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的感觉
追星的感觉
关注数: 13
粉丝数: 59
发帖数: 3,354
关注贴吧数: 19
【健入佳境】家有追星妈之五月版——傻子兵 傻子兵 迷上了李元芳之后,蕃茄开始研究自己的家当。 他有一把真正的龙泉宝剑,可因为太大太重,别说耍剑花,就是拿手里,小蕃茄也得用两只手来抬。所以在认真观察之后,小人儿决定放弃。理由还非常冠冕堂皇:“这把剑一点也不灵的,上面没有花的。李元芳的剑上面刻了很多花,还写字呢。” 说实在话,在看阿毒做的MV之前,茄妈还真没注意过芳乖用的剑是啥样子。怪只怪偶迷上他的时候已经是第三部的第25集了,在这25集里他老人家压根儿就没使过剑。一把链子刀高来飞去的,玩得正欢呢,害得茄妈整天在那儿琢磨“你说这刀是哪儿来的呢?”,最后只好跟着大家默念:“他很瘦,他很瘦,他真的很瘦。”所以,对于小蕃茄的观察能力,茄妈表示了由衷的赞叹。 抛弃了龙泉剑,蕃茄继续捣鼓自己的百宝箱,终于象孙猴子一般从里面淘到了两件称手的兵器:小竹剑一把,小木刀一柄。这两件宝物,大小合适,份量很轻,却又经得起厮杀与挥舞。于是,小蕃茄总是右手执剑,左手再硬行把刀摊派给茄爸或者茄妈道:“来,我们来打架!” 蕃茄的打架理由很挑衅:“我是常山赵小龙,来呀,和我大战七百回合!”,要么就是“我是关羽关小长,来呀,和我大战三百回合!” 茄妈一直很奇怪,为什么他不是“常山赵子龙”,或者什么“关羽关云长”,而偏要稍微地替换一下名头?可追问之下,蕃茄总是笑而不答。再问:“到底我是谁呢?我应该武功很高的吧?否则怎么可以和赵小龙、关小长之辈大战N百回合?”,蕃茄仍然笑而不答。他追求的,就是和你打一架。 这晚,茄妈又发现一个问题:“蕃茄,为什么总是你用剑,我用刀呢?用刀的人厉害哎,你看李元芳就是用刀的。” 蕃茄笑着说:“我的武功很差的,所以我叫‘赵小龙’呀,否则我就叫‘赵子龙’咧。” “那么你为什么不用刀呢?” “咦,我武功差呀,武功好的人当李元芳,所以用刀,我武功差么只好当傻子兵了,介么就用剑呀。” 晕死,搞了半天,偶是李元芳,他是傻子兵。啥时候老钱拍一部“李元芳大战傻子兵”,估计在我们家可以保证在百分之一百的收视率咯。 血灵 不知何故,蕃茄丝毫没有继承茄爸茄妈的鼻子,别说那高度,就是抗击打能力也是极差极差。话说茄妈,当年被某高中男生迎面一脚而来的足球正中鼻梁,涕泗纵横之余,那鼻子却是毫发无损。再说茄爸,据说当年在高中球队里司职守门之位,历经球击无数次,也从未出过血。可轮到小蕃茄就不成了,他那鼻子连碰都没碰过,睡着睡着就会突然流血了,真是可怕至极。 这晚,蕃茄又出鼻血了,而且在完全不知情的状况下一觉睡到天大亮。等早晨爬起来,茄妈吓了一大跳,旁边的小人儿满脸都是半干的血迹。 蕃茄大抵也被自己的模样吓到了,半晌都没说出话来,直到战场清理完毕,小脸也洗干净了,才突然笑了出来,大声叫:“李元芳,我是血灵,你快来杀我呀!”晕! 鸡犬升天这天回家,蕃茄神秘滴告诉茄妈:“妈妈,张子健也给地震捐款了!” “这又不是什么新闻喽,我不是早就告诉过你了吗?”茄妈觉得很奇怪,蕃茄不是早在老大的感召之下自己都捐了吗? “不是的,他又捐了!” “哦,你怎么知道的啊?” “我在我们小区里的黑板上看到的!” 天,老大在上海的窝点居然是我们小区???茄妈心里一阵激动,又暗想不太可能,要么,要么是作为宣传对象,所以居委老太太们把他给写在黑板报上了?“哦,你看到什么呢?” “我看到黑板上有他的名字:张子健,40块!” 茄妈当场晕倒了。这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型个案呐!看来,打这以后,任何叫“张子健”的人全都成为了小蕃茄的重点监控对象了。咳,老大,要不,要不咱再改个不那么普通的名字吧?否则天天听小儿广播“张子健”滴新闻,偶这心脏怎么受得了啊???
【健入佳境】当青春凝结成胶卷,拿什么来祭奠我们的《感光时代》? 从懂事之后,就一直不太愿意拍照片,因为总也害怕韶华老去后的自己无法再面对曾经如花的容颜。生于七十年代的人都比较容易伤感,因为我们出生的时代与我们成长的岁月相比有着太多太多的变迁,这样的变故,让我们不知所措,于是,也更容易怀旧,更容易伤感,总想拼命抓住一些过去的记忆,唯有它才真正属于我们自己。因为迷恋李元芳,于是开始寻找所有可以找到的张子健出演的旧片,于是,在前天看完了《感光时代》。我是一个不太懂电影的人,甚至不知道这部影片算是出自第几代导演之手,第六代,还是第七代?想来,自己和子健可以说是差不多时代的人,那么,我们都是看着第五代导演的作品进入我们的成年,然而,对他们的电影却有着太多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想法,因为我们的人生经历与他们有着太多太多的不同。我们没有那么丰富的时空移位,来体验不同的环境与人生,但我们却有着更为敏感的神经,更为复杂的内心世界,更为自我的人生理想。而当这些与现实生活发生激烈的冲突与碰撞之后,我们会觉得生命无法承受之重,而在电影里反应出来的感觉便有些玩世、有些放弃。类似的影片有王朔小说改编的一些早期作品,也有《苏州河》这样有些沉闷而颓废的电影。相较以上这些,《感光时代》要理想化得多。行走在现实与梦想之间的都市青年马一鸣最后寄情于乡野,他放弃了一些,但他得到了更多。说实在话,这是一个并不算很有内涵的剧本,它所能得到的共鸣也许只存在于小众之中,这些小众,便是我们这些同代人。可张子健在感光时代里的表演却是非常到位的,也或者,因为他本身就不是在演戏,而是在演绎他自己。以第一名的专业成绩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的张建新,想来对于演艺事业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吧?与他相比,我要自惭形秽得多,热爱文学的人却因为高考分数之差,不得不进入根本没有概念的考古专业。四年之后,张建新如愿以偿地成为了电影演员,而我又一次阴差阳错着,为了经济收益进入了证券行业。走到这一步时,张建新的人生可以说是完满的,而我,却已经向现实妥协了两次。可就如同《感光时代》里的马一鸣,不管是妥协也好,顺利也罢,内心与现实的冲突,灵魂的自由与躯体的受困之挣扎却是一天也没有停息。我想,在出演《感光时代》时的张健新对于自己的演艺生涯还是有着许许多多梦想的,因为对于电影的无知,所以我没有办法却猜测他给自己的人生定位是什么。可如果任由我来揣测,我只能将他想象成遥远的克拉克盖博,或者,记忆中最后那部令我感动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不管是什么,“出演更多的角色,尝试不同的角色”一直是张建新所追求的,为此,他不停地改变形象,不停地尝试着突破。然而,现实又是残酷的,中国电影的没落让我们这些观众每次出得影院都要仰天长叹:“又浪费了我一百块钱!”,而小众化的问题又始终困扰着那些努力着不愿意妥协的电影人,他们的作品通不过审核,进不了影院,而即使进了,也没有观众看。象张建新这样空怀一身演技的演员终于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了,他改名为张子健,开始拍摄原本并不入自己法眼的电视剧、肥皂剧。我想,初入此行的子健内心肯定是挣扎过的,他看不上《甘十九妹》这样的剧本,更不想就这样突然蹿红,变成一个电视机前的“熟人”,毕竟,在大多数电影人眼里,电视剧还是低档的,大众的,或者说,世俗的。这种感觉,就如同我自己领到第一个月的奖金,有些迷茫,有些不甘,但调头看看那些没有向生活妥协,仍然执着于自己梦想,却清贫着的同学,于是,纵然是不情不愿,也只得继续在这个充满了铜臭的行当里继续下去,因为人类生存需要的,就是这样的铜臭。与我相比,张子健仍然是理想的、高贵的,他并没有妥协,他并没有借助《甘十九妹》之势索性在电视里混个脸熟,他仍然坚持着自己的梦想,直到,这些梦想慢慢地,还是变得支离破碎。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妥协也好,坚持也罢,最终都找到了出口。我碰到了网络时代,可以在另一个生存空间里继续自己一度以为不得不放弃的文学梦想;张子健遭遇了快餐时代,在这样的环境中电影似乎也并没有那么高贵,电视也未必就是低端。在这个网络时代里,只要你认真地写、用心去写,你可以在网络上得到更多的受众、更大的满足;在这个快餐时代里,只要他认真地演、用心去演,你可以在电视机前得到更多的观众、更大的认同。想来,许许多多同代人的心路历程都是一样的,从不愿低头,到低了头却不甘心,到现在,不停地修正自己的人生定位,走“曲线救梦”的道路,我们放弃了一些,但我们适应了社会,也完整了自我。如今,张子健已过不惑,而我也正在奔四的途中,我们曾经的岁月都已被凝结于那些胶卷之中,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我们都可以有一些东西,可以拿来祭奠曾经的《感光时代》~~
【健入佳境】谁给我传一个<诀别诗>的MV啊? 在土豆里搜到了,可安装了程序仍然不让下载,谁给偶传一个啊????
【健入佳境】这里可以给元芳和神剧投票啦!!! 子建迷们,元芳迷们,快去给子建投票啊http://yule.sohu.com/s2008/dianshijupx/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