为下”的观念并非易事,但这不可怕,草木也枯荣,人生何足堪?已心妩媚,则世界妩媚。宠辱不惊,菩提在心……
一个人在什么时候才算的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成熟,回想自己走过的这些路,从无知的孩提时代无所畏惧的漫天空想到现如今退休以后的闲暇生活,有时羡慕旁边周围人与物所拥有的那些所得,有时感叹自身前途时运,有时被喧嚣社会环境所逼迫的无奈,有时偶尔也庆幸自己经过努力和运气所换来的个人微小成功。独处的时候思维难免会走到过去,多年的时间仿佛是流星一瞬间的滑过。真的感觉人的一生确实是一场戏,导演和演员都是自己,这场戏中所留下的怀念是唯一永恒的东西。闲暇时看一看历史变迁,读一读孔孟之道,想一想人生哲学,参一参交友思路,悟一悟自我得失。 保留自己心中的那一份静谧的田地,给自己灵魂留一份升华的空间。晚年的欢乐是最幸福的,也是最要珍惜的。
一个人在什么时候才算的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成熟,回想自己走过的这些路,从无知的孩提时代无所畏惧的漫天空想到现如今退休以后的闲暇生活,有时羡慕旁边周围人与物所拥有的那些所得,有时感叹自身前途时运,有时被喧嚣社会环境所逼迫的无奈,有时偶尔也庆幸自己经过努力和运气所换来的个人微小成功。独处的时候思维难免会走到过去,多年的时间仿佛是流星一瞬间的滑过。真的感觉人的一生确实是一场戏,导演和演员都是自己,这场戏中所留下的怀念是唯一永恒的东西。闲暇时看一看历史变迁,读一读孔孟之道,想一想人生哲学,参一参交友思路,悟一悟自我得失。 保留自己心中的那一份静谧的田地,给自己灵魂留一份升华的空间。晚年的欢乐是最幸福的,也是最要珍惜的。
一个人在什么时候才算的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成熟,回想自己走过的这些路,从无知的孩提时代无所畏惧的漫天空想到现如今退休以后的闲暇生活,有时羡慕旁边周围人与物所拥有的那些所得,有时感叹自身前途时运,有时被喧嚣社会环境所逼迫的无奈,有时偶尔也庆幸自己经过努力和运气所换来的个人微小成功。独处的时候思维难免会走到过去,多年的时间仿佛是流星一瞬间的滑过。真的感觉人的一生确实是一场戏,导演和演员都是自己,这场戏中所留下的怀念是唯一永恒的东西。闲暇时看一看历史变迁,读一读孔孟之道,想一想人生哲学,参一参交友思路,悟一悟自我得失。 保留自己心中的那一份静谧的田地,给自己灵魂留一份升华的空间。晚年的欢乐是最幸福的,也是最要珍惜的。
电影《林则徐》里,有这样一个画面,当林则徐得知观察伍绍荣指使总兵韩肇庆放走英国鸦片商人颠地时,怒不可厄。愤怒之下,将茶杯贯在桌上,并令随从拿着他的名片去传海关监督豫坤。盛怒之际,他看见了亲书的“制怒”的条幅,立即将心态平静下来,化愤慨为筹谋,用计让豫坤献出加强海防所需银两。 林则徐身为钦差大臣,可以说是炙手可热,生杀定夺,为甚么还要亲书“制怒”条幅,做为座右铭?对此,我们不好揣摸。但从他制怒后的行为来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盛怒之下,只会使心态情绪化,做出不明智的举动,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只有先行“制怒”,将心态平静下来,深思远虑,谋划良方,才能破解矛盾,化险为夷,使问题的解决达到预期效果。 我们每个同志都生活在矛盾社会里,不可避免的要遇见 使人发怒的事情。当我们怒发冲冠时,不妨效法一下林则徐的“制怒”。这是因为: 发怒容易伤身。我们特别是年纪较大的同志,大都过了“知天命”之年。不少人年逾花甲,成了耄耋老人。随着年龄的增加,生理功能也随之衰退。如果经常发怒,又不注意化解,就会造成情绪波动,生命钟紊乱,极容易诱发血压激增、心肌梗塞、脑血管破裂等疾病。 发怒容易错断。在以家庭为细胞的社会里,我们这些年龄较大的同志多数是家庭的长者。家庭里的许多事情需要我们处理、定夺。如果我们遇恼而怒,点火即着,带着一腔怒火去处理家务,就有可能出现脉路不清、是非不明、主次混崤,以至造成判断失误,酿成大错。 发怒容易乱行。俗语说:“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就是说,人一生气,肝子就大。胆子一大,就可能甚么话都说的出,甚么事都做的下,酿成的后果就会很严重。因恼而横、因怒走险的事例是枚不胜举的。因此,我们却不可怒火中烧,做出过激的的事来。 林则徐使命朝廷,任关国运,心系百姓,在贪官与洋人勾结,贻误销烟大计的紧要时刻,尚能自律“制怒”,我们要效法林公,就要晓得怒之害,制之利。不因小怒而滋大祸,不因盛怒而戕其体。深刻理解"制怒"就是控制情绪、调整心态,是一种心性的修养。古人云:"制怒者当涵养于未怒之先"。涵养什么?就是涵养大胸襟、大气度,造就高尚完善的人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舒心养性,遇事不怒,平和处世,颐养天年。
三天不发帖,不顶贴,光看帖,收获大。 12.13.14日,在吧内看了三天帖子,可以说:大开眼界。五花八门,什么现象都有。有教人学字的,有教人学执笔法的,有教人怎样调墨的,有教人怎样买宣纸的,有求教的,有点评的。。。。。。。看到这些真让人高兴。还有一种现象,就是书友之间互相看不起。你说他学的书不行了,你说他更不行了,说着说着就互相污蔑,甚至互相谩骂。更甚者把某某的崇拜者也扯进来了,咱在这了吵架,人家那大人物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呐。人家照样一平尺一万多块钱拿着,就这还得托人情面子。咱买几刀毛边纸买几瓶墨汁还算计着花几块钱哪,你说犯得上么?我想只要是到书吧来的,初学者居多,年轻人是想来学点东西,老年人是想来找点乐子的。如果光吵架不干活的话,恐怕想学东西的学不到东西,想找乐子的也得弄一肚子气。小时候老人常常这样说:人出生后头上有72根角,碰一次壁就碰掉一根,接受一次教训。这样一次一次的把头上的角就碰完了,人也老了,也成了老滑头了。我讲这个小段的意思是一种比喻,不是让我们都去做滑头,而是说话办事三思而后行,说话的方式不同其效果也不同。不要意气用事,要圆滑一些,和谐一些。老朽这点看法只是个见,希望不要熊我!
朋友要了一幅大字,借机写了几幅,望批
晒晒学书过程,不怕丢丑,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我学的颜体,欧体,柳体。 还有曹全碑,就是没写赵体。 听说初学书法者学习赵体, 容易走向油滑, 所以没敢学。 这些字虽然没写好, 但我已经下功夫了, 敬请师友说三道四, 尽情拍砖!!!
上午录唐诗一首,发来拍拍砖! 望师友多提不足,以利改进,谢谢!还有两幅美画的
北园野草作诗,我涂鸦。
发不出帖子去 发贴失败 未知错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