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仔衫先生 格仔衫先生
谁能十年悲剧付之一笑千里尽长歌?
关注数: 13 粉丝数: 52 发帖数: 2,937 关注贴吧数: 23
亮星,掠过白炽的光芒——记忆拜伦 在《一个世纪儿的忏悔》开篇,作者缪塞谈到他们那代患着“世纪病”的人——热情,苍白,神经质,活在十九世纪那个浪漫放纵的抒情时代的“波西米亚人”们时,提到两个天才,歌德和拜伦。前者用一本薄薄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使整个欧洲都蒙上了紫色幽怨的情思,——生命中蓝色忧郁和红色激情的结合。没有一种语言可以让我去评论这本书,用什么“主题思想”,末了还添一句对维特自杀的批评,说些珍爱生命的陈词滥调。只知道泪水尽管酣畅淋漓地在书页上破碎得晶莹——尽管为它落泪已经不怎么入时了。 拜伦同样已经被很多诗人匆匆扫过就尘封在那段历史里,雪莱被马克思称为社会主义的**者,惋惜他的早逝。而济慈的声名在短暂的沉寂后,已经如日中天,可是拜伦,当那个式微的大英帝国进入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维多利亚朝,人们慵怠绮靡的感情,虚伪又自以为尽全圣道的“道德”再不能接受被称作撒旦派的人物,而原本一样要“面对人类心灵深处的痛苦和撞击”的济慈也只被他们撷取了缤纷甜美的花儿。 现代文明更是一座荒原,浪漫主义成了过去的风景,可惜艺术不是进化论,未必越进化越进步。 无论哪一幅画像,都表明那是一个美妙的人,浓密的卷发如幽深的丛林,映一双孔雀石般晶莹澄碧的眼睛,那高山湖水般寥落忧郁的色调,无法想象放射着充满激情与叛逆的光辉,秀美的额角,玉柱般的鼻梁,以及俊秀的嘴唇,同他瘦长细秀的身材都让人难以相信会爆发出那样不羁的天才,可是这出奇美丽有几分柔弱的面孔,偏偏赐给了这个如同火山和大海般的灵魂。 他一直是寂寞独行的,像城堡里被虚无折磨的曼弗雷德,孤灯短檠长夜熬煎,可是连精灵都被他的意志逼仄得衰弱而顺从,人类的尊严使他永远站着,死亡,并不使他的灵魂颤栗,上帝和魔鬼一样被他蔑视,没有人知道他的灵魂去了哪里,在那个灵魂的意识里,天堂和地狱一样不会有解脱和自由!而《该隐》更是将这一切化为思辨,同样面对死亡之虚无,倔强的该隐选择流浪,甚至不会死去——年轻人类的苦难和漂泊永无已时!嗜血的造物主和高傲的魔鬼卢西弗,前者创造了他,却也使他做了奴隶,后者则给他以精神的自由却导致他的被逐。在诗人和艺术家中,看穿了虚无,哀叹黄金世界遥不可及的人不少,大多最终认命——当然不能说认命便如何如何,有几人做到这般的激昂不羁呢? 然而他也是个多情并忧伤的翩翩少年恰尔德·哈洛尔德,传记作者给我们展现一个神秘并且让大多数人难以接受的感情世界,也许他的爱情不过是临水照花的自恋,痴爱那个同父异母的姐姐奥古斯塔也许是因为她是另一个他,而又有细腻凉润的丝丝温柔,含着美和善,他说“我的心灵是阴沉的”,其实又何尝不是被光明塞满以至于不能容忍一点丑恶呢?这样的人只属于他自己,如果不像他一般,简直不能理解。他说“我没有爱过这世界”,其实已经爱到难以自拔了。《围攻科林斯》,《海盗》,《阿比多斯的新娘》里,主人公如何厌世独立都有一个纯真的“她”令“他”施与眷爱,在虚伪的上流社会他出尽风头,成千上万的女子拜倒在他的脚下,而他嗤之以鼻,大多传记作者解释为幼时被母亲虐待,少年是被恋人欺骗于是进行报复,可是对于没有被污染,心地光亮的女子,他始终怀着爱意,看看《唐璜》中的海黛,《曼弗雷德》中的阿丝塔忒,《该隐》中的阿达,对她们的描写何尝有半点亵渎呢?那是理想的纯爱,现实中的女子如果不能给他以理想的爱,并且有他所痛恨的东西,爱很容易转化为恨,但他终究还是爱的,且不论这爱是多么美妙但有刺啊。 可能诗里不该塞进这些东西,不过做一个诗人何曾是他的全部理想?他那具纤长柔弱,面容苍白的躯体里蛰伏了那样一个沸腾的灵魂,不表露出来真会发疯,从小我就迷醉于“拜伦式英雄”的阅读,同样带给我颤抖和泪水,那些长诗悲凉而燃烧的结局常让我几乎浑身血管都要爆裂,看到一个灵魂抉心自食时的感情,我在键盘上通过冰冷的电脑程序传送不过来万分之一。 普希金早年曾受拜伦的影响,后来又认为“拜伦式英雄”带有自私自利的意味——也许这是俄国人的天性,他们天生就是道德责任感高过一切的人,大约是东正教的影响吧,无论陀思妥耶夫斯基还是叶赛宁都是如此。而拜伦却敢于和所有既定道德为敌,个人应当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每个人都是上帝,其实这才该是最正常的思想,可惜任何一个国家这样的人都很少,而且逃不脱被排挤的命运。有时候他尊自我得近乎偏执,却能在学生时代便代人受过,后来又投身希腊民族的解放运动,并最终献出自己的生命,虽然可能死得不算太完美,却等同于牺牲。 真的足以不朽呵。 1824年4月18日,为希腊的自由献出了他的财产,他的健康的拜伦,在前线感染了热病,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现在加上一个光辉灿烂的生命,我只能凭想象看见那一系列凄壮的画面,亮星在曾经孕育过自由和荣光,桂冠和竖琴的土地上,白色绚烂的美光掠过,燃烧,很快逝去,瞬间却已经让一切光亮。
几 米 语 录 - - 深爱 1.窗外放晴了。屋内仍继续下雨。我微笑。并不等于我快乐。我撑伞,并非只是为了避雨。你永远都不懂我在想什么。我 想拥抱每个人,但我得先温暖我自己,请容忍我。因为我已在练习容忍你。我的心常下雪,不管天气如何。它总是突然的冻结,无法商量。我望向繁花盛开的世界。,固定缺席。我的心开始下雪,雪无声的覆盖了所有。湮灭了迷茫,骄傲和哀痛。当一切归于寂静,世界突然变的清凉明朗。所以,别为我忧伤,我有我的美丽。它正要开始。 2.­ ­ 当我想你的时候,你会不会也刚好正在想我.­ ­ ­ 3.­ ­   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忘记­ ,我守护如泡沫般灿烂的童话­,快乐才刚刚开始­ ­   悲伤却早已潜伏而来­ ­。 4.­ ­   我将自己种进花盆­ ,假装是一朵花­ ,城市巷弄阴暗­ ,阳光终日短缺­ ,雨水不足空气浑浊­ ,只有在午夜三时­,才能瞥见月亮默默滑过天空­,我是一朵不开花的花­ ,尚未学会绽放,就已习于凋零。­ ­ ­ 5.­ ­ ­    你说男孩别哭!我知道,我会努力檫干眼泪.可是,可不可以先让我放声哭泣,才继续勇敢?­ ­ ­ 6.­ ­   昨天,我爬出窗口,站在十七层高的窗口看黄昏的落日......我一定不是这城市里唯一的怪人,一定有一个人和我一样,空虚时对着夜空唱歌到天明,也许我永远也遇不到他,但我熟悉他的心情。­  ­ ­ 7.­ ­   迷宫般的城市,让人习惯看相同的景物,­ ­ ­   走相同的路线,到同样的目的地;习惯­ ­ ­   让人的生活不再变。习惯让人有种莫名­ ­   的安全感,却又有种莫名的寂寞。而你­ ­ ­   永远不知道,你的习惯会让你错过什么。  ­ ­ 8.­ ­   小丑的世界,总一分为二.­ ­ ­   一半阳光,一半阴影,­ ­ ­   一半快乐,一半凄凉.­ ­ ­   我真想知道那条神秘的分界线究竟是什么?­ ­ 9.­ ­   有人说等待浪漫的,也是漫长的­ ­   在数个关于等待的夜晚­ ­ ­   也许少年也会熬成白头我时常会告诉自己­ ­   虽然在最低的位置­ ­   看不到花朵绽放时的艳丽­ ­   然而却不会错过­ ­   花瓣飘落时在风中悠扬飞舞的浪漫``­ ­ ­ 10.­ ­   看了一场看不懂的电影.­ ­   四处张望,­ ­   发现别人专注而陶醉,­ ­   才忽然明白­ ­   孤独是什么.­ ­ 11.­ ­   我遇到猫在潜水,却没遇到你­ ­   我遇到狗在攀岩,却没遇到你.­ ­ ­   我遇到夏天飘雪,却没遇到你.­ ­ ­   我遇到冬天刮台风,却没遇到你.­ ­ ­   我遇到猪都学会结网了,却没遇到你.­ ­   我遇到所有的不平凡,却一直遇不到平凡的你.­ ­ 12.­ ­   生命中,不断地有人离开或进入。­ ­   于是,看见的,看不见的;记住的,遗忘了。­ ­ ­   生命中,不断地有得到和失落。­ ­ ­   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 ­ ­   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 ­ ­ 13.­ ­   最深的黑夜即将过去,你看,月亮出来了。­ ­ ­ 14.­ ­   为何鱼只要有一种表情就可以面对世界?­ ­ ­   为何我却不能只用一种表情来面对全世界?­ ­
孤单守望者的天堂——关于《麦田里的守望者》(文学噢!!!) 孤单守望者的天堂——关于《麦田里的守望者》“不管怎么样,我老是想像一大群小孩儿在一大块麦田里玩一种游戏,有几千个,旁边没人——我是说没有岁数大一点儿的——只有我。我会站在一道破悬崖边上——我是说要是他们跑起来不看方向,我就得从哪儿过来抓住他们。我整天就干那种事,就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得了。我知道这个想法很离谱,但这是我惟一真正想当的。” --J·D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在午后浊热餍腻的空气里读完 《麦田里的守望者》,很明媚的鹅黄底色封面,涂着一绺绺橙红碧绿的火焰,一如青春本身给予人们的印象,但读后却被一种灰调子的情绪所笼罩,呼吸着逼仄的氧气,莫名的悲怆袭上了方寸灵台。 我不是乖巧如人们所想象那样的孩子,所以喜欢荒凉带有模糊恐怖《呼啸山庄》而不怎么看得上《简·爱》,也不喜欢用理性审慎的目光,尽在提manners(教养)去解剖人的简·奥斯汀。喜欢那个写“犯忌”内容,大骂现代工业文明,愤世嫉俗的的劳伦斯,比起堂堂正正规规矩矩的作家,受争议的作品更能让我激赏。 搞不清楚爱看《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因为年轻还是因为水瓶座,无论因为什么都该感谢自己,这本书里满是污言秽语,主人公霍尔顿开口“他妈的”闭口“混帐”,年纪大点儿或我再文雅乖顺点儿估计是受不了的。年轻又没教养的我读起来反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感受呢。 小说主人公霍尔顿是我们身边随时可见的孩子,也是凤毛麟角的孩子,16岁的他抽烟,喝酒,与自己不能接受的轻浮女子交往,四次被学校开除,让很多正派人对他的优点也嗤之以鼻了。然那颓废,灰冷的态度源于失望,开除他的那算什么混帐学校?一个光鲜外表内里已经腐烂的苹果,在那里找不到一个支点,学校里的老师都是势利的伪君子,而同学聚在一起谈的就是女人,酒和性,这个迷茫的孩子在希望中看出无所有。——其实他也是很有灵性的孩子,他可以说出“天气冷得像巫婆的**”这样让人大吃一惊又拍案叫绝的话,他在描述周遭时是多么犀利的冷嘲,说到自己纯真的弟妹时又怎样在玩世不恭的话语里透出无往不在的温柔。学校和家庭对他的希冀不过是“出人头地,将来买辆混帐凯迪拉克!”他不愿长大面对泥沙俱下的社会,他唯一抱有好感的老师也告诉他世界多么残酷:“一个不成熟的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是的,他究竟要长大,与这个世界妥协的啊,时光是某种节制而无情的东西,宇宙间最大的暴君,不必敬畏却必须服从。 文首那段话是霍尔顿对小妹妹发自肺腑的话语,那是多么明朗又纯美的画面呵,金色的浪潮柔柔滑过幼小的孩子们的身体,他们自由自在地奔跑,而霍尔顿则守护着他们,不要再让这些孩子如他一样堕入深谷般的虚无,他们不会忧伤,不会有阴翳的绝望,永远不会在暗中挣扎,渴求光明又遥不可及,永远不会让率真的天性蒙上伪善,谁能说这不是黄金世界呢?如果真有天堂,它就应该让我们有条出路啊! 我想象着霍尔顿面对妹妹天真的脸说这话的神情,怀着对另一个世界的希望,双眼朦胧又明亮,那是他的天堂,这个心地比一般人敏感十倍的阴郁少年,这个大部分功课不及格的多余的人却是我的英雄。我不能表达什么,因为我连他那样玩世不恭的勇气都没有,生命压缩成一条仅向前无力延伸的线,有时尝试红得如血的酒浆,却害怕露出一点形迹来,由于书读得太多,想得太杂,永远找不到可以相信什么,连自然本身也怀疑着,它创造了春天,也亲手让其枯萎,找不到凭借的我如半空中的雨滴沉沉落坠......当然我只能一个人冥想,甚至无人可交流也懒得受白眼,所以对于漂泊的零余者有莫名的接纳和同情。——何必谈这些呢,我已经觉得自己的文字太拉杂了。 后来霍尔顿打算到乡下去乔装一个又聋又哑的人——人体健全的功能反会撕毁自由,可是唯一肯听他讲的妹妹令他欲罢不能,终于他心情沉重地目睹小女孩游乐时的轻盈身影,心儿变做了冰点,在外流浪多时的他从不属于他的黑暗世界回到那个属于他的凉薄世界里,他怎样回家,怎样生了一场病,都成了谜团,他不知道下个学期应该如何,就像我们都不知道一样。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