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lzr kinglzr
荣幸之至
关注数: 176 粉丝数: 675 发帖数: 11,777 关注贴吧数: 108
◇11-14◆【产品交流】话说X7 把玩X7已近两周,有喜有悲。X7是部很好的播放器,很好,很好,很好。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选用了ESS9018S+双1612,硬件强大。虽然CPU考虑成本,选用了瑞芯微RK3188,运存1G稍显美中不足。但巧妙的选用了800*480的分辨率屏幕,如此一来,有效的降低了GPU的负担。极简的 框架反而不易造成系统的臃杂。做工精细,颇具大厂风范。CNC的精细切割使整机看来棱角分明。但鉴于32位的处理器缘故未能够使用lollipop5.0甚至更高的系统,加之9018s这颗完全体芯片。以至于待机时间有点顾此失彼。笔者曾先后多次实验。连续播放FLAC或APE歌曲,大概时间能够坚持7.5-8小时左右,因此,一日一冲一般是难免了。此外,鉴于屏幕为3.97英寸,本机选用的是国产屏幕,颗粒感略大,但尚能接受,比较悲伤的是屏幕有一粒亮点(坏点),全黑背景下略显突兀。但换成一般风景壁纸后就不易察觉了。支持128G的内存卡,且机身自带32G。基本够用。但X5k支持双TF卡,不知这一优势为何不继承下来。此外,目前的数码产品很多已支持1T以上的TF卡。想来也是3188的这款CPU素质所限,略感遗憾。转念一想,多准备几枚TF卡这一问题也就引刃而解了。再谈配件。飞傲的产品一向配件丰富。以往硅胶套做工就很不错。贴纸也很实用。但迄今,X7的配件还鲜未问世。随机的塑料壳略小,上机一次竟裂了许多痕迹。以至于目前只能“啰奔”,略显尴尬。至于皮套,贴膜暂时还是杳无音信。再谈APP,给飞傲的从谏如流点个赞,及时开放了白名单。让机器的可玩性提升不少。但奉劝各位,这是一部音乐播放器,已其定位和硬件素质,无用的软件还是少装为妙。
也谈T5的素质和听感 之所以久久不愿写关于音质方面的文字主要是不愿意班门弄斧。亦或是被人们归纳到"水军"亦或是"毒舌"的行列。首先,TItan5的素质和听感是要好于GR07c的。我们不是说07不好。相反,07的三频是最平衡的。用它听歌,有一种太极的空灵寂静,连绵不绝的感觉。没有震聋发聩的低音,没有洞穿云霄的高音。一切听起来都是那么的自然。但是!这个耳机不好推!当时我用X5k都无法把它推出全部的素质。加上E12A后听感仿佛换了一个耳机。有一种霍然开朗的感觉。但一副四五百的耳机居然需要用国砖加中端耳放才能推的开。让手机党们怎么活?而马甲版的XE800,一反GR07拙劣的外形和做工。把耳机的造型做成了一件艺术品,亚克力外壳,晶莹剔透。美轮美奂。但,线材却很捉襟见肘。用的是类似苹果耳机类似的线材和插头。使用久了颜色会发黄,且插头氧化严重。毕竟是手机佩塞,成本危重。相比之下。在TITAN5七折560的价位上。达音科可谓诚意满满,配件虽然缩水,但足够用。线材是当年DN2000的原线且后续可能支持自家的金银合金线材,不禁让人浮想联翩。总体说来,T5的素质在千元塞里是可以大展拳脚的。我跟朋友讨论过。甚至在听感方面不比目前的旗舰DN2000J差多少。虽然素质方面还有些不甚明晰。但见于他的低阻抗,偏重低频的调音方向。对手机党来说是一个福音。中国人是一个很有趣的民族。人们会不惜七八千买一部iPhone,却舍不得花十分之一价钱去升级一下耳机佩塞。而这个耳塞在比较低的价位上可以和国外大厂的千元耳机一较高低甚至不落下风。且一部所谓的HIFI手机也可以把它推的七七八八。不锈钢的外壳耐磨耐操,适合出街。美中不足就是重量过重。容易脱落。白色的“苏菲”护翼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此类问题。而且,不容易脱落。不像DN2000。每天清晨醒了,第一件事就是找散落在不知何处的小耳朵。
待你长发及腰,卖掉买副耳机如何? 谈情怀,4000买音乐播放器贵不贵?花2000块买耳机贵不贵?答案对于工薪阶层的我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估计现在在吧里的朋友们多数是90后甚至有不少零零后的少男少女了。对于出生在八零初的我而言已是过了而立之年。但并不能说我们就不爱好音乐,就没有经历过好的音乐。正相反,由于当年发行量,推行专辑周期,推广力度的不同,恰恰成就了一大批经典到不得了的音乐作品。这点不同意的同学们可以脑补一下港囧和夏洛特烦恼的插曲。是不是多年过去,风采依旧?在我们年少时,接触到所谓的高品质播放器(磁带机,CD,MD)基本上无不是索尼,松下,爱华等日系大军。耳机呢,索尼808已是小康水平,而888之类的生物振膜耳机基本上已是壕到不得了的境界了。那时候,已2000年的购买力,一部超薄随身听的身价大概是600(松下)~1000(索尼),一部超薄CD(索尼)大概需要1500~2000。而那时的内陆城市人均工资水平大概是800~1500左右。也就是大概1~1.5个月的收入可以买到一部播放器。当时的三星,艾利和MP3 128M也得这个价位。但很显然,在那时,人们总是很乐意的去花费一两个月的收入去购买这些设备的。而那时,我们每每花费20~100元购买一盘磁带或是MD碟片是也觉得理所当然。听得也总是心潮澎湃。然而,随着网络和手机的普及。现在的人们反而已习惯了免费的下载和终端的低廉。现在去花费一个月的薪水去买一部尚可免费下载音乐的“MP3”而觉得不可思议。大家往往觉得6000块买一部iPhone代表着时尚,而3000块买一个“MP3”基本上属于脑子有病。习惯了快餐文化的人们往往会对喜欢吃音乐大餐的人们侧目端详,眼中却往往带着些怜悯与不屑,但却很少有人会去加入我们这群病人的行伍。至少,我身边的朋友会开心的花一万多去抢一个奥特莱斯的古奇包包,却舍不得花几百块去换一条凑合能听的耳机。所以,不是买不起,不是太贵了。只是,你身边的诱惑太多,多到你已无暇坐在那里,去聆听那些值得你回首的好声音了……
◇10-14◆【产品交流】谈情怀,4000买音乐播放器贵不贵? 谈情怀,4000买音乐播放器贵不贵?答案对于工薪阶层的我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估计现在在吧里的朋友们多数是90后甚至有不少零零后的少男少女了。对于出生在八零初的我而言已是过了而立之年。但并不能说我们就不爱好音乐,就没有经历过好的音乐。正相反,由于当年发行量,推行专辑周期,推广力度的不同,恰恰成就了一大批经典到不得了的音乐作品。这点不同意的同学们可以脑补一下港囧和夏洛特烦恼的插曲。是不是多年过去,风采依旧?在我们年少时,接触到所谓的高品质播放器(磁带机,CD,MD)基本上无不是索尼,松下,爱华等日系大军。耳机呢,索尼808已是小康水平,而888之类的生物振膜耳机基本上已是壕到不得了的境界了。那时候,已2000年的购买力,一部超薄随身听的身价大概是600(松下)~1000(索尼),一部超薄CD(索尼)大概需要1500~2000。而那时的内陆城市人均工资水平大概是800~1500左右。也就是大概1~1.5个月的收入可以买到一部播放器。当时的三星,艾利和MP3 128M也得这个价位。但很显然,在那时,人们总是很乐意的去花费一两个月的收入去购买这些设备的。而那时,我们每每花费20~100元购买一盘磁带或是MD碟片是也觉得理所当然。听得也总是心潮澎湃。然而,随着网络和手机的普及。现在的人们反而已习惯了免费的下载和终端的低廉。现在去花费一个月的薪水去买一部尚可免费下载音乐的“MP3”而觉得不可思议。大家往往觉得6000块买一部iPhone代表着时尚,而3000块买一个“MP3”基本上属于脑子有病。习惯了快餐文化的人们往往会对喜欢吃音乐大餐的人们侧目端详,眼中却往往带着些怜悯与不屑,但却很少有人会去加入我们这群病人的行伍。至少,我身边的朋友会开心的花一万多去抢一个奥特莱斯的古奇包包,却舍不得花几百块去换一条凑合能听的耳机。所以,不是买不起,不是太贵了。只是,你身边的诱惑太多,多到你已无暇坐在那里,去聆听那些值得你回首的好声音了……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