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lewuu
kalewuu
http://read.jd.com/12484/598368.html
关注数: 0
粉丝数: 185
发帖数: 1,305
关注贴吧数: 5
Model 3 五万公里了 里程破5万了,越省钱跑得越多,省钱果然是个伪命题。跑了这么多,除了些鸡毛蒜皮,大部分都是省心。两年沉淀下来了,想更新一些有用没用的想法,鸡蛋里挑点骨头,因为有些设计的初衷是美妙的,但最终感受到的却是一份焦虑。贴吧人气一直在增加,有几个如“山王泽北”这样的大神在一直默默付出,每次都会把最前沿的新鲜发出来,我等也跟着尽点力: 1、保养:4万公里的时候大保养一次,所谓的大保养也就只换了刹车油(最贵的费用竟然是工时费) 重点是轮胎,因为经常开快车,米其林最大缺点就是不耐磨,4W公里后胎几乎磨平了,前胎纹还很深,最好还是两万公里前后胎交叉换一下匀一匀。原装胎价格很贵,我找了很多最后选了『倍耐力P7新款』,非常粗壮有安全感,优点是湿滑天气排水好,价格上便宜一半。缺点当然是噪音多一点了,其实是感受不出来的,本来就很吵没啥区别。 2、辅助驾驶:我仔细算了下,5W公里有3W都是开启辅驾完成的 (每天上下班30公里高架,高速不下30次—平均每次400公里),辅助驾驶已经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了,对辅驾的信任也是建立在它日复一日一次次稳当的刹车中。开高速一般我更喜欢用车机自带导航,因为NOA连变道都自己决定,它的决定基本都非常合理。所以最近开放的3万元买个Eap我想大家都试了,贵是贵值也值,最大的区别就是行驶的流畅性。 但工具都是有两面性,怎么用都是人的事,很多人质疑的地方就是『危险也源自于信任』。我觉得我们需要坚守的铁律就是像保持『童真』一样保持警惕,只不过这种警惕不是绷弦的紧张,而是轻松地观察。最作死的行为除了睡觉,我想也就低头看手机了吧,千言万语先把这两种排除。说大实话手机这事我也控制不住,我能弥补的方式是把手机抬到眼睛的高度瞅一眼,用余光罩着前方,至少不会像那位大老远就能看到的白卡车,硬能撞上去,你说他还能在干嘛。大部分时间我都只是放个音频或视频听声音为主。 3、辅驾的槽点:1-我觉得最明显的细节是超车时,前车偏离道线,它会贴着那车而不是绕过去,把旁边那辆也吓得不轻,可能它认为间隔50公分上都算正常,但要是贴的是大货车,车是不怂人会怂。 2-轻转方向盘的提醒频率太高,间隔太短,转变成了一种新的焦虑,违背初心。我觉得间隔长一点2倍3倍都能舒服点。 3- 长途远行两三百公里后,腰开始不舒服,辅驾的存在感变弱,怎么着都坐得难受(不过不知是不是我个人腰不好的原因)。 4、NOA的槽点:喜欢这功能是因为终于有种“车子”主动伺候你的感觉,设计思路棒棒的。毛病1-自动变道时,先提示『准备要变道了』过两秒又提示让你『轻转方向盘』,再两秒后它才慢慢变道,里外里5秒过去了。第一次提示的时候,轻转无效,第二次提示才能操作,这节奏拖沓得让人很崩溃。 2-它决定转向而你不想转时,只能反拨转向灯取消。不能不去理它,否则会一直提醒直到蓝屏(但我也想不出更优的设计)。3-自动出高速没实用性,如果匝道变双车道,它会凌乱。如果有限速40,它就老老实实地降到40,你不得不取消。 5、Model Y:为什么更喜欢Y,我觉得它并非Model3的对立面,是一款定位独立、可甜可咸的综合代表。即使它比3的操控略差一点,但车身比例,大空间,装载力其他方面优势远远抵过那么丁点的操控,我开Model3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正好是Y能满足我的。新款的Y画蛇添足的是坐椅加厚,驾驶位感受上变得小而拥挤。 6、去年一直不断地出现了负面事件,产品的更新也不稳定甚至有倒退之举,我一直不认为铁锂3是款好产品,随着『行车记录,电池保温,娱乐,更多软件的加入』耗电占比的提高,电池本身的衰减,可用电量会压缩得更少(像我已经从500衰减到460了)。如果日后不能更换不同续航的电池,真是杀鸡用牛刀可惜了整车身。我觉得未来的Model2更适合代步定位,3和Y的短续航至少需要500,长续航700+,那时才是它真正发飚的时代。 最近的惊喜是新款的S和X,效果图乍一看好简单,设计风格越来越偏向『笨拙』,却没有讨厌的细碎,多了份厚重,内饰线条的分割大气,好的设计就是这样:大巧若拙,重剑无锋。 7、蔚来EC6和Model Y的对比: 这是两款完全同定位的车型,论产品力差不多,但EC6必须选100D才跟得上Y的续航,再加选2-3个基础配置在45万左右,价格整整差了10万。内饰用料再吹牛,也抵不上10万的差价,可见没有自主把控生产线和工厂,就一直是带着枷锁前行,借着堆料的名义定高价位来掩盖优化的不足,但堆料是很容易被复制的。特斯拉难以被复制的是『不断地降低成本,探索更好的制造材料,优化量产的速度,降低更多的能耗』它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在底层架构上。而在语音、倒车、内饰这种皮毛技术它是睁只眼闭只眼,这能吸引看热闹的,但以后随时可以调整。车企如同一个人,在同样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先注重什么就先收获什么。 其实蔚来最优秀的是外观设计和品牌形象,我个人也很喜欢。它应对价格的策略是租赁电池,每租几年升级电池,租赁时间相当于你这款电池的折旧费用, 来区别于特斯拉整车更换的折损。 8、碰撞安全: 因为全新框架和电池的存在,好的电车都会在安全上更加更用心。通俗一点理解,安全就是做成一个有着胖子般的皮肉,瘦子的体重,金刚不坏的内核。除了驾驶仓已经安全十足的超高强度钢,3和Y在电池框架又用了更高强度级别的防撞梁,所以它的侧面碰撞远远好于油车。不管是乞丐还是顶配统一车架,安全性一视同仁。 为什么这要夸一下,因为说得低调,做的比你想象中的要更好。想想我们以前遭遇的那些合资车企,按着标准在安全上各种减配真是天壤之别。 4680电池的安全性有点类似于刀片电池,续航要远高于刀片,但它们共同的缺点都是体积包要略大一些,估计3和Y的设计要略微调整一下,老款无法更换4680,所以4680的Model Y可能是最先进入一个全新维度的电车,兼具了『续航+能耗+安全』,遥遥领先。 9、 动能回收: 在『动能回收设置取消』的问题上,我是坚定的反对者。在我手动行驶的那2万公里,强回收和弱回收各一半一半,穿插着用。虽然我很喜欢开强回收,但实在缺不了弱回收。就好比一公斤的哑铃的确很轻,你举100下都轻而易举,但你举个一整天不放下来试试,你的肌肉无法在一舒一张中获得休息。Tesla在电车中的地位相当于央视春晚,它辐射的客户群是更广泛的普罗大众,人的素质参差不齐,不排除有些人天生黄金右脚怎么踩都不会累,但这种行为就是小众。看看贴吧或者头条里的各种车评、评论就知道了,支持和反对声一半一半。其实没人反对强回收,都只是想要多个选择。这还真不如『小众』的蔚来做得更好。 有次我从厦门开回宁波,因为中途充电耽误了时间,归心似箭,我用标准加速和回收开得快一点,把我妈就开吐了,后来几次我自己当乘客的时候也晕过两回,将心比心我就更愿意以『乘客』的角度去着想。试想如果哪天我带着一车的朋友出去远行,然后我还得说:这车只能我自己来开,你们开会有点不适应。这不就变成一个笑话了吗,而它不也失去了一个『趁机宣传』的机会么? 结尾: 虽然这车给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我也不想一味地吹捧,有一说一。但粉特斯拉,值得推荐的是它奇特的造车思维,无论是一体压铸,大面积铺超充,还是自己研发电池,一切都是围绕着『效率最大化』去倒推步骤,不用在乎陈旧的过程,去掉一切束缚,或许能启发一下我们平庸的大脑,开悟自己的生活。。
4680太生猛了 又不想等,又想要4680,需要再换两次的觉悟。 拖到下半年观察600公里的四元锂什么价格,太贵了回头买480公里的(有二手更好),续航如果加量不加价则买600公里,开4-5年等4680价格理智下来再入。 最痛苦的选择是直接等4680,很有可能一等三年价格又高
试驾了Model Y的感受(WTF) 期待了好久今天终于有机会试驾Y了,却被突如其来一个细节。。。这是什么鬼???能量回收制动(设置)没有了,取而代之的只有『标准强回收』, WTF瞬间心里万马奔腾,这是哪个傻帽想出来的方案,这恐怕是特斯拉有史以来最最掉粉的一个操作了。 开了两年的Model3,没错已经非常适应单踏板的强回收逻辑,而且也很喜欢开,上下班高峰期都是这么开的。但直接把低回收给去掉了是万般不可。现在标续的Model3应该全是这样吧,一个人开的时候电门松得快慢倒也无妨,司机不会晕车。但车上有乘客的时候你能指望每个车主都小心翼翼地松电门吗? 间隙性地使用强回收也还行,如果你正好要开一整天的车,你的小腿受得了一直踩着电门不放吗。小腿想缓缓劲不想踩了,一松开来车子立马停了。 当你连着开3-4百公里的长途时,小腿就有得受了,这是为了强制让你使用FSD吗?一个1公斤的小哑铃你举个几十下都觉得好轻,但如果让你举一整天都不能放下来呢? 蔚来EC6把脚感和操控做得越来越舒服的时候,特斯拉竟然反其道而行。。。这真的让我无法理解,买Y的心情都没了。 至于别的方面,一上车就能明显感受到与3的区别,车一动起来立马左摇右晃,过减速带开始有余震了,悬挂软了许多,这是SUV的共通的特点,开ES6更晃,汉非常棒。 现才发现3虽然很颠菠,颠得很干脆,稍纵即逝。Model3的转向指向性更生硬,开快车的时候突然转向不带过渡的,直接硬转,让我觉得不像在开车,更像是玩某个游戏。Y的转向柔和了些许,舒服很多。 由于车重,加速感受上肯定就偏肉一点,没有像3一样0延迟,尽管数据上还是差不多。也可能是因为我的3是双电机4.7秒的原因。 其他一些不好的小细节: 后排开门仍然没有机械开门把手,我一直都认为这是必须品。 后排玻璃为啥不做成双层玻璃。 后视镜做得非常小且粗糙,廉价感特别明显。 中控无线充区域被封死。以前可以打开翻盖,插上USB线,给导航的手机充上电。现在。。。也是倒退设计 特别满意的地方: 前备厢大好多! 中控台区域材质好很多,精致很多。 后排靠背可以放倒一些,坐后排舒服多了。 热泵空调可能比想象中的还要棒。 纵使有万般不是,还是期待它能通过软改把能量回收还给我们,真的要学学蔚来,既可以设置成强烈的回收感,也能设置成油车的感觉。
特斯拉比国产品牌强在哪里? 最近虽然Model3的销量多次破记录,但引起的争议也越来越大,分分种秒特斯拉的声音到处都有, 很多人并不了解电动车的标杆除了品牌名气大,到底强在哪里? 我仅我自己的一点认识举几个例子分析一下BYD+蔚来,比起特斯拉还有哪些不及的地方,让过于理想化的人冷静一点。我不是数据流,只能从一些大方位上用粗俗浅显的语言来描述,下面直接直接切入正题: 1、OTA升级概念,特期拉是最早提出OTA的,也是典型的把OTA贯穿在全系列产品的车企,就算以后出10万的车型只要它是特斯拉,就能OTA,就能支持自动驾驶。BYD车型种类很多,但它还是非常保守的传统车企,需要挑选特定车型才有。蔚来全系支持OTA,但蔚来车型不齐全。它们想做到特斯拉的程度,必须经历一小次断臂式的自我颠覆,把现有车系重新规划,这样在时间上的延期非常不利。对未来大部分买家用户来说,他们会倾向品牌力的选择,不想自己买了车后被孤立。假如一个车主买了一辆BYD十万的E2,它就只是单纯的一辆单车,BYD每年的出新都会让它加速淘汰。 2、环保概念,首先比较酷炫的是特斯拉工厂都可以做到自我太阳能发电自给自足,不说这有多了不起,而是它在每个细节上都贯穿理念体现品牌的说服力。在制造上Model系列的零配件数量是普通车的1/3,全车线束也从3K米缩减到几百米,这对大规模制造来说就是最大的环保。在优化能耗方面,ModelY可以以SUV的重量达到跟Model3一样的能耗,所以SUV的能耗转化反而更好。 环保上最大的颠覆我觉得它可能会做到终身不用换车的地步,车载软件功能可以OTA,硬件可以升级芯片,主板,摄像头,电池。车主自己要做的主要就是换轮胎,因为它的性能已经是跑车级别了,你想换车的理由不太可能是性能车换回普通车。 电池方面BYD和Tesla都会进入百万公里级的长寿电池时代,电池淘汰的速度大幅度减缓。 所以环保不只是简单的烧煤污染,电池污染,它是一个综合的维度。烧煤发电是国家层面的事了,国家未来的规划就是利用『特高压』发展成一个清洁能源为主的『超级电国』,对我国来说,电车是必然的选择。 3、自动驾驶的技术发展,取决于庞大的用户基数,特斯拉正是因为全系共享技术,每一位用户使用AP时上传的数据累积的体量,使AI学习处理能力会指数级进步,这让其他品牌无法企及。举个例子,它的卡车就非常适用辅助驾驶技术,高速上卡车的速度不用很快,可以长时间保持单道行驶。对物流公司而言,它的路费成本(用电)和人员成本都可以直接减半。同样的价位前,人们更愿意选择Tesla还是Volvo呢。 BYD想做到这种程度,问题又回归到了推翻产品线的逻辑上。 4、大规模量产能力,很多人都嘲笑过特斯拉过于简化的内饰,却不知道它背后意味着什么。在电池未有大突破之前,电车初期不太适合豪华感和复杂化,你开着一辆豪华的ES8想去驰聘内蒙大草原,糟糕的建议。如果你想让销量最快速度普及化,一切都必须为『能耗』和『效率』让路,只要你的优点足够亮,就能赢得市场占有率,销量的大幅增长带来的现金流支持和自动驾驶数据才是重点。 我也很喜欢蔚来的ES6,但从这个角度去看蔚来,它是典型的反其道而行之,所以现金流问题一直让它如坐针毡,资金的困难反过来会滞留你全局的发展。在这个需要快速占领高地的战争里,制造一款叫好却不叫卖的车的意义重不重要呢? 很多人会反驳我, 特斯拉不也是这么过来的么?哈哈不可同日语与,因为当年特斯拉这么做的时候,人们都在看热闹和嘲笑,没有对手搅局。让它有充足的时间建立起了关键点,这些点组合起来筑成了一个大型堡垒。当现在进入了竞争期,再做这些事的成本已经比天高了。 让我们假设一下,BYD的汉和蔚来ES6,今年都收到了30万辆订单,听上去是极其让人振奋的消息。谁能想到对它们来说可能是场大灾难,生产线的不足和重建,可能要花上3年以上的时间交付这些车,3年里产品早已迭代,大量买家退单,而车企把大量精力都花在制造和交付上,别的该做的进度全部拖延,时间的代价不只是销量的减损,影响的是整个盘子。特斯拉平均每一个工厂的年产能正常情况就能达到年产30W辆,加上Model3和ModelY的零配件数量70%通用,它如果再研发一款低端两厢车,零配件的优势会发挥得无与伦比,任凭你怎么跟他竞争,它都能保持良好的毛利润,而你有可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限于篇幅仅说了4点,光这4点就能看出国产要做到之困难重重,希望目光短浅的都只是吃瓜群众,而我们的车企还是要把目光盯准要害,特斯拉从一开始做的就是飞轮效应,在巨浪滔天未到达之前,人们远远看到的只是渺小的浪花。在它还未去扫荡低端市场之前,能够出现屠龙少年,否则我们就只剩下唯一的一个办法:让马斯克变成中国人
开了一年Model3想说点的啥时光匆匆眨眼一年多了,3W公里 开了一年Model3想说点的啥 时光匆匆眨眼一年多了,3W公里不到,新鲜劲早已退去,喧嚣过后终将回归平静。 开了一年多在很多细节上憋了一肚子的不爽,我觉得Model3问题还是多多,但这车的确能够巅复人对车的认知度,如果只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我想的说还是:『每一次上车前心情都是愉悦的』 下面就一些细节分享一点自己的看法,想到啥说啥,抛砖引玉。 1、一年时间续航从500衰减到480公里了,衰减了4%,速度比我想象得快。 2、国产短续航的操控性略有区别,车子显轻开高速略飘,方向盘也细很多,市区内 轻松模式要轻快很多,这点不错。 3、刚买来那会我一直想要一个时速投影Hud,后来开了一段时间Mini和蔚来,才发现是不需要的,车速加急的时候眼前是迅速前冲的画面,投影的小数字是白色的 你要对焦去找那个数字要0.5-1秒,路面会失焦有隐患。而大屏上的时速,是白底黑字的,黑字非常好辨别,用余光迅速扫一眼就能感知到数字,用的时间要短很多,反而安全。 4、自动雨刮肯定是忽略的,每次都是边开边手动调节雨刮,虽然影响也不是很大。但我发现语音指令功能才是最需要先开发的。 5、语音功能的操作设计非常好,按一下右边滚轮就可以说话了,比扯着嗓子傻傻地喊『嗨NOMI,小P小P』好太多,实际场景就是车上有其它人,尴尬。 语音指令就该既能复杂又能简单明了,比如:去万达广场,电话老妈。 简单的指令能免掉你说话的尴尬。我尝试了很多指令: 『雨刮调到3档,空调调到3档,加速调到标准模式』它提示是『不理解指令』,但我说的话,它都能听懂识别出来,就差理解了。 6、下雨天开后备箱盖,从没留意到有明显水流进后备箱,再大的雨也没有。网上很多评测反复提,我觉得真的是矫情。下雨天的问题是,倒车摄像头经常被淋模糊 7、最想吐槽的点,就是APP打开后的连接速度,通常等上10秒以上,想用个『召回』,等20秒以上更是常见,偏偏我还很喜欢用,两眼放空站在原地吹着西北风,抓狂地等待着它连接成功。 8、用AP的时候,在高架上莫名奇妙被限速,不知道是不是楼下地面的限速还是别的原因,当别的车都以80码从身边穿过,自己被莫名限在50码,而且是无解的 9、在高速使用AP的时候,最大的问题是 大转弯的道线不会自动降速,仍然保持120码时速,直接挑战你的心理承受极限。还有高速上的波浪路段,如果你没察觉到路面有起伏,120碾过的时候也是能吓掉半条命。 10、系统已经推荐我花钱升级到4.1秒,对我来说不需要。我需要的是加速模式 可以像蔚来一样有个6.9秒档,那个速度感是最舒服的,轻松模式还是嫌慢。 11、刹车还是软,跟车紧了就得时刻准备深踩,有一次开了宝马,才知道好的刹车脚感有多好。不知道能不能自己改造。 12、AP跟车的间距最小是1,跟前车相隔的距离正好能卡进一辆车,只要旁边车硬来是进得来的。我在想跟车间距能否再紧凑,只要速度在低于80码以下的基础上,利用摄像头监督前面"两辆车"的状况,根据实时情况作反应,是来得及的,因为这才更接近我们现实的开车状况。 13、AP的实用性是不错的,我这一年多,几乎每一天都用,98%的情况它都能应付良好,只要对它的脾气和习性掌握好,用起来顺心。但我觉有一个原因可能是我跟很多男生一样从小玩游戏长大,对电子产品类掌握的灵活度是相对好一点的,对于女生和中老年人,能不能轻松控制就难说了,工具使用的好坏,永远在于人,而人才是最不安定的因素,对AP永远要留个心眼。 14、500公里的续航意味着 700公里以内的远途都能轻松到达,中间在任何一个服务区补一次电即可,国家电网充电功率在40KW左右,偶尔能遇到90KW的,90的跟超充区别不大。希望国网早日放开功率,中途下高速去找城市找超充,算上来回的时间还不如在服务区补电了。 15、我曾从宁波开到厦门800公里,开这么远的问题不是花多少时间充几次电,而是开这么远你坐得有多累,AP也救不了你。 综合平均下来的速度也就110-120码之间,特别在台州段开不快的。想想跟动车比,汽车的速度真的好慢,超700公里以上的更佳方案我还是推荐坐动车,到目的地再租车。 16、曾经我以为买了这车心愿已了,找到了真爱。直到看到了Model Y最近的一些测评,又心生歹念,流下了贪婪的口水。好的产品总能挖掘出你内心的欲望。蔚来ES6大体也优秀,但蔚来的屏幕系统跟它的内饰比差了一截,拖了后腿。宁可内饰弱一点,屏幕系统更重要。而且ES6的悬挂偏舒适,加速的时候车子摇晃得厉害,这点也是不搭的。蔚来整车一致性不好,但好在外观设计非常不错。 废话了许多差不多告一段落吧,欢迎补充
换了3400毫安电池,终于牛了 自己拆机没经验,不小心把无线充电给环破了,不过换了之后真的是XR附体的感觉,非常耐用。还是蛮值得的,推荐一个。不过XR才2940毫安,这个3400毫安感觉上跟XR差不多,还是有水份的。
手机架到了,不错 跟屏幕的前后距离落差如图(就是深度),稳定性很好,长途必备啊
提车半个月的感受(收尾篇) 一眨眼提车都半个月了,限于工作繁忙日常代步为主,每天来回35公里生活单调,所以只是驾驶体验,已经写了好几篇感受了,不过随着大脑的冷静和适应,越来越趋于理性看这车了。 一开始头脑发热,脑子里只是兴奋新鲜,每天只开标准模式,到处邀朋友去体验,接着经历了失望,标准模式的能耗是不能当作主要,日常应以『轻松』为主,有上当的感觉,甚至一度嫌弃『轻松』模式的肉感,沉重的电门。一阵失落之后随着时间推移,所有的感觉慢慢地麻木了,中途无意中穿插开了很多次奥迪和沃尔沃,最终回归理智,现在能清晰地感知它到底是一辆什么样的车,因为我已经捋顺了『轻松』的脾气。 以下属个人感受:Model 3的『轻松』模式堪比一辆2.0T的油车(纠正了之前说的是2.0自吸),它的直线加速没有涡轮介入时的激进窜动,没2.0T快,可是电门的受力很均衡,不需要区分轻重缓急,猛踩猛刹都不会突兀,感觉加速慢,却又有种轻盈的,动力十足感。燃油车很多时候要控制好油门的力,区分轻重,随时配合急刹。model3我一直调的动能回收低,竟然可以极少踩刹车,留好距离预判就行,绝对不会头脑晕眩。所以综合说来时间越长久越觉得比开2.0T舒服。 关于转向支撑,我开车有个陋习过弯道喜欢加速,以前每天上高架都要入大弯我常常开得急,被甩得东倒西歪练出一身斜腹肌。换了model3后,如果不是现在提起,我好像已经想不起来最近身体有倾倒过,依稀记得好像总想夸它一件事情,应该就是转向。说方向盘很硬的小伙伴相信我,隔段日子你会觉得正正好。 以前以为操控都是车评人弄得玄乎的一套说词,平常人很模糊。现在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一流。 说起辅助驾驶,先想吐槽一下model3糟心的说明书,那语法不知是让谷哥翻译的还是请了最严谨的作者写的,恨不得每一句话都想让你揣摩3遍以上才看得懂,我表示已经扔了。贴吧里的小伙伴就是最好的说明书,很多问题都是在交流中掌握的,比如取消辅助驾驶我只会踩刹车,原来往上拨一下就行了。辅助驾驶很多次都在高架下班高峰期使用,有一次跟前车保持着距离被一辆车子强行插队,没有自动刹车,离前车应该只有2米(70码速度),我实在不放心还是踩刹了,还有我开在最左道,中间道并排的车贴得我很近,如果人为操作我会立马减速错位,但它没有 我也判断不好这倒底属不属于有隐患,辅助驾驶很喜欢使用不需要吐槽,就是一定别玩手机关照一下,即使它有很多糟点,你只要看着它开也轻松很多。 (收尾:贴吧常常会有抬杠的小伙伴来说跟XXX车比,这点不好那点不好。我的个人习性是属于外型看上眼,性能操控两大关键点可以,那其他所有的问题不求尽善尽美,过得去就好,因为关键几点我满足了。如果让你满足的关键点是内饰需要按钮,要有金属质感,悬挂要舒服,后排座椅要又高又长,那你按着那个要求买不就好了吗。同样的价位,我的A朋友,不喜欢model3,超喜欢凯迪拉克CT6,沃尔沃S90,在我眼里凯迪拉克是外型比较丑一类系列,但人家喜好的是车大空间大加混动,这才是他的点。我的B朋友买了卡罗拉混动,经常跟我夸加一箱油能开800多公里真TM省啊,座椅有多有多舒服,整个宁波开滴滴的快被卡罗拉给垄断了。我问了句加速怎样,他说就这样开开好了啊。实际上啥也没什么好争的。
聊聊Model3被吐槽最多的内饰 今天帮朋友开奥迪去保养,操作各种错乱,一直去拨雨刮。在奥迪展厅各种性能RS系列,看得眼花缭乱不愧是经典牌子,隔壁是奔驰也顺便去逛了一下,很多车都进去坐了一下,突然想 总看到很多人在吐槽Model3的简陋穷酸的内饰,那所谓的豪华感内饰到底会让人有多激动。 我以前是学绘画和设计专业的,学绘画最大的收获是如何概括眼睛看到的,不可把对象的繁杂描得面面俱到,外型、线条、颜色都可以概括,所以也能理解简约风格的美, 我也不排斥奢华,只要它讲究平衡,协调,整体,就有一种美。 坐进奥迪奔弛的内饰,我感觉它玩的是传统和延续,要保持这么多年来一贯的工业风格,在这基础上一步一步缓慢地递进升级,所以还是有大量的金属、真皮的装饰和包边,各种材料的穿插,然后一点点添加现代感的屏幕。用的是一种复杂混沌成一种豪华感,一种受束缚的『豪华感』,像是理工男式的索尼电器风格,20年前看很有设计感,但现在看感觉已经不属于这个时代了,我觉得这个『豪华』是习惯性的观念和口碑上的。 这么一看Model3更像是 不受约束,随性发挥的抽象派,没有要追随的传统,什么都没有,在创意上直接就是干。但我觉得它是有美感,它的内饰跟外型是和谐统一,简约大气的。它在美学上是有一种豪华感的,就像看顶级的室内设计也很注重这种简约,重点突出某个亮点,比如色块,比如空间分割,而弱化很多局部设计。 现时代的人每天要接受外界巨大的信息量,大脑潜意识更喜欢看到简单的让它不用吃力去分辨的视觉信息,所以极简风才会变得高端,因为它代表着专注和平静,它要的是对人们视觉和心灵最简单的冲击,当然Model 3倒是没达到顶级的设计感,我认为也只做到了七八成,方向对了。 奔弛的屏幕不管多霸气,它实际的意义没有这么大,屏幕主要是用来导航和倒车影象,现在车载的导航不如手机导航实用,为了接入Carplay只能使用苹果手机。屏幕功能如果太全能,太像电脑反而会影响司机的专注性,人是最经不起诱惑的动物,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切断来源。哪天真的全马路都自动驾驶的时候,屏幕就可以用来娱乐了,现在不可。后排坐椅中间位置隆起的台阶跟Model3的平坦来比,Model3要实用得多,奥迪和奔弛真皮再好,也只适合坐两个人。 实际上路过程中最常用的功能是:雨刮,音量,空调开启。 这3个功能的操作还是方便的,设计还挺合理的,唯一的缺陷是『速度显示』,很多车评都说不影响观看,适应一会就好了。 真的是扯淡,我在加速的时候,根本不能低头,因为太快,忍不住低头看一眼已经130码了,这是在市区。。。这车的速度感让人迟钝,以后第三方抬头显示是必备品。
。。。异响是天天有,脚垫不错完美吻合,除了贵,送屏幕钢化膜。 这个牌照架真心不错,导角工整厚实,看上去像生铁一样,很干净粗细正恰当,推荐一下,网上找了很久,碳纤维牌照架的效果其实不好,而且万一被刮擦3,4百就没了 坐驾驶位发现显示屏永远不灭,偶尔想在车里睡觉或等人不希望屏幕一直开着,以为这车子高级到连最基本的“熄火”功能都没有。现在弄懂了,点击[安全]-[关闭电源]哈。
已提车,前几天的不爽放一放,先激动一下。数了数,宁波交付点35辆车,性能版好像就3-4辆,不知后续还有多少。 我的车有一点问题,朋友们如果见过类似请指导一下,就是开启灯光一栏全灰,不能设置,无论重启多少次都没用,到了晚上灯光自动开启,但是还是不能人工开关。。。 试开了一下感觉脚感好沉重,虽然调成标准模式加速的确爆走,但油门踩下去初期还是沉沉的,以前开过A3运动模式油门会窜,感觉加速前一秒还是A3来的劲。动能回收低,也始终感觉有个皮筋在后面拉着,或者说很像以前油车开了一半才发现原来手刹忘了放下。
今天被告知交付要延迟
宁波鼓楼店,各位铁友看后会不会痛心 发现营业关门的时候,服务员是这么收拾椅子的,难怪摇杆会坏掉,BS鼓楼的工作人员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