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LUM
LOVELUM
关注数: 7
粉丝数: 48
发帖数: 960
关注贴吧数: 20
【申请封禁贴吧】◆14-01-13◆没码吕吧 / 农民伯伯吧 贴吧名称: 没码吕吧 / 农民伯伯吧 目录分类:个人贴吧 / 个人贴吧 贴吧链接(没码吕吧): http://tieba.baidu.com/f?kw=%C3%BB%C2%EB%C2%C0&tp=0 贴吧链接(农民伯伯吧):http://tieba.baidu.com/f?kw=%C5%A9%C3%F1%B2%AE%B2%AE 申请理由:色情贴吧。全色情内容。要求清空删吧。
《称赞大乘功德经》 若彼种类,善根未熟,不应为说大乘法教,令… 《称赞大乘功德经》 若彼种类,善根未熟,不应为说大乘法教,令生诽谤,获罪无量。
[转贴]佛经中对于占相巫卜的开示总汇。 渐备一切智德经卷第一 ( 一名十住又名大慧光三昧 ) 西晋月支三藏竺法护译 (前文略 .... ) 其心常念欲济一切。而将护之。假使其心。发瞋恚者。若有患厌。不能自制。众垢危害。心中恼热。寻除其根。令不炽盛。抱以仁和。慈心弘坦。如畏蚖蛇。毒兽之 聚。恶心便休。成斯仁和。 又弃邪见。奉于正见。不堕外学。舍于贪事虚伪之术。吉良之日。不择时节。不 思国位。 若睹帝主。不以为贵。不怀谀谄。表里相应心性仁和。奉佛法众不失三宝。愍哀三界皆欲度脱。是为十善。 这个经里面,说到如何实行十善,佛就跟我们说:不应择时节。 佛说阿难分别经 乞伏秦沙门释法坚译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ccbs.ntu.edu.tw%2Fcbeta%2Fresult%2Fapp%2FT14%2F0495_001.htm&urlrefer=3fc0fc2a7a47991deac089b0ed46f426 为佛弟子。不得卜问请祟符咒厌怪祠祀解奏,亦 不得择良时良日。 受佛五戒者,福德人也。有所施作。当启三尊。 道护为强。设使诸天。天龙鬼神。无不敬伏。 戒贵则尊。无往不吉。岂有忌讳不善者耶?! 佛就跟阿难说到,当佛弟子的, 不 得搞外道鬼神的东西,也不能择良时良辰。 当佛弟子的,就是有福德的人。 戒守得好,诸天鬼神无不敬服的。 大般涅盘经卷第十八(节录) 宋代沙门慧严等依泥洹经加之 梵行品之第五王语耆婆。若使如来审如是者。明当选择良日吉星然后乃往。 耆婆白王。 大王。如来法中,无有选择良日吉星。 大王。如重病人犹不看日时节吉凶唯求良医。王今病重求佛良医。不应选择良时好日。
戒色--不净观法与白骨观法 《坐禅三昧经》 若多淫欲人不净法门治。若多瞋恚人慈心法门治。若多愚痴人思惟观因缘法门治。若多思觉人念息法门治。若多等分人念佛法门治。诸如是等种种病。种种法门治。 《思惟略要法》 不净观法 贪欲瞋恚愚痴是众生之大病。爱身著欲则生瞋恚。颠倒所惑即是愚痴。愚痴所覆 故内身外身爱著浮相。习之来久染心难遣。欲除贪欲当观不净。瞋恚由外既尔可制。 如人破竹初节为难。既制贪欲余二自伏。不净观者。当知此身生於不净处在胞胎。还 从不净中出。薄皮之内纯是不净。外有四大变为饮食充实其内。谛心观察。从足至发 从发至足。皮囊之裏无一净者。脑膜涕唾脓血屎尿等。略说则三十六。广说则无量。 譬如农夫开仓种种别知麻米豆麦等。行者以心眼开是身仓。见种种恶露肝肺肠胃诸虫 动食。九孔流出不净常无休止。眼流眵泪耳出结矃。鼻中涕流口出唌吐。大小便孔常 出屎尿。虽复衣食障覆实是行厕。身状如此何由是净。又观此身假名为人。四大和合 譬之如屋。脊骨如栋脇肋如椽骸骨如柱。皮如四壁肉如泥涂。虚伪假合人为安在。危 脆非真幻化须臾。脚骨上胫骨接之。胫骨上髀骨接之。髀骨上脊骨接之。脊骨上髑髅 接之。骨骨相拄危如累卵。谛观此身无一可取。如是心则生厌恶。常念不净三十六物 如实分别。内身如此外身不异。若心不住制之令还专念不净。心住相者身体柔软。渐 得快乐心故不住当自诃心。从无数劫来常随汝故。更历三恶道中苦毒万端。从今日去 我当伏汝。汝且随我。还系其心令得成就。若极厌恶其身。当进白骨观。亦可入初禅 。行者志求大乘者。命终随意生诸佛前。不尔必至兜率天上得见弥勒。 白骨观法 白骨观者。除身皮血筋肉都尽。骨骨相拄白如珂雪光亦如是。若不见者譬如癞人 。医语其家若令饮血色同乳者便可得差。家中所有悉令作白。银杯盛血语之饮乳。病 必得差。癞人言血也。答言。白物治之。汝岂不见家中诸物悉是白耶。罪故见血但当 专心乳想。莫谓是血也。如是七日便变为乳。何况实白而不能见。既见骨人当观骨人 之中其心生灭相续如綖穿珠。如意所见及观外身亦复如是。若心欲住精勤莫废。如攒 火见烟掘井见湿。必得不久。若心静住。开眼闭眼光骨明了。如水澄静则见面像浊则 不了竭则不见。
大家不要被骗了--进化论是尚未被证实的假说 大家不要被骗了--进化论是尚未被证实的假说 “进化论是尚未被证实的假说” 现在很多人利用进化论来建立邪说,例如人是由动物进化成的,动物是肉食的所以人要吃肉。或许你会说动物也有像牛吃素的啊。但是他们不会讲到这点,因为他们要建立邪见。尤其在道德方面,他们喜欢说动物就是互相争夺的,所以人彼此斗争是正常的,因为人就是动物。这些人把自己看成畜生,而利用进化论建立赞成杀、盗、淫等邪见。 如果大家在网上或遇到这些邪说人,就可以直接大声说:“进化论是尚未被证实的假说,你有没有知识的。”预防这些人去误导人,自己遇到也可以反驳邪说。 进化论不能解释的有这么几点: 1、同源器官,是先假设有进化存在,才能找到同源器官,属于自己证明自己。 2、化石证据,某些认为是过度类型的动物化石,在现在也能找到具有那些特征的物种。比如始祖鸟,所具有的爬行类特征(爪和牙齿)在现代鸟类中也存在,如南美洲的Opisthocomnshoatzin和非洲的Touracocorythaix。 3、寒武纪生物大爆炸,在很短时间内,几乎现在所有生物的门同时出现。 4、人类的进化,这个是很著名的缺失环节。 5、化学进化,就是你说的由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生命有明确的解释。
佛说骂意经--偷了东西后,欲做金的还也不得解。 佛说骂意经 人有直取他人犁轭用,不报其主,犁已欲还之。佛言:「不应,尔已为盗!」人 言:「我欲作金轭偿之。」佛言:「盗不解。」 1.亦作"犂軶"。亦作"犁轭"。 2.或称"犂槅"。架在牛脖子上的器具,似人字形,用以牵引犁。
五苦章句经--空无所有、无相、无愿。此三句者,不可为新学人说… 五苦章句经 曰:「空无所有、无相、无愿是道之要。慧道以空为上,学以无为为先。此三句者,不可为新学人说之。闻无所有,便旷其意,不复修戒,无所罣碍;於六德中,事事懈废,言一切空,当何所作?口但说空,行在有中,堕四颠倒故,言无功德。菩萨不应使闻无所从生法忍。夫善知识欲教新学,稍稍以渐教,语魔事,令护魔,因缘生死罪苦,五道分明,令信罪福,事事了了,乃可语道。 若为新学说,会堕邪见。认为什么都空,修了也是空。就不修了,所以不能为新学说。
梵网经--若自身手过酒器与人饮酒者,五百世无手,何况自饮? 梵网经 「若佛子,故饮酒,而生酒过失无量。若自身手过酒器与人饮酒者,五百世无手,何况自饮?」
大智度论--生他方佛国者,为是欲界、非欲界? 问曰: 生他方佛国者,为是欲界、非欲界? 答曰: 他方佛国,杂恶不净者,则名欲界。 若清净者,则无三恶道、三毒,乃至无三毒之名,亦无二乘之名,亦无女人。一 切人皆有三十二相,无量光明,常照世间;一念之顷,作无量身,到无量如恒河沙等 世界,度无量阿僧只众生,还来本处。如是世界在地上,故不名**;无欲故,不名 欲界;有形色故,不名无**。 诸大菩萨福德清净业因缘故,别得清净世界,出於三界。 或有以大慈大悲心怜愍众生故,生此欲界。
大智度论--菩萨得身通变化力,作十方恒河沙等身,於十方恒河沙… 【经】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一发意至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当学般若波罗蜜 !」 【论】 菩萨得身通变化力,作十方恒河沙等身,於十方恒河沙等世界,一时能到。 问曰: 如《经》说:「一弹指顷有六十念」,若一念中能至一方恒河沙等世界,尚不可 信,何况十方恒河沙等世界,时少而所到处多? 答曰: 《经》说:「五事不可思议」,所谓众生多少,业果报,坐禅人力,诸龙力,诸 佛力。於五不可思议中,佛力最不可思议!菩萨入深禅定,生不可思议神通故,一念 中悉到十方诸佛世界。如说四种神通中,唯佛、菩萨有如意疾遍神通。若金翅鸟子 ,始从[谷-禾+卵]出,从一须弥至一须弥;诸菩萨亦如是,以无生忍力故,破诸烦恼 无明[谷-禾+卵],即时一念中,作无量身,遍至十方。 复次,菩萨一切无量世罪,悉已消灭;以智慧力故,能转一切诸法,所谓小能作 大,大能作小,能以千万无量劫为一日,又能以一日为千万劫。是菩萨世间之主,所 欲自在,何愿不满!如《毘摩罗诘经》所说:「以七夜为劫寿。」以是因缘故,菩萨 乘神通力,能速疾超越十方世界。
大智度论--经说有五道,云何言六道? 问曰: 经说有五道,云何言六道? 答曰: 佛去久远,经法流传五百年后,多有别异,部部不同:或言五道,或言六道。若 说五者,於佛经回文说五;若说六者,於佛经回文说六。又摩诃衍中,《法华经》说 有六趣众生。观诸义旨,应有六道。 复次,分别善恶故有六道:善有上、中、下故,有三善道:天、人、阿修罗;恶 有上、中、下故,地狱.齤.、畜生、饿鬼道。若不尔者,恶有三果报,而善有二果,是事 相违;若有六道,於义无违。
大智度论--诸床可坐,何必莲华? 问曰: 诸床可坐,何必莲华? 答曰: 床为世界白衣坐法。 又以莲华软净,欲现神力,能坐其上令花不坏故;又以庄严妙法座故;又以诸华 皆小,无如此华香净大者。人中莲华,大不过尺;漫陀耆尼池,及阿那婆达多池中莲 华,大如车盖;天上宝莲华复大於此,是则可容结加趺坐。佛所坐华,复胜於此百千 万倍。 又如此华华台,严净香妙可坐。 复次,劫尽烧时,一切皆空;众生福德因缘力故,十方风至,相对相触,能持大 水;水上有一千头人,二千手足,名为韦纽;是人脐中出千叶金色妙宝莲花,其光大 明,如万日俱照;华中有人结加趺坐,此人复有无量光明,名曰梵天王;此梵天王心 生八子,八子生天地人民。 是梵天王於诸淫瞋已尽无余。以是故言:「若有人修禅净行,断除淫欲,名为行 梵道。」 佛转法.齤.轮,或名法.齤.轮,或名梵轮。是梵天王坐莲华上,是故诸佛随世俗故,於宝 华上结加趺坐,说六波罗蜜。闻此法者,毕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转贴]奉劝商家莫以佛像做商标!!!!!!!! 近年来,由于佛教兴盛,佛家制品用品也是商业谋利的一种致富之道。尤其是香厂,将佛像,佛号印于商标上。使得佛像被香客扔的到处都是,垃圾堆或一些不洁净的地方都有。虽然不能说扔了佛像被践踏是出佛身血,非得判刑治罪或打入地狱之说。纵然佛菩萨不怪罪。但是佛像四处被人践踏也不合乎人情的,尤其是佛教徒心里更不是滋味,十方一切护法也会痛心疾首。 农村供佛者很多,香盒香包装到处扔,有时在粪堆上也能看到佛菩萨像污秽不堪,若有护法菩萨护法神责罚,是否连同商家,信佛者,路人无意践踏到的一并责罚,还是阴司司过之神记录下来死后一并处理,想来都是因果,不敢不慎啊。何况商家制香的商标可以随便起名字。但用观音菩萨显灵香,诸如此类的,我认为不妥,香客买你的香,看你香的质量和价格,这是他们关心的,倘若说点上你的香观世音菩萨就显灵的话。恐怕连菩萨都要笑了。 由此造的业果,虽然是无意的,不是有意这么做,但一旦遭到果报时,其不后悔晚矣。为了更好的使佛法广益大众,也为了十方一切佛弟子与护法不造新业,奉劝一切商家勿以佛像佛号做为商标。
[转贴] 算命占卜会招邪的 当正尔心。福自归身。慎无卜问。为邪所牵 ——《佛说坚意经》 以前只是知道佛教禁止算命、占卜。就是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知道了。原来弄这个容易招邪啊。
为佛弟子,不得卜问、请祟、符呪、厌怪、祠祀、解奏,亦不得择… 佛说阿难分别经 阿难复白佛言:「末世弟子理家因缘,随事便宜,当云何?」 佛言:「受佛禁戒,信而奉行,不念诳妄,奉孝畏慎!敬归三尊,养亲尽忠,可 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意也。」 阿难言:「世间事,世间意,云何耶?天中天!」 佛言:「为佛弟子,可得贩利业,平斗直尺不惘人民,施行合理,不违自然。葬 送移徙、姻娶之事,是为世间事也。 「世间意,为佛弟子,不得卜问、请祟、符呪、厌怪、祠祀、解奏,亦不得择良 时、良日。受佛五戒者,福德人也,有所施作,当启三尊;道护为强,设使诸天、天 龙、鬼神无不敬伏。戒贵则尊,无往不吉,岂有忌讳不善者耶!
大智度论--佛怜愍众生,净佛国土中何以无三恶道众生? 问曰: 佛怜愍众生,净佛国土中何以无三恶道众生? 答曰: 怜愍一切众生,平等无异;此中说清净业因缘,是国土中无三恶道。 又佛非但一国土,乃有十方恒河沙国土。佛有清净国土,有杂国土:杂国土中则 具有五道;净佛国土,或有人、天别异,或无有人、天别异。如过去天王佛国土中 ,唯佛世尊以为法王,是故名为天王佛。 复有国土无三毒、邪见, 问曰: 诸佛但为除众生烦恼故出世,邪见、三毒即是烦恼,若无烦恼,出何所为? 答曰: 有人言:是中大福德因缘故,邪见、三毒不发故言无。 复次,有人言:是中诸菩萨皆得无生法忍,常修六波罗蜜等诸功德,常游十方度 脱众生,於诸佛所修习诸佛三昧,胜教化无数声闻、辟支佛,亦胜教化阿鞞跋致菩薩 ,成就眾生。菩薩淨佛土,菩薩為近佛道故,利益轉大。
大智度论--名、相有何差别? 问曰: 名、相有何差别? 答曰: 「名」者,是众物字,如热物字为火。「相」者,如见烟,知是火相:热是火体 。 复次,如五众和合中男、女,是为「名」;身貌可别男、女,是为「相」。见是 相故,作名字,名为男、女。 问曰: 若尔者,名、相无异,所以者何?见「相」故得「名」,知「名」故得「相」。 答曰: 汝不解我所说耶?先见男女貌,然后名为男、女——「相」为本,「名」为末。 又复如人眼见色,偏取所好相而生著,於余人则不然,以其能生染著心,是名为 「相」。 复次,此中佛自说名、相分别:「名者,假名,以名取诸法」,如经中广说。 须菩提问:「若一切法但有名相,菩萨云何自利、利人?」 佛答:「若诸法根本定有,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能自利利人。」 何以故?若诸法性定实有,即是无生。何以故?以性先定有故。若是法从因缘和 合生,即是无定性;若性定有,则不须因缘和合;若尔者,则无生,无生故无灭,无 灭故无罪福。 以知无常故,则舍罪修福;若常,则无缚解、无世间、无涅盘等。 是故佛告须菩提:「若法定有,非但名相者,菩萨不行般若波罗蜜自利、利人 ,不行禅波罗蜜等自利、利人,无相故。是菩萨自具足是善法,亦以善法利益众生 ,以无相故。」
大智度论--若众生割截菩萨,或食其肉,应当有罪,云何得度? 问曰: 若众生割截菩萨,或食其肉,应当有罪,云何得度? 答曰: 此菩萨本愿:「若有众生噉我肉者,当令得度。」 如经中说:「众生食菩萨肉者,则生慈心。」 譬如有色、声、香、触,人闻见则喜,复有闻见则瞋;味亦如是,有瞋者、有起 慈心者。如《毘摩罗鞊经》说:「服食香饭,七日得道者,有不得者。」 非以噉肉故得度;以起发慈心故,得免畜生,生善处、值佛得度。 有菩萨於无量阿僧只劫深行慈心,外物给施众生,意犹不满,并自以身布施,尔 乃足满。如《法华经》中,药王菩萨外物珍宝供养佛,意犹不满;以身为灯供养於佛 ,尔乃足满。 复次,人得外物,虽多不以为恩,所以者何?非所爱重故;得其身时乃能惊感 ,是故以身布施。 菩萨又为天上诸天说法,如《经》中广说。 人以四事摄之——布施、爱语、利益、同事。 布施有二事,如《经》中广说。
大智度论--说法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尽得阿罗汉,云何不如以般若… 问曰: 说法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尽得阿罗汉,云何不如以般若一句教菩萨? 答曰: 是事先虽答,今当更略说:是三千大千世界中众生虽皆得阿罗汉,自度其身,不 中作佛;若说般若一句,闻者得作佛故。如人种众果树,不如一人种一如意树,能随 人所愿,如意皆得。 复次,为声闻说法中,无大慈悲心;大乘法中,一句虽少,有大慈悲。 声闻法中皆自为身;大乘法中广为众生。 声闻法中无欲广知诸法心,但欲疾离老、病、死;大乘法中欲了了知一切法。 声闻法功德有限量;大乘法中欲尽诸功德,无有遗余。 如是等大、小乘差别。 譬如金刚虽小,能胜一切宝,不得言少故不如多。三千大千世界中阿罗汉福德 ,比般若一句教菩萨,一日乃至须臾,其福甚多!
大智度论--阎浮提人多贪利福德,何以不供养般若波罗蜜? 问曰: 阎浮提人多贪利福德,何以不供养般若波罗蜜? 答曰: 智人少故,不知供养般若无咎;譬如金宝,盲者不识。 以阎浮提人,但信三尊者少,何况知而能行? 佛欲令释提桓因自说,故反问:「有几许人於三尊得不坏信」等。
大智度论-阎浮提人多贪利福德,何以不供养般若波罗蜜? 问曰: 阎浮提人多贪利福德,何以不供养般若波罗蜜? 答曰: 智人少故,不知供养般若无咎;譬如金宝,盲者不识。 以阎浮提人,但信三尊者少,何况知而能行? 佛欲令释提桓因自说,故反问:「有几许人於三尊得不坏信」等。
大智度论--现有受持、读诵,入於军阵,为刀兵所伤,或至失命。… 问曰: 现有受持、读诵,入於军阵,为刀兵所伤,或至失命。又佛说业因缘,非空非海 中,无有得免者。是中佛何以故言读诵般若者,入军阵中兵刃不伤,亦不失命? 答曰: 有二种业因缘: 一者、必应受报,二者、不必受报。为必应受报故,《法句》中如是说;此中为 不必受报故,说:「读诵般若,兵刃不伤。」 譬如大逆重罪应死之人,虽有强力、财宝,不可得免;有人罪轻,虽入死科,理 在可救,用力势、财物,便得济命,不救则死。善男子亦如是,若无必受报罪,虽有 死事来,至读诵般若波罗蜜,则得济度;若不读诵,则不免死,是故不得言般若波罗 蜜无有力势。 复次,善男子、善女人,若远离恶法,调伏其心,烦恼折减,一心直信善法,无 有疑悔;从久远已来,修集福德、智慧,於一切众生有慈悲心,教化众生,除去恶心 。如是善男子,刀兵不伤,命不中断。如佛自说因缘:「长夜行六波罗蜜,除己身及 他身三毒刀箭。」五波罗蜜是福德,般若波罗蜜是智慧;以广集此二事故,不中失命 。 毒药、水、火等,亦如是。 复次,如外道神仙呪术力故,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毒虫不螫,何况般若波罗蜜 是十方诸佛所因成就呪术!
大智度论-现有受持、读诵,入於军阵,为刀兵所伤,或至失命。… 问曰: 现有受持、读诵,入於军阵,为刀兵所伤,或至失命。又佛说业因缘,非空非海 中,无有得免者。是中佛何以故言读诵般若者,入军阵中兵刃不伤,亦不失命? 答曰: 有二种业因缘: 一者、必应受报,二者、不必受报。为必应受报故,《法句》中如是说;此中为 不必受报故,说:「读诵般若,兵刃不伤。」 譬如大逆重罪应死之人,虽有强力、财宝,不可得免;有人罪轻,虽入死科,理 在可救,用力势、财物,便得济命,不救则死。善男子亦如是,若无必受报罪,虽有 死事来,至读诵般若波罗蜜,则得济度;若不读诵,则不免死,是故不得言般若波罗 蜜无有力势。 复次,善男子、善女人,若远离恶法,调伏其心,烦恼折减,一心直信善法,无 有疑悔;从久远已来,修集福德、智慧,於一切众生有慈悲心,教化众生,除去恶心 。如是善男子,刀兵不伤,命不中断。如佛自说因缘:「长夜行六波罗蜜,除己身及 他身三毒刀箭。」五波罗蜜是福德,般若波罗蜜是智慧;以广集此二事故,不中失命 。 毒药、水、火等,亦如是。 复次,如外道神仙呪术力故,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毒虫不螫,何况般若波罗蜜 是十方诸佛所因成就呪术!
大智度论-阿难何以常问佛笑,而余比丘不问? 问曰: 阿难何以常问佛笑,而余比丘不问? 答曰: 是诸比丘不亲近佛;又敬难心多,故不敢自问。 阿难善知人相,知诸比丘意;又见佛笑,疑故,作是念:「佛无众生相,无有法 相,知三界如梦、如幻,今有何事能令佛笑?佛如须弥山王、大地、大海,不以小因 缘故动。」以是故问笑因缘。 佛告阿难:「业因缘果报相续,不可思议!是三百比丘却后六十一劫,当得作佛 ,号名大相(施以手举物显示为相故,因以为名);六十一劫中是人利根,值佛说法,与般 若波罗蜜相应故,是诸人疾得作佛。」是诸比丘未得天眼故,自疑不知生何处,恐不 能得集诸功德,不得至道;是故佛言:「舍是身,当生阿閦佛世界。」 六万欲天子,必是宿世共福德因缘,故与三百比丘,俱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是弥勒所应度,是故佛说:「弥勒时,当出家。」 今佛记诸比丘生阿閦佛世界,故诸人咸欲见诸佛清净世界;是故佛令大众见十方 面各千佛。是四众见是清净庄严佛世界,见诸佛身大於须弥山者,一生补处菩萨大众 围绕,以梵音声彻无量无边世界;各自鄙薄其身,怜愍众生故,为求无量佛法,作愿 生彼佛世界,如清净世界行愿中说。 笑因缘,如先说。 是十千人於此寿终,当生彼国,随生彼国行业因缘具足故,此间集深厚无量福德 故,终不离诸佛。见诸庄严佛世界发心故,皆号庄严王佛。
大智度论--阿难何以常问佛笑,而余比丘不问? 问曰: 阿难何以常问佛笑,而余比丘不问? 答曰: 是诸比丘不亲近佛;又敬难心多,故不敢自问。 阿难善知人相,知诸比丘意;又见佛笑,疑故,作是念:「佛无众生相,无有法 相,知三界如梦、如幻,今有何事能令佛笑?佛如须弥山王、大地、大海,不以小因 缘故动。」以是故问笑因缘。 佛告阿难:「业因缘果报相续,不可思议!是三百比丘却后六十一劫,当得作佛 ,号名大相(施以手举物显示为相故,因以为名);六十一劫中是人利根,值佛说法,与般 若波罗蜜相应故,是诸人疾得作佛。」是诸比丘未得天眼故,自疑不知生何处,恐不 能得集诸功德,不得至道;是故佛言:「舍是身,当生阿閦佛世界。」 六万欲天子,必是宿世共福德因缘,故与三百比丘,俱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是弥勒所应度,是故佛说:「弥勒时,当出家。」 今佛记诸比丘生阿閦佛世界,故诸人咸欲见诸佛清净世界;是故佛令大众见十方 面各千佛。是四众见是清净庄严佛世界,见诸佛身大於须弥山者,一生补处菩萨大众 围绕,以梵音声彻无量无边世界;各自鄙薄其身,怜愍众生故,为求无量佛法,作愿 生彼佛世界,如清净世界行愿中说。 笑因缘,如先说。 是十千人於此寿终,当生彼国,随生彼国行业因缘具足故,此间集深厚无量福德 故,终不离诸佛。见诸庄严佛世界发心故,皆号庄严王佛。
若佛法外能引无义所有书论。以爱乐心受持赞美。以大音声而为讽… 复次若有依舞而发歌词。名为绮语。或依作乐。或复俱依或俱不依而发歌词。皆名绮语。 若佛法外能引无义所有书论。以爱乐心受持赞美。以大音声而为讽颂。广为他人开示分别。皆名绮语。若依斗讼诤竞发言。或乐处众宣说王论、臣论、贼论。广说乃至国土等论。皆名绮语。若说妄语。或离间语。或粗恶语。下至不思不择发无义言。皆名绮语。又依七事而发绮语。谓斗讼诤竞语。诸婆罗门恶咒术语。苦所逼语戏笑游乐之语。处众杂语。颠狂语。邪命语。如是一切名绮语罪。--【瑜伽师地论】
大智度论-若地狱中火烧,常有苦痛,心常散乱,不得受法,云何… 问曰: 若地狱中火烧,常有苦痛,心常散乱,不得受法,云何可化? 答曰: 是菩萨以不可思议神通力,破镬灭火,禁制狱卒;放光照之,众生心乐,乃为说 法,闻则受持。 问曰: 若尔者,地狱众生有得道者不? 答曰: 虽不得道,种得道善根因缘。所以者何?以重罪故,不应得道。 畜生道中当分别:或得者,或不得者。如阿那婆达多龙王、沙竭龙王等得菩萨道 。 鬼神道中,如夜叉、密迹金刚、鬼子母等,有得见道,是大菩萨。
大智度论--若地狱中火烧,常有苦痛,心常散乱,不得受法,云何… 问曰: 若地狱中火烧,常有苦痛,心常散乱,不得受法,云何可化? 答曰: 是菩萨以不可思议神通力,破镬灭火,禁制狱卒;放光照之,众生心乐,乃为说 法,闻则受持。 问曰: 若尔者,地狱众生有得道者不? 答曰: 虽不得道,种得道善根因缘。所以者何?以重罪故,不应得道。 畜生道中当分别:或得者,或不得者。如阿那婆达多龙王、沙竭龙王等得菩萨道 。 鬼神道中,如夜叉、密迹金刚、鬼子母等,有得见道,是大菩萨。
大智度论-生他方佛国者,为是欲界、非欲界? 问曰: 生他方佛国者,为是欲界、非欲界? 答曰: 他方佛国,杂恶不净者,则名欲界。 若清净者,则无三恶道、三毒,乃至无三毒之名,亦无二乘之名,亦无女人。一 切人皆有三十二相,无量光明,常照世间;一念之顷,作无量身,到无量如恒河沙等 世界,度无量阿僧只众生,还来本处。如是世界在地上,故不名**;无欲故,不名 欲界;有形色故,不名无**。 诸大菩萨福德清净业因缘故,别得清净世界,出於三界。 或有以大慈大悲心怜愍众生故,生此欲界。
大智度论--生他方佛国者,为是欲界、非欲界? 问曰: 生他方佛国者,为是欲界、非欲界? 答曰: 他方佛国,杂恶不净者,则名欲界。 若清净者,则无三恶道、三毒,乃至无三毒之名,亦无二乘之名,亦无女人。一 切人皆有三十二相,无量光明,常照世间;一念之顷,作无量身,到无量如恒河沙等 世界,度无量阿僧只众生,还来本处。如是世界在地上,故不名**;无欲故,不名 欲界;有形色故,不名无**。 诸大菩萨福德清净业因缘故,别得清净世界,出於三界。 或有以大慈大悲心怜愍众生故,生此欲界。
大智度论-菩萨得身通变化力,作十方恒河沙等身,於十方恒河沙… 【经】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一发意至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当学般若波罗蜜 !」 【论】 菩萨得身通变化力,作十方恒河沙等身,於十方恒河沙等世界,一时能到。 问曰: 如《经》说:「一弹指顷有六十念」,若一念中能至一方恒河沙等世界,尚不可 信,何况十方恒河沙等世界,时少而所到处多? 答曰: 《经》说:「五事不可思议」,所谓众生多少,业果报,坐禅人力,诸龙力,诸 佛力。於五不可思议中,佛力最不可思议!菩萨入深禅定,生不可思议神通故,一念 中悉到十方诸佛世界。如说四种神通中,唯佛、菩萨有如意疾遍神通。若金翅鸟子 ,始从[谷-禾+卵]出,从一须弥至一须弥;诸菩萨亦如是,以无生忍力故,破诸烦恼 无明[谷-禾+卵],即时一念中,作无量身,遍至十方。 复次,菩萨一切无量世罪,悉已消灭;以智慧力故,能转一切诸法,所谓小能作 大,大能作小,能以千万无量劫为一日,又能以一日为千万劫。是菩萨世间之主,所 欲自在,何愿不满!如《毘摩罗诘经》所说:「以七夜为劫寿。」以是因缘故,菩萨 乘神通力,能速疾超越十方世界。
大智度论--菩萨得身通变化力,作十方恒河沙等身,於十方恒河沙… 【经】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一发意至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当学般若波罗蜜 !」 【论】 菩萨得身通变化力,作十方恒河沙等身,於十方恒河沙等世界,一时能到。 问曰: 如《经》说:「一弹指顷有六十念」,若一念中能至一方恒河沙等世界,尚不可 信,何况十方恒河沙等世界,时少而所到处多? 答曰: 《经》说:「五事不可思议」,所谓众生多少,业果报,坐禅人力,诸龙力,诸 佛力。於五不可思议中,佛力最不可思议!菩萨入深禅定,生不可思议神通故,一念 中悉到十方诸佛世界。如说四种神通中,唯佛、菩萨有如意疾遍神通。若金翅鸟子 ,始从[谷-禾+卵]出,从一须弥至一须弥;诸菩萨亦如是,以无生忍力故,破诸烦恼 无明[谷-禾+卵],即时一念中,作无量身,遍至十方。 复次,菩萨一切无量世罪,悉已消灭;以智慧力故,能转一切诸法,所谓小能作 大,大能作小,能以千万无量劫为一日,又能以一日为千万劫。是菩萨世间之主,所 欲自在,何愿不满!如《毘摩罗诘经》所说:「以七夜为劫寿。」以是因缘故,菩萨 乘神通力,能速疾超越十方世界。
[精品]_坚固吃素信心的视频
[精品]坚固吃素信心的视频
【开光的意义】_佛像落成后,择日致礼而供奉之,谓之开光。… 【开光的意义】 佛像落成后,择日致礼而供奉之,谓之开光。亦曰开眼,或曰开眼供养。佛说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轨经曰:‘复为佛像,开眼之光明,如点眼相似,即诵开眼光真言二道。’ 【迷信的开光】 找一个出家人替佛菩萨像开光就灵了,出家人还是凡夫,若凡夫替佛菩萨像开光,那佛菩萨也变成凡夫了。果真开光就灵,不开光就不灵,那何必拜佛菩萨,不如拜这个法师,法师比佛菩萨还灵,这不是颠倒吗?这是世间人错误的观念。 现在那些迷信的开光不是佛教正信,是现在以挣钱为目的的商业宣传。
【开光的意义】 佛像落成后,择日致礼而供奉之,谓之开光。… 【开光的意义】 佛像落成后,择日致礼而供奉之,谓之开光。亦曰开眼,或曰开眼供养。佛说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轨经曰:‘复为佛像,开眼之光明,如点眼相似,即诵开眼光真言二道。’ 【迷信的开光】 找一个出家人替佛菩萨像开光就灵了,出家人还是凡夫,若凡夫替佛菩萨像开光,那佛菩萨也变成凡夫了。果真开光就灵,不开光就不灵,那何必拜佛菩萨,不如拜这个法师,法师比佛菩萨还灵,这不是颠倒吗?这是世间人错误的观念。 现在那些迷信的开光不是佛教正信,是现在以挣钱为目的的商业宣传。
【开光的意义】佛像落成后,择日致礼而供奉之,谓之开光。… 【开光的意义】 佛像落成后,择日致礼而供奉之,谓之开光。亦曰开眼,或曰开眼供养。佛说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轨经曰:‘复为佛像,开眼之光明,如点眼相似,即诵开眼光真言二道。’ 【迷信的开光】 找一个出家人替佛菩萨像开光就灵了,出家人还是凡夫,若凡夫替佛菩萨像开光,那佛菩萨也变成凡夫了。果真开光就灵,不开光就不灵,那何必拜佛菩萨,不如拜这个法师,法师比佛菩萨还灵,这不是颠倒吗?这是世间人错误的观念。 现在那些迷信的开光不是佛教正信,是现在以挣钱为目的的商业宣传。
大智度论-何以故说三十二相,不多不少? 问曰: 何以故说三十二相,不多不少? 答曰: 若说多、若说少,俱当有难。 复次,佛身丈六,若说少相,则不周遍,不具庄严;若过三十二相,则复杂乱。 譬如严身之具虽复富有珠玑,不可重著璎珞;是故三十二相不多不少,正得其中。 复次,若少不端严,则留八十随形好处;过则杂乱。
大智度论--何以故说三十二相,不多不少? 问曰: 何以故说三十二相,不多不少? 答曰: 若说多、若说少,俱当有难。 复次,佛身丈六,若说少相,则不周遍,不具庄严;若过三十二相,则复杂乱。 譬如严身之具虽复富有珠玑,不可重著璎珞;是故三十二相不多不少,正得其中。 复次,若少不端严,则留八十随形好处;过则杂乱。
大智度论-何等是「方便回向」,以少布施而得无量无边功德? 问曰: 何等是「方便回向」,以少布施而得无量无边功德? 答曰: 虽少布施,皆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作是念:「我以是福德因缘,不求 人天中王及世间之乐,但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量无边 ,是福德亦无量无边;又以是福德为度一切众生,如众生无量无边故,是福德亦无量 无边。 复次,是福德用大慈悲,大慈悲无量无边故,是福德亦无量无边。 复次,菩萨福德诸法实相和合故,三分清净:受者、与者、财物不可得故。如般 若波罗蜜,初为舍利弗说:「菩萨布施时,与者、受者、财物不可得故,具足般若波 罗蜜。」用是实相智慧布施故,得无量无边福德。 复次,菩萨皆念所有福德如相、法性相、实际相故,以如、法性、实际无量无边 故,是福德亦无量无边。
大智度论--何等是「方便回向」,以少布施而得无量无边功德? 问曰: 何等是「方便回向」,以少布施而得无量无边功德? 答曰: 虽少布施,皆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作是念:「我以是福德因缘,不求 人天中王及世间之乐,但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量无边 ,是福德亦无量无边;又以是福德为度一切众生,如众生无量无边故,是福德亦无量 无边。 复次,是福德用大慈悲,大慈悲无量无边故,是福德亦无量无边。 复次,菩萨福德诸法实相和合故,三分清净:受者、与者、财物不可得故。如般 若波罗蜜,初为舍利弗说:「菩萨布施时,与者、受者、财物不可得故,具足般若波 罗蜜。」用是实相智慧布施故,得无量无边福德。 复次,菩萨皆念所有福德如相、法性相、实际相故,以如、法性、实际无量无边 故,是福德亦无量无边。
大智度论-佛金刚身,不恃仰食,何以畜钵? 问曰: 如《经》中说:「佛金刚身,不恃仰食,何以畜钵?」 答曰: 佛法有二道:一者、声闻道;二者、佛道。 声闻法中,佛随人法有所食噉;摩诃衍法中,方便为人故,现有所噉,其实不食 。 问曰: 云何是方便? 答曰: 佛欲度人,示行人法。若不尔者,人以佛非人,我等云何能行其法? 复次,有人因布施得度,为是人故,佛受其食,便作是念:「我食得助益佛身 ,心大欢喜。」以欢喜故,信受佛语。如大国主,臣下请食,王虽不须,为摄彼人故 ,多少为食,令其欢喜。如是等因缘,佛现受食。
大智度论--佛金刚身,不恃仰食,何以畜钵? 问曰: 如《经》中说:「佛金刚身,不恃仰食,何以畜钵?」 答曰: 佛法有二道:一者、声闻道;二者、佛道。 声闻法中,佛随人法有所食噉;摩诃衍法中,方便为人故,现有所噉,其实不食 。 问曰: 云何是方便? 答曰: 佛欲度人,示行人法。若不尔者,人以佛非人,我等云何能行其法? 复次,有人因布施得度,为是人故,佛受其食,便作是念:「我食得助益佛身 ,心大欢喜。」以欢喜故,信受佛语。如大国主,臣下请食,王虽不须,为摄彼人故 ,多少为食,令其欢喜。如是等因缘,佛现受食。
大智度论-如佛不求福德,何以故供养? 问曰: 如佛不求福德,何以故供养? 答曰: 佛从无量阿僧只劫中修诸功德,常行诸善,不但求报,敬功德故而作供养。 如佛在时,有一盲比丘,眼无所见而以手缝衣,时针絍脱,便言:「谁爱福德 ?为我絍针!」 是时佛到其所,语比丘:「我是爱福德人,为汝絍针来!」 是比丘识佛声,疾起著衣礼佛足,白佛言:「佛功德已满,云何言爱福德?」P. 164 佛报言:「我虽功德已满,我深知功德恩,功德果报,功德力,令我於一切众生 中得最第一。由此功德,是故我爱。」 佛为此比丘赞功德已,次为随意说法。是比丘得法眼净,肉眼更明。 复次,佛虽功德已满,更无所须,为教化弟子故,语之言:「我尚作功德,汝云 何不作?」 如伎家百岁老翁而舞,有人呵之言:「老翁年已百岁,何用是舞?」翁答:「我 不须舞,但欲教子孙故耳!」佛亦如是,功德虽满,为教弟子作功德故,而作供养。
大智度论--如佛不求福德,何以故供养? 问曰: 如佛不求福德,何以故供养? 答曰: 佛从无量阿僧只劫中修诸功德,常行诸善,不但求报,敬功德故而作供养。 如佛在时,有一盲比丘,眼无所见而以手缝衣,时针絍脱,便言:「谁爱福德 ?为我絍针!」 是时佛到其所,语比丘:「我是爱福德人,为汝絍针来!」 是比丘识佛声,疾起著衣礼佛足,白佛言:「佛功德已满,云何言爱福德?」P. 164 佛报言:「我虽功德已满,我深知功德恩,功德果报,功德力,令我於一切众生 中得最第一。由此功德,是故我爱。」 佛为此比丘赞功德已,次为随意说法。是比丘得法眼净,肉眼更明。 复次,佛虽功德已满,更无所须,为教化弟子故,语之言:「我尚作功德,汝云 何不作?」 如伎家百岁老翁而舞,有人呵之言:「老翁年已百岁,何用是舞?」翁答:「我 不须舞,但欲教子孙故耳!」佛亦如是,功德虽满,为教弟子作功德故,而作供养。
大智度论-若现在十方多有诸佛菩萨,今一切众生罪恶苦恼,何以… 问曰: 若现在十方多有诸佛菩萨,今一切众生罪恶苦恼,何以不来度之? 答曰: 众生无量阿僧只劫罪垢深厚,虽有种种余福,无见佛功德,故不见佛。如偈说: 「好福报未近, 衰罪未除却, 现在不能见, 大德有力人。 大德诸圣人, 心亦无分别, 慈悲一切人, 一时令欲度。 众生福德熟, 智慧根亦利, 若为现度缘, 即时得解脱。 譬如大龙王, 随愿雨众雨, 罪福随本行, 各各如所受。」
大智度论--若现在十方多有诸佛菩萨,今一切众生罪恶苦恼,何以… 问曰: 若现在十方多有诸佛菩萨,今一切众生罪恶苦恼,何以不来度之? 答曰: 众生无量阿僧只劫罪垢深厚,虽有种种余福,无见佛功德,故不见佛。如偈说: 「好福报未近, 衰罪未除却, 现在不能见, 大德有力人。 大德诸圣人, 心亦无分别, 慈悲一切人, 一时令欲度。 P. 76 众生福德熟, 智慧根亦利, 若为现度缘, 即时得解脱。 譬如大龙王, 随愿雨众雨, 罪福随本行, 各各如所受。」
大智度论-何以故未得佛道名为菩萨,得佛道不名为菩萨? 问曰: 何以故未得佛道名为菩萨,得佛道不名为菩萨? 答曰: 未得佛道,心爱著求,欲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故名为菩萨;已成佛道 ,更得佛种种异大功德故,更有异名,名为佛。 譬如王子未作王,名为王子;已作王,不复名王子。既为王,虽是王子,不名王 子。菩萨亦如是,未得佛道,名为菩萨;已得佛道,名为佛。 声闻法中,摩诃迦旃延尼子弟子辈,说菩萨相义如是。 摩诃衍人言:是迦旃延尼子弟子辈,是生死人,不诵不读摩诃衍经,非大菩萨 !不知诸法实相,自以利根智慧,於佛法中作论议,诸结使、智、定、根等於中作义 ,尚处处有失,何况欲作菩萨论议?譬如少力人跳小渠尚不能过,何况大河?於大河 中则知没失。
大智度论--何以故未得佛道名为菩萨,得佛道不名为菩萨? 问曰: 何以故未得佛道名为菩萨,得佛道不名为菩萨? 答曰: 未得佛道,心爱著求,欲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故名为菩萨;已成佛道 ,更得佛种种异大功德故,更有异名,名为佛。 譬如王子未作王,名为王子;已作王,不复名王子。既为王,虽是王子,不名王 子。菩萨亦如是,未得佛道,名为菩萨;已得佛道,名为佛。 声闻法中,摩诃迦旃延尼子弟子辈,说菩萨相义如是。 摩诃衍人言:是迦旃延尼子弟子辈,是生死人,不诵不读摩诃衍经,非大菩萨 !不知诸法实相,自以利根智慧,於佛法中作论议,诸结使、智、定、根等於中作义 ,尚处处有失,何况欲作菩萨论议?譬如少力人跳小渠尚不能过,何况大河?於大河 中则知没失。
大智度论-如阿罗汉、辟支佛,亦破淫怒痴,与佛何异? 问曰: 如阿罗汉、辟支佛,亦破淫怒痴,与佛何异? 答曰: 阿罗汉、辟支佛虽破三毒,气分不尽;譬如香在器中,香虽出,余气故在;又如 草木薪火烧烟出,炭灰不尽,火力薄故。佛三毒永尽无余;譬如劫尽火烧须弥山,一 切地都尽,无烟无炭。如舍利弗瞋恚气残,难陀淫欲气残,必陵伽婆磋慢气残;譬如 人被锁,初脱时行犹不便。
大智度论--如阿罗汉、辟支佛,亦破淫怒痴,与佛何异? 问曰: 如阿罗汉、辟支佛,亦破淫怒痴,与佛何异? 答曰: 阿罗汉、辟支佛虽破三毒,气分不尽;譬如香在器中,香虽出,余气故在;又如 草木薪火烧烟出,炭灰不尽,火力薄故。佛三毒永尽无余;譬如劫尽火烧须弥山,一 切地都尽,无烟无炭。如舍利弗瞋恚气残,难陀淫欲气残,必陵伽婆磋慢气残;譬如 人被锁,初脱时行犹不便。
大智度论中关于结加趺坐的经段 问曰: 多有坐法,佛何以故唯用结加趺坐? 答曰: 诸坐法中结加趺坐最安隐,不疲极;此是坐禅人坐法,摄持手足,心亦不散。又 於一切四种身仪中,最安隐。 此是禅坐取道法坐,魔王见之,其心忧怖。 如是坐者,出家人法,在林树下结加趺坐,众人见之皆大欢喜,知此道人必当取 道。如偈说: 「若结加趺坐, 身安入三昧; 威德人敬仰, 如日照天下。 除睡嬾覆心, 身轻不疲懈; 觉悟亦轻便, 安坐如龙蟠。 见画加趺坐, 魔王亦愁怖, 何况入道人, 安坐不倾动。」 以是故,结加趺坐。 复次,佛教弟子应如是坐。有外道辈,或常翘足求道、或常立、或荷足--如是 狂狷,心没邪海,形不安隐;以是故,佛教弟子结加趺直身坐。何以故直身?心易正 故,其身直坐则心不嬾;端心正意,系念在前,若心驰散,摄之令还。欲入三昧故 ,种种驰念皆亦摄之;如此系念,入三昧王三昧。
《坐禅三昧经》 若多淫欲人不净法门治。若多瞋恚人慈心法门治。… 《坐禅三昧经》 若多淫欲人不净法门治。若多瞋恚人慈心法门治。若多愚痴人思惟观因缘法门治。若多思觉人念息法门治。若多等分人念佛法门治。诸如是等种种病。种种法门治。 《思惟略要法》 不净观法 贪欲瞋恚愚痴是众生之大病。爱身著欲则生瞋恚。颠倒所惑即是愚痴。愚痴所覆 故内身外身爱著浮相。习之来久染心难遣。欲除贪欲当观不净。瞋恚由外既尔可制。 如人破竹初节为难。既制贪欲余二自伏。不净观者。当知此身生於不净处在胞胎。还 从不净中出。薄皮之内纯是不净。外有四大变为饮食充实其内。谛心观察。从足至发 从发至足。皮囊之裏无一净者。脑膜涕唾脓血屎尿等。略说则三十六。广说则无量。 譬如农夫开仓种种别知麻米豆麦等。行者以心眼开是身仓。见种种恶露肝肺肠胃诸虫 动食。九孔流出不净常无休止。眼流眵泪耳出结矃。鼻中涕流口出唌吐。大小便孔常 出屎尿。虽复衣食障覆实是行厕。身状如此何由是净。又观此身假名为人。四大和合 譬之如屋。脊骨如栋脇肋如椽骸骨如柱。皮如四壁肉如泥涂。虚伪假合人为安在。危 脆非真幻化须臾。脚骨上胫骨接之。胫骨上髀骨接之。髀骨上脊骨接之。脊骨上髑髅 接之。骨骨相拄危如累卵。谛观此身无一可取。如是心则生厌恶。常念不净三十六物 如实分别。内身如此外身不异。若心不住制之令还专念不净。心住相者身体柔软。渐 得快乐心故不住当自诃心。从无数劫来常随汝故。更历三恶道中苦毒万端。从今日去 我当伏汝。汝且随我。还系其心令得成就。若极厌恶其身。当进白骨观。亦可入初禅 。行者志求大乘者。命终随意生诸佛前。不尔必至兜率天上得见弥勒。 白骨观法 白骨观者。除身皮血筋肉都尽。骨骨相拄白如珂雪光亦如是。若不见者譬如癞人 。医语其家若令饮血色同乳者便可得差。家中所有悉令作白。银杯盛血语之饮乳。病 必得差。癞人言血也。答言。白物治之。汝岂不见家中诸物悉是白耶。罪故见血但当 专心乳想。莫谓是血也。如是七日便变为乳。何况实白而不能见。既见骨人当观骨人 之中其心生灭相续如綖穿珠。如意所见及观外身亦复如是。若心欲住精勤莫废。如攒 火见烟掘井见湿。必得不久。若心静住。开眼闭眼光骨明了。如水澄静则见面像浊则 不了竭则不见。
不净观法与白骨观法 《思惟略要法》 不净观法 贪欲瞋恚愚痴是众生之大病。爱身著欲则生瞋恚。颠倒所惑即是愚痴。愚痴所覆 故内身外身爱著浮相。习之来久染心难遣。欲除贪欲当观不净。瞋恚由外既尔可制。 如人破竹初节为难。既制贪欲余二自伏。不净观者。当知此身生於不净处在胞胎。还 从不净中出。薄皮之内纯是不净。外有四大变为饮食充实其内。谛心观察。从足至发 从发至足。皮囊之裏无一净者。脑膜涕唾脓血屎尿等。略说则三十六。广说则无量。 譬如农夫开仓种种别知麻米豆麦等。行者以心眼开是身仓。见种种恶露肝肺肠胃诸虫 动食。九孔流出不净常无休止。眼流眵泪耳出结矃。鼻中涕流口出唌吐。大小便孔常 出屎尿。虽复衣食障覆实是行厕。身状如此何由是净。又观此身假名为人。四大和合 譬之如屋。脊骨如栋脇肋如椽骸骨如柱。皮如四壁肉如泥涂。虚伪假合人为安在。危 脆非真幻化须臾。脚骨上胫骨接之。胫骨上髀骨接之。髀骨上脊骨接之。脊骨上髑髅 接之。骨骨相拄危如累卵。谛观此身无一可取。如是心则生厌恶。常念不净三十六物 如实分别。内身如此外身不异。若心不住制之令还专念不净。心住相者身体柔软。渐 得快乐心故不住当自诃心。从无数劫来常随汝故。更历三恶道中苦毒万端。从今日去 我当伏汝。汝且随我。还系其心令得成就。若极厌恶其身。当进白骨观。亦可入初禅 。行者志求大乘者。命终随意生诸佛前。不尔必至兜率天上得见弥勒。 白骨观法 白骨观者。除身皮血筋肉都尽。骨骨相拄白如珂雪光亦如是。若不见者譬如癞人 。医语其家若令饮血色同乳者便可得差。家中所有悉令作白。银杯盛血语之饮乳。病 必得差。癞人言血也。答言。白物治之。汝岂不见家中诸物悉是白耶。罪故见血但当 专心乳想。莫谓是血也。如是七日便变为乳。何况实白而不能见。既见骨人当观骨人 之中其心生灭相续如綖穿珠。如意所见及观外身亦复如是。若心欲住精勤莫废。如攒 火见烟掘井见湿。必得不久。若心静住。开眼闭眼光骨明了。如水澄静则见面像浊则 不了竭则不见。
若自身手过酒器与人饮酒者,五百世无手!!!!!!! 不要作酒!!不要拿酒给人!!自害又害人。 梵网经 「若佛子,故饮酒,而生酒过失无量。若自身手过酒器与人饮酒者,五百世无手,何况自饮?」
不净观与白骨观法 不净观法 贪欲瞋恚愚痴是众生之大病。爱身著欲则生瞋恚。颠倒所惑即是愚痴。愚痴所覆 故内身外身爱著浮相。习之来久染心难遣。欲除贪欲当观不净。瞋恚由外既尔可制。 如人破竹初节为难。既制贪欲余二自伏。不净观者。当知此身生於不净处在胞胎。还 从不净中出。薄皮之内纯是不净。外有四大变为饮食充实其内。谛心观察。从足至发 从发至足。皮囊之裏无一净者。脑膜涕唾脓血屎尿等。略说则三十六。广说则无量。 譬如农夫开仓种种别知麻米豆麦等。行者以心眼开是身仓。见种种恶露肝肺肠胃诸虫 动食。九孔流出不净常无休止。眼流眵泪耳出结矃。鼻中涕流口出唌吐。大小便孔常 出屎尿。虽复衣食障覆实是行厕。身状如此何由是净。又观此身假名为人。四大和合 譬之如屋。脊骨如栋脇肋如椽骸骨如柱。皮如四壁肉如泥涂。虚伪假合人为安在。危 脆非真幻化须臾。脚骨上胫骨接之。胫骨上髀骨接之。髀骨上脊骨接之。脊骨上髑髅 接之。骨骨相拄危如累卵。谛观此身无一可取。如是心则生厌恶。常念不净三十六物 如实分别。内身如此外身不异。若心不住制之令还专念不净。心住相者身体柔软。渐 得快乐心故不住当自诃心。从无数劫来常随汝故。更历三恶道中苦毒万端。从今日去 我当伏汝。汝且随我。还系其心令得成就。若极厌恶其身。当进白骨观。亦可入初禅 。行者志求大乘者。命终随意生诸佛前。不尔必至兜率天上得见弥勒。 白骨观法 白骨观者。除身皮血筋肉都尽。骨骨相拄白如珂雪光亦如是。若不见者譬如癞人 。医语其家若令饮血色同乳者便可得差。家中所有悉令作白。银杯盛血语之饮乳。病 必得差。癞人言血也。答言。白物治之。汝岂不见家中诸物悉是白耶。罪故见血但当 专心乳想。莫谓是血也。如是七日便变为乳。何况实白而不能见。既见骨人当观骨人 之中其心生灭相续如綖穿珠。如意所见及观外身亦复如是。若心欲住精勤莫废。如攒 火见烟掘井见湿。必得不久。若心静住。开眼闭眼光骨明了。如水澄静则见面像浊则 不了竭则不见。
[转贴]佛经中对于占相巫卜的开示总汇。 [分享]佛经中对于占相巫卜的开示总汇。 渐备一切智德经卷第一(一名十住又名大慧光三昧) 西晋月支三藏竺法护译 (前文略....) 其心常念欲济一切。而将护之。假使其心。发瞋恚者。若有患厌。不能自制。众垢危害。心中恼热。寻除其根。令不炽盛。抱以仁和。慈心弘坦。如畏蚖蛇。毒兽之 聚。恶心便休。成斯仁和。 又弃邪见。奉于正见。不堕外学。舍于贪事虚伪之术。吉良之日。不择时节。不 思国位。 若睹帝主。不以为贵。不怀谀谄。表里相应心性仁和。奉佛法众不失三宝。愍哀三界皆欲度脱。是为十善。 这个经里面,说到如何实行十善,佛就跟我们说:不应择时节。 佛说阿难分别经 乞伏秦沙门释法坚译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ccbs.ntu.edu.tw%2Fcbeta%2Fresult%2Fapp%2FT14%2F0495_001.htm&urlrefer=3fc0fc2a7a47991deac089b0ed46f426 为佛弟子。不得卜问请祟符咒厌怪祠祀解奏,亦 不得择良时良日。 受佛五戒者,福德人也。有所施作。当启三尊。 道护为强。设使诸天。天龙鬼神。无不敬伏。 戒贵则尊。无往不吉。岂有忌讳不善者耶?! 佛就跟阿难说到,当佛弟子的, 不 得搞外道鬼神的东西,也不能择良时良辰。 当佛弟子的,就是有福德的人。 戒守得好,诸天鬼神无不敬服的。 大般涅盘经卷第十八(节录) 宋代沙门慧严等依泥洹经加之 梵行品之第五王语耆婆。若使如来审如是者。明当选择良日吉星然后乃往。 耆婆白王。 大王。如来法中,无有选择良日吉星。 大王。如重病人犹不看日时节吉凶唯求良医。王今病重求佛良医。不应选择良时好日。 大王。如栴檀火及芛兰火二俱烧相无有异也。吉日凶日亦复如是。若到佛所俱得灭罪。 唯愿大王。今日速往! <> <>像这个是大般涅盘经, <>阿阇世王(有名的恶王)问耆婆(佛时代的医生):要去佛的地方,要有什么好日子吗? 耆婆就说:佛法中,没有择日这一套东西 呀~ (因为佛要说的是内明,如辞典注解:五内明内即佛法内教也。谓以持 戒治破戒。以禅定治散乱。以智慧治愚痴。乃至种种染净邪正。生死涅盘对治之法。皆悉明了通达。故曰内明,此解释感谢法 雨师兄提供) 耆婆再答:您现在就好像重病的人,不要再择日啦!您 快去吧!到了佛所,什么罪都消啦! 佛说般舟三昧经(节录) 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谶译优婆夷闻是三昧欲学者。当云何行。 佛言。优婆夷欲学者。 当持五戒自归于三。何等为三。自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 不得事余道。不得拜于天。不得祠鬼神。不得 视吉良日。不得调戏。不得慢恣有色想。不得有贪欲之心。常当念布施。欢乐欲闻经。念力学问敬重善师。心常拳拳不得有懈。若有比丘比丘尼过 者。以坐席宾食之。 这是般舟三昧经,说这个在家女众,要怎么学般舟三昧呢? 佛 说要三皈依、守五戒,其中就谈到,不能拜天、鬼神,不能看良辰吉日!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罽宾国三藏般若奉 诏译 布施波罗蜜多品第五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ccbs.ntu.edu.tw%2Fcbeta%2Fresult%2Fapp%2FT08%2F0261_004.htm&urlrefer=e84f9dff3cbb9109b3f35e3e28c58762 若为布施,互相嫉妒,令家眷属,斗诤不和。不 名布施。 若为布施,讥毁乞人,汝今丁壮,诸根具足,何不自作营理生业,而求乞耶?!如是施者,不名布施。 或施已追悔,而作是言:‘我为愚痴,枉费财物。如是施者,不名为施。’ 或希他赞叹,或怖恶名。如是施者,不名布施。 或为恶愿,而行布施。不名布施。 或择日而施,谓白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黑月:三日、八日、九日、十三日、十四日、十五日。如是日施,余日 不施,不名为施。 或择时施。晨朝布施,午时不施。日暮余时,亦复如是。如此施者,不名布施。 或择人施。施与贫者,不施富者。或贫富俱
[建议]回复以前可以投诉整个吧的功能。不然一推违法吧出现。。
如果要投诉整个吧!例如色情吧要怎么作? 操作流程详细解释。
[注意!]让女人找到真正的爱 如何找到真爱呢?非常简单,如果男生婚前一直要求性.爱,就不是爱你 是喜欢你的身.体。很多女人结婚后婚姻不美满,丈夫搞外遇 是因为嫁了给好色之徒。女人保守节操,好色之徒自然无法得逞。自然也不会嫁到这种人了。保守节操,自然就得到真爱了。 觉得好的请帮忙顶上,让女性得利益。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