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追求是翻墙
精神追求是翻墙
已卸载
关注数: 25
粉丝数: 123
发帖数: 8,056
关注贴吧数: 0
欢迎大家在吧内挖坟!
关于“庄子沐 ”在吧内的一贯表现说明 庄子沐
关于“哲学家叔本华-”在吧内的一贯表现说明
最新版《标点符号用法》(国家标准) 为加强吧内讨论氛围的水平提升,为大家能更好地用好书面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现整理推出《标点符号用法》作为吧内规定观看帖子之一。
吧内鼓励全部人来挖坟! 在吧内挖坟不会受到吧务组处置。
挖坟!吧内支持大家一起来挖坟,这是被允许和支持的! “禁止挖坟”这条规矩最开始是为了防止一些时具效性的贴占据首页降低内容质量,到后来这条规定逐渐成为形式主义,还缩小了部分交流空间,本末倒置的降低了内容质量。 吧内取消“禁止挖坟”这条规矩!
对于攻击叔本华的“接近顶点”事件声明 一楼防吞
老妇逝,重负释——请看事实 一楼防吞
电纸书kindle字体推荐——耐看、悦目、经典 一楼防吞
叔本华吧分享 一楼防吞 有问题二楼楼中楼留言
在贵屿炸街的鬼火少年都是孤儿 最近冬天到了, 这些孤儿怎么都出来了呢,真的奇怪。
吧主建议大家不要买《叔本华暮年之思》 看看出版社是如何介绍的。——叔本华生前未公开的两部手稿 我看也就是叔本华写的微博吧,一天写个一两条段落组成的短句,乍看惊世骇俗,但没能系统化,还偏颇、不精准,就暂时集在本本里,将来需要出版再来整理、筛选吧……结果就成了遗稿了……然后国内最近这些年,叔本华开始火了,就把这遗稿翻译过来整理出版抢占市场份额。 内容质量不高,有一种鸡毛蒜皮的、主观的、情绪化的成份。 我曾经说过叔本华在老了以后,表现得有点糊涂、固执、怨恨,甚至还有点精神问题。我之所以有这种印象,是因为我看了这本书。我了个去,人类的面庞只会引起无以复加的反感。该吃药了…… 我当时三观都震碎了,我崇拜的叔本华居然这么炸裂! 好吧。 要知道石冲白是什么年代的人,更早之前还有鲁迅、王国维谈到叔本华。要翻译的话,这遗稿早就翻译了,只是蹭热度,这还起码是叔本华写的日记文,等过几年,叔本华更火了,信不信就会出版: ——叔本华给我的印象·叔本华的邻居 ——叔本华有仇隙的妈妈·她写过的书 ——叔本华读过的报纸·他的标注和评论 ——叔本华的一生影像照片集·故居·遗物·雕像·原稿 ——…… 我们不要忘记初心。
叔本华·附录和补遗已经有中文全译本,将在今年12月开售 附录和补遗是两本书,一本叫附录,另一本叫补遗。
华美老桂都的一楼要开业金拱门了!
叔本华吧吧主来说一下对王小波的看法 我是谁? 我之前看过王小波所有书。 现在我不看了,我不但不看,我还要劝你们不要看。 为什么呢? 首先,王小波的书,之所以红火,是因为书商的推销和炒作。 资本家利用了年轻人荷尔蒙的冲动特性,面向特定群体推广涉黄的小说,最好就是易读的! 所以,王小波的书,也正是这种半小布尔乔亚、半无产阶级读者范围内才行大行其道。这本身是偏离王小波的本意的。 除了王小波,还有一个叫冯唐的,这个涉黄的更明显,但是他比你们都傻,我更劝你们不要看。 当然,我是谁,我劝你们有用吗? 所以,我就说说我的看法就完事了。 我认为,王小波已经成为了一个符号,有些读者已经用这个当暗号,来进行一些身体、灵魂交流上的敲门砖,成了陌陌、草瘤一类用户的身份象征。 但是,很不幸,读者们大部分是男的!而且不太富裕!最好就是有点愤青、恨国的。 所以,很难避免就是这帮年轻人出现一种哄闹、喧哗的现象。这是该群体的特征。 互相骂来骂去。 这是谁的初衷。 书商也不想,如果有人能热起来市场,多卖书就行了。 王小波也不想,只不过他的书籍正好迎合了这帮年轻人的口味——正中下怀! 然而冯唐的素质要远远低于王小波,书商尽了力也没办法把他捧起来,书印出去了也卖不动,反而书籍封面成了一种猥琐的代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尼采吧的吧主“也怕从此没了他”违反吧主制度
你为什么不在本吧讨论染料、柏油路? 如果你是叔本华的爱好者,很明显,你会知道他本人对于哲学界的爱憎。 因此,你若讨论叔本华肯定过的【康】【歌】【亚里士多】这些名字有【德】的人,这正常得不得了。 因为叔本华喜欢引用别人的名言,所以就会提及到人物的名字,这意味着肯定。 在这个肯定的范围内,讨论是需要有空间和对象的,否则…… 现在的矛盾很简单,就是要调和叔本华爱好者与尼采爱好者这二者之间的关系,那其实等于要求叔本华爱好者去讨论染料、柏油路,因为风马牛不相及。 没有肯定过尼采。 反而是尼采肯定过叔本华,所以应当去尼采吧讨论,而不是在这里。 难道喜欢叔本华,我们该跑到上面有【德】的贴吧去玩耍?歌德还可以,毕竟他还向叔本华母亲肯定过--此人成就将来不在你我之下。 但归根到底,尼采爱好者是客,因此请不要喧宾夺主,尤其是,和叔本华没有一点关系的东西。
为了给吧友创造和维护良好的交流环境,应当禁止尼采。 禁止尼采很简单,因为按照叔本华《论读书》的观点,人生苦短,就不应当过多关注坏书,所以,禁止在本吧讨论坏书。 其次: 叔本华生卒:公元1788年02月22日-公元1860年09月21日 尼采生卒:公元1844年10月15日-公元1900年8月25日 叔本华终,而尼采16岁,我印象中有一篇文章讲尼采去找叔本华见面,还赠送了一本《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给叔本华看,但是文章已经找不到出处了,但这无所谓,因为,叔本华不认识尼采,尼采《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是三十岁时发表的,差了14年。这故事是杜撰的。(除非尼采14岁认识叔本华,写了书送给他,但是三十岁才发表) 而瓦格纳的《尼伯龙根的指环》创作时间:1848年开始,1874年完成。 这也不是当面送给叔本华,而是瓦格纳对叔本华的一种致敬、纪念、缅怀。 但千真万确的就他们都一样是叔本华身后的粉丝,而且叔本华不了解他们。 所以为什么禁不得尼采?
禁止【尼采】【罗素】【恩格斯】 【黑格尔】四个话题 这四个人中尤其以罗素最为自大、愚昧。 快乐是没有科学之路的,在“科学方法指导下的快乐道路”,是一条死路,。 科学有普适性,普天之下,穷人可以快乐,富人也可以快乐,但是罗素很明显就是一个英国大地主在剥削农民,大谈快乐,却没有想过自己的物资从何而来。 罗素不但坏,还蠢。 在这里,我代表叔本华广大爱好者,禁止罗素、黑格尔、恩格斯。 尼采经常被拿来和叔本华相提并论,我就纳闷了,完全不是一回事,误人子弟。
日本抗癌药严重副作用:11人脑部疾病,1人死亡 5月9日,日本厚生劳动省要求小野药品业在其生产的抗癌药Opdivo(商品名)的使用说明中增补“严重副作用”内容。因目前已有11名患者服用Opdivo后脑部发病,其中1人已不治身亡
多读点书,即便是西医,也有犯错误的时候 在此封禁某些人10天,让他们少来扯皮,多看书。 在中国才有“毒品”这个概念,而西方则是“药物滥用”。 所以按某些人的逻辑,这样比较起来,西医是瘾君子的避难所。 难道治疗酒精依赖症要用冰毒?戒鸦片要用海洛因? 烟草有害,但是能够集中精神、缓解焦虑,但是你能心安理得地活着吗? 毕竟中西都在吸烟呐。 华佗要开颅治头疼,曹操不让。 西医要脑叶白质切除术医治一些精神疾病,让了,还领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了,结果呢?病人做了这个手术变痴呆、**了。按某些人的逻辑,以后谁还心安理得地看西医?
可能本吧的门槛过低,所以版面内容一直无法提升水平 爱因斯坦说: 【首先我同意叔本华所说的,把人们引向艺术和科学的最强烈的动机之一,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是要摆脱人们自己反复无常的欲望的桎梏。一个修养有素的人总是渴望逃避个人生活而进入客观知觉和思维的世界;这种愿望好比城市里的人渴望逃避喧嚣拥挤的环境,而到高山上去享受幽静的生活,在那里,透过清寂而纯洁的空气,可以自由地眺望,陶醉于那似乎是为永恒而设计的宁静景色。】 除了叔本华的书,还是建议某些年轻无知的人多多看有益的书。毕竟叔本华也是一位涉猎面广的学者,他不可能说:这个世界就应该只有我一个人的书,你读我就完事了。而且他在《论读书》里谈及到的、劝告所有人的,也还是让大家多多看有益的书,并不要看那些未经时间洗礼的玩意儿。 所以,不要做井底之蛙。任何观点都要精细打磨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吧主工作内容报告 ┉┉┉┉ ∞ ∞ ┉┉┉┉┉┉┉ ∞ ∞ ┉┉┉┉┉┉┉┉┉┉ 二〇一九年 四月五号 星期五 16:12:39 ┉┉┉┉ ∞ ∞ ┉┉┉┉┉┉┉ ∞ ∞ ┉┉┉┉┉┉┉┉┉┉
24个常见的逻辑谬误
论抑郁症痊愈的感受 曾患过重度抑郁症,行尸走肉,肢体大脑僵硬。这是三个月前。当时是24岁。 然后最近两天因为发烧感冒,请假窝在家里,反而觉得抑郁症有所改善,所以趁这个机会,而且还没复发,对痊愈的观感、感受还有印象的时候说一下。 个人觉得面目会年轻很多,尤其双眼会很亮,像星星。然后,双脸颊的肌肉也不会那么僵硬,从而各种表情能够正常做出来。体力和精力也有所提升,会略微敏捷一点(因为身体还是年轻的)。 然后思维方面,会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念头,比如“要不就死吧”的劝告,或者“我再也不想面对这个世界”的抱怨等等想法。 另一方面,也相应会有对之前的我有一些没心没肺的遗忘,主要是暗中觉得那很不好,就让它过去吧,甚至多年来的抑郁症和相关的思维、性格习惯都能狠下心来一刀两断,从而使痊愈成为变成另一个人。 这两天状态好了些,对此会有一种“希望好下去,别复发”的盼望感觉。这是三个月后的我。
名字出现在中国古籍的叔本华 大家好,我是翻墙,已经有两年没有和大家聊聊叔本华了,接下来我们马上来看看古籍里的片段。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