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楠为何退赛 上铺老三
关注数: 18 粉丝数: 491 发帖数: 5,971 关注贴吧数: 31
聊聊侠客两部曲的人物,关于大师兄谷月轩 游戏和小说一样,得塑造人物。 总体来说,现在的侠客两部曲的人物脸谱化倾向比较明显。不过也可以理解,毕竟一部游戏不是一部长篇小说,没有那么多文字去刻画,而且搞得太深刻了也就丧失了玩游戏轻松愉快的乐趣。 然而,首先,即使是脸谱化的塑造人物,也要特点鲜明。其次,主角应该相对于配角更丰富立体一点。 今天来聊聊大师兄这个人物。 个人认为前传里大师兄塑造的好于本传,也可以理解,毕竟前传里是作为主角出现的。 本传里的大师兄的形象基本上就是端庄,不苟言笑,保护几位师弟,略显暮气沉沉,不知道的以为四十多岁了,其实才二十。前传里多了几分青春活力,基本上性格还是属于恪守原则,行事稳妥,敖广那里一句“就凭我是谷月轩!”增色不少,这才是少年英雄会冠军应该有的锐气。但这种情况太少,大部分时间都温吞吞的,过于保守。而且很多时候在卫紫绫与荆棘之间摆动,一会听荆棘的,卫紫绫有新意见又听卫的。显得很没主意。 所以,通观两部曲对大师兄的定位,其性格应当设定为:端庄稳重,有原则有决断,但毕竟是十几岁的少年,应该多一点活泼劲,虽然爱师弟,但也不是每时每刻都用包容的口吻,有时候也要教训一下,对外也不要总是荆棘不懂事你们多包涵改天登门道歉啊这些,在外人面前该替自己人说话就要说,回头再k荆棘也不迟。很多人说大师兄圣母,其实就是跟对白有关,大师兄并不是愚昧的善良,就孟婆的时候也说了“虽然现在是救人,但如果孟婆确认犯罪,也不会纵容”(大意)。据说前传加上了与沐萍的感情戏,但我还没玩到,十七八岁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有感情戏才是对的,并且如果为了爱情冲动一把就更好了。 总之,对大师兄刻画的大方向是好的,只是对于细节的把握以及描写方法欠缺,导致这个人物还是不够鲜明,于是成了玩家口中的圣母。
随便聊点,关于前传,关于j2 预售的游戏早就拿到了手里,工作关系没能第一时间玩,假期玩了两天,加起来大概二十个小时,进度很慢,主线任务刚到方云华在成都失踪那里。 非常激动,非常开心。这就是我玩游戏的感受。 前传比本传剧情更加紧凑连贯,环环相扣又不用赶时间,可以同时开启多个剧情,也可以把支线各个击破,引人入胜。我非常不理解那些代入党,我觉得剧情非常吸引人。 武功也有了很多创新。 诚然,还有非常多不足,毕竟河洛是一个成长中的工作室,可以理解。这些就不多说,我想说的是关于近期一直热议的j2。 好多吧友都在讨论金庸版权的问题。 我倒觉得最好不要做成金庸游戏。 一来因为众所周知的版权问题;二来金庸内容的游戏太多了,其中渣作居多,与那些作品为伍没意思;三,之前的金群其实就是把金庸小说的情节串了起来,剧情真的很好吗?一个读过金庸作品的玩家的玩家在玩金群的时候还会有多大的新鲜感?那个时候游戏不多,金群一出,很惊艳。现在呢?金庸作品被制作成太多的文化产品了,就不要再去赶热闹了。而且,搞金庸作品改编的游戏不利于打造自己的品牌,人物都是已经被塑造好了的,空间太小。 反观侠客,前有侠风,现有前传,这个逍遥三侠的世界不断完善,傅剑寒任剑南等人物不断的饱满,武功也都是原创的,这样的侠客世界不好吗?属于逍遥三侠,属于我们这一代与河洛共同成长的玩家。 我个人觉得前传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现在的一个问题反而是侠风(或者说老武林)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侠客世界的建立。因为侠风的时间跨度有点大,而且故事讲的太满。当然,这是那个年代的局限。 希望河洛能请一位高明的编剧,把前后剧情连接完善,并且保持足够的张力来支撑不断涌现的新作品。 最后的最后,这一部部的侠客系列积累起来,可能就是很多玩家期待的武侠沙盒游戏了。
刚刚浏览了一下北京国安吧,挺有意思的 首先说明,不黑,要开喷或者开撕的请移步别的贴子。 为什么去国安吧呢,看有吧友推测库卡回归中超有可能执教国安,所以想去看看国安球迷什么反应。这是前提。 然后发现国安吧其实讨论足球的贴子也很少。水贴也是占多数,话题有两大类很突出,一是房子,收入一类的,反映了现在北京的大环境。另一类是跟地域有关的,或者是怀念当年的老北京,或者是说一些对外地人不满的,再或者是“北京孩子”(国安吧里经常出现的词汇,直接引用)们抱团取暖。 说句故作高大上的话,文化反映经济社会,现在的北京,对于基层百姓来说就这么几个大问题,生存和身份认同感。 生存问题的突出问题是房价,现在北漂买房难,北京人买房也不容易,拆迁红利最多享受三代,越来越多的北京当地人也面临很大的住房压力。而且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也冲击着本地人的工作机会和发展空间。 身份认同感这事说实也实说虚也虚,其实但凡能吃饱饭的都还是比较在意的。有个贴子里的一个回复挺有意思。曾主说了个“不惜的……”,然后下面有人回复说“怎么山东话都出来了,那不是咱北京孩子应该说的话,以后别这么说”。我理解这并不是看不起山东话或者怎样,更多的是反映了被流动人口冲击下,北京人寻求身份认同感的迫切。 总之,这是一个变化的时代,旧秩序在被打破,新人旧人总是要适应,毕竟,这是时代的洪流造成的局面。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