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风和畅灬荣顺 惠风和畅灬荣顺
书法爱好者
关注数: 262 粉丝数: 285 发帖数: 34,436 关注贴吧数: 7
再论书法印章(二) 用印是书法作品的最后一道环节,用的恰当,会产生“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妙趣。所以,文、款、印被称作书法作品的三大要素。 书法作品所用印章大致分为名章和闲章两大类,名章多为书家的姓名、字号、斋馆,通常为方形,以示严谨庄重。闲章起着衬托装饰、点缀美化和轻重平衡的作用,同时通过其印章内容表达书家的情趣爱好和抱负。闲章多随形,所以也称为随形章,根据其嵌盖位置,又可分为引首章、腰章和压角章。 在一幅作品中盖印不宜过多,尽求“惜红如金”,力求适宜和谐。 书法作品的盖印原则:宜小不宜大。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 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不可盖在作品右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方形闲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否则,就喧宾夺主了。 上款上端不可盖闲章,压在人名头上,大多忌讳。一来失礼,二来破坏了画面。 盖压角闲章,不可太小,宣纸四开,用方形石印,大约叁公分,比较适中。盖压角闲章,不可盖二方以上,一方正好。印与边距离约1、5公分为适中。 小空不可题字多,大空不可题字少。 书法上姓名印,不可连盖叁印以上,应盖二印,或一印妥当。盖二印,距离不可太远太近,相隔一个印为宜。落款盖印之下,不可再题字。盖二印,不可东倒西歪,如何盖法,用力轻重,印章印泥保养,一切要潜心研究,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书法上下左右,不可盖印随意。应少、巧而精。印章印泥不佳,倒不如不盖或少盖。 书法四联首幅,右上可盖引首小长形章,其馀不可盖,如统统盖上,行气就破坏了。 蘸印泥宜似蜻蜒点水轻盈,反复多次,印章与印泥垂直。盖印处纸张宜光滑,如不光滑用指甲轻轻研磨一下。盖印时纸下再塾些纸,印大宜厚,印小宜薄。盖印时,印大,满白文用力宜较重;印小,细朱文用力宜较小。妙在天然
山东德州平原古龙门 平原古城中的龙门楼: 三国时,蜀汉昭烈帝刘备“试守平原令”、“领平原相”,其义弟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赵云主骑兵时,坐的就是这座平原古城。因刘备坐过平原,后人便附会了一些传说。张飞鞭打贪官督邮,刘关张兄弟三人深夜逃走,就是传说之一。平的的“龙门”就是根据附会传说而建的。其实,修建“龙门”的平原城,是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1年)才建的,已经不是刘备坐平原的故地。 “龙门”原建筑在城东南角的水门上,外靠城壕,内邻“琵琶湾”,它初建于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清代曾予修葺。“龙门”建筑分上下两层,上层是“文昌阁”,下层便是“龙门楼”。楼下之洞,原是水门洞。 “龙门楼”,虽不是奇工巧刻的灵雕画阁,却也有雄伟高峙、虎踞龙腾的角檐飞树之姿,又加短墙花砌,有登临凭跳矿野神怡之幽,缅怀古人雅风之趣。 “龙门楼”正面,有一青石“龙门”碑嵌在洞楣之上,这块碑高152公分,宽64公分,厚17公分,碑无花边,中间刻有高100公分,宽50公分,一笔而就、龙飞凤舞、神采奇特的狂草“龙门”,运力苍劲,浑有神韵,毫路风雅,古朴雄健,气势酣畅,颜有特色。 “龙门”二字究竟出于何人手笔?传说很多,但经考研均非可信。只这两个一笔而就的连体大字,颜受历代文人称赞。除四方游人拓印远携之外,当地也曾有人将它悉心拓印下来出卖,并获得重利。工艺美术单位曾将“龙门”拓片用细绢衬表后,在广交会上当书法展销,受到好评。由此可见,“龙门”二字确是一件碑刻书法中的艺术珍品。如今,“龙门楼”虽遭破坏,但“龙门”碑尚完整无损地保存在平原图书馆内。许多远道来平原的人,都以鉴赏此碑为一快事。
明菜根谭句,作者洪应明 想做到宠辱不惊,真的很难。俗世里,我们无法心如止水,所以,老子在《道德经》第13章里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得到宠爱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祸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重要,许多人重视身外的宠辱远远超过自身的生命,有此必要吗?   红尘中人难免世俗,花花绿绿的世界让我们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名利场上,一个个疲于奔命,千锤百炼,尽显英雄本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有多少名利就有多少辛酸,功成名就之时也是青春殆尽之刻。不惜一切拿青春赌明天,换来了功名利禄,可是再拿金钱赎回青春是万万不可能的了。   宠辱大于身,无非是诱惑在作祟。受宠时,多么的风光啊,金钱、美色、鲜花纷至沓来,食有鱼,行有车,美女作伴,岂不乐哉?此生真够痛快。而受辱了,就忿忿不平、怏怏不快,总觉得活在世上低三下四,同样是人,咋就唯唯诺诺呢?活得象个熊样,气喘难耐,就想翻身,成为人上之人,于是不甘屈辱,即便鸡鸣狗盗,也要得宠。真是累呀,活得挺累,宠辱如影随形,失之不快,却之不恭。   《菜根谭》里说:“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这样的境界非吾等闲之辈能体验的。或许我们真的很累了,就站在阳台上,看看天,看看天上无拘无束飘荡的云,不羁的心随风飘散。“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清风扑面,疲倦的脸象庭前的花儿悄然绽放,一丝丝幸福涌上心头。躺在竹椅上,午后的阳光爬上额头,闭目养神吧。静静的,不想任何事,不读任何书,让得与失走开,让心灵打个盹,这一刻,世界变得空灵起来。   常在那寂静的夜里,倚在床上,熄了灯,打开CD,音量调到最低,任悠扬的小夜曲穿越时空,如水一般在心田流淌,只有CD机的指示灯在幽幽地跳动闪烁,象心灵的眼睛,虽是黑暗中,但我的心里无比的亮堂,此刻无关宠辱,更无关风月。思绪的闸门关闭了,我在极乐的精神家园里守望,不知天高地厚,也不知世态炎凉,就这么随心随意。星星们在天上打情骂俏、捧着月亮高谈阔论,我不管,我只在我狭小而不华丽的空间做没有内容的梦,梦里花落知多少?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很想持久的拥有淡定从容的心境。都说境由心造,可我难免浮躁,“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看来宠辱与生俱来,想要挣脱“宠为上,辱为下”的观念并非易事,但这不可怕,草木也枯荣,人生何足堪?已心妩媚,则世界妩媚。宠辱不惊,菩提在心……
明菜根谭句,作者洪应明 想做到宠辱不惊,真的很难。俗世里,我们无法心如止水,所以,老子在《道德经》第13章里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得到宠爱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祸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重要,许多人重视身外的宠辱远远超过自身的生命,有此必要吗?   红尘中人难免世俗,花花绿绿的世界让我们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名利场上,一个个疲于奔命,千锤百炼,尽显英雄本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有多少名利就有多少辛酸,功成名就之时也是青春殆尽之刻。不惜一切拿青春赌明天,换来了功名利禄,可是再拿金钱赎回青春是万万不可能的了。   宠辱大于身,无非是诱惑在作祟。受宠时,多么的风光啊,金钱、美色、鲜花纷至沓来,食有鱼,行有车,美女作伴,岂不乐哉?此生真够痛快。而受辱了,就忿忿不平、怏怏不快,总觉得活在世上低三下四,同样是人,咋就唯唯诺诺呢?活得象个熊样,气喘难耐,就想翻身,成为人上之人,于是不甘屈辱,即便鸡鸣狗盗,也要得宠。真是累呀,活得挺累,宠辱如影随形,失之不快,却之不恭。   《菜根谭》里说:“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这样的境界非吾等闲之辈能体验的。或许我们真的很累了,就站在阳台上,看看天,看看天上无拘无束飘荡的云,不羁的心随风飘散。“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清风扑面,疲倦的脸象庭前的花儿悄然绽放,一丝丝幸福涌上心头。躺在竹椅上,午后的阳光爬上额头,闭目养神吧。静静的,不想任何事,不读任何书,让得与失走开,让心灵打个盹,这一刻,世界变得空灵起来。   常在那寂静的夜里,倚在床上,熄了灯,打开CD,音量调到最低,任悠扬的小夜曲穿越时空,如水一般在心田流淌,只有CD机的指示灯在幽幽地跳动闪烁,象心灵的眼睛,虽是黑暗中,但我的心里无比的亮堂,此刻无关宠辱,更无关风月。思绪的闸门关闭了,我在极乐的精神家园里守望,不知天高地厚,也不知世态炎凉,就这么随心随意。星星们在天上打情骂俏、捧着月亮高谈阔论,我不管,我只在我狭小而不华丽的空间做没有内容的梦,梦里花落知多少?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很想持久的拥有淡定从容的心境。都说境由心造,可我难免浮躁,“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看来宠辱与生俱来,想要挣脱“宠为上,辱为下”的观念并非易事,但这不可怕,草木也枯荣,人生何足堪?已心妩媚,则世界妩媚。宠辱不惊,菩提在心……
明菜根谭句,作者洪应明 想做到宠辱不惊,真的很难。俗世里,我们无法心如止水,所以,老子在《道德经》第13章里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得到宠爱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祸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重要,许多人重视身外的宠辱远远超过自身的生命,有此必要吗?   红尘中人难免世俗,花花绿绿的世界让我们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名利场上,一个个疲于奔命,千锤百炼,尽显英雄本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有多少名利就有多少辛酸,功成名就之时也是青春殆尽之刻。不惜一切拿青春赌明天,换来了功名利禄,可是再拿金钱赎回青春是万万不可能的了。   宠辱大于身,无非是诱惑在作祟。受宠时,多么的风光啊,金钱、美色、鲜花纷至沓来,食有鱼,行有车,美女作伴,岂不乐哉?此生真够痛快。而受辱了,就忿忿不平、怏怏不快,总觉得活在世上低三下四,同样是人,咋就唯唯诺诺呢?活得象个熊样,气喘难耐,就想翻身,成为人上之人,于是不甘屈辱,即便鸡鸣狗盗,也要得宠。真是累呀,活得挺累,宠辱如影随形,失之不快,却之不恭。   《菜根谭》里说:“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这样的境界非吾等闲之辈能体验的。或许我们真的很累了,就站在阳台上,看看天,看看天上无拘无束飘荡的云,不羁的心随风飘散。“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清风扑面,疲倦的脸象庭前的花儿悄然绽放,一丝丝幸福涌上心头。躺在竹椅上,午后的阳光爬上额头,闭目养神吧。静静的,不想任何事,不读任何书,让得与失走开,让心灵打个盹,这一刻,世界变得空灵起来。   常在那寂静的夜里,倚在床上,熄了灯,打开CD,音量调到最低,任悠扬的小夜曲穿越时空,如水一般在心田流淌,只有CD机的指示灯在幽幽地跳动闪烁,象心灵的眼睛,虽是黑暗中,但我的心里无比的亮堂,此刻无关宠辱,更无关风月。思绪的闸门关闭了,我在极乐的精神家园里守望,不知天高地厚,也不知世态炎凉,就这么随心随意。星星们在天上打情骂俏、捧着月亮高谈阔论,我不管,我只在我狭小而不华丽的空间做没有内容的梦,梦里花落知多少?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很想持久的拥有淡定从容的心境。都说境由心造,可我难免浮躁,“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看来宠辱与生俱来,想要挣脱“宠为上,辱为下”的观念并非易事,但这不可怕,草木也枯荣,人生何足堪?已心妩媚,则世界妩媚。宠辱不惊,菩提在心……
电影《林则徐》里,有这样一个画面,当林则徐得知观察伍绍荣指使总兵韩肇庆放走英国鸦片商人颠地时,怒不可厄。愤怒之下,将茶杯贯在桌上,并令随从拿着他的名片去传海关监督豫坤。盛怒之际,他看见了亲书的“制怒”的条幅,立即将心态平静下来,化愤慨为筹谋,用计让豫坤献出加强海防所需银两。 林则徐身为钦差大臣,可以说是炙手可热,生杀定夺,为甚么还要亲书“制怒”条幅,做为座右铭?对此,我们不好揣摸。但从他制怒后的行为来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盛怒之下,只会使心态情绪化,做出不明智的举动,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只有先行“制怒”,将心态平静下来,深思远虑,谋划良方,才能破解矛盾,化险为夷,使问题的解决达到预期效果。 我们每个同志都生活在矛盾社会里,不可避免的要遇见 使人发怒的事情。当我们怒发冲冠时,不妨效法一下林则徐的“制怒”。这是因为: 发怒容易伤身。我们特别是年纪较大的同志,大都过了“知天命”之年。不少人年逾花甲,成了耄耋老人。随着年龄的增加,生理功能也随之衰退。如果经常发怒,又不注意化解,就会造成情绪波动,生命钟紊乱,极容易诱发血压激增、心肌梗塞、脑血管破裂等疾病。 发怒容易错断。在以家庭为细胞的社会里,我们这些年龄较大的同志多数是家庭的长者。家庭里的许多事情需要我们处理、定夺。如果我们遇恼而怒,点火即着,带着一腔怒火去处理家务,就有可能出现脉路不清、是非不明、主次混崤,以至造成判断失误,酿成大错。 发怒容易乱行。俗语说:“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就是说,人一生气,肝子就大。胆子一大,就可能甚么话都说的出,甚么事都做的下,酿成的后果就会很严重。因恼而横、因怒走险的事例是枚不胜举的。因此,我们却不可怒火中烧,做出过激的的事来。 林则徐使命朝廷,任关国运,心系百姓,在贪官与洋人勾结,贻误销烟大计的紧要时刻,尚能自律“制怒”,我们要效法林公,就要晓得怒之害,制之利。不因小怒而滋大祸,不因盛怒而戕其体。深刻理解"制怒"就是控制情绪、调整心态,是一种心性的修养。古人云:"制怒者当涵养于未怒之先"。涵养什么?就是涵养大胸襟、大气度,造就高尚完善的人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舒心养性,遇事不怒,平和处世,颐养天年。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