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本大王 小熊本大王
关注数: 123 粉丝数: 104 发帖数: 4,203 关注贴吧数: 3
中石化责令燕山石化停产整顿! 中国石化责令燕山石化橡胶装置停产整顿 已对相关责任人作出免职处理。 4月6日上午,中国石化集团召开专题会议,就国家环保部批评燕山石化橡胶厂数据录入不全无法调取、现场存在异味等问题进行反思。会议对燕山石化存在的管理粗放、尾气处理装置整改不及时等问题进行了通报批评,责令燕山石化立即对橡胶车间相关装置进行停产整顿,对存在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对相关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目前,燕山石化已对该公司能源环保部负责人和橡胶厂党政正职作出免职处理。 国家环保部批评后,燕山石化连夜进行相关问题排查。经查,造成电子数据台账无法调取的原因主要是该系统目前处在试运行阶段,2016年数据录入不全。针对该问题燕山石化已要求相关部门在15天内完成相关数据录入,确保系统数据的完整性,便于使用和查询。同时加强相关人员培训工作,提高系统使用效率,做到精细管理。造成橡胶厂现场存在异味的主要原因是部分装置设备老化。对此,燕山石化已经安排对橡胶厂两套尾气处理装置进行全面停产改造,明确改造工作必须于2017年底前完成。另外一套已于2016年完成改造,目前基本达标排放。 中国石化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对不符合公司绿色低碳理念和战略的行为决不容忍,坚决纠正。下一步,公司将进一步要求所属企业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加大投入,从节能减排降碳、生产环境友好产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等方面下大功夫。进一步强化环境风险管控,建立完善环境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加大环境隐患治理力度,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全面参与环保“气、水、土”治理三大战役。进一步推进污染物源头治理,深入实施能效倍增计划,加快污水提标改造,燃煤锅炉烟气超低排放改造,催化裂化、硫磺回收、加热炉等装置尾气达标治理、VOCs综合整治等项目实施,确保实现达标排放。
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昨天我说了两条,其实就一条——落实。 先说落实?落实什么?一句话,就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分解落实,责任分解无非是主体责任、监管责任、领导责任,落实就是要贯彻执行到最基层,要每一个最基层的企业员工能主动地执行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能自觉地去抵制违反安全生产的一切行为。只有这样,生产安全管控才算完善,才能做到全覆盖不留死角。 那么,落实到那里?对于企业领导,那按照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责任,首要责任就是梳理查找所有责任是否全部落实到人,就是要让员工清楚自己的岗位责任制和职责、知道自己的工作内容和标准以及相关的奖惩规定,并对岗位责任进一步分解和落实,执行差别化监管,已到人人责任上肩的目的。因此,过程留痕和执行考核就会变得更加重要,过程留痕和执行考核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促进安全责任落实。 俗话讲,防患于未然。提前识别大风险,及时消除大隐患才能最终防止大事故。要科学教育每一个企业的员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主动的进行风险识别评估,查找潜在危害,提出风险控制措施,只有这样生产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才能叫做落地生根。培训是抓手,班组是平台,企业所有班组每周至少搞一次班组安全互评活动,班组之间要实现内容共享,同时在薪酬、推优评先方面加大安全绩效的权重真正做到生产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就像常说的奖到奖到心动,罚到罚到心痛,已使每一个企业员工都真正受到教育。 一孔之见,可能脱离实际,权作抛砖。
马后炮 事情已然出了,说什么都晚了,但还是要说。不能讳疾忌医,亟须亡羊补牢! 人命关天。相关部门要认真研判当前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临近年关,抢任务意愿强烈,麻痹大意思想抬头,这样就容易出现违法违规问题,引发安全生产事故,针对岁末年初安全生产形式特点,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日常监督执法力度,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切实提高风险管控和事故防范能力,坚决防范和遏制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 虽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我却还是要老生常谈,就两条: 1、进一步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2、根据实际开展差别化监管工作。 规章制度制定出来是要执行的,不是为了贴在墙上,印在纸上的!执行的目的是确保安全,推进生产,执行的手段就是监管考核!如何监管?如何考核?就是结合实际。各生产部门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对生产工作给予更多的关注,加大检查的频次、扩大检查范围、细化差别化监管措施。要有针对性和区别性的强化安全监管工作,才能促进各部门落实安全生产的责任,才能提升安全综合管理水平,才能有效预防和遏制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发生。 各安全监管部门和生产部门在工作中要进一步强化信息共享,协调联动,才能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合理配置监管资源,才能提升监管效率,只要真抓实干,就会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以人为本 一些国有企业负责人对人才外流十分担忧。中国五矿集团董事长何文波说:“一个中层干部去民营企业工作,收入至少翻两番,两年就可能把原先工作十年的钱都赚回来。现在改革向前推进,必须解决对人才的吸引力这个事情。” 国企为何难以留住人才?国企制度僵化导致的分配制度不健全、人才上升受阻等现象,是国企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而民营企业近年发展迅速则为国企人才外流提供了“高地”。 分配制度不健全、平均主义是国企人才流失的直接原因。当前国企普遍存在分配制度僵化、吃“大锅饭”的问题,干好干坏差别不大。尤其当前国企普遍面临限薪约束,国企员工待遇难以与同行业的民营企业相比。 东部某省一家地方信托公司的一个小团队曾经一年创下1亿多元的利润,团队负责人被多家竞争对手相中高价“挖角”。这家企业为留住人才,当年创纪录地给他们开出了500万元的奖金。公司董事长说:“这已经是我们的极限了,因为我们的奖金分配就是‘分蛋糕’,他们多拿别人就要少拿。如果在民营企业,他们这个业绩可以轻轻松松拿一两千万元奖金。” 除了薪酬跟不上,国企的上升空间有限、论资排辈严重,也是一些有成就的骨干员工丢下国企“铁饭碗”、寻找新平台的一大重要原因。 中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人事劳资处副处长霍良认为,国企上升通道狭窄且受束缚较多,骨干员工施展不开手脚。近年来抚顺石化设立了从车间技术骨干到集团公司技能专家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工资收入可比照公司高管、分厂领导和车间领导级的收入标准,为留住人才发挥了一定作用。不过,一些骨干员工虽然评上了技能专家和技术专家,但如果没有管理权限支持他们想搞的技改、想做的项目还是做不了。对此,一些骨干员工表示,想做事的做不了事,积极性难免受影响。如果别的企业能提供更好的平台,走人是必然的。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