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唯美恋 古城唯美恋
我做事情总是喜欢追求完美,特别是恋爱,我倡导宁缺毋滥。
关注数: 7 粉丝数: 25 发帖数: 551 关注贴吧数: 3
又一重量级高科技项目落户邯郸冀南新区 7月9日上午,随着邯郸冀南新区、中冶集团冶金设备研究设计总院、中经实业开发公司和新武安钢铁集团文安钢铁公司在京成功签署合作协议,总投资40亿元的金属板带纳米涂层及取向硅钢生产研发基地项目正式落户冀南新区。 纳米涂层及取向硅钢生产研发基地项目,由中冶设备总院、中经实业开发公司和文安钢铁公司投资建设,年生产金属涂镀板带60万吨。该项目投资规模大,核心工艺技术水平国际领先,排放少、污染低,而且生产的纳米级镍镀层的电镀镍板带,将填补国内空白,改变依赖进口的格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此次签约,既是企业强强联合的典范,也是邯郸推动有中生新、依靠增量调整结构的又一成果。该项目的实施,必将进一步优化中冶集团的战略布局,推动集团发展再上新台阶;也必将进一步加快邯郸工业转型升级步伐,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当前,邯郸通过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上项目、促发展的行动高度自觉。无论是具有长期合作关系的中冶集团,还是初次合作的中经实业开发公司,我们都衷心欢迎各位企业家关注邯郸、投资邯郸,在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领域,进一步扩大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中冶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冶金工程承包商、冶金工程技术升级及改造服务提供商,是我国冶金工业的开拓者和建设者。中冶设备总院一定会秉持诚信服务的经营理念,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研发优势,科学组织、积极调配、精心设计、认真施工,与其他各方密切配合,把该项目打造成技术一流、效益显著的样板工程和精品工程。
六岁男童坠入40米深井 消防官兵生死营救(图) 消防战士“倒挂金钩”下井施救,孩子平安获救。  3月24日中午,邯郸市魏县胡村店一名男孩在农田玩耍时,不慎坠入一口40余米深的机井内,生命危在旦夕。当地政府接到报警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市、县两级消防部门组织数十名消防官兵火速赶赴现场,众人经过7个多小时的生死大营救,被困儿童终于平安脱离险境。  事发:男孩坠入深井  24日13时20分左右,邯郸市魏县胡村店6岁男孩小刚(化名)到村边农田玩耍,不小心坠落一口机井内。附近村民闻讯立即跑来救援,但由于井口直径不足30厘米,并且井深40余米,人们一时束手无策,只好拨打110报警。  事件发生后,魏县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公安、消防、卫生、乡镇等部门迅速组成强有力的救援队伍。县领导还作出批示,要求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救出孩子。  下井:多次无功而返  13时50分,魏县消防大队、牙里镇120急救中心人员先行到达现场,并将氧气送入深井内,防止孩子昏迷。  经初步侦查,消防官兵发现井内空间异常狭窄,成年人很难进入。更令人揪心的是,小刚被卡在距地面35米处,不停哭喊,随时可能出现意外。  指挥员将救援三脚架放置井口上方,命身材瘦小的特勤班战士刘顺路利用“倒挂金钩”方式下井施救,其余人员则在井上提供安全保障。  然而,机井年久失修导致水泥管壁多处发生变形,刘顺路用尽浑身解数,也只能深入到井下20多米的地方。救援人员将绳索打成活扣绑上手电筒放入井内,希望小刚能将手臂放入活扣内以便拉上来。可孩子毕竟年小,再加上心理恐惧等原因,施救再次失败。  随后,人们又尝试使用水泵打捞器等各种方法进行解救,但均未成功。  获救:“救援器”显神威  时间一点点流逝,众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  17时15分,邯郸市公安消防支队数名官兵携带着专利产品“深井救援器”前来增援。  20时20分,“深井救援器”开始发挥威力,底部雨伞状托架伸入井下30多米将被困者小刚牢牢托起。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刚被提升到距地面大约15米处的时候,井壁意外发生变形,孩子又被卡住无法动弹。  情急之中,指挥员命特勤班战士刘顺路再次下井疏通“救援通道”。20时52分,刘顺路抱着小刚成功走出井口,伴随着孩子微弱的哭声,四周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记者 王彬 通讯员 张佩)
菜农自己吃的蔬菜是怎么种出来的? 漫画:怒海 新华社发 杨树山 作漫画:保卫餐桌 新华社发 赵乃育 作 新华网长春5月9日电 (记者宗巍、高楠、姜明明)“毒生姜”事件让人们对蔬菜种植安全再一次产生担忧。很多人好奇,菜农自己吃的菜是怎么种出来的,到底用不用化肥、农药?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吉林省一些蔬菜种植地区。 8日上午,记者来到吉林省九台市九郊街道莲花九社,这里是当地蔬菜水果供应主产区。走进村子,几乎家家房前屋后都有蔬菜棚。棚的面积不大,品种有菠菜、西红柿、生菜等。 来到村民许文英的大棚中,他正在一个人拔草。他告诉记者,家里种菜快8年了,一年种植三季蔬菜,六分地,一年收入1万多元。 “菜地里都用什么化肥?”记者问。 “主要是农家肥,也用买的肥料,有时也打农药。”许文英回答说。 他告诉记者,自己家吃的蔬菜也从大棚里采摘。由于化肥、农药用的量不多,他并不担心蔬菜的安全问题。 从九台市到德惠市沿线两侧,记者看到有不少大棚,其中有的种植香瓜、有的种植蔬菜。当问起自家吃的菜是不是来自大棚时,一些菜农给出了和许文英不一样的答案。 “自己吃的菜都在家里的院子种,大棚里的菜主要是供应给城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菜农说。他告诉记者,在吉林省的农村地区,一家一户占地面积特别大,房前屋后都有空地可以种菜。 他给记者讲起“两块菜地”的区别:自己家的菜地,主要用农家肥,以及养猪、养鸡的猪粪、鸡粪等肥料,从来不用化肥,也不用农药。有时菜地出现虫灾,也都人工处理。大棚里的菜就不一样了,是用来挣钱的经济作物,产量越高,挣得越多。所以会使用化肥、农药等,就是为了一个好收成。 常年下乡指导农民种植的德惠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李东波说,现在农民用肥用药已经到了过度的程度。“过去农民还捡粪往地里上,现在就是靠化肥,土地有机质严重下降。” 她说,这种情况下,一些农民种地种菜会分两块地,比如在自己家田地里分出一小块,进行区别对待。小块地只用农家肥、不打农药,收割完供自己吃;另一块大面积种植的粮食或者蔬菜主要是用来卖钱。 记者采访中发现,农民两块地种菜、种粮的确存在,但规模并不大。德惠市隽星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场场长王喜顺则表示,现在越来越多农民意识到土地的重要性,虽然还存在两块地种粮、种菜的现象,但情况在减少。“如果不是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很多农民不会区分得那么清楚。”
河北魏县北台头乡一农妇悉心照料高龄偏瘫婆婆创造生命奇迹 燕赵都市网邯郸电(记者陈国营 通讯员郭海民 马帅)王满香是一位平凡的农村妇女,也是一位不平凡的农村妇女。她无微不至地照顾婆婆,让一个被医生判了“死刑”的高龄偏瘫老年患者,逐渐恢复;她自学按摩技术,精心照顾婆婆,用真情和爱心演绎着“孝亲敬老”这一传统美德…… 用爱创造生命奇迹   王满香,46岁,河北省魏县北台头乡尹甘固村人。1986年,她与泊口乡泊口村的步秀生喜结连理。丈夫步秀生在姊妹五个中排行最小,婚后与公婆过着平淡而幸福的生活。2006年,公公因病突然去世。   公公去世后,王满香用全身心的爱孝敬婆婆,让老人尽享生活的快乐和甜美。2010年2月的一天,王满香像往常一样去喊婆婆吃饭,却听不见婆婆应声。她急忙跑到婆婆屋内,发现婆婆浑身都是汗,昏迷不醒。她赶紧叫来家里人,把婆婆送到医院,经检查为重度脑栓塞。在医院,虽然医生全力治疗,可始终不见好转。后来,经过专家会诊,得到一个沉重消息:“准备后事吧,治好的希望不大,即使能治过来也很可能成为植物人。”王满香心中一阵绞痛,她哭着哀求医生:“只要有一丝希望,花多少钱也要治疗。”医生深知她婆婆的病情,都无奈地摇摇头。   出院后,王满香精心照顾生命垂危的婆婆。为了让昏迷半昏迷的婆婆跟上营养,她每隔一至两个小时就用筷子撬开婆婆的嘴,用小针管往婆婆嘴里打水、牛奶、豆浆、稀面糊等流食。吃完饭,她不是坐在旁边给婆婆说话,就是为婆婆擦洗身体、换洗被屎尿弄脏的被褥、衣物。两个多月后的一天,婆婆睁开了眼,嘴一张一合的想给王满香说话,王满香流着泪激动地说:“娘,我在你身边,有什么话就说吧。”婆婆点点头,结结巴巴地说:“我知道,你一直在我身边。”“娘醒了,娘醒了……”她高兴地跑出去将这一喜讯告诉家中的每一个人。   曾治疗她婆婆的主治医生听说后,感慨地说:“能使病人从这样一种状态下苏醒过来,真是一个奇迹,这就是爱的力量!” 自学按摩精心护理   婆婆的苏醒让王满香兴奋不已,为更好地照顾婆婆,王满香辞去了工作,让丈夫步秀生去做生意维持家中花销。   此后,王满香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梳头、洗脸、做饭、喂饭、洗衣服,有时天气好时就用轮椅把老人推到户外散散心。由于卧床时间太久,老人肌肉逐渐失去弹性和力量。为了让老人康复,她自学按摩技术,每天为老人按摩。老人便秘严重,她就用手指一点点掏。她怕婆婆孤独,就把电视搬到了婆婆屋里,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为了让婆婆恢复得更好些,她总是变着法的做些可口的饭菜,一口一口地喂。在她的精心照料下,严重偏瘫的婆婆竟然慢慢恢复了知觉,会坐了,双手会动了,能自己坐着端碗吃饭了!   看到婆婆恢复的这样好,王满香眼含幸福的泪花:“老人的幸福,是我们做晚辈的最大幸福。”对自己的辛苦付出,她绝口不提。 无言孝心感动众乡邻   王满香用真挚的爱尽心尽力照顾偏瘫婆婆的事迹感动着众乡亲,如今,只要谈起王满香,村里的群众都会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   “她心眼特别好,对婆婆比对自己还亲,是我们村公认的好媳妇。”邻居们一提起王满香就夸个不停。   老人的其他子女曾提议,想让老人轮流住,好让王满香休息一下。可老人谁家都不想去,就想和王满香住在一起。“满香脾气好,照顾的周到,和她在一块我最舒心。”已经八十高龄的老人不停地说。   看着王满香疲惫的身影,丈夫步秀生内疚地说:“真是苦了她了,每天都不闲,不是做这就是做那,心里真是感激她,感觉真是欠她太多了……”说到这他的眼角湿润了。   “像王满香这样的儿媳妇真是不好找呀,从来没见过她说过一句抱怨的话,现在我们村的媳妇都以她为榜样,向她学习呢!”邻居肖大妈羡慕地说。
冀南新区谋划跨越发展 4月27日、28日,省领导在邯郸调研时强调,抓住中原经济区进入国家战略的新机遇,坚持“有中生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无中生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连日来,冀南新区管委会机关和各个园区都深入学习领会领导重要讲话精神,要进一步创新思维,跨越发展。 在冀南新区附属园区的磁县经济开发区黑猫炭黑加工厂,一排排管道将它与鑫盛和鑫保两家煤化工企业连接起来,黑猫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童德华告诉记者,这些管道一年给公司创造近两亿元的效益,“那个黑色的管道上面就是煤气管道,从鑫盛生产的煤气通过管道然后输送到我们这儿,然后我们利用它作为燃料,鑫盛生产的焦油给鑫保加工成炭黑油、恩油,再通过管道送到我们油罐,然后我们用这油罐里边的油,几种油进行配比生产炭黑,炭黑里有中气体尾气大概900大卡,我们就给它发电,给整个园区的工厂提供蒸汽,整个园区的大循环吧。” 磁县经济开发区仅仅是冀南新区的一个园区。在打造冀中南新的经济增长极中,冀南新区解放思想,突破常规,从规划到空间布局打破原有的行政区划。 冀南新区管委会调研员张金桥:“立足于区县一体化,打破了原有的行政界线,进而打破了各县区各自为战、产业分散、建设重复的被动局面。” 目前,马头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定位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峰峰新坡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定位为新型环保产业、新型电子产业、机械装备制造及高品质陶瓷、磁县林坛工业园主导产业则以高端制造、现代物流和新型材料为主等,冀南新区集群式发展模式已初步形成。张金桥告诉记者,冀南新区已在全区的范围内进行解放思想大讨论,立足邯郸、放眼全国、跨越发展,“通过解放思想,我们认为冀南新区不单单是我们邯郸的冀南新区,我们要站在全省和全国区域发展的高度,去思考去谋划,尤其是抓住新区中原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去主动对接国家有关的产业政策布局规划,从一个更广区域去考虑新区的发展,未来新区的建设,我们不仅要重视产业建设,更要充分保护好新区的生态资源,把我们新区建设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区。”(河北电台记者张雁、邯郸电台记者赵峰)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