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虫不可语寒冰
最瀟灑de落葉
关注数: 7
粉丝数: 4
发帖数: 3,339
关注贴吧数: 22
《公式问题集》 发行于2020年,你能答对几题? 找个没人的时间段偷偷发。 也不知道能不能发出来,试试吧。
吐槽老原,你怎么又把帅旗画崩了? 这哥们到底姓什么?是【博】?还是【博王】? 文中多次提到过,应该是【博王】。但818话的帅旗,却是【博】。。。也许老原只是为了省事,所以复姓的帅旗,都只画了第一个字? 当然不是了。 司马尚的帅旗就是【司马】,而非【司】,虽然【尚】字旗也很崩。老原,你怎么又把帅旗画崩了? 奇怪,为什么我会说「又」? 因为当年就把成蟜的帅旗画崩了,帅旗上居然是【成】。。。不知道老原作为小日本,是没有理解中国的姓氏文化;还是说理解了,但只是画的时候没在意,自己或助手不小心画崩了;又或者说理解了,但故意画崩的? 等着看看洛亚完的帅旗吧,会不会接着崩。。。 事情变得有趣起来了。
最近吧内环境好,好久没遇到一上来就无脑喷的小可爱了,要保护 我在他人帖子里,跟其他吧友正常讨论着韩国兵力问题,正在各抒已见正常交流。 此时,天空一声巨响,一个分不清「漫画」与「现实」的小可爱闪亮登场了。 不过,那帖子不在了,我也无法回复小可爱了。故而决定单开一贴,回复一下小可爱。 而且我之前的回复,我自己这边都显示不全了,但幸好我还记得自己说了什么。 漫画里,赵国面临灭国危机之时,都能凑出31万兵。 韩国虽不如赵国,但好歹也是战国七雄,若全国总动员的话,凑20万兵应该不成问题。何况,现在还没全国总动员呢,前线已有7万兵了。王都新郑的兵力应该也不会少,再加上其他城池杂七杂八的兵力,凑20万兵应该问题不大。 但是,小可爱可不管这些,一上来就态度强硬的无脑开喷了:武器呢?粮食呢?普通人训练个几天拿个木棍跟秦兵打?我跟小可爱说,按你那意思,武器装备难道必须都是按人头装备的吗?不能提前多制造一些,放到军械库中备用吗?粮食没有粮仓提前储存吗?全国总动员的话,不能全国征集吗?更何况,秦国蕞城保卫战时,三万平民几乎瞬间就能被武装起来。韩国国力虽不如秦国,但是军械库跟粮仓也该有吧? 我的所有回复,全都按照漫画中已有的逻辑跟剧情作答。 但是,小可爱可不管这些,见形势不利,转头就跟我讨论历史,三国如何如何,南宋如何如何。哈哈哈哈,笑死我了。 我跟别人正常讨论着123,小可爱非要自以为是的来强插一脚,而且人家小可爱可不管我们讨论的123,还非要用ABC来怼我。 还三国,还南宋的,扯那么远,扯那些没用的。小可爱就不想想,就说回秦灭韩时就行了,现实历史中的秦灭韩时,韩真的能凑出20万兵吗?但凡韩能凑出20万兵,秦灭韩时能不费吹灰之力吗? 韩肯定凑不出20万兵,因为无论是《史记》还是《资治通鉴》,在说到「秦灭韩时」,没有出现关于韩国的人名、地名、战役名、兵力等任何因素,因为根本都不值一提,灭韩太轻松了。 只有等到「秦灭韩后」,才提到韩王安被俘,韩地被设为颍川郡。 但这又如何,这些是真实的历史,不是漫画内容,不是我跟别的吧友讨论的内容。 小可爱却分不清「漫画」与「现实」,连我跟别的吧友在讨论什么都不知道,就非要自大的来怼一嘴。 小可爱就用「现实」的历史,来怼我说的「漫画」中的内容发展,真是笑死我了。 我跟他讲漫画,他跟我讲历史。我跟他讲道理,他跟我耍流氓。 哦哦,不能冤枉小可爱,小可爱还是提了一嘴剧情的。我跟人家吧友讨论的是韩军「兵力」,而不是「实力」。相反,我还跟人家吧友说,韩军实力不强,函谷关时,桓骑军跟张唐军,在韩军中突围时,如同砍瓜切菜。 但是,人家小可爱又不管这些了,说什么民兵是填线用的;说什么要不是赵魏帮忙,韩国早被灭了。 这不都废话吗?还用你说?你说的这些废话,跟我说他能凑20万兵有啥联系?谁也没说过韩国韩军实力强啊。 我说韩好歹也是战国七雄之一,是指他凑20万兵应该问题不大,不是说他牛X到能单抗秦国,却不需要帮忙。小可爱连这都理解不了啊。 就好比我说,新加坡好歹也是发达国家,我是指他们的收入应该也在一定的基准以上,不是指新加坡牛X到能单抗美国,却不需要帮忙。 虽然我跟别的吧友在讨论漫画剧情,小可爱却要在这无脑硬喷,但最关键的是,这漫画也不是我画的,你咋不去无脑喷作者呢? 哦,太远了,你喷不到,所以只能来喷我了。呵呵。 而且,最搞笑的是,小可爱还是个文盲, 是特么谁?那念【 麃 biāo 】。 哈哈哈哈,真逗乐我了。 你说你这么可爱,你咋不上天呢? @lineio
鸡蛋不能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这船要是翻了,玉凤高层直接团灭了。 青出于蓝:王贲,成为了仅次于六将的将军,距离追上他爹,仅一步之遥。 顺理成章:关常,智勇双全的人物(武智皆85+),要不是他果断带两万人侧击司马尚本军,王翦的本阵会崩溃的更快。 一步登天:亚花锦,从千人将一跃成为将军。 李广难封:番阳,担当副队长多年,却被新人不断超越。
这次李牧嘴遁青歌居民,跟上次嬴政嘴遁蕞城居民,情况是一样的 我在某评论里说,这次李牧嘴遁青歌居民,跟上次嬴政嘴遁蕞城居民,情况是一样的,结果有些吧友不认同,理由无非就是4点。 第1点:认为我太小瞧了【秦王】这个头衔或光环,一国之君亲临前线,并跟普通百姓一起抵抗敌军,这个意义非同一般,并非是寻常事件,作为蕞城居民,当然会乐意就范。我想说的是,【本质上】完全一样,就是唇亡齿寒。光有【秦王】的身份没半点卵用,重点依然是嬴政所说的【内容】,也就是我上面强调的嘴遁。 若作为秦王的嬴政是来摆谱的,颐指气使或一言不发,蕞城居民会信服吗? 若作为秦王的嬴政是来下死命令的,硬逼蕞城居民上战场,蕞城居民会信服吗? 必然都不会的。只能靠感染人的话语内容。所以,秦王的身份只是加成,而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依然是他所说的内容。那他说了什么呢?无论大到秦国,还是小到蕞城,都是无数先辈们挥洒血汗建立起来的,无数秦人呕心沥血,才有了如今的秦国。而蕞城是秦国最后的防线,一旦蕞城战败或投降,秦国就将灭亡,无论是自己,还是父母妻儿兄弟姐妹,无数秦人将被屠杀,所有秦地将被瓜分。侥幸存活的人,也将沦为列国的奴隶,奴隶的孩子世世代代都是奴隶。而现在唯一能阻止这一切发生的,就只有蕞城的居民了。 是问一下,就上面这段话,如果换另一个人来说的话,难道就不是这个道理了吗?难道内容就会有曲折吗?难道只因为嬴政是秦王的身份,所以道理才会存在吗?那当然是不可能的。嬴政的秦王身份,只是在【主观】上,有威望或士气等加成,但【客观】上的既定事实,依然是存在的,不会因为嬴政不是秦王,这道理就消失了。 这就好比,我的小学数学老师,他教我1+1=2,我学会了。如果换成牛顿、阿基米德、罗素、伯努利等一众大佬,也教我1+1=2,我同样还是学会了。1+1=2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会因为是谁教的我,道理就会改变。 或许还有人可能会寄希望于《李牧对蕞城的投降承诺》或是《吕不韦跟李牧的和平谈判》,但这都是虚无缥缈的事情。一旦秦国战败,吕不韦就是败军之相,谈判筹码相当不利,当然不能寄希望于他。李牧也不过是赵国宰相,再怎么权倾朝野或穷兵黩武,他也无法干涉其他国家对于秦国的利益分配。毕竟战后划分,蕞城究竟会归于哪国,根本无从知晓。至于逃跑,蕞城已经是最后一道防线,逃无可逃。所以,蕞城这尴尬的形式跟境地,说是被嬴政利用也好,被嬴政道德绑架也罢,现在的蕞城居民,除了奋起反击,真的几乎别无他法。 而蕞城居民已经被嬴政的嘴遁所打动,变得群情激奋,甚至一个名为甘秋的小孩,居然自告奋勇的第一个站起身来说要参战。所以,即便嬴政不参战,蕞城居民也已经决定参战了。只是嬴政说自己也要参战后,居民变得更加热血沸腾罢了。所以,重点不是作为秦王的嬴政要参战,而是嬴政的话语已经说服蕞城居民。作为秦王的嬴政参战,只是鼓舞人心、提高士气,而不是影响蕞城居民参战的决定因素。第2点:蕞城爆发战争是近在眼前,青歌爆发战争却是许久之后。青歌确实一时间不会爆发战争,但早晚会爆发吧?秦国攻打赵国是小打小闹吗?不是,是灭国战争,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既然是灭国战争,管你是不是高度自治?高度自治如狗王的橑阳又能如何,不还是败了?凡是作为赵国领地内的所有城池,又有谁能自始至终独善其身呢? 哪怕青歌现在不参战,等被打的时候,还能不参战?唇亡齿寒。既然早晚要参战,当然要趁现在赵占优势时(局部)参战,难道等将来赵成全面劣势了,自己成孤军了,才被动挨打参战吗?现在的青歌,跟当年的蕞一样,都被架起来了,不得不参战。 比如:可以把赵国看作是一列动车,城池看作是一节节车厢。前方有一座断桥,很多车厢都已经掉下去了。如果名为<青歌><雁门>等等的后面的车厢,不趁现在就赶紧齐心协力刹车的话,接下来会无一幸免,所有车厢都会掉下去。等到那时,再去谈论哪节车厢多一秒,或是少一秒才掉下去,又有何区别?又有何意义? 如果青歌袖手旁观,说不定青歌还能好好存续一两年,然后等赵国慢慢被秦国蚕食,自己也在慢性等死的最后被吞并。但若是青歌即刻参战,借着高昂士气、充足兵员、得力干将,还有司马尚跟李牧坐镇,打败来犯的秦军,让他们一段时间内不敢犯边,说不定青歌还能好好存续三五年,甚至十年八年。 袖手旁观还是即刻参战,究竟哪种方式才能让青歌存续时间更长,这还用问吗?还是那句话,现在的青歌,跟当年的蕞一样,都被架起来了,不得不参战。只是这次,是靠李牧的嘴遁,捅破了这层窗户纸罢了。 第3点:青歌是高度自治的城市,相比起对于赵国的归属感,青歌居民对于青歌的归属感更强。而蕞城没有这层隔阂,蕞城居民对于秦国的归属感始终很强。说的确实没错,毕竟我也这么想。但是,这跟我想要表达的观点矛盾吗?不矛盾啊。 在蕞城人始终忠于秦国的思想下,嬴政都能靠嘴遁说服蕞城参战,说明嬴政嘴遁很牛X。 在青歌人先青歌后赵国的思想下,李牧还能靠嘴遁说服青歌参战,不也就只能说明李牧嘴遁更牛X一些吗?其他的也说明不了啥啦。 我个人猜测,或许还有吧友想表达,司马尚众人或青歌居民,对赵国归属感抵,所以忠诚心就低,又或者说忠诚谁都一样,秦国来了,投降便是,只要还允许青歌自治,青歌归属于谁都一样。 如果真有吧友这么想,那就是看的太简单了。 论忠诚度低,论归属感低,论高度自治,区区青歌,比得过犬戎一族的橑阳吗?那必然比不过,甚至都没有可比性。但是犬戎投降了吗?没有。犬戎都没有投降,青歌又怎会投降?还是说寄希望于血气方刚、武力爆表的司马尚,以及青歌众将,可以像奸诈的吕不韦那样,跟敌军搞个什么和平谈判,然后直接投降?这种想法,光是想想就觉得太扯了。 第4点:青歌是在李牧道德绑架的情况下,才不得不参战的,跟蕞城那时候不一样。 李牧有没有道德绑架?有的,比如:李牧说青歌在自己享乐的同时,也是在享受别人的悲鸣。 但是,这里有一个重大误区:李牧只有道德绑架,而没说其他吗?那当然不是啊。 他也说了青歌也在秦国的侵略目标中;他也说了若置之不理,秦国的利刃必然会伸到青歌。这些就是青歌未来的危险局势,什么局势?那就是青歌无法做到独善其身。哪怕现在可以做到,在不远的将来也做不到,秦国的利刃不会允许青歌做到。所以,不能只看到李牧道德绑架的一面,并无限放大,而没看到他分析局势的一面。比如:一个大果篮,瓜果梨桃各式各样的水果都有,但我天生不爱吃苹果,就指着果篮里的几个苹果,非说这整个果篮都是苹果,所以我都不爱吃,应该都扔了。哈哈哈哈。 而且,关键是无论李牧有没有道德绑架,他都成功说服了青歌参战。也就是说,很多时候,重要的不是看【什么人说】,而是看【说了什么】,所说的有没有道理,其中至少某一点,能否引起听众的共鸣,让听众认同。这其实跟我说的第1点一样。 从李牧的角度来说,他不想让赵国灭亡,他想要拯救赵国,就要发动全国总动员,让大家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但从青歌的角度来说,因为高度自治的关系,所以他们对赵国的忠诚心相对较弱一些。李牧如果给青歌强调唇亡齿寒,或许不会引起太大共鸣,那就只能从人性或人心的角度来嘴遁。这些也都算得上合理的解释。 结语:所以,无论形式上如何,无论背景上如何,无论细节上如何,无论人员变化上如何,无论具体操作上如何,这次李牧嘴遁青歌居民,跟上次嬴政嘴遁蕞城居民,在【本质上】情况是一样的。
看关键词,猜人 【体型娇小】【仿若幼女】【外表柔弱】【作风雷厉】【腿脚不便】【手拄单杖】【头戴贝雷帽】【大小姐】【公主大人】【彬彬有礼】【举止优雅】【聪慧过人】【深谋远虑】【能言善辩】【步步为营】
终究是错付了 随着动画第2季的热播,我从头看了一遍小说。之前很多篇章,剧情逻辑早已经是漏洞百出、前后矛盾,让我看得很不爽了,我都忍了。直到看完佐仓爱里退学篇,终于是忍不了了,弃坑了。不愧是shǐ番,让我真的感到生理性的恶心,不是比喻,是真的快看吐了。浪费我这么长时间,终究是错付了。 堀北铃音作为班级领袖,居然为了保护叛徒栉田桔梗,而牺牲同学佐仓爱里。 山内春树:What?那我当初为什么被退学?为什么不是佐仓爱里退学? 那时候没有OAA系统?没办法评定谁对班级贡献最低?就算没那玩意,也知道山内春树比佐仓爱里有用多了。山内春树起码还能活跃一下班级气氛,至少还是个男生,野外求生类的考试,至少还能勉强算个战力,佐仓爱里能干什么? 结果最终退学的却是山内春树,为什么?因为他跟坂柳有栖勾结,做出了类似背叛班级的行为。怎么那时候,没人讨论班级贡献呢? 怎么到现在了,堀北铃音开始盘算起来班级贡献了?之前干嘛去了?退学标准变了,是因为堀北铃音现在成长了?难道她成长的标志,就是保护叛徒栉田桔梗,而牺牲同学佐仓爱里,是吗? 关键是包括公平大师的平田洋介在内的,全班三十多人,竟然没一个人能发现并指出这一点?作为山内春树挚友的须藤健跟池宽治2人,竟没觉得不对劲、不公平吗?那山内春树的退学算什么?冤不冤? 栉田桔梗一直视堀北铃音为眼中钉,预除之而后快。堀北铃音居然一直是一脸的抖M,一直说着自己并不讨厌栉田桔梗之类的话。前期是栉田桔梗为了确认情报,假意接近堀北铃音。后期是堀北铃音发自内心的,想给栉田桔梗当舔狗。真是笑死了。真要是有这样的人,我真的很像见见呢。 Paper Shuffle 时,堀北铃音跟栉田桔梗打赌。比试数学成绩,结果堀北铃音赢了,栉田桔梗说自己会遵守约定,今后不会妨碍堀北铃音。可结果呢?栉田桔梗根本没有遵守约定,还是一直想让堀北铃音退学,并为此行动。说明栉田桔梗并不是一个会遵守约定的人。 堀北铃音权衡利弊,判断栉田桔梗更有用,打算保留栉田桔梗,然后让OAA排名垫底的人退学。她是怎么判断的呢?只是因为OAA的数值高低罢了。更笑死了。是不是应该加个大前提啊:那就是『在没有叛徒的前提下』,再来比较OAA的排名,然后采用末尾淘汰制,最后一名退学。如果是这样,那一点问题没有。 但堀北铃音那意思,不不不,哪怕栉田桔梗是一个不守信用的人,哪怕栉田桔梗是一个让班级崩坏的人,哪怕栉田桔梗是一个一心想让自己退学的人,哪怕栉田桔梗是一个与外人勾结陷己班不利的人,哪怕。。。都不能让她退学。我一定会用爱感化她。 栉田桔梗是很有能力,学习跟运动都在标准之上,沟通能力更是顶级。但是不是也要加个大前提啊:『在真面目曝光之前的前提下』。 如今,栉田桔梗真面目曝光,全班人都知道了她的伪善,她的信用丧失,沟通能力也相当于被封死。说不定还会随时自爆,做出各种拖垮班级的事情。但凡是个有脑子的正常人,都知道应该尽早排除她。作为叛徒,她跟当初的山内春树比起来,危害性可不是一星半点,毕竟栉田桔梗还掌握着班级同学的众多秘密,于情于理,都不该留她。结果全班最终都选择无视她,一致让人畜无害的佐仓爱里退学。呵呵。 真面目曝光后的栉田桔梗,OAA评定系统里的「社会贡献」一栏的数值肯定会下降。再鉴于她今后在班内的地位跟状态,她的其他数值,也未必会有保证,也就是说,她的OAA整体数值也必定会下降。即便如此,我们伟大的舔狗,班级领袖堀北铃音大人,就是要留她。天王老子来了,也不管用。 相反,不擅长学习、不擅长运动、不擅长社交的佐仓爱里,在加入绫小路组后,虽然进展缓慢,但至少在学习跟社交方面,也是有了稳步提升。尤其是在近期,在长谷部波瑠加的帮助下,她更是下决心要改变自己。 处在下降期的栉田桔梗,与处在上升期的佐仓爱里相比。除去绫小路清隆不谈,同样作为挚友,又自诩为聪明人的幸存辉彦,竟然也认为该保留栉田桔梗,而舍弃佐仓爱里。 同组的三宅明人,更是基本没怎么袒护过佐仓爱里。只有长谷部波瑠加,一直在不停的替佐仓爱里鸣不平。但最搞笑的还是长谷部波瑠加,嘴上说着讨厌这个班级,要退学,结果最终还是投了佐仓爱里。 你都说最讨厌这个班级了,你都有替佐仓爱里退学的觉悟了,那你最后还投佐仓爱里干什么?就是不投,耗到时间截止就可以了,倒扣300班级点数更好,还管他什么A班D班的,大家一起沉沦就行了,谁都别想好,反正都无所谓了。看清绫小路清隆、堀北铃音,以及这个班级后,就故意与全班为敌,故意赖着不走,故意扯后腿就行了。 这一篇章,人设崩塌,逻辑崩坏,我猜作者肯定也会在之后的篇章尽力找补。但没用了,无论他怎么找补,都不可能圆的回来。 弃了,ヾ( ̄▽ ̄)Bye~Bye~
《之前的标题,攻击性太强,想了想不太妥,删了重发【一】》 你, 从军戍边,抚境安民,保家卫国,战功累累,威名赫赫。 后被调往中央,升任国防部长。 某日,本国要员,被敌捕获。 受君王威胁,你被迫出使。 奈何,敌强而我弱。 出使死,不出使亦死。 思虑良久,终寻良策,慷慨出使。 此番,是你初使敌国。 敌廷之上,敌相相逼。 你受其威胁,献出良策,两国结盟。 敌相挟要员,再相逼。 你无奈割地,结盟成立,全身而退。 数年之后,你再使敌国,再登敌廷。 敌廷大变,敌相不再,君臣一心,上下一气。 君王已长,霸气已现,豪言武统,横扫他国。 你褪去隐忍,慷慨激昂,言辞犀利,句句反驳。 「纵使你有雄兵百万、良将千名,也敌不过我一人!」 你,或本心如此,或本心非也,本不重要。 世人愚钝,以此相喷。 敌廷争论,不落下风,豪言相出,壮语相随。 世人不解,骂你狂妄。 强敌如虎,敌廷之上,为何不舔? 世人不解,骂你自大。 一人之力,何抵雄兵,何抵名将? 狂妄也好,自大也罢,敌廷之上,不失尊严。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一人之力,自然有限。 然敌廷之上,却不可菲薄。 虽敌强而我弱,但使代其国。 此番出使,军心大振,未辱国志,扬我国威。我不是李牧吹!我不是李牧吹!我不是李牧吹! 我也开贴怼过李牧战术保守。 不是反对你喷,是至少要喷到点上。 很多人都是无脑喷,张口闭口就是李牧无能。 让他具体说说吧,还逻辑不通、前后矛盾、避重就轻。 最最最重要的是,还误以为我跟他们是一伙的。 我也真的是。。 看到很多人,无脑喷李牧二次出使秦国的场景,还经常拿这张截图说事。 所以我专开此贴,此贴也专门解释这个场景。 李牧是说过,所有秦将加起来,都比不过自己。 但你要分析当时的场合,秦殿之上,双方争论。 嬴政跟昌平君,还说要武力灭掉六国。 就这场合,换做你,你说啥? 对对对,是是是。我们赵国就是辣鸡,赵军都是菜鸡,我李牧连狗都不如。秦国打我们,就是爸爸打儿子? 呵呵。 李牧是赵国使者,代表着赵国跟赵王。 即便秦强而赵弱,但尊严跟气节却不能丢。 何况,秦殿之上,都是外交辞令,有些豪言壮语,更像是话赶话,赶到这了。 李牧未必就真心认为,自己比所有秦将加起来都强。 退一步讲,李牧就是真心如此。 你可以认为李牧是狂妄自大、大放厥词、虚张声势。 但至少他在秦殿之上,寸步不让,保持了赵国的尊严跟气节。 想想蔺相如使秦,想想晏子使楚。 他们虽不像漫画中的李牧这般,豪言壮语也好,大放厥词也罢,但他们也都曾靠自己的做法,在敌国大殿之上怒怼君王,保持了自己国家的尊严与气节。 李牧亦如此,这才是最重要的。
扈辙过于激进,李牧过于保守 根据李牧等人的设想,桓骑此阵,表面看起来,无非就是「十字阵」或「X字阵」。4个方向的军队的连接处,非常脆弱,可以看做是,引诱赵军进攻的诱饵。当赵军朝着这4个连接处进攻时,桓骑军4军闭合,将赵军围歼。但是,果真能如此吗?不,大错而特错。 在此之前,先说一下,兵力对比。 开战之初: 秦军:飞信1.5万,乐华1万,壁军1万,桓骑军5.5万,合计9万。另加风范军5万,合计14万。 赵军:31万。 开战至今: 秦军:飞信跟乐华,合计2.5万人,突破或战死。壁军跟风范军,合计6万人,几近全灭。保存较完整的,只有中央的5.5万桓骑军。 赵军:假设全都往多了说:①假设赵军2倍兵力5万人,去打有主角光环的飞信跟乐华。②飞信跟乐华突破后,又假设派骨珉伯带5万人,去阻挡他们返回重新参战。③还有6万人,在跟壁军和风范军1换1。那么,赵军也应该还剩31-5-5-6=15万人。 15万赵军围攻5.5万桓骑军,接近3打1。李牧完全可以留4万人防守本阵,派11万人去打桓骑的5.5万人,那也是2打1。 既然是2打1,那可以直接全军冲锋。桓骑军的4军,是无法抵挡赵军攻势,无法闭合,无法对赵军形成围歼的,因为他们根本就打不动赵军。当然,李牧也可以先派一半赵军冲锋,等桓骑军真的对冲锋的赵军,形成包围时,桓骑军背后,也会产生巨大空档,李牧也可以此时,再派剩余赵军,去袭击桓骑军后背,对他们进行反包围。然而,李牧把扈辙当成了前车之鉴,自己反而谨慎过了头,选择从4个突出的角,开始慢慢磨,反倒浪费了时间。说不定,桓骑早就预料到了,李牧会把扈辙当成前车之鉴,知道李牧此战,肯定会稳扎稳打,不会像扈辙那样激进。所以,才一直气定神闲,在用疑阵迷惑李牧的同时,静待夜幕的降临。如若果真如此的话,那桓骑在心理战上,则战胜了李牧。 熟知人性,并善于玩弄人心的桓骑,能跟嬴政侃侃而谈,甚至正面硬怼,如今想来,也就不足为奇了。
⑦②⑤(据吧友英版,随便一翻,姑且一看)
大家是不是都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 最新的724话,最后一页,桓骑的布阵很奇特,大家免不了都会猜,这样布阵的作用。 当然,也有很多人吐槽李牧的。 但还有一点,很重要的一点,是不是却被大家忽略了? 那就是:时机,为什么是现在? 开战至今,桓骑一直是一副气定神闲的姿态,说明他心中,早就有对策,早就想布此阵。 既然如此,桓骑却为何要等到,飞信跟乐华突破、壁军跟风范军崩溃、几乎只剩桓骑本军时,才开始布此阵? 而不是一开始,趁着己方军容齐整、人数众多时,就立即布此阵? 无论桓骑布此阵的目的是拖延、突破、撤退、反击、甚至是歼灭等等,都无所谓,但无论是什么,难道不是己方人数越多越有利吗? 白白损失壁军跟风范军,难道只是因为看他们不顺眼吗?应该不可能。 想看原泰久接下来怎么填这个坑。
秦国工匠,水平不行 秦国南部长城「南虎垒」,被区区5万楚军,说攻破就攻破。 赵国南部,凭借李牧跟后来郭开紧急修建的长城,不仅绵延250里,还被说成是「无法攻克的惊人之物」,甚至逼迫王翦、桓骑两个「六将」,只能率领十几万秦军绕道而行。 可见秦赵两国的工匠水平天差地别。
有来的,就要有走的,岳雷之死,该不会是。。。 为了给羌礼让位置吧,毕竟,一个千人将的位置空出来了。 羌礼:我是要成为天下的大将军的女人!
这个人是中铁吗? 实在想不起来中铁上一次出镜是什么时候了,好像还是山阳打廉颇的时候吧。。。还有青石一族的石,上一次出镜好像也是山阳打廉颇的时候,之后貌似也没出过镜了吧。。。 除了编制上还有这2人以外,就再也没见过了吧,大概。。。
《关于「赵国爆兵爆将」是伪命题这档事》 很多人纷纷吐槽赵国最近又爆兵又爆将的剧情,都认为这很离谱。我个人却持相反意见,我认为很正常,反而不觉得赵国在爆兵爆将。 ①先说「爆兵」 历史上,魏国在被秦国灭亡之际,依然有四十余万的兵力,何况赵国? 历史上,即使在桓齮斩杀扈辙及十万赵军后,李牧仍然率领剩余的赵军打赢了之后的「肥之战」和「番吾之战」,只靠李牧的谋略而不靠兵力可能吗?不可能。 秦强而赵弱,秦国的总兵力当然是多于赵国,但是应该也还没有多到令人绝望的地步,至少在局部的战役中,兵力差或许会被赵军逆转,至少是势均力敌,再辅以李牧的谋略,才能让赵国以弱胜强,多次击败强大的秦国。 漫画中,现阶段赵国爆出来的这些兵力,个人认为,还远没到撒豆成兵的地步,也还算是在合理范围之内吧。 ②再说「爆将」 最近赵国爆出来的将军很多,但是有能的却很少。从黑羊开始出现的将军级新人物: 金毛、岳婴 、纪慧、马呈、刘冬、马南慈、舜水树、雷伯、共伯、赵泊(赵国东境主帅)、犬戎王、犬戎三兄弟、尧云、赵峨龙、扈辙、岳白公、虎白公、龙白公、新龙白公、司马尚、上和龙、吉·亚加、坎·萨罗等。 不算「十枪」、徐肖、徐林等这些精兵队长或护卫队长,赵国将军级的人物,大概就是这些人吧,说白了大多都是一群菜鸡。 黑羊之前就出现的大概只有李牧、庞煖、庆舍、赵庄、冯忌、涉孟、万极、李白、公孙龙、晋成常等。 黑羊之后新出现的将军,远比之前出现的要多。 庆舍被称为「沉默的猎人」「最接近三大天的男人」,结果却是菜鸡一个,蜘蛛型的本能型将军,结果他最强项的耐性却远不及桓骑,战略上被桓骑轻松击破,战术上被李信斩杀。金毛更是菜鸡,最后还被淡射杀。岳婴连菜鸡都不如,无论是岳婴本人,还是岳婴军,至少在朱海平原一战中,他们都是赵军中最弱的。 扈辙被称为「邯郸守护神」,结果仍是菜鸡一个,贸然出击,又被桓骑奇策完爆。部下的三公,也是一个比一个无能,除了横冲直撞,还是横冲直撞。 纪慧被称为「隐藏的名将」,仅凭以往治理离眼城及周边的功绩,就被吹上天了,无论是黑羊或朱海,至今一次都没赢过,也没看出来强在哪。感觉他论谋略都比不过刘冬,论武力更是不及马呈。 舜水树作为李牧的心腹之一,应该深得李牧真传,但是在与杨端和的战斗中完败。虽然在战术上,多次取得小胜;但是在战略上,输的体无完肤。没能击杀对面的秦军总大将杨端和、没能击溃杨端和军、没能守住橑杨城、本方总大将之一的犬戎王被击杀、犬戎三兄弟被击杀、犬戎全族反叛、没能带领橑杨军和公孙龙军去解放邺城。如果这都不被李牧斩首,我都怀疑他是李牧私生子了。(马谡真冤。。。) 尧云、赵峨龙分别作为蔺相如「十杰」之一,尧云更是之首,多少还是表现出了一些实力。马南慈也还行。 犬戎一族倒是全员威猛,但是碰上杨端和的山岳民族也都歇菜了。 庞煖顶着「武神」和「三大天」的名号,也被李信砍了,确实退场有点早,但是没办法,他没有历史挂,不退场不行了。 剩下的那些臭鱼烂虾就更不用说了。 还是那句话,赵国虽然将军很多,但是有能的却少之又少。我认为,这远远算不上是「爆将」,毕竟只要有军队就会有将军,编制体制就这样,这都是十分正常、十分合理的现象。但是实力上能与「六将」互角的人,只有李牧一人,或许还有司马尚,其他都是凑人数的。 ③说完赵国,再来说说秦国。 黑羊之前就出现的将军级人物:昌平君、蒙骜、蒙武、来辉、王翦、桓骑、雷土、摩论、黑樱、杨端和、王骑、腾、绿鸣未、隆国、干央、同金、鳞坊、张唐、麃公、以及后来的壁跟三小强等。 我这还没算上黑刚、土伦、荣备等这些人,当然还有巴吉欧、塔吉夫、修曼等。 黑羊之后才出现的将军级人物:俚玉、亚光、麻矿、田里弥、仓央、曹波广等。 当然还有飞戈王、卡塔力、姬塔莉、糸凌、段茶(亚光军代理大将)等。 与赵国相反,秦国将军的出现情况是,黑羊之后新出现的将军,远比之前出现的要少。 其实秦国将军也不少。但是为什么秦国没有「爆将」的感觉?很简单,那是因为秦国的将军大多都出场很早。毕竟故事主线就是秦国统一天下的事情,所以一直在讲秦国的征伐之路。将军们都是靠战争,一个一个曝光出来的。秦国至今为止,打了很多场战争,也就自然而然的曝光出了很多将军。但是秦国跟赵国的战争,却并没有打过太多次,所以赵国将军的曝光度自然也就不高。如今秦国全力攻打赵国,赵国将军的曝光度才一下子提高了,给人一种赵国「爆将」了的错觉。 这就好比是双方打牌,一开始秦国这边几乎就是明牌在打了,没亮的底牌并不多了。但是赵国那边还要一张一张的把牌亮出来,没亮的底牌还有不少,比如至今还未亮相的赵葱跟颜聚,说不定他俩还得有几个有能的副将。 ④总结: 个人认为,赵国所谓的「爆兵爆将」都是些顺应剧情的事情,并没有太大突兀,而且爆出来的兵将虽说并非是全员菜鸡,但是能力确实是很有限,别说跟「六将」比了,就是跟三小强比,很多也都逊色不少。李牧、司马尚、蔺相如、庆舍、扈辙都是「三大天」或「准三大天」级别的人物,手下有几个有能的副将,也并非不可接受。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