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元宇宙飞船 橘子汽水90
关注数: 56 粉丝数: 49 发帖数: 6,424 关注贴吧数: 87
浅谈道家是怎样制造两千年秦政的 事实上,自古以来都有不少学者指出法家源自道家这个基本的事实,大多有理有据,铁证如山。譬如苏轼的《韩非论》,就指责老庄轻视天下,麻木不仁,导致了商鞅和韩非这种反社会人格的出现。司马迁的老子韩非列传也一针见血指出韩非之学,其本归于黄老。 只要简单对比《道德经》和《商君书》,就会发现李耳的观点和商鞅简直如出一辙。 道德经:自胜者强。 商君书: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道德经: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商君书:政作民之所惡,民弱。民弱,国强。 道德经:上德不德,下德不失德。 商君书:国以奸民治善民者,必治至强。 道德经:柔弱胜刚强。 商君书:以弱去强者强。 道德经: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商君书:使民无得擅徙,则诛愚乱农之民无所于食而必农。 道德经: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商君书: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看到了吧,商鞅的本质即是一个道家人,后世发明法家一词,无非就是想给道家甩锅洗白。 下面再来看看韩非的《喻老》篇,这篇文更好理解了,每一个暴正都是根据老子的原话引申出来的: 譬如讲述君主应该中殃集全的理论: 势重者,人君之渊也。君人者势重于人臣之闲,失则不可复得也。简公失之于田成,晋公失之于六卿,而邦亡身死。故曰:“鱼不可脱于深渊。” 赏罚者,邦之利器也,在君则制臣,在臣则胜君。君见赏,臣则损之以为德;君见罚,臣则益之以为威。人君见赏而人臣用其势,人君见罚而人臣乘其威。故曰:“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鱼不可脱以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这是老子的原话。韩非把它解释得非常清楚,就是不可把权力下放。除了秦始皇,还有一个深谙此道的暴君就是朱元璋,它和韩非一样,极其崇拜道德经,按照这一章的做法,取消了宰相的职位。 又譬如鼓吹烧书的部分: 王寿负书而行,见徐冯于周涂,冯曰:“事者,为也。为生于时,知者无常事。书者,言也。言生于知,知者不藏书。今子何独负之而行?”于是王寿因焚其书而舞之。故知者不以言谈教,而慧者不以藏书箧。此世之所过也,而王寿复之,是学不学也。故曰:“学不学,复归众人之所过也。” “学不学,复归众人之所过”,这也是老子的原话,韩非引申为读书无用,最好一把火烧掉。同理,庄子也曾经鼓吹“不贵书”,认为书籍毫无存在的意义。 司马迁、苏轼、梁启超等人把道法视为同一家,是在揭露这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道法同源。不要以为道家鼓吹无为而治,李耳实际上要的,是百姓无为,而统治者无所不为,所以老子说,“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如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道家的无为,其实要的是百姓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意思就是百姓无为了,统治者就可以无所不为所以道家完全没有资格去蹭亚当斯密,还恰恰是亚当斯密最大的对立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