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放映员 业余放映员
关注数: 1 粉丝数: 43 发帖数: 2,851 关注贴吧数: 27
alita 是我最近看过的商业特效片中质量最好的 如果要说缺点,就是: 场面不够大,喜欢千军万马厮杀的观众肯定会有些失望,论爆米花指数是比不上头号玩家的。 另外一个可以说下的缺点就是开场有些平淡,这个开场仅指alita 被发现的过程,也就开始十分钟吧,然后整个故事就开始慢慢走上正规了。 最后一个缺点,女医生的转变确实稍显突兀。 我没看过漫画,仅就这部电影而言,alita = Ghost in the shell + Hunger game. 各种科幻设定很像攻壳, 而故事里两派人物的对立以及铁球赛则很像饥饿游戏了。 这部影片就整体完成度而言,我觉得超过了海王, 更不用说流浪了,海王看的时候,可以明显感觉出来创作者对于各种类型片的借鉴和拼凑感, 但是Alita 的故事就有点像阿凡达, 明明平淡无奇且充满借鉴,但是你看的时候不会让你马上就能说: 奥,你这是抄谁谁谁的感觉。。。。 就像影片的特效一样,看的时候不会意识到一个全CG 的人物在和真人一起演戏。。。导演全程也没摆弄一个长镜头,但是你看完后会真的喜欢上Alita... 这才是真功夫。。。毕竟罗德里格斯也导过罪恶之城,基本功不是某些国内导演比得了的。。。 所谓的人物能力太开挂,所谓的结尾太弱在我看来都不是问题,因为这部片子从头到尾都是在描述Alita 的心理转变,从来没质疑过她的能力,所以结尾Alita 扬刀向boss 示威镜头其实真的是全片的高潮所在。。。而且不落俗套。。。。
本地万达IMAX 厅爆满,流浪升空已无悬念 我在一家影院看了好几年了,从没遇到这种现象(当然战狼2,红海我没去看),印象中不管是科幻片还是漫改都没得到这种待遇,唯一的例外是卡神当年的阿凡达。。。。。 多亏我提前几天订了个皇帝位。。。 但是我对片子的感觉不如各位吹的那么好。。。 首先,概念设定,美术,道具是整部片子最令人惊艳的地方,不管是救援车的装备,机械骨骼,还是太空站设备,地下城,这些细节的确是可以和好莱坞一流标准叫板了,导演若不是真科幻迷还真做不出这个水平,从这个角度讲,受的起卡神的祝贺。 其次,数字特效,还是没法和好莱坞比精细度,但是在有限的经费里面把气势做出来了,不影响观感,不拖后腿, 算圆满完成任务, 但是要说这部分达到好莱坞一流水平,那就明显不符合实际了,冰天雪地的东方明珠乍一看比后天气势还大, 其实精细度不如冰封的自由女神像。。和好莱坞2003年的黑客帝国差距就更大了。。。 演员表演说真的,我觉得可以,不明白为啥这么多吐槽的,虽然不怎么出彩,至少也是中规中矩。 剧本,有功有过,功在于关键的故事情节创意精彩,过在于一些次要的故事情节,大量借用了其他科幻片来拼凑,, 这点对于普通路人影响不大,但是对于科幻迷来说,难免有吃到隔夜菜的感觉。。。 最后,也是最拖本片后腿的地方,就是导演,没错,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部剧我个人的观感,前半个小时最好,从救援队进入上海后,开始一路下坠,高楼逃生拍的有些乱,救援队内讧那场戏,基本崩了,除了特效,没一个人入了戏,演员的表演基本被头盔遮住,又缺乏适当的肢体动作。 而空间站太空行走,可以说把演员折磨的痛苦万分,实际出来的效果却感觉没法看,和地心引力没法比。在整个第二幕,导演没能把视觉奇观,演员表演和故事叙述糅合起来,顾此失彼,所幸第三幕这种割裂稍有缓和,再加上拼命用配乐煽情和剧本开始发力,导致影片乍一看观感尚可。但是在影评人那里,肯定是要差评的。拍科幻片难,难就难在导演必须即要会导戏,也要精于科幻设定,世界观搭建这类东东,缺一不可。从这点上说,导演还真的挺像1999年的卢卡斯。。。 从影片整体完成度上来看,我个人感觉比不上后天,比不上太空旅客,大致相当于2012, 末日崩塌,环太平洋2 的水平。。。
头玩属于一种新类型的爆米花,和阿凡达其实没什么可比性 两者在影像风格上有着完全不同的追求: 阿凡达主要是利用3d 技术来创造一种沉浸式体验,虽然创造一个潘多拉世界是非常劳心劳神的工作,但是它的摄影,剪辑,和美术仍然是标准的大制作真人特效电影风格。 而头玩所追求的,则是一种跨界(跨媒体)的体验: 将电玩的操控与互动感, 动画电影的萌燃造型与夸张动作, 与真人特效大片的故事脚本,人物关系, 悬念(套路)制造以及节奏把控, 无缝的熔于一炉, 最后得到的效果就是: 2个小时里,观众既在看真人电影,又在玩游戏,也是在看动画。, 这才是那么多影迷游戏迷从头燃到尾的原因。。。 只要看看那些游改电影的口碑,就能知道在一个完全不同的媒介中复制另一个媒介的成功,是多么的艰难,而将三种媒介的特点,用电影展现出来,在好莱坞,不,在这个地球上,能够有这种完成度的,绝对是屈指可数的。换导演很可能导致一种灾难性后果: 不是无缝融合,而是相互割裂与排斥。只有对三种媒介有着深刻研究的大师才能完成这样的工作。 同时头玩给其他电影示范了什么是真正的fun: 固然幽默最容易的来源是台词, 但如果仅仅这样,电影和相声又有多大差别呢?如果是靠着语出惊人来搏出位,则更让人觉得尴笑尴聊了,这方面,周星驰比你们在行多了。。。 而头玩的笑料,则来自于电影画面,与人物台词的碰撞,两者分开,没有任何火花,但是一旦碰在一起。。。。,这才是属于电影的幽默,属于电影的fun...
认为播放器的声音与外观是没有关系的,大错特错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 播放器其实是个小众产业,一般来说,一款播放器能卖出4位数,就已经算的上成功了,卖出5位数的播放器,凤毛菱角。。。。 旗舰播放器更是如此。。 另外一点是,如果你想要让自己的产品外观好看甚至惊艳,只能在两点上下功夫: 一是优秀的工业设计,二是精细的磨具加工与工艺。 不幸的是,这两者都是非常贵的,每一项来说,6位数只能算起步,根本出不了好的结果,7位数才可能有点意思。。 所以大家可以自己算算,要把200万的设计与开模费分摊到1000个播放器里,是个多么艰难的决定。。。 这部分的成本已经成为了除去软件之外最大的一笔开销,远超过dac 和运放电路。。。。 对于绝大多数的播放器生产厂家来说,并不存在所谓的固定客户群或者铁杆粉丝,这方面或许只有索大法稍微例外,所以对于大多数老板来说,他该如何决定是否花这200万呢? 决定的依据当然有一个,那就是声音。。。 换句话说,只有这老板对自己的声音团队的成果有了充分的自信,才会愿意掏这200万,如果自己听了都觉得心里没底,谁还愿意花钱打水漂呢? 总结: 外观设计出色的播放器,即使声音不是很好,也绝对不会差,而外观设计一坨翔的播放器,嘿嘿。。。。当然是骗一个算一个。。。。
妖猫传, 大部分的差评应该是来自无极之宴 前面一个多小时我相信绝大部分人都看的挺畅快, 虽然赶的感觉有一点,但是整体节奏一点都不乱,唯一我觉得可以挑刺的地方是影片的开头这个切入点有点平庸,如果能烘托出一点悬疑的气氛就更好了。 但是到了宴会开始以后,整个影片的气氛就变得有点诡异之中开始有点荒诞,影片的美术,布景,镜头有意无意之间仿佛已经游离于叙事之外,开始神游了,这个情况颇有点类似于一步之遥半个小时后的表现,所幸的是宴会的故事被拆成了好几块,每神游几分钟又能用一段旁白以及主角们的读后感这些看上去正常的叙事把你拉回来,如果把宴会的故事一次顺序全讲完,相信观众口碑又会变成无极了。 这种诡异的气氛当安禄山出场的时候达到了顶点, 然后这时候的旁白我相信是可以让人反复琢磨的一段话, 也许依照导演的兴趣,并不想把这句话直接说出来,但是不说出来,又怕这种神游还得继续持续很长时间,观众也不懂究竟这里是在干什么。 人人都爱杨贵妃, 只是因为她已经不是一个美人, 而是一个符号,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盛世的幻术,到兵变之时,环境变了,我们需要另一个幻术了,所以贵妃死了的镜头配合着士兵高呼万岁的声音。。。。 影片的前半部分是白居易的感受,在诗人这里,幻术显然还在发挥的效果; 从日记开始,是日本遣唐使的感受,作为一个政客的感受,这么想的话,也许能够理解为什么盛唐的美术效果富丽堂皇之中还有些浮夸,有些非真实感, 以及宴会之中的那种荒诞感。 到最后我不知道导演想拍的究竟是盛世,还是盛世如幻术,以及那真正的幻术大师。 单纯从讲故事来说,和2049 确实有点相似,因为全片最大的悬念都是在影片进行到3分之二就揭开了,所以大家就感觉后面的部分有点鸡肋,但是这两部影片从内涵和表达的方面显然差别还是明显,2049 的表达似乎更为老到或者说更易于接受,所有的发挥都没有让观众感觉从叙事的主线中有明显的抽离,但是2049从内涵上面对前作却有点乏力, 似乎只是老雷想利用最新的科技将经典重新演绎和略加发挥延伸而已。 而妖猫则是能让你感觉导演给了你一个洋葱,但是这洋葱头两层好剥, 芯子里剥起来费劲。。。也许 李安的少年派的表达更不露皮相: 你以为自己拿到了一个瓜,其实是。。。。 个人还是很喜欢这片子,就算不放在国片里面评论,也有7.5分吧,我觉得 。。。。胡玉楼亮灯是我觉得全片最美的镜头,仿佛在看宫崎骏真人电影了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