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breyWjw AubreyWjw
一直被超越,从未超越过
关注数: 17 粉丝数: 198 发帖数: 8,585 关注贴吧数: 40
本期《唐宋明月》节目---咏烛!参与活动,赢取奖品! 从即日起,每周六《唐宋明月》节目组,每周都会有唐宋接龙的互动游戏,参与我们的互动我们将选2位幸运的朋友获得我们的奖品! 游戏规则: 每次接龙,要求后一句诗的第一个字 是前一句诗的最后一个字 举例 问题:举头望明月……请找出一句“月”开头的诗 回答:月到中秋分外明 本周唐诗接龙: *****替人垂泪到天明*****请接一句“明”字开头的诗! 参与方式: 发送:“唐诗”+ 答案+(姓名/联系电话/地址) 一日之内,半是光明,半是黑夜,这是宇宙运行的规律,也是自然万物生息的准则。古人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这个道理。但是万物之首的人类,很早以前却发明出了一种工具,使得自己在夜里也能得到光明,这便是火烛。在先秦时代的文献里,多次出现了“烛”这个字,但那时,“烛”大多指用树枝或干草制造的火把、火炬。直到东汉,历史记录中才出现了我们现在常用的蜡烛。我国早期蜡烛的制作,常常用蜜蜂分泌出的膏状物为原料,“蜡”字左边以“虫”为部首,就是这个道理。在当时,蜡烛制作不易,只有富贵人家才用得起,穷人如果夜里想要读书,通常只能通过“凿壁借光”等非常规手段才能做到。到了唐宋以后,蜡烛的使用才渐渐普及起来。在我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贵族社会常有夜宴之后秉烛而游的传统,因此,在这一时期,以咏烛为主题的诗赋便大量出现。今天,让我们一起欣赏一组魏晋南北朝文人咏烛的诗文。 唐·杜牧:《赠别》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在别离的宴会上,两人相对无言,看上去似乎平平淡淡,没有丝毫别离的痛苦,但“情到浓时情转薄”,真正的深情是无暇用表情流露的。离人举起了酒杯,想要撑起一丝笑颜,祝对方一路平安,脸上的肌肉却始终僵硬着,无法做出任何动作。桌上的蜡烛虽是无情之物,但此刻似乎也被这依依惜别的心情感动,看到两位主人公欲哭无泪的样子,便用自己的蜡泪代替离人的眼泪,默默流淌,直到黎明。在诗中,有情之人无法流泪,无情的蜡烛反而垂泪不止,在这样双重的反衬中,作者描绘了一幅缠绵悱恻的离别画面,感人至深。 《唐宋明月》 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在当今这个纷繁的世界,诗歌已被逼进生活的角落。但回望两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朝代可以更替,帝王会被湮没,但诗歌,穿越漫漫时空,一直流淌到今天。从牙牙学语开始,我们便会吟诵“窗前明月光”,我们便会回望那曾经的诗的时代。 诗、词、文,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精粹。我们以《唐宋明月》起意,和您一起欣赏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文学片段,以此传递给您——我们的听众朋友,一些有关中华文化的记忆。让我们在欣赏中回味中国、回味传统文化。 每周末晚间:19:30—20:00/7:30-8:00(转载自上海故事广播——腾讯微博)
星阅会:法国小说《微妙》阅读分享会即将举办 2014年9月13日下午两点,FM107.2上海故事广播《星期广播阅读会》将携手上海译文出版社在长宁区图书馆举办“爱,妙不可言”——法国小说《微妙》阅读分享会,资深影评人藤井树与文学评论人btr将亲临现场,与读者共同品味法国新生代作家大卫•冯金诺斯笔下妙不可言的爱情。 娜塔莉是一个具有瑞士女人气质的理想女性典型。她曾经拥有完美的爱情,跟丈夫弗朗索瓦像爱情神话里的两个孩子,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讲述着同一个故事。直到有一天,这样的幸福被粗暴地打碎,车祸夺走了弗朗索瓦的生命,也掐断了娜塔莉的生活轨迹。心如死灰的她开始沉溺工作、拒绝别人不够“微妙”的感情。然而,一个意料之外的吻把其貌不扬的瑞典同事马库斯带进了娜塔莉的世界。一切都来得那么突然,一种感觉、一种光明的力量毫无征兆地破壳而出。这个男人身上孩童般的温柔、总在对的时间出现的能力,还有赠她皮礼士糖的心思使两个看上去毫不般配的人借由某种“微妙”渐生情愫,生活的味觉似乎也在慢慢复苏…… 法国作家大卫·冯金诺斯自称是欢乐的悲观主义者:“幽默,甚至有些令人吃惊的东西,对我来说很重要,即便对于《微妙》这种略带感伤的小说也是如此。我很想在日常生活的图景中,将深刻的内容同轻快的瞬间联结起来。”因此,“微妙”这个词,不只关乎女性的敏感纤细,更是作者用幽默又不做作的语气,描绘出每一个脆弱的渴望和每一个勇敢的心灵转折,读来仿佛自己亲身谈一场恋爱,好几次捧腹大笑,好几次深深叹息。小说《微妙》已改变成同名电影,由《天使爱美丽》主演奥黛丽·塔图倾情演绎。 13日的活动,藤井树小姐和btr将通过各自的专业视角,解读同时作为小说文本与电影影像的《微妙》,并讨论冯金诺斯的跨界艺术。欢迎和星阅会一起在文字中品味这份“松露巧克力般令人愉悦的文学甜品”! 本活动的实况录音剪辑将于2014年9月20日与9月27日晚9点首播,次日中午11点重播,敬请留意FM107.2上海故事广播的《星期广播阅读会》节目!(转载自上海故事广播官网)
与石头交谈 我敲击石头的前门。 “只有我一人,让我进去。 我想进入你里面, 四处看看, 呼吸你让我充实的气息。” “走开,”石头说, “我紧闭着。 即使你将我敲成碎片, 我们仍然是关闭的。 即使你将我们碾成沙砾, 我们依然不能让你进来。” 我敲击石头的前门。 “只有我一人,让我进去。 我来,是出于纯粹的好奇。 唯有生命才能将它熄灭。 我想漫步于你的宫殿。 然后,拜访树叶、水滴。 我的时间不多。 死亡即将触及我。” “我由石头做成,”石头说, “于是,必须板着脸。 走开。 我没有肌肉用以大笑。” 我敲击石头的前门。 “只有我一人,让我进去。 听说,你体内有一些空旷的大厅, 无人欣赏,它们的美多么浪费, 那么寂静,缺少脚步的回声。 承认吧,你自己对它们也不熟悉。” “完全正确,又大又空,”石头说, 却没有任何空间。 华丽,也许,很不符合 你那贫乏的口味。 你认识我,但永远不会彻底了解我。 我的整个外表面向你, 而我的内在转身离去。” 我敲击石头的前门。 “只有我一人,让我进去。 我并非向永恒寻求庇护。 我不在悲伤。 我并非无家可归。 我的世界值得回去。 我会空手而入,空手而出。 证明我到过你内部的, 只有无人会相信的 言辞。” “我不会让你进来,”石头说, “你缺乏参与感。 其他感知无法弥补你的这一缺失。 如果缺少参与感,即使视力提升为可以 看见一切,对你也并无益处。 你不应该进来,你只有一种仅能看见事物表面的感知, 只有这种感知的种子,想象。” 我敲击石头的前门。 “只有我一人,让我进去。 我并未拥有两千个世纪, 所以,让我到你的屋顶下。” “如果你不相信我,”石头说, “就去问问叶子,它会对你说相同的话。 问问水滴,它会说出叶子说过的话。 最后,问问你的头发。 我真想突然大笑,是的,大笑,放声大笑, 虽然,我并不知道如何去笑。” 我敲击石头的前门。 “只有我一人,让我进去。” “我没有门。”石头。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