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f155752 hsf155752
关注数: 41 粉丝数: 273 发帖数: 3,964 关注贴吧数: 174
台w华视红楼梦 简介:与央视版相比,华视版确实有许多重大的不同。央视版的爱好者往往也是针对这些不同点批评华视版。 第一、政治意识。央视版拍摄于80年代,《红楼梦》中的阶级观仍然受到重视,这样才能理解为什么前两集要给贾雨村这个人物那么多篇幅,为什么拍林黛玉进贾府时那么重视礼教细节,甚至还要给一个无名无姓的小丫鬟单来数秒的镜头。华视版显然没有那么深的考虑,对作品中涉及政治的情节处理,走的是官场、宫闱秘史的路数。一些红迷看了华视版第一集就不爱看,多半是因为这一集丢失了太多细节。 第二、时代审美。《红楼梦》反映了清季贵族的审美观,既有琴棋书画的典雅,又有末世悲剧的感伤。央视版较好的表达出了这两种审美情绪。相比之下,华视版就做得不好,世俗阶层的审美观压过了贵族阶层。编导的本意也许是想揭示贵族生活表层之下的下层社会,所以才会给丫鬟老妈们那么多台词。可是丫鬟到还好,老妈们(包括邢夫人、赵姨娘的“老妈腔”)的污言秽语真是倒人胃口。王熙凤这个处于贵、俗两种审美之间的人物,在华视版中戏份奇多,而且偏向“俗”的一面更多。有些朋友说华视版庸俗,或者说好听点是现代感太强,都是有道理的。 第三、人物评价。华视版很明显的对薛宝钗、王熙凤持正面评价。王熙凤的戏份多得吓人,在后半部里简直在唱独角戏。由于宝钗的性格被处理的很善良,宝玉的恋爱纠纷就显得更麻烦。华视版采用了小说后四十回的骗婚情节,却又要给宝钗、熙凤说好话,真是累煞人。 尽管华视版有那么多让人不满意的地方,但这部电视剧总的来说制作得很认真,还是有欣赏的价值。 第一、服装舞美。拍摄于90年代的华视版比起央视版来,排场豪华的不是一两倍,服装道具都漂亮得很。可惜的是,华视版是在南方拍摄的,用了上海的大观园,屋内没有炕,冬天没有雪,无论内景外景都不符合原著中的设定。 第二、论镜头调度的水平,华视版也显得技高一筹。例如第二集,宝玉对宝钗说“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恰好让黛玉入镜,这个三角镜头设计得很有匠心。 第三、一些细节的处理。虽然华视版有不少细节上的删节和处理不让人满意,但也有一些细节做得比央视版好。例如,王熙凤发现贾琏与鲍二家的通奸一节,央视版省掉了一个丫鬟,华视版两个丫鬟都上了,倒是更忠实原著一些。 第四、演员。央视版当年以大胆起用青年演员著称,其实,华视版的几位主角当时也都是新人。论演技,这些演员确有不及之处,但应该承认她们也下了很大努力,剧中也有演得很出色的地方。例如晴雯撕扇那一段,央视版的演员眼睛转了不下十来次,才塑造出晴雯活泼调皮的个性,而华视版的演员只是嫣然一笑,就让晴雯的可爱呼之欲出。 总之,还是希望喜欢《红楼梦》的朋友们也看几集华视版。如果说,读《三国》恰似观顶尖高手下棋,攻城拔寨,谋略百出;读《水浒》恰似饿汉吃席,大酒大肉,快意恩仇;读《西游》恰似和小孩儿过家家,童心童趣,一片烂漫;那么读《红楼》恰似刺绣,绣出来的花鸟愈是美丽,刺在指尖的针眼就愈是痛得钻心。一幅红楼锦绣,是作者用心血刺出来的啊。无论为这部小说拍多少次电视剧,都是值得的。 附:  华视红楼梦演员表  演员 角色  钟本伟 贾宝玉  张玉嬿 林黛玉  邹琳琳 薛宝钗  徐贵樱 王熙凤  徐乃麟 贾琏  王玉玲/郭慧雯 史湘云  胡惠玲 贾妙玉  汤兰花 贾元春  李星瑶 贾迎春  王佳莉 贾惜春  毛训容 贾探春  曾亚君 赵姨娘  张琼姿 秦可卿  周筱云 尤二姐  李威仪 李纨  杨洁玫 晴雯  萧艾 袭人  蓝丽婷 麝月  江岱恩 莺儿  傅碧辉 贾母  牟希宗 贾赦  傅雷 贾政  范鸿轩 贾珍  文帅 贾蓉  鲍正芳 尤氏  韩湘琴  王夫人  李又麟 薛蟠  芳玉 薛姨妈  金士会 邢夫人  刘德凯 情僧  澎恰恰 癞头和尚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