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booming 绿色booming
关注数: 630 粉丝数: 1,822 发帖数: 43,423 关注贴吧数: 53
【转帖】小米潜水手表的不能潜水…… 家人们谁懂啊!花大几百买块“潜水手表”,兴高采烈揣着去海边,临下水前跟客服确认注意事项,结果被一句话噎到差点把表扔海里——“这款有防水功能,但不建议水下使用”。 作为常年泡在户外圈的博主,我对“潜水手表”的认知很简单:能扛住水下压力,记录个深度时间,这是基本操作吧?当初刷小米商城,一眼被“潜水级防护”“专业运动监测”的标题勾住,参数页明晃晃写着“50米防水”,配图都是潜水员戴着它的酷炫画面,果断下单当我的潜水装备新宠。 上周去三亚潜水,出发前特意找小米客服再核实下:“这款表标注潜水表,我潜个10米左右没问题吧?”客服回复速度挺快,但内容直接给我干沉默了:“亲,这款手表支持日常防水,比如洗手、淋雨,但不建议在游泳、潜水等水下场景使用哦。” 我以为自己看错了,反复确认:“商品名就叫潜水手表,参数还写50米防水,怎么就不能潜水了?”对方又发来一段标准话术:“50米防水是静态防水等级,并非实际潜水深度,‘潜水手表’是产品系列名称,具体使用场景以客服建议为准。” 合着“潜水手表”是个噱头?这操作跟“老婆饼里没老婆”不是一回事,老婆饼是食物隐喻,手表的功能标注可是实打实的消费指引啊!我翻遍商品详情页,从头到尾没找到“不建议水下使用”的提示,反而全是引导消费者联想“潜水场景”的内容。如果只是日常防水,直接叫“运动防水手表”不行吗?非要挂羊头卖狗肉蹭“潜水”热度? 更让我无语的是后续沟通,我提出“产品命名与实际功能不符”,客服居然说:“很多用户也会误会,但我们标题没问题呀,只是大家理解有偏差。”这话听着就气不打一处来——当所有消费者都“理解偏差”时,难道不是商家的标注和命名出了问题? 咱不是说小米的东西不好,我家里不少米家产品都用得挺顺手,但这次“潜水表”事件,真的踩了“消费误导”的雷。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潜水手表”就是功能性承诺,“50米防水”就是场景保障,商家不能把“文字游戏”当营销技巧,把消费者的信任当儿戏。 后来我查了相关标准,手表行业的“防水等级”确实有静态和动态之分,但正规品牌都会明确标注“日常防水”“游泳防水”“潜水防水”的适用场景,像小米这样用“潜水表”命名却禁止水下使用的,属实少见。说白了,这就是利用信息差套路消费者,把模糊标注当成免责金牌。 最后我那趟潜水,还是戴回了旧的专业潜水表,这块小米“潜水表”只能乖乖待在酒店抽屉里。现在每次看到它,都像看到一个笑话——一个提醒我“买东西别信花里胡哨的标题,得追着客服问死细节”的笑话。 借我的踩坑经历给大家提个醒:买功能性产品别被“系列名”忽悠,尤其是数码、户外装备,不管商家吹得多玄乎,一定要跟客服确认清楚“能不能做某件事”,最好截图留证。也想跟小米说一句:做产品真诚点比啥都强,把“潜水表”的噱头换成实打实的功能说明,反而更能圈粉。 你们有没有踩过类似的“文字游戏”坑?评论区聊聊,避坑互助!
喝酒不“骑行”!北京将非机动车纳入酒驾筛查范围 随着年底临近,气温走低,自驾出行增多,酒驾醉驾肇事风险也随之攀升。近日,本市公安交管部门依托“平安行动”,持续开展夜间酒驾整治,在现场,记者发现与以往夜查酒驾主要针对机动车驾驶员不同,电动自行车和自行车骑行人也纳入了酒驾筛查范围。 在东坝乡驹子房路夜查点,一名男子骑着电动自行车经过,被交警拦下测酒时,酒精初筛仪突然亮起。随后,民警将男子引导到路边进行呼气式酒精检测。 “就在附近,也没喝多,就骑电动车回家了。”骑车人解释说,他与同事聚餐喝了一瓶啤酒,“要是开车的话,我肯定就不开了。”经检测,他体内的酒精含量为55mg/100ml,属饮酒后驾驶非机动车。 朝阳交通支队机场大队副大队长高浩轩介绍,非机动车驾驶人酒精含量≥80mg/100ml即构成醉酒驾驶,将面临50元罚款;未达该数值的,予以警告处罚。 当晚,朝阳交警在该夜查点位共查获三名酒后骑行电动自行车的市民,并对他们逐一进行了口头警告与安全教育。 电动自行车也要测酒?”测酒过程中,不少骑车人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但仍停下车,配合交警进行吹气检测。 民警指出,“酒精会严重麻痹人的中枢神经,导致视力模糊、判断迟钝、动作失调,车辆操控能力大幅下降。”一旦遇到突发情况,驾驶人往往无法及时做出正确反应。更危险的是,酒精还会让人变得盲目自信,超速、闯红灯、逆行、乱变道等行为频发,极易引发事故。 “尤其是电动自行车需要平衡感来操控,车辆本身又几乎没有保护装置。”朝阳交通支队安监中队中队长王泽地进一步解释,“饮酒后平衡能力下降,骑车人更容易失控摔倒或撞上固定物,风险不容小觑。” 尽管宣传与整治不断,涉酒交通事故仍时有发生。11月11日刚过午夜,北五环外环辅路上清桥东侧就发生一起悲剧:冯某驾驶电动自行车撞上路缘石,倒地受伤,经抢救无效不幸身亡。事后血检显示,其血液酒精含量高达269mg/100ml,属醉酒驾驶。 据了解,为规范非机动车通行秩序,提升城市文明交通形象,本市交管部门自今年7月起已启动非机动车十类不文明行为专项整治。在持续查处逆行、闯灯等违法行为的基础上,进一步将骑车拍照、多人并排骑行、追逐竞驶、人行道骑行、酒后骑行等纳入严管范围。夜查机动车酒驾时,电动自行车、自行车也同步被纳入筛查视线,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交管部门表示,为保障市民夜间出行安全,将持续采取“不定时、不定点”夜查模式,在持续高压打击酒驾醉驾、涉牌涉证等违法行为的同时,结合冬季交通特点,重点整治面包车超员、摩托车“炸街”、货车涉牌违法以及非机动车闯灯逆行等易肇事违法,全力化解风险、压降事故,守护冬季道路安全。 交警提醒广大市民:酒驾醉驾是严重交通违法,“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这里的“车”不仅指机动车,也包括非机动车。请务必严守交规,自觉抵制酒驾,聚餐时不劝驾驶人饮酒,酒后不碰任何车辆。让我们携手共筑交通安全防线,守护每一个家庭的平安团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