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钩小溅👀 妙算如神
关注数: 330 粉丝数: 377 发帖数: 24,597 关注贴吧数: 58
曹操善于料事却不善于料人 料事,根据当前的形势及敌方的动态作出判断,设下战略和计谋;而料人,比料事更高一筹,要在料事的基础上还要把敌方主将(或君主)的性格、特质、优点、缺陷全都算计进去,根据这些预判出敌军的下一步动向。从演义中看的出,很明显曹操不擅长料人。 先说诛董卓,曹操先是屈身服侍以图刺杀,后是传檄天下诸侯联盟,表现十分活跃十分出彩,最后仍遭失败。而王允为什么能在无兵无将的情况下,却只略施小计就除掉了董卓,导致“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就是因为曹操只是因事设谋,而王允是因人设谋,从董卓和吕布的特质和缺陷出发,定下了连环计,而且一击必杀。 再比如他在濮阳败于吕布,险些被城中大火烧死,他只知道吕布无谋,却忽略掉了陈宫。他几次败于张绣,他只知道张绣无能,却不想想张绣对贾诩是言听计从。他在南阳城下得意洋洋地说“中吾计也”之时,如果他能多想一步,城中那个叫贾诩的人很可能会识破他的计,并且将计就计,就不会说出这样的话了。 放走刘备可谓是他人生的最大的失误,我认为主要就是因为他不会料人,他只看到刘备落入了自己掌握,毫无施展余地,他只看到了刘备在后园种菜,听到雷声吓的扔掉筷子。他就不想想一个胸怀大志的人,怎么可能甘心让你一直在手心里攥着?居然放刘备去追袁术,还把三兄弟一齐放走了,面对程昱还傻呵呵的说“让他去追袁术耳”。 按说他和司马懿的才干是旗鼓相当的,就算不如司马也顶多略逊半筹而已,为什么他在汉中被诸葛打的毫无还手之力,狼狈之极,而司马面对诸葛六出祁山来势汹汹,却能相持不下,令诸葛一筹莫展?说到底,司马与诸葛对阵时,他想的是“孔明在如此状况下,必会如何如何”“吾若是孔明,便当如何如何”,他是根据诸葛亮的性格展开对策的。如果曹操在汉中之战时能多想想“我这么做的话,孔明会如何如何”,那么即使最后仍然汉中难保,他也绝不至于败的如此丢人现眼。 他有没有真正料过人?还真有,他料定袁绍“好谋无断,色厉内茬”,不过袁绍这缺点演义中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出来,曹操作为袁绍的发小,要是再不知道,他就别叫“乱世奸雄”了。
曹操为什么放走了张紘还有徐庶 却说曹操闻孙策已死,欲起兵下江南。侍御史张纮谏曰:“乘人之丧而伐之,既非义举;若其不克,弃好成仇:不如因而善遇之。”操然其说,乃即奏封孙权为将军,兼领会稽太守;即令张纮为会稽都尉,赍印往江东。孙权大喜,又得张纮回吴,即命与张昭同理政事。 曹操难道不知道张纮这货原本是孙吴的人吗?这么说明显不是在帮助他而是在保护孙吴,居然还“然其说”,错过了一个平定江南的大好时机。如果说是因为当时袁绍未灭,忌惮袁绍而保存实力,所以罢手这也说的过去。竟然还把张纮送回东吴了,让孙权又添了一个得力谋臣。 —————————— “军中传言西凉州韩遂、马腾谋反,杀奔许都来。”操大惊,急聚众谋士商议曰:“吾引兵南征,心中所忧者,韩遂、马腾耳。军中谣言,虽未辨虚实,然不可不防。”言未毕,徐庶进曰:“庶蒙丞相收录,恨无寸功报效。请得三千人马,星夜往散关把住隘口;如有紧急,再行告报。”操喜曰:“若得元直去,吾无忧矣!散关之上,亦有军兵,公统领之。目下拨三千马步军,命臧霸为先锋,星夜前去,不可稽迟。”徐庶辞了曹操,与臧霸便行。此便是庞统救徐庶之计。 演义里徐庶进了曹营可是未献一策的,防马腾韩遂在后方造反这等大事,一直不肯出力的徐庶奇迹般的主动请缨,难道曹操真的没起半点疑心?幸好马韩造反是假,要是他们真的造反,徐庶暗中串通献关,后果岂不是不堪设想?
首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