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剑叶红 红叶剑叶红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关注数: 217 粉丝数: 292 发帖数: 6,608 关注贴吧数: 29
写了一篇书评 最近看《了不起的盖茨比》,想起乔伊斯的《阿拉比》,小男孩爱上了同学的姐姐,做梦里这女孩都在闪金光,女孩老提有个阿拉比的市场,听上去充满了东方神秘的色彩,和女孩一样闪闪发光,小男孩于是发花痴,一定要到那市场去给女孩买件东西,于是一番折腾,汽车,火车,走错路,等等,最后,到了阿拉比,突然发现,那是一个庸俗简陋超级破败的地方。   长大后,小男孩成了盖茨比,爱上一个资产阶级小姐,以为她可以为爱而爱,可以放弃所有的门底的观念,可以是,一生追求的梦想,于是,盖茨比可以用不纯洁的手段来赚钱,但是却把那个梦想保留得好好,河湾对岸她家码头一直长明的那盏绿色的灯光,就是闪闪发光的阿拉比市场。但是他把她想错了,很严重的错误。有些东西并没有改变,它只是不存在而已。 菲茨杰拉德用他那华丽的长句将这一切刻画得如此唯美。  “当黛西洁白的脸贴近他的脸时,他的心越跳越快。他知道他跟这个姑娘亲吻,便把他那些不可言喻的憧憬与她的生命气息永远结合在一起了。他的心像上帝的心一样专一,绝不可痴心旁骛。因为他等着,再倾听一会那已经在一颗星上敲响的音叉。然后,他亲吻了她。经他的嘴唇一碰,她就像一朵鲜花一样为他绽放,于是这个理想的化身就完成了。” “他诉说的一切,以及他黯然神伤的表情,使我回想起一点什么……我很久以前在什么地方听过的一个迷离恍惚的音调,几句零落的歌词。”   “他站在那里双手插在口袋里,仰望像洒落的胡椒粉般布满夜空的银色繁星。我以一种奇怪的方式朝幽暗的海边望去,那里除了一盏绿色的灯之外,什么都没有。灯光微弱又遥远,也许那是一个码头的尽头。” 而这样的守望与努力换来的是黛西的一句话。 “这些衬衫多美,我看了很伤心,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这么美的衬衫。” 时过境迁,再看到这些对于黛西的描写其实是可以理解作者并无太多的批判之意。出身于上流社会的黛西,无须努力人生也可以花团锦簇,同样即使再认真热忱地活着她也找不到更好的出路。而黛西身上那种心深如海、若即若离的美感对于盖茨比这种曾经的穷小子来说则是致命的诱惑。 “要不是有水雾,我们可以看见海湾对面你家的房子,你家码头的尽头总有一盏通宵不灭的绿灯。”   这是盖茨比先生的一个梦,他不愿醒来,即使他知道那只是虚幻。 无法打破自我桎梏的黛西,无法摆脱自我诱惑的盖茨比,结合本身身处不同阶层的本性和感性,最终造就了悲剧的发生。 我想,也许所有伟大的小说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终会幻灭的梦,以及对于命运的无奈。 而这本书之所以会在我心里的地位比平凡的世界更高,恐怕也是因为在平凡的世界里高干子弟田晓霞可以因为一本书而结识并爱上孙少平,但在菲茨杰拉德的笔下,黛西只会因为那一沓沓美丽而名贵的衬衫而绽放出绚烂的笑容,正因为黛西是那样的美丽而这个场景的逻辑又如此的可悲,反而有了一种令人心碎的美感。 这个小说里最迷人的一句就是“她的声音里充满了金钱。”可这只是在说黛西吗? “当我坐在那里缅怀那个古老的、未知的世界时,我也想到了盖茨比第一次认出了黛西的码头尽头的那盏绿灯时所感到的惊奇。他经历了漫长的道路才来到这片蓝色的草坪上,他的梦一定就像是近在眼前,他几乎不可能抓不住的。他不知道那个梦已经丢在他背后了,丢在这个城市那边那一片无垠的混饨之中不知什么地方了,那里合众国的黑黝黝的田野在夜色中向前伸展。 盖茨比信奉这盏绿灯,这个一年年在我们眼前渐渐远去的极乐的未来。它从前逃脱了我们的追求,不过那没关系——明天我们跑得更快一点,把胳臂伸得更远一点……总有一天…… 于是我们奋力向前划,逆流向上的小舟,不停地倒退,进入过去。” 用一句歌词结束此文,人生是,美梦与热望,何从何去 ,去觅我心中方向,路随人茫茫…
一点杂乱的思考 社会各阶层的思想本就是割裂严重的,但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让大家有了一种人人平等的错觉,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论坛类app生态会显得如此混乱的根本原因。 大部分知识其实网上都可以获取到,当然仅指相对大众化的知识,新时代区分各阶层的已经不再是获取知识的资格(古代或者近代底层连获取知识的渠道和资格都没有),而是对于各种知识的整合和理解区分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西方的很多电影会一直抨击那些超大型的垄断公司,因为通过信息的分发和选择他们是真的可以控制你的心智,而你可能还会以为这些都是自己的思考自己的选择。 而另外比较悲哀的一点是,随着这种知识壁垒理解壁垒或者说价值观壁垒的形成,你会发现不同阶层不同立场以及不同思考能力的群体之间事实上根本就是无法达成有效沟通的,这也是为什么每当我看到比较离谱的发言或者评论时,我连回复争论的欲望都没有,因为这是几十年培养出来的价值观和思考能力,怎么可能是我能去改变的? 这一番论证下来,我大概也明白了古代tongzhi者为什么会一直坚持“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因为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大概也只能这样了。不过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天下大同可能终究只是我们的乡愿罢了,毕竟有什么技术能改变人心,能改变人性呢? 一点杂乱的思考。
一点杂乱的思考 社会各阶层的思想本就是割裂严重的,但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让大家有了一种人人平等的错觉,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论坛类app生态会显得如此混乱的根本原因。 大部分知识其实网上都可以获取到,当然仅指相对大众化的知识,新时代区分各阶层的已经不再是获取知识的资格(古代或者近代底层连获取知识的渠道和资格都没有),而是对于各种知识的整合和理解区分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西方的很多电影会一直抨击那些超大型的垄断公司,因为通过信息的分发和选择他们是真的可以控制你的心智,而你可能还会以为这些都是自己的思考自己的选择。 而另外比较悲哀的一点是,随着这种知识壁垒理解壁垒或者说价值观壁垒的形成,你会发现不同阶层不同立场以及不同思考能力的群体之间事实上根本就是无法达成有效沟通的,这也是为什么每当我看到比较离谱的发言或者评论时,我连回复争论的欲望都没有,因为这是几十年培养出来的价值观和思考能力,怎么可能是我能去改变的? 这一番论证下来,我大概也明白了古代统治者为什么会一直坚持“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因为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大概也只能这样了。不过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天下大同可能终究只是我们的乡愿罢了,毕竟有什么技术能改变人心,能改变人性呢? 一点杂乱的思考。
午休睡不太着,突然想借巨人烂尾之际聊聊这两部作品。一个是漫画 午休睡不太着,突然想借巨人烂尾之际聊聊这两部作品。一个是漫画,一个是小说,表达的主题略有相通之处,一个在讲人类如何反抗命运的压迫去追求自由,一个在讲浊浊尘世如何追寻属于自己的正道。最有趣的一点在于,两位作者都给自己设置了近乎无解的难题,前者说的是帕拉迪岛与岛外世仇且科技落后近百年的差距,并且艾尔迪亚人携带巨人之力的原罪,如何化解仇恨,保全帕拉迪岛。后者则是天下大旱,生产力不发达,数十万恶鬼围城,保皇派,造反派齐聚京师,柳门四兽,鸡鸭鱼肉,如何践行自己的道,又如何化解这场危机?之所以追了这两部作品这么久,也是因为这两个作者没有以取巧的方式去设计一个特定的解,反而是想给出一个普适性的答案。当然,我从来不看好他们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只是觉得很有兴趣,毕竟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这纯粹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前者的结局大家也都知道了,结局大崩盘,甚至被称为日本漫画史上最恶劣的事件之一。因为作者用了近十年的时间,不停的铺垫众人如何反抗命运,如何追求自由,却用了最后一话告诉你,命运是无解的,所有人都是命运的奴隶,包括艾伦。所有的反抗都是无意义的,人类天生就是懦弱卑劣的物种,种族之间的矛盾无法化解,战争无法避免,最终只能是发动地鸣灭世消灭掉世界百分之八十的人口,让岛外没有实力再进攻帕岛。这个结局我就不评价了,网上的吐槽与谩骂已经够多了。我只想说这个结局确实让我挺消沉的。我固然认为人类这种群体没有能力解决种族世代延续的矛盾与仇恨,没办法化解资源不均导致的战争。但我还是希望结局是正向的,是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像飞蛾扑火一般,却充满英雄气概。人类需要英雄啊。有鉴于此,对英雄志的结局如何更是觉得无法看清。并且按现在的出版进度来看,能否顺利发行结局都是个未知数。尤记得当年正值少年,心里有无数的困惑,却没人可以解答,中学时就等待英雄志的结局,希望能给自己的困惑一个解答。天真的认为那就是终极的答案,是解决所有问题的灵药。如今看来,还在等结局更像是对自己青春的一种缅怀。“那一年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览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希望英雄志会再次带给我这种感动吧,即使是精神鸦片又如何,即使只是一种慰藉又如何,人活着总是需要一些相信的东西吧。就先聊到这里了,继续工作摸鱼了…
讨论一下英雄志的文笔 前十几卷就不讨论了,有关正统复辟的几卷读起来又太心酸,年少时读到萨摩在水瀑中救了卢云自己身死的情节哭的不能自己,所以这次重读就从魁星战五关开始了。生活中无奈和悲伤的事太多了,不想再在小说里添堵。英雄志最后几卷最让我惊讶的是对人性如此之深的刻画,而且这种刻画并没有以一种苦大仇深的面貌呈现出来,反而充满了戏谑调侃,仿佛在说不要见怪,有很多章节让我觉得像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写法,因为老一辈的武侠作品里从来不曾出现过这些东西。这种写法的好处是什么呢,让我觉得非常真,让我每次读英雄志都觉得很亲切,很温暖人心却不会是鸡汤,看到压抑的章节会心生怜悯却不会颓废自弃,且阅历越深越是能出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的未尽之意,这是一部读者和作品共同成长的书。好了,夸了这么多,现在说说我认为不足的地方。首先,文中的很多章节,让我觉得作者把读者看扁了,很多东西写的太明白反而索然无味,不知道孙晓出于什么样的考量,太多的解释太多的自问自答让我有些不舒服。第二点,我说过孙晓行文的表述方式我很喜欢,但是有些章节过于孙晓话就有些厌烦,比如卢云让琼芳解决那几个少年小偷的事,他跟百姓提起天魔的时候,我尴尬症都犯了,类似的还有马人杰提起西北灾民时用蝗虫举例的情节,还有陆孤瞻讲那个英雄的故事,一个人喜欢这么说也就罢了,都用这种表达方式真的尴尬…
英雄志——疯狂而孤独的呓语 应该说,以前从没像现在这样对这本小说这样失望,我曾经看过这本小说一遍又一遍,每次看完以为都有更深的体会。最痴迷的那段时间,我翻过了英吧所有的精品贴,钦佩于灵吾的博学多智,以及伍崇卿的自负多才,还有夕窗太师等等才女。那个时候我会看着孙晓写的一篇纪念友人的文字而泪流满面,我欣赏赞叹着这个男人的坚持,癫狂,所有的文字我都认真读着,我以为那也能给我力量。 可是现在我只想说,英雄志不过如此。 命里八尺,难求一丈,那个哀宗,不就是你吗? 我不知道是英吧怎样的气氛或是我自身的原因导致了自己对英雄志的狂热,以至于在心中无限的拔高它的地位,以至于向每个人不遗余力的推荐他。但是现在,不会再这样了。 我没资格批评孙晓什么,我至今对文学也只是门外汉,只是想说说自己的看法。一部好的小说,真的不只是有思想就可以的,对于英雄志中的思想,我也持怀疑态度,它写出了一个中年男人看到的世间百态人情冷暖,最后设置了一个无解难题让自己解决,却写不出结局来。。。。。 孙晓说他越读自己的二十一二十二卷越觉有味,或许他觉得他已经可以操控文字去表达他想表达的东西了吧。 说到底,这部小说从情节人物上算不上多么优秀,英吧里更多的是讨论政治之类的,向曾经的灵吾一样,非得从英雄志中看到现代化的困境,然后用一大堆他和我们都不太明白但看起来很厉害的专业术语探究这部小说的深层次内涵,最后我们一起感觉良好的继续探究下去,然后作者也被我们也被忽悠,越来越把这部小说往严肃宏大高深里写,而忘了这里面有多少漏洞百出的情节。大家的集体狂欢,很有意思。 我不知道孙晓现在的水平到了什么程度,也许很厉害厉害到让我只有仰望的程度,但他的以前很多文字都是颇为癫狂的,或者说是忽悠人。 深夜不眠的一些呓语,随性而写的,不喜欢的勿喷,觉得我浅薄无知的笑笑就好。
转一篇大话西游的影评 (一)人生,就是不停的错位 最近我又看了一便,突然觉得自己以前从没看懂过这部电影 在《大话》里,被贬为凡人的孙悟空名叫至尊宝,是一个没什么法力的山大王,爱上了白骨精白晶晶,后来,为了救回因误会而自杀的娘子白晶晶, 他借助月光宝盒,穿梭时空,想回到半个时辰前。 可是由于操作失误,他却回到了500年前。遇到了紫霞仙子, 于是,他意外发现,500年前自己居然是孙悟空。紫霞夺去了他的月光宝盒。 为了拿回月光宝盒,回到500年后去救白晶晶, 他只有追随紫霞的左右,后被紫霞所爱, 但他却不爱紫霞,只爱500年后的娘子。紫霞仙子用缩身法进入他的心, 在他的心里留下一滴眼泪,然后走了,他却从此爱上紫霞仙子。 后来,至尊宝遇到了刚刚来拜师学艺的白晶晶,他想遵循以前的轨迹, 就告诉白晶晶500年后他们是夫妻,他们现在就可以结婚, 白晶晶很惊讶,也用缩身法进入他的心,问他的良心是不是真的, 却发现他爱的是紫霞,白晶晶没跟他结婚。 后来为了救回被牛魔王胁迫做小妾的紫霞, 他自愿戴上钢圈,承诺观音抛弃一切情欲,保唐僧去西天取经, 于是得以恢复法力成为孙悟空。可是,他这个时候已经不能救紫霞了, 因为,每当他伸出手,都会 因为内心有情而遭到紧箍咒的折磨,只能眼看着紫霞飘走。 整个故事,充满了错位—当他是至尊宝的时候,他没有法力救回自己的娘子; 当紫霞爱他的时候,他爱500年后的娘子白晶晶; 当他开始爱紫霞的 时候,紫霞却已经离开他被牛魔王所困; 只有当他恢复法力有能力去救紫霞的瞬间, 没有错位,他爱她,她也爱他,可是,他们却失去了相爱的权利。 这就是人生,就是人生的残酷。 你莫要以为这是电影,电影,是真实的生活,我们常常就活在这样的错位里。 我们爱一个人,可他不爱你;有人爱你,可你不爱他; 当你和他同时相爱的时候,你们又忍不住互相伤害, 或他又早已有了家……人世间的情感就这样错位地在爱情、亲情、友情间流动着。 比如,有时候我们因为工作或这样那样的原因忽略孩子, 忽略家人,以为可以找个时间弥补亲情, 却发现孩子已经长大,他的童贞已经永远的与你失之交臂了, 你再也不可能拥有;或配偶已经温情不再,甚至亲人已人去楼空。 我们忍不住幻想,期望时光可以重来,一切可以重新修订, 可是,时光不可能重来,就是可以重来,面对相同的人、 相同的地点, 还是会像至尊宝一样,只因为紫霞的一滴泪, 而改变所有的结局,无法回到从前。 用六道轮回的观点阐释错位,就是一只猪活到尽头的时候,心生忏悔: 这一生荒废了许多时光,来生一定努力做一个好猪。 没想到来生它变成了一条蛇。它已经永远都当不成一个优秀的猪了。 有时候我们缅怀过去,其实就是留恋那段时光的美丽, 但,过去是不可重温的,很多怀有重温梦想的人最终的结果都是失落告终。
转一篇大话西游的影评 (一)人生,就是不停的错位 最近我又看了一便,突然觉得自己以前从没看懂过这部电影 在《大话》里,被贬为凡人的孙悟空名叫至尊宝,是一个没什么法力的山大王,爱上了白骨精白晶晶,后来,为了救回因误会而自杀的娘子白晶晶, 他借助月光宝盒,穿梭时空,想回到半个时辰前。 可是由于操作失误,他却回到了500年前。遇到了紫霞仙子, 于是,他意外发现,500年前自己居然是孙悟空。紫霞夺去了他的月光宝盒。 为了拿回月光宝盒,回到500年后去救白晶晶, 他只有追随紫霞的左右,后被紫霞所爱, 但他却不爱紫霞,只爱500年后的娘子。紫霞仙子用缩身法进入他的心, 在他的心里留下一滴眼泪,然后走了,他却从此爱上紫霞仙子。 后来,至尊宝遇到了刚刚来拜师学艺的白晶晶,他想遵循以前的轨迹, 就告诉白晶晶500年后他们是夫妻,他们现在就可以结婚, 白晶晶很惊讶,也用缩身法进入他的心,问他的良心是不是真的, 却发现他爱的是紫霞,白晶晶没跟他结婚。 后来为了救回被牛魔王胁迫做小妾的紫霞, 他自愿戴上钢圈,承诺观音抛弃一切情欲,保唐僧去西天取经, 于是得以恢复法力成为孙悟空。可是,他这个时候已经不能救紫霞了, 因为,每当他伸出手,都会 因为内心有情而遭到紧箍咒的折磨,只能眼看着紫霞飘走。 整个故事,充满了错位—当他是至尊宝的时候,他没有法力救回自己的娘子; 当紫霞爱他的时候,他爱500年后的娘子白晶晶; 当他开始爱紫霞的 时候,紫霞却已经离开他被牛魔王所困; 只有当他恢复法力有能力去救紫霞的瞬间, 没有错位,他爱她,她也爱他,可是,他们却失去了相爱的权利。 这就是人生,就是人生的残酷。 你莫要以为这是电影,电影,是真实的生活,我们常常就活在这样的错位里。 我们爱一个人,可他不爱你;有人爱你,可你不爱他; 当你和他同时相爱的时候,你们又忍不住互相伤害, 或他又早已有了家……人世间的情感就这样错位地在爱情、亲情、友情间流动着。 比如,有时候我们因为工作或这样那样的原因忽略孩子, 忽略家人,以为可以找个时间弥补亲情, 却发现孩子已经长大,他的童贞已经永远的与你失之交臂了, 你再也不可能拥有;或配偶已经温情不再,甚至亲人已人去楼空。 我们忍不住幻想,期望时光可以重来,一切可以重新修订, 可是,时光不可能重来,就是可以重来,面对相同的人、 相同的地点, 还是会像至尊宝一样,只因为紫霞的一滴泪, 而改变所有的结局,无法回到从前。 用六道轮回的观点阐释错位,就是一只猪活到尽头的时候,心生忏悔: 这一生荒废了许多时光,来生一定努力做一个好猪。 没想到来生它变成了一条蛇。它已经永远都当不成一个优秀的猪了。 有时候我们缅怀过去,其实就是留恋那段时光的美丽, 但,过去是不可重温的,很多怀有重温梦想的人最终的结果都是失落告终。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