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beiwanj huabeiwanjia
关注数: 114 粉丝数: 194 发帖数: 6,580 关注贴吧数: 30
看到吧友谈古城变化,我写了看法。此篇是我眼中的缺点,优点先不夸 我也早就想说了,只不过我这个人“玻璃心”,怕被吧友们喷的体无完肤。既然有人讲了,我也讲讲作为一个年轻人的看法。 首先说说口袋公园,城内环城绿化是一个整体景观具有完整性。这是魂,也是写作文的中心思想。如果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间断性的疏密、高矮错落的规律、不同季节开花花色的协调在老耿时代真的是下功夫考究的,而且几处公园真的是刚需吗?还是真的需要协调不得不做公园呢?清远南门入口处机动车多行人也多,是否加重交通堵塞?更应该做的是如果让城墙陈列馆更引人注目才是重点。如梦大同处也本就因为上城墙入口堵塞,不疏反而加重负担。十八校口的公园倒是因为很多人从这里下城墙敞亮了。 再者就是朝阳宫、善化寺的西花园,善化寺的走廊。不是说我保守,吧友们也应该都去逛过,改造前后的感觉怎么样?那种“闹中取静”,那种古建和水系花草的意境早已不在。虽然大家不是来看花园的,但是锦上添花的感觉真的是不一样的。再说说清远街【非机动车道】的栅栏,大家也应该在贴吧里看到人多时候所有的车一个个斜着摆在自行车道和人行道中间。本来这条街行人人流量大,从城墙上远眺多么的繁华,瞬间就被挤满的车破坏了,周围那么多停放车场,一天封顶20元。 再说照明系统,刚开始看着九龙壁亮了,华严寺亮了,善化寺亮了,四牌楼亮了。我说这届领导不错,细节做到位了。紧接着,发现用力过度了,审美也是差。几个彩灯弄的,真的变成众多外地人,众多媒体口中的“新造”古城,宛如迪厅的霓虹灯(颜色协调根本算不赛博朋克)!就是土!就是轻浮!就是视觉疲劳!古城的整体基调早已变成了混乱风。这里肯定有人说我保守,不愿意改变思想。可是想想游客们来大同的评价是什么?底蕴、宏伟、大气。是不同于晋南建筑手艺精细外的简单大气、有游牧民族少数名族直爽豪迈风格。可是现在呢?放弃原来的冷黄色照明灯,取而代之的霓虹灯。感觉是一个新建的复古的大型游乐场。虽然底蕴是说历史,但是夜间的古城还让白天游览的有底蕴的感受大打折扣甚至抛之脑后说了一句“新造”。 还有就是吃,我和另一位吧友有不同的看法。我以前很喜欢吃369,应该是从三年前开始吧,很多本地菜都做成了融合菜迎合游客,这没有好与不好,但是我再也不去吃了。因为就好像外面山珍海味吃多了,我就想吃口刀削面,哪怕是煮挂面都行,呢也是“面”。弘雅花园在我看来也是一个意思,网红的三道菜紫泥龙聚祥北魏家宴可以招待好游客们。老牌大酒店做好自己,我爱吃弘雅就是因为菜不是做的有多华丽,但是吃到嘴里就是那股舒服的味儿,你要说他舒服在哪了,我说不上来,我只能说还是大同原来那股味道。我觉得“大同原来那股味道”就是魂,无论是饭菜,还是古城。 顺便再扯一句,博物馆的票真的应该控制一下发放数量,人太多了又挤又嘈杂。尽可能的利用宣传手段往分馆分流。华严寺的商业拍照管控力度不够,手段不对。整个在壁画前泛滥,很多游客表示想细看壁画,但周围全是商拍很无奈。 就如另一位吧友所说的,我理解大家希望大同在变,变好,变时尚,变的都有素质,变得和大城市一样,变得让百姓也能吃到红利。但是我觉得无论走多远,无论多火热。吸引游客来的不是你对游客点头哈腰,像无头苍蝇一样干着急想改变,把最初吸引顾客的初衷都弄丢了。我只记得大同还没有这么爆火的时候,来大同的游客无一不称赞,那语气大家都能感受到发自肺腑。称赞词:有底蕴,古城墙雄伟庄严(有些游客还会联想到塞外风光与气势),云冈大佛气势磅礴,华严寺大殿简单大气散发着游牧名族豪放的气势,善化寺吉祥天女的慈悲、大同人热情老实、饭店阿姨不停提醒怕点多了。我觉得这才是大同的底蕴,古城真正的魂。正是这份塞外的古朴大气才是真正吸引游客的根本,就如仓央嘉措说的你见与不见,我都在那里。现在充满游客的古城本就嘈杂混乱,搭配上一些不协调的灯光让古城更“新”更“轻浮”,早已丢失了那份“古朴大气”。 这是我一个普通人的拙见,也许鼠目寸光。要不然人家当大领导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