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gyan1071
longyan1071
关注数: 5
粉丝数: 52
发帖数: 4,668
关注贴吧数: 19
笑对妄断 古语云:"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被视为“贵”,说明人欲自知颇难。既然自知难,一个人在别人眼中的印象与自我认识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当别人向你坦然他对你的看法时,很可能会让你啼笑皆非,甚至感到吃惊。 一位女士十几年前曾对我下过这样的评语;性格内向,多愁善感,缺乏幽默感。我曾为些做过辩解,但并不能扭转他的看法。不久前,她又向我重述这一评语。我为了改变她的成见,便说:“你看错了。其实我的性格属于外向型,多愁善感有点,至于幽默感嘛,也还有那么一点。”但她听了却频频摇头说:“看不出来,看不出来。”于是我又解释说:“你之所以对我形成那样的看法,原因是我们认识时,你年龄还小,而我已30出头,年龄的差距使我不能对你随口幽默,也不能对你无所不谈,当然更无冲动的理由。因此我就给你留下了这么个印象。”她只是微笑,对我的解释并无认可之意。我见无法与她达成“共识”,只好归与沉默。尽管她现在已近中年,我也不能为了改变她对我的印象而对她乱玩幽默或以口无遮拦来证明自己的“外向”,更不能有任何不理智的表现。 该女士之言,是对我性格的总体评论,另有一些令我不便接受的褒贬之辞:有人说我性格孤僻,我却觉得自己的性情并不古怪,而且颇为开朗,易与别人相处。有人说我骄傲,其实我深知自己无什可骄可傲这处,之所以有时说一些傲话,做一些傲态,不过是为了在势力小人,庸官俗吏面前出一口气。有人则夸我性情温和,其实我的性格就像司格特小说中的一个比喻——“像静静地躺在那里的鞭炮”。有人说我勤劳,其实我颇为懒散,有时把大好时光浪费在了迷茫中。所为勤劳,只是有时以一种近乎愚蠢的劲头拼命的做事。至于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也只说对了一半。动听的恭维之辞,我的确不会,但我与人闲聊时,谈吐倒也幽默诙谐,与人发生冲突时,出语也尖酸刻薄;“不善“此时却又变成了“善”...... 还有种种别人对我的认识。我在别人眼中,已几乎成为“非我”。起先,我听了别人对我的与实际不附的看法时,总是要辩解一番,尽管这些辩解并不能改变别人对我的成见。有一天,我突然想到,我在别人眼中常成“非我”,别人在我眼中恐怕也多半走样。一个人的言行对于他的内心世界来说,就像浮在水面上的冰山,至于水面下的是什么形状,我们只能通过水面上的来猜想,很难说不是自己的主观妄断。既然如此,我们对于别人的主观亡断,何须枉费口舌,斤斤计较?从此以后,当别有说我如何如何时,我大都一笑置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无男女之别,无亲疏之见,无敌我之分。
没有行为支持的孔学,不能解决人与人之间不能以善恶定的纠纷孔学, 没有行为支持的孔学,不能解决人与人之间不能以善恶定的纠纷孔学,都是虚假
略谈墨家兼爱与儒家仁爱 一次公司培训,一位同事说了这样几句话:天下皆白,唯我独黑,非攻墨家,兼爱众生。 我们这是个大卖场,分有好几个区。我在公司,由于来得晚,很多事情不懂,刚开始还害怕问别人别人不理睬你(尤其是其他区的)。后来就发现,大部分人都很和气,即使我们并不认识,我有不懂得他们也会帮助我。在这里,我第一次认识到了“伙伴”的意义。我也开始去主动的帮助别人,不管认识不认识的,同事,顾客,保安,清洁阿姨。在这里,我感觉我提升了。有些东西,仅仅从书本还是学不到的。 我想,我的同事对我的帮助,我对他们的帮助,我对其他一些人自发的帮助,我在帮助他们的时候,不需要付诸什么感情,只要有这个觉悟,去做,就可以了。 这就是兼爱吧。 同样是同事,我们区的就不一样了。我们也互相帮助,嘻哈打闹,互相调侃,甚至互相吵几句,有时候也闹的大家老不高兴。但我们之间的关系和我们与其他区同事的关系,是明显的不一样的。不过一旦有事,首先要找的还是自己区的,给自己最多帮助的,还是自己区的。 如上所言,如果我和公司其他同事之间的关系是“兼爱”的话,那么,我和我们区其他人之间的关系,就应该是“仁爱”了吧。 兼爱,相对于仁爱,自有妙用。兼爱仁爱,都是要发扬的。
子曰:吾道一以贯之。
中国的基督教(别于外国),niangxipi的越来越猖狂了 我上初中那会吧,说实话,我们那信基督的还是不少的,相比于dao教fo教,又一次快过年了,我们村的基督徒们去几十里外的一个地方去集会,家里的孩子当然也带去了。 我家前院一个同辈弟弟,回来之后对我说,去了又糖啦瓜子啦,人家百分之多少多少的科学家都信基督,最富的那些国家信基督,基督教有多少多少的信众。。。。最过分的是,他对我说:老师讲了,孔子也是信基督的。
站在作为弱者的儒家一边(转) 曲阜将在距孔庙3公里的地方建造一座高达40多米的基督教堂,而孔庙不过20来米高。此事引起一批儒者和研究儒家的学者的忧心,他们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尊重中华文化圣地,停建曲阜耶教教堂——— 关于曲阜建造耶教大教堂的意见书》。孰料,此信引起很大争议。在某知名论坛上,对这封信、对此信署名者、对儒家冷嘲热讽者居绝大多数。黎明先生也发表文章称,这些学者与曲阜无关,因而根本无权阻挠曲阜建造教堂;对于儒家的“独尊”,他更是保持高度警惕。
那位能指教一下,关于鲁迅谈年青人的一段话。 "究竟青年人好一些还是老年人好一些,以及青年人的稚气和不安定是否算是“毛病”。鲁迅由此自然谈到对青年人的看法,认为青年有好的,也有坏的". 我记得鲁迅有段话,也是谈年青人的,大意是:我向来以为老人总是坏的,年青人大都是好的。但现在看来却未必,年青人在一些方面,比老人破坏的更彻底。 原话是怎么说的???? 那位能指教一下???
鲁迅的一些话 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 —— 鲁 迅 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越到后来,这队伍也就越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 —— 鲁迅 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 鲁迅 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 鲁迅 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麽来的,它始终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 鲁迅 杀了“现在”,也便杀了“将来”。----将来是子孙的时代。 —— 鲁迅 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 鲁迅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 鲁迅
读书有得 题记:我上高中不久,希望工程开搞了。而在此三年前,义务教育法就已经颁布了。有一次学校组织大家捐款,一位受人尊重的老教师却在课堂上说了这样的话:“让你们这些孩子捐钱帮另一些孩子读书。对你们而言,是一片善举;对天下而言,是一片悲哀。今天这件事一叶可以知秋,今后的那些孩子读书恐怕会越来越艰难。” ------------------------------------------------------ 摘自《神游》 第十卷 在田篇 120回 开扉招恶客,挥手斩方圆 ------------------------------------------------------ 法海:“先有错其后才能谈恶。世上的事,如果对错已经分明。还要为做与不做找借口,这就是善恶。为何世人常有善恶地困惑?因为我们遇到的事情有很多是说不清因果对错的。但也有不少事因果对错了然分明,如果此时有人还要纠缠于做与不做,那就是善恶的分别了。该做的做了,就是善;不该做的做了,就是恶;没有借口。世人之念常有谬误。善恶其实不在于心,而见于行。” 风君子连连点头,法源也在一旁问道:“所以我道中人谈地是修行二字,修行才能修心。师兄此语,可解世人之惑。那么今日之事,法源是善还是恶?” 法海:“因果对错不甚了然,不能谈善恶。但风施主杀人之举,是非分明,是善举。石真人化人魂魄,因果无对错;虽阴损。却无善无恶。” ----------------------------------------------- 摘自《神游》第十卷 在田篇 119回 是非了然处,善恶自分明
骂毛的,骂鲁的,想想孔子。(别让人说儒家不懂换位思考) 咱们这里,骂毛骂鲁的不少。 抱歉了,吧主,发了个敏感的话题。 希望大家评论历史事件和人物,多求证,在这一块,要多一点“灭天理”。
公交车上 在站台上没等多久,七十一就来了,车上人不多,不过这一站上的比较多。 车是老式的公交车,座位很少,就一圈单排。 我坐在了最后中间,右边隔一个空位是个女生,左边是两个男生,左边向前,那两个不知该称大叔还是大哥的应该是现在城市中的“农民工”,他们前面,是一个应该有五十多的女士。其他的人,没多注意。空位已经不多了。 那两个“农民工”是本就在车上的,我们几个是一起上车的。那位五十多的女士,坐下后衣角落了下来(她的外衣是长一点的那种),几乎要蹭到她后面那位“农民工”的鞋子。那位动了动脚,她察觉到了,向下看了看,接着就把衣角提起来甩了几甩,顿了一下,又放腿上拍了几下。 我心里感到好笑,在我的角度看到,她的衣角并没有蹭到那只很底层的鞋,而且,她怕衣服脏,却不怕手脏吗。 车走过几站,又上来一些人,座位已经没有了,有的老人上车,已经有人让位子了。车上已经站了几个人了。不知道是哪一站,我注意到正对着我最前面的横杠那里占了个白发苍苍的老妇,她站在那里,扶着横杠,多次回头观望。我知道,应该有人给她让位,但目前没有。 我有些犹豫,如果她在我旁边。我会毫不犹豫的起来让座,可是离这么远,中间又隔着好几个人,我就犹豫了。起身让座,我不觉得怎么,如果要我起来走过去,搀扶着老人家到后边坐下,我就犹豫了。真是很奇怪的心理。 车又到了一站,这条线路老人比较多,又上来了不少老人,尤其这一站,响了好几声老人卡。一对老夫妇来到了后面,我站了起来。最前面那个老妇,我已经看不到了,应该有人给她让座了。左手边的那位男生也站了起来,但还不够,又有两位老人走了过来,就站在那位五十多岁的女士旁边。那位让座男生对着他的同伴说道:起来吧,还坐着干嘛。一个老妇坐了过去。 车上人比较多了,我就站在那两个“农民工”旁边,他们穿着有些老旧的衣服,上面还有一些不知是什么原料的灰尘状东西,黑红的脸庞,前面那个看着年轻些,座位靠后的那位“农民工”站了起来,走到还站着的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旁,轻声说道:你坐那吧。那老人说:你坐吧,我不坐。身旁的男生说道:您坐吧。我也说坐吧。后面角落坐着的老妇叫他:过来坐吧,人家让座了。 那个老人坐过去了,那个“农民工”站在了他同伴前面的女士的旁边,我看到那位女士看了他几眼,裹紧了衣服,身子往里边靠着。 车继续走,下的多了,上的少了。还有老人上车,还有人让座。 我下车的地方是人民医院,路旁有不少穿白大褂戴白帽的医院工作者。虽然,前些时候有一个产后缝肛,这些天又有产妇产后被私自摘除子宫,被宣布死亡一小时后有呼救。看到这些白大褂白帽,我感到没来由的舒服,我想到了一个词——漂亮。
我们学习鲁迅,是要学习什么? 我们学习鲁迅,是学习鲁迅骂孔骂儒,骂梁实秋胡适,还是别的? 我这几天见吧里不少骂孔子的,甚至把孔子的鲁迅摆到了完全对立的层面。 我很奇怪,这些人到底做什么,怎么看着他们的这一套,就和学校书本上教的那一套如出一辙。 就拿鲁迅骂孔骂儒来说吧,我觉得,我们要学的,应该是鲁迅“为什么”骂,他骂的出发点是什么,他又是依靠什么标准来骂的。 我们学习鲁迅,要学的是他的方法,还是他的结果? 我们能学的,是他的方法,还是他的结果? 另外,我觉得,作为鲁迅先生的仰慕者,我们学了先生的东西,不是要去维护先生所维护的,批判先生所批判的。这之间,没有必然。 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关注当下,关注周围。 这个社会,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思考。 再者,即便鲁迅思想全民性普及,真的可以带来光明吗?我认为是不能的,先生致力于“唤醒”,即便先生的思想普及(且不论其能否被行之有效的理解传播),我认为,也只是带来了希望。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仅仅靠先生的思想,是不行的。 有的吧友厌恶孔子儒学,不提孔子,不提儒家,没什么,关键是我们在批孔批儒的同时,还能把孔学中一些有利于我们这个社会发展的东西捧出来。
怎么净一些阿猫阿狗的在意淫 吃饱撑着没事干。
奇哉怪哉 很是奇怪。这些日子一个叫做“新南越都督府’的,”要不是”“要不是“的叫嚷着要分治,最初呢,我对他还没什么看法。 他最初的提法,只是说大一统的一些不好的方面。看了他的帖子我也想了一些东西。 只是到后来越来越不像话,还真是”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安全“。 今天突然发现,风吧主发的那个东夷怎样灭亡的帖子,又在论证什么齐鲁文化和中原文化。什么孔子外来文化。风吧主反儒有了新举动。 以前他也提过,只是今天我才把他和新南粤都督府的连起来。 他们两个,一个谈地域分裂,一个谈文化分裂,很是让我惊奇。
谁动了我的奶酪 以前,我读一些古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传统类的书籍(不外乎儒释道三家),我常常感觉很高兴,因为我发现我领悟到了新的东西,让我发自内心的喜悦的东西。 后来,慢慢“开窍”了,接触的多了,思考的多了,我发现我在思考时更向理性向全面靠近了。可是,我很难感觉到我提高了,也很难在高兴了。 现在再读道德经中庸之类的,求的只是静心。 我喜欢读古文,现在,读道德经中庸大学和读以前课本上的古文效果一样了。
看过之后我只能沉默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ideo.sina.com.cn%2Fv%2Fb%2F35065068-1760498797.html&urlrefer=c76a3d5a189854c13bc33d84ab177e77 李少红说:八个编剧都是80后90后,我们的作曲,也都是80后90后。 一个“导演”,一个拍四大名著之一的导演,这样来拍这样来宣传,只能无语。
zi ji yi shen ji mao yi ,xiu shuo bie ren han wu zhuang . 我这个人,读书不求甚解,读古书吧,除了学校课本上的,原著看得少,也只看名言,有些含蓄些的,就不太明白了,也更爱看对三教思想的概念性阐述,因为这些阐述,多会吧三教的优点说的明明白白,不用管太多,不用想太多,让我可以知道优秀进步部分。 因为大学选修课和个人爱好的关系,三教思想我都去了解,也都不求甚解。都喜欢,谈不上谁先谁后。 只是后来呀,我接触社会越多,儒家的分量就越重,当然是在社会这部分,在个人上,。我是比较倾向于道家的。 道家有一句名言: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到底怎样才是”无为“,怎样才能”无不为“,老子没说明白,也不可能说明白。 所以,虚假,虚伪从此而来。 你能明白理解他的意思吗?你达到了这个境界吗? 佛家依然。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你空了吗?你色了吗? 不清楚,反正是慧语,大家都说。 这不知都算不算悲哀,对一些话,我个人学习道家佛家的思想后的感觉是,这话不能说清楚,说清楚就不合道,也着相。
中国三教,道家是最不重责任的,甚至可以说是没有责任的。 。。。
校园门频发,儒家危机迫在眉梢。 自去年关注校园暴力事件以来,余知人微言轻,虽有愤慨,但力不从心,遂不关注,然昨日于腾讯见一文,内言校园门十余起,多涉青色,究其年龄,自十余岁至成人,皆有涉及,学生老师社会人士,济济一堂。 白乐天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林则徐言: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在绝对的权势和利益面前,善良,道德不过是遮羞布,三角裤!” 在绝对的权势和利益面前,善良,道德不过是遮羞布,三角裤! 很想问一下,“绝对的权势和利益”是怎么绝对的。 那是不是说在死亡面前,一切的医术呀药方呀什么强身健体的马步呀站桩呀太极呀都是遮羞布,三角裤啊。 你也知道在“绝对的权势和利益”面前,你怎么不说说在不绝对不权势的利益面前啊。 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变化进步的过程,是不是在“真理”般的成就面前,以前那些知识书本前辈都是狗屁啊。 养儿不孝,是不是应该生下来就掐死啊。 我说你能不能不发你那街头广告式的帖子啊。 你都过街老鼠都不知反省,觉醒了有屁用。 你这样的人,也就一个搞个人崇拜的料,大家都去了个人思考,都按你说的来,你会更是活跃。 你的思维,怎么老让我想到“文哥”
真理觉醒者是哪家的? 有必要论证一下。 绝对不是儒家。 观其言行,怀疑其有“捧杀”之嫌疑。 其分辨是非的一个主要立足点:是否信仰鬼神。 信仰鬼神,就一定有敬畏,坏也不会太坏。 不信鬼神,就一定没有敬畏,好过也底子是坏。 观其言,多走极端,多论断,少论证,多“试问”“假设”之类,少辩理言实之词。
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今天读中庸静心,读到哀公问政时,注意到了这一句: 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还有: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尤其那一句“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搜了一下意思,在知道里搜到这样的解释: “仁”是人的类本质,是以亲爱亲人为起点的道德感。“义”是合宜、恰当,尊重贤人是社会之义的重要内容。“亲亲之杀”是说“亲亲”有亲疏近远等级上的差别,“尊贤之等”是说“尊贤”在德才禄位上也有尊卑高下的等级。“礼”就是以上“仁”(亲亲之杀)和“义”(尊贤之等)的具体化、形式化。 我对那一句的感觉,就是,礼,是起于“仁”、“义”的,以“仁”、“义”为本。 因为“礼”通常以一种行为来表达,所以比书本上的“仁”、“义”更容易为人接受,'礼"的传播具有先天优势,更容易被规格化,僵化,而不重其内涵。 尊卑,是一种历史现象,即便是今日,一样逃不脱。 ———————————————————— 写不下去了,不写了,
一些人 一些人,傍大腕傍到三皇五帝尧舜禹汤身上了。 自称“传统文化”,依附先秦“巫”。 凡是古代有名的人,都是“巫”了, 虽然历史上儒家好大喜功的不少,可也没听谁说汉武帝唐太宗啦等等等的是“大儒”啊。 这些人倒好,更是不要脸皮了。 你说你喜欢就罢了,你尊崇也就罢了。 难道儒家就不能尊崇了?儒家就反对了? 儒家成三皇五帝尧舜禹汤的大敌了。 尤其可笑的是,这些人依托先秦就罢了,它竟然以此为尊要行那罢黜百家,或者仅仅是罢黜儒家之举。
致幕儒之朋:一声佛号一声心 一声佛号一声心,须信心深佛更深, 梦眼未开情逐逐,慈光常照夜沉沉。 一声佛号一声心,落落圆音闻现今, 何事世间痴汉子,犹将黄叶谤黄金。 ++——+———+———+———+——+++——+———+———+———+——+++——+———+———++ 一声佛号一声心,山自高兮水自深, 不落宫商闲曲调,钟期未必是知音。 一声佛号一声心,法藏门开深复深, 万论千经都话尽,分明题目只而今。 ++——+———+———+———+——+++——+———+———+———+——+++——+———+———++ 一声佛号一声心,格外投机句甚深, 无限含灵毛卓竖,大家齐着顶门针。 一声佛号一声心,叶茂由来根自深, 不借东风些子力,优昙香绽古丛林。 ++——+———+———+———+——+++——+———+———+———+——+++——+———+———++ 一声佛号一声心,觉海灵源勿浅深, 四十二重因果相,都庐不堕去来今。 一声佛号一声心,直下分明岂外寻, 鞭影未劳频举示,白牛运出古黄金。 ++——+———+———+———+——+++——+———+———+———+——+++——+———+———++ 一声佛号一声心,向上全提入髓深, 临济德山如未肯,任教棒喝恼丛林。 一声佛号一声心,心佛双忘趣转深 定久不知谁唤醒,满天霜月照幽林 ++——+———+———+———+——+++——+———+———+———+——+++——+———+———++ 一声佛号一声心,明心见性,明性见佛。 红荷碧水听蛙鸣,不问炎凉月独明。 长叹尘情世态薄,人心难似莲心清。 一声佛号一声心,百转千回,灵随乐涌。 心存佛音,感念系之。 善良的召唤,醒世的恒言! ++——+———+———+———+——+++——+———+———+———+——+++——+———+———++
鲁迅经典名言(转载) 鲁迅经典名言(转载) 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鲁迅 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鲁迅 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鲁迅 有地方特色,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被别国所注意。--鲁迅 写小说,说到底,就是写人物。小说艺术的精髓就是创造人物的艺术。--鲁迅 勇者举刀向强者--鲁迅 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鲁迅 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鲁迅 以无赖的手段对付无赖,以流氓的手段对付流氓。--鲁迅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鲁迅 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鲁迅 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鲁迅 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 —— 鲁 迅 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越到后来,这队伍也就越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 —— 鲁迅 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 鲁迅 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 鲁迅 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麽来的,它始终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 鲁迅 杀了“现在”,也便杀了“将来”。----将来是子孙的时代。 —— 鲁迅 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 鲁迅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 鲁迅 空虚寂静 四周是广大的空虚,还有死的寂静。死于无爱的人们的眼前的黑暗,我仿佛一一看见,还听得一切苦闷和绝望的挣扎的声音。----鲁迅《伤逝》 真话须有勇气 我在苦恼中常常想,说真实自然须有极大的勇气的;假如没有这勇气,而苟安于虚伪,那也便是不能开辟新的生路的人。 ----鲁迅《伤逝》 快步走着 我快步走着,仿佛要从一种沉重的东西中冲出,但是不能够。耳朵中有什麽挣扎着,久之,久之,终于挣扎出来了,隐约像是长嗥,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 ----鲁迅《孤独者》 解剖自己 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已 ----鲁迅《坟?写在〈坟〉后面》 充实和空虚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鲁迅《野草?题辞》 显微镜 不错,比起高大的天文台来,“杂文”有时确很像一种小小的显微镜的工作,也照秽水,也看脓汁,有时研究淋菌,有时解剖苍蝇。从高超的学者,是渺小,污秽,甚而至于可恶的,但在劳作者自已,却是一种“严肃的工作”,和人生有关,并且也不十分容易做。
有些失望 有些失望,说不清楚。 反正不是我想的那样。 不管儒家吧还是鲁迅吧, 很少见有关于社会时事的探讨。 都是围绕儒家的话题。 维护的攻击的,还有就是自恋的,再要么就是一些近似废话的帖子。 不知道该怎么说。 就是不明白。 看到那些引经据典的我就烦。 儒家的现实意义,对人生活行为的指导在哪里。 我看不到。 鲁迅吧。看一下那些标题,我都不想在哪里待。 不明白。 我知道我读的圣贤古文不够多。 可我觉得就我读的我都用不完了。 读书,解决不了我的困惑。
女中学生被投票赶出教室后自杀 遗物里所能找到的雷梦佳(右一)最近的照片,摄于2008年。 央视《新闻1+1》2010年5月6日播出“女中学生被赶出教室后自杀 校园冷暴力引发关注”,以下为节目内容实录: 主持人(李小萌): 欢迎来到《新闻1+1》。 最近有一个即将年满15岁的年轻的生命离开了,她的离开总让我想起一位叫做霍懋征的特级教师在生前最爱说的一句话,他说没有一个学生是教不好的,自己从教60年,没有丢下过一个学生。刚刚离开的这个少女,不管她的离开是自杀,还是意外的死亡,我想在她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她是觉得被自己的班级,被自己的老师丢下了。 (播放短片) 解说: 雷梦佳生命就此结束!爸、妈,对不起,你们的恩情来世再报!辉辉,来世再做好朋友! 这是那个15岁的女孩留下的最后的话,她的遗言就写在水渠岸边的石板上,尽管已经找不到痕迹,尽管人们转述的版本字句都各不相同,但还是固执地出现在每一篇媒体的报道中。 民主投票逼死花季少女的新闻传的沸沸扬扬,很多媒体跟进关注,各种论坛上网友的跟贴比比皆是,人们想弄明白,这个花季少女是谁?为什么会被逼死?花季少女又跟民主投票是什么关系? 付雁南(《中国青年报》记者): 我去的时候就是一个民主被误操作的一个很反讽的事情,可是当我采访完的时候,其实最打动我的就是,这是一个非常孤独的女孩。她的孤独是无所不在的,不管是她的生前还是她的死后,我从头到尾都体会到了这种孤独,可能这种孤独弥漫在她整个生命中间。 解说: 她叫雷梦佳,15岁,是河南洛阳孟津西霞院初级中学初一的学生,对于她的死亡,大多数的媒体都是这样的描述。“因为和同年级其他班另一个女同学打架,班主任周老师在4月7号组织全体同学投票,一道选择题,是留下来给雷梦佳一次改正错误的机会,还是让家长将其带走,家庭教育一周?结果是,26个同学选择让她离开,12个同学选择再给她一次机会。之后这个15岁的女孩再也没有回到学校,三天后人们发现了她的尸体。 付雁南: 校园,从老师到学生,其实大家反应是一样的,觉得雷梦佳不可能自杀。我去之前曾经担心同学们会比较抗拒不愿意谈这件事情,但其实没有,因为他们觉得雷梦佳的死,跟他们好像没有什么关系。 莫静清(《法治周末》记者): 有一些在镇上的村民,对周老师比较了解的人,会觉得曾经是周老师的学生,据他的反映,合并之前村里学校的老师是经常打人的,但是这个周老师从来都不会打人,所以他们也相信,这个学生他也相信,周老师的出发点肯定是好意。 记者: 现在事情过去一个月了,您家里现在是什么状况? 雷大生(雷梦佳的父亲): 什么都没干。 记者: 跟学校不会再有进一步沟通吗? 雷大生: 学校肯定不会再说啥,沟通啥。 记者: 校长也没有吗? 雷大生: 校长也没有,出事以后,校长跟父母现在根本都没有见过面。 记者: 有没有再具体了解过投票当时的情形呢? 雷大生: 没有,没有大体了解,现在提这些事也没有用了。 解说: 这位父亲拒绝了派出所、法医鉴定的要求,因为他认为,衣服、鞋都是完整的,没有尸体解剖的必要。在几方协调下,雷梦佳的家人获得了学校九万元的补偿,一直饱受指责的学校,校长李继伟也在坚持,雷梦佳肯定不是自杀,她只是想吓唬家长,没想到弄巧成拙,写到一半时被水冲走了。班主任周占强也被停了职,如今呆在家,媒体报导说,精神很不好。 付雁南: 他们在努力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如果说你说的影响,是对于这件事情的反思,那是没有的。 主持人: 父亲已经不再追究女儿离去的真相,而学校坚持说,她是意外死亡,而不是自杀。岩松在你看来,在这个事情当中,这个雷梦佳究竟是意外死亡还是自杀,是不是这个事情最关键的一点?
反对“中庸之道也”式的发帖者 如题。 为什么我就不说了。
安徽85岁老人饿死 村干部称“谁叫他没儿子” 安徽85岁老人饿死 村干部称“谁叫他没儿子” 安徽省太和县李兴镇程寨村一位85岁的老人,在儿子今年1月死后,无人照料,被活活饿死在自己栖身的废墟里。面对村民们对村干部不履行救助责任的指责,村干部的回答是:“谁让他没有儿子。” 目前,村民已经凑钱将程保平老人安葬。 儿子死后无钱安葬 饿死的老人叫程保平,据同村的程先生说,4月1日下午,程寨村村民在老人栖身的废墟里发现他已经因多日未进食而死亡。程先生介绍,程保平老人原本有一个儿子,叫程好山,今年60岁。父子俩几十年来靠耕种4亩田地维持生活,由于家庭非常贫困,程好山一直没有结婚。两年前,一场火灾烧毁了父子俩居住的房子,由于无钱盖房,程好山只好借住在同村一户人家里,而程保平老人则只能住在房子被烧毁后的废墟中,头上扯一张塑料布遮雨。两年来,程好山每天做饭送给父亲吃。 今年1月,程好山被发现死在屋内。程先生说:“程保平没钱给儿子办后事,程好山的尸体就被摆在那里无人过问,最后村干部从程好山身上翻出900元钱,用这些钱雇人把程好山火葬,火葬回来后,这些钱已基本用完了。因为没钱埋葬,程好山的骨灰盒被丢到村外的草棚里达20天之久。” 没生活来源老人挨饿 程先生说:“程好山的骨灰盒被小孩子抱来抱去玩耍。有几次被扔到了河里,其中又有一次被小孩子抱到自己的家里,这个孩子的妈妈没办法才找人在程好山的地里把骨灰盒埋了。儿子死后,无依无靠的程保平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在本村要饭保命,村干部却视而不见。”另一位同样姓程的村民告诉记者,儿子死后,程保平老人只能靠邻居接济维持生命,由于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老人天天挨饿。程保平死后,一些村民指责村干部不履行救助责任,“但是村干部程祥安却回答说:谁让他没儿子。”程先生说。 记者采访了程寨村村民委员会徐主任,对于记者问为何村干部对无生活来源的程保平不闻不问,徐主任回答说:“我只知道他是个五保户,具体情况我也搞不清楚。”记者问徐主任平时是否给老人提供过救济,徐主任说:“好像没有。”两名姓程的村民告诉记者,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平时都不怎么管事,很多村民有事情找他们都找不到。(红网-潇湘晨报)
鲁迅吧都是些什么人? 很少发贴,很少发言。 前几天一个这样的帖子:943 97 我认为鲁迅没有什么存在的价值 1016250244 4-2 58.20.162.* 引起我的注意,进去看了一下。 本来看过之后就过了。不想多讨论。 后来看到一些人的回帖。默然。 就回了一贴。今天上来。 回帖有增多了。 看了一下,貌似都是一些“维护”鲁迅先生的。 不过这些人是在让人纳闷。 怀疑他们都看不懂楼主的意思,楼主的切入点。 说鲁迅伟大的,赞颂鲁迅功绩的, 总体意思,楼主是受批的。 个人来说,鲁迅看待现实是从黑暗面入手的。 所以从今天现实层面来说看待鲁迅先生的“功绩”也要从黑暗面入手。 而不是说,鲁迅“唤醒”了哦,就是伟大的, 你呗唤醒了,先生很高兴,单先生更希望唤醒大众。 单单少数人的觉醒有何意义?只是恒河一沙。虽不能说于事无补,但也接近于可有可无。 何况“唤醒”后的还是这样的人? 鲁迅吧应该有很多前辈,吧内有一些年轻后辈的发言,你们应该加以引导教导,精微细致通白的阐述鲁迅思想。 而不是说什么“你过5年再来。。。。”“你是脑残”等等言论。 这些言论的人,也敢称“觉醒”? 脑残一词,本来就是集思想攻击、不尊重、不自尊、轻视、侮辱等思想于一体的。 鲁迅先生,可是号称爱护青年的。
老君曰:轻天下即神无累,细万物即心不惑,齐死生即意不慑,同变化 老君曰:轻天下即神无累,细万物即心不惑,齐死生即意不慑,同变化即明不眩。夫至人倚不立之柱,行无关之途,禀不端之府,学不死之师,无往而不遂,无至而不通,屈伸俯仰,抱命而行,宛转祸福,利害不足以患心。夫为义者,可迫以仁而不可劫以兵;可止以义,而不可悬以利。君子义死,不可以富贵留。故为仁义者,不可以死亡恐也,况于无为者乎!无为即无累。无累之人,以天下为量。夫上观至人之论,源道德之意,以考世俗之行,乃足薄也 ! 那位来解一下?
《地火明夷》最新章节。(不足) 地火明夷 第一章 势弱用奇1 2009-11-27 08:45:29 [最近更新] 刀光一闪,一根足有人大腿粗细的木桩从中而断,却只发出了一声如同割过软泥般的声音。 这种木桩的木质虽然并不如何坚硬,但毕竟太粗了,就算用锯子去锯,只怕也要锯好一阵才会断。可是这一刀劈过,断口极为光滑,只是边上有些相连。更难得的是,这木桩并不是埋在地上,而是平平搁着的。这一刀的力道、准头,实在不作第二人想。 见这一刀竟有如期威力,边上几个年轻的士卒全都倒吸一口凉气。他们看着那个持刀站立的老者,不由想道:“陈将军真不愧有铁刃之号,这种刀法,天下有几人使得出来?”
怀鲁迅(转) 怀鲁迅 百年先知可招魂?敢用和谐跳大神? 马列毛邓成套路,还要驱逐民族魂? 教育变脸成奴化,学生可知枉为人? 四海跪呼和谐好,缺失信仰空拜金。 朝花夕拾却不再,呐喊彷徨还痛心。 万马齐喑究可哀,九州翘首待狂人。
关于如何对待不同思想者的一些话 有的人信佛,有的人向道,有的人学儒。 有的人爱鲁迅,有的人推李敖,有的是爱死了韩寒 有的人支持共*党,有的人支持国*党 ...................... ........................ ............................. 太多了,不同思想之间,有没有个交接点,让大家可以平和、互尊的讨论呢? 我想是有的。 龙生九子,子子不同。但又有句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每一家的思想都不是单独一个人有的,而是代表了一部人的想法的。 在这个“一部分人的想法”背后,应该有着相近的思考方法,他们在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中,有相近的“方法论”,相近的切入点。 基于现代遗传基因的科学性,人的思维是可以遗传的,当然,我不是说是复制,而是“子承父(母)业”。如果在后天的学习中,“子”受到的社会环境教育环境人文环境和“父”一脉相承的话,那么“子”才有更大的几率做到“子承父业”。如果环境改变了,那么来自基因传承的思考方法就会慢慢被弱化。或者说,来自基因传承的思考方法会用在另外的方面,立足点变了。 后天环境对观念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一般来说,在开始感觉周围变化之前是无忧无知的,开始感觉周围的变化,并因之而彷徨、苦闷、无奈、伤心,这算是迷茫期了,最后某天思想发生缓慢而又剧烈的变化,开始思考社会的问题了,这算是"成熟期"(只是相对于前面而言,不是真的一概而论,统统成熟)。 因为感知周围的变化,在学习中就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对某种思想产生共鸣,产生认同感。从而主动向某一些前人靠拢,并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这种靠拢,也是会变化的)。这样,就有了社会现实中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支持者。也因为这些不同,出现了互相贬斥,争论甚至谩骂。
给大家推荐几本书 东方传说 天行健 知北游 希望大家喜欢啊
大家来说说你是怎么认识天行健的 我初中偶尔看到了天行健,不过好像是登在什么杂志上的,我看的时候是一张纸,楚休红入蛇营偷沈西平人头,只看到楚休红被困旗杆。那时候兴趣主要在金庸身上,后来也就没在意,不过蛇人的形象一直留在了我脑海里(大概是因为本人怕蛇的缘故)。 转眼六年过去了,暑假一次在一个网站搜书时看到一本书名是天行健,因为本人喜欢儒家,就顺便下了,也没仔细没看内容,后来看到蛇人出现后一阵激动,再后来更是狂喜,一口气看完、。
加入”知北游“吧,是因大家对“知北游”的喜爱,怎么还设限定发三 加入”知北游“吧,是因大家对“知北游”的喜爱,怎么还设限定发三个帖子呢? 虽有助于贴吧的繁荣活跃,可也有点。。。。。
关于南武公子的问题。 我就纳闷了南武公子是怎么的就那么让丁方白郑之属捧若天人,书中根本没他的亮点啊,不管是反击蛇人,还是覆灭帝国。也就是搞点小聪明,指使别人背后下刀子。对他的赞扬多是通过别人之口和神秘感。他又是怎么让那么多不俗之辈对其死心塌地的,难道就凭“共和”这个在当时还是虚无的口号?那也不对啊,大家都支持共和,为什么就是南武公子备受敬仰呢?
无语经贸 1、以后7:55之后就是迟到,学校领导会在下边逮人。 2、教室随意走动的或者在班级门口谈论喧哗的 每人扣1分。 3、手机响铃或在班内接打电话的 扣1分 4、教室内吃零食的 扣1分 5、坐姿不端,交头接耳 扣1分 6、大声喧哗,嬉戏打闹的 扣1分 7、在教室内看电影的 玩游戏的 公放音乐的 扣2分 8、有打牌。下棋的 不配合工作的 发生争执的人 全院通报批评 扣5分
我心中的友情 1.对于人际关系,我逐渐总结出了一个最合乎我的性格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亲疏随缘.我相信,一切好的友谊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是刻意求得的.我还认为,再好的朋友也应该有距离,太热闹的友谊往往是空洞无力的. 2.与人相处,如果你感到格外的轻松,在轻松中你又感到真实的教益,我敢断定你一定遇到的你的同类,哪怕你们从事着截然不同的事业. 3.哲学家,诗人,音乐家,画家都有自己的行话.有时候,不同的行话说着同一个意思.有时候,同一种行话说着不同的意思. 隔行如隔山,但是没有翻越不了的山头,而灵魂之间的鸿沟却是无法逾越的.我们对同行说行话,对朋友吐心声.人与人之间最深刻的区分不在职业,而在心灵. 4.看到书店出售交际术成功术之类的畅销书,我总感到滑稽.一个人对某个人有好感,和他或她交了朋友,或者对某件事感兴趣,想方设法把它做成功,这本都是自然而成的.不熟记要点就交不了朋友,不乞求秘诀就做不成事业,可见多么缺乏真情感真兴趣了.但是,没有真情感,怎么会有真朋友呢?没有真兴趣,怎么会有真事业呢?既然如此,有何必孜孜与交际和成功?这样做明显的有功利动机,但那还是比较表面的,更深的原因是精神上的空虚,于是急于找捷径躲到人群中和事物中去.我不知道其效果如何,只知道如果这样的交际家站在我的身旁,我一定会更感寂寞,如果这样的成功者站在我的面前,我一定更觉无聊的. 5.读书如交友,但至少一个例外,便是读那些传授交友术的书.交友术兴,真朋友亡. 6.友谊是宽容的.正因为如此,朋友一旦反目,就往往不可挽回,说明他们的分歧必定十分严重,已经到了不能宽容的地步. 只有好朋友之间才有可能发生绝交这种事,过去交往愈深,现在裂痕就愈难以修复,而保持一种泛泛之交有显得太不自然.至于本来只是泛泛之交的人,交与不交本属两可,也就谈不上绝交了. 7.外倾性格的人容易得到很多朋友,但真朋友总是很少的.内倾者孤独,一旦获得朋友,往往是真的. 8.我心目中的朋友,既非泛泛之交的熟人,也不必是心心相印的知己,程度当在两者之间.在这个世界上有若干个人,不见面时会互相惦记,见了面能感觉到一种默契,在一起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后,他们便是我心目中的朋友. 9.这是一个孤独的人.有一天,世上许多孤独的人发现了他的孤独,于是争着要同他交朋友.他困惑了,他们因为我的孤独而深信我是他们的朋友,我有了这么多朋友,就不再感到孤独,如何还有资格做他们的朋友呢? 10.获得理解是人生的巨大欢乐.然而,一个孜孜以求理解没有别人的理解便痛不欲生的人却是个可怜虫,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在他人的理解上面的往往并无价值. 摘自五月刊《做人与处世》 作者周国平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