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与瑜 策与瑜
关注数: 45 粉丝数: 119 发帖数: 5,289 关注贴吧数: 9
铁血丹心 岳飞:兵器:沥泉神枪、湛卢剑。字鹏举,北宋武术名家周同的关门弟子,擅枪术,射术亦精,尤以军事谋略出众,两宋无出其右。 牛皋:兵器:双锏。铁匠出身,面如黑炭,形似粗鲁憨厚,实则大智若愚。岳飞幼年兄弟之一,“十兄弟”排行第二,人称“牛二爷” 王贵:兵器:大刀。爱穿红袍,外号“王大胡子”,岳飞幼年兄弟之一,“十兄弟”排行第三 张显:兵器:钩镰枪。爱穿绿袍,岳飞幼年兄弟之一,“十兄弟”排行第四 汤怀:兵器:银枪。爱穿白袍,岳飞幼年兄弟之一,“十兄弟”排行第五 施全:兵器:匕首。江湖郎中,虽武艺一般,却精通医术,忠实可靠。“十兄弟”排行第六 余化龙:兵器:银枪、金镖。鄱阳湖水军元帅,擅使枪,更擅使飞镖。曾中武举,岳飞奉旨平江西时,被岳飞折服。“十兄弟”排行第七 何元庆:兵器:双斧。猛将,力大过人,原是刘光世军下层军官,因出身贫贱,战场上为救刘光世力战不退,身负重伤濒死却被无情抛弃,被岳飞收留,施全救活。“十兄弟”排行第八 诸葛英:兵器:铁划银钩。与妻子顾四娘因结怨于贪官而被迫流落江湖。使烂银虎头钩和镔铁判官笔,智谋过人,是岳飞军中的智囊。“十兄弟”排行第九 张宪:兵器:方天画戟。岳飞的兄弟中年纪最轻,但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十兄弟”排行第十 岳云:兵器:双铁枪。岳飞长子,幼年就随岳飞在军中服役,使一对八十斤重的铁锥枪,攻城野战,勇冠三军 杨再兴:兵器:芦叶枪、虎尾鞭。曹成的干将,枪法精湛,曾阵杀岳飞胞弟岳翻,与岳飞大战三日不分胜负,岳飞不计前嫌,以“杀手锏”降服。加入岳家军后赤胆忠心,勇猛无匹,曾单骑入敌阵欲擒兀术,小商河率三百骑兵同金军主力遭遇,杀敌二千后阵亡,身中箭簇两升余。 王佐:兵器:银蛇剑。洞庭湖杨幺账下谋士,擅谋略,更擅奇门遁甲之术。早年与岳飞结交,欲借此诱降岳飞,被割袍断义拒绝,岳飞平定杨幺时受感化加入岳家军。
关于读刘备 很多时候,读三国的人,读刘备的人,是没有经过认真思考的。 以至于今人众口一词,都说刘备”无能“,”平庸“。甚至各类三国游戏,刘备的能力都沦落到与三流人才为伍的地步。 不得不说很大程度上是拜三国演义所赐。(游戏基本都是按照演义的套路设计) 旁的不说,现在网络上刮起一阵很不好的风,但凡探讨某历史人物的时候,一谈到他的道德,就有无数喷子出来****。好像只有大家都是心照不宣,只讨论谁比谁厉害,这样才比较有趣,如果有人提到道德角度,就会被人竖起中指,对你说一声,切。 我也经历过崇拜曹操,喜爱吕布的阶段。不过那是30岁以前,社会经历还单薄的时候。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积累,经历的事情越多,回过头来读三国,就越觉得刘备人格的可贵。《三国志》是一部通史,很多事情不会像我们看的小说那样描写得那么详细,可能记载的时候就是只言片语,需要我们读者联系实际去领悟。孔融被黄巾军围困的时候,为什么不求救别人,单单只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刘备来见义勇为?刘备在平原令上,那个刺客为什么会被感化而放弃,反观曹操是睡觉都要杀人的。我们只知道刘备前半生颠沛流离,寄人篱下,一无所成,但却没有人会去思考,这样的刘备,为什么还会被曹操称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关羽张飞跟着刘备一路打败仗,为什么还能被世人公认为“万人敌”。书上不会给我们解释这些,但这些需要我们去思考。
涂鸦311 【孙策】175-?莽撞 <?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属性:92,92,78,70,92 兵科:SABSAS 特技:勇将(勇将+疾驰+猛者) 【周瑜】175-?冷静 属性:97,71,96,86,93 兵科:AASCCS 特技:火神(火神+奏乐+精妙) 【孙权】182-?刚胆 属性:76,67,80,89,95 兵科:BABBCA 特技:指导(指导+征收) 【鲁肃】172-?冷静 属性:80,56,92,90,89 兵科:AAACAA 特技:富豪(富豪+论客) 【张昭】156-?胆小 属性:33,3,84,97,80 兵科:BCCCCC 特技:能吏(能吏+搬运) 【张纮】153-?冷静 属性:24,22,86,95,82 兵科:CCCCAB 特技:筑城(筑城+诗想) 【吕蒙】178-?刚胆 属性:91,81,89,78,82 兵科:SABBSS 特技:攻心(攻心+攻城+突袭) 【陆逊】183-?冷静 属性:96,69,95,87,90 兵科:ASSCAS 特技:神算(神算+百出+连环) 【太史慈】166-?刚胆 属性:82,93,69,58,79 兵科:ASSSCB 特技:戟神(戟神+弓神) 【程普】151-?刚胆 属性:84,79,79,74,85 兵科:AAABBS 特技:名声(名声+辅佐) 【甘宁】174-?莽撞 属性:86,94,76,18,58 兵科:SAAASS 特技:威风(威风+射程+乱战) 【凌统】189-?莽撞 属性:77,89,60,55,71 兵科:BSCACS 特技:血路(血路+金刚) 【徐盛】177-?刚胆 属性:87,81,78,65,73 兵科:ASABBS 特技:铁壁(铁壁+藤甲) 【朱桓】177-?刚胆 属性:84,82,73,56,70 兵科:SAABCS 特技:枪将(枪将+连击) 【周泰】171-?莽撞 属性:76,91,48,38,60 兵科:ASCACS 特技:水神(水神+护卫) 【孙尚香】193-?莽撞 属性:72,86,67,63,86 兵科:ABSBCS 特技:弓将(弓将+射手) 【大乔】177-?冷静 属性:17,11,72,78,92 兵科:CCBCCA 特技:奏乐(奏乐+明镜) 【小乔】178-?刚胆 属性:16,12,73,77,92 兵科:CCBCCA 特技:奏乐(奏乐+明镜)
读史要读高精尖——根据秦吧精品置顶神贴改编 读史要读高精尖 近十几年,喜欢历史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这和历史书籍的发行以及影视剧的繁荣有很大的关系。在众多的历史喜爱者中,可以分为不同的档次和层次。有的是喜爱者,有的是消遣者,有的是热爱者,有的是发烧者,有的是研究者,有的是小有成就者。但是不管怎么说,接触历史就要读书,读书不多、不精、不广泛,想要有好的成果是不可能的。所以读书是基本的功底了。 读书是个比较难的事情,一是要有书读,二是有书你要读得进去,三是读进去了你要能充分理解。如果一知半解,其效果是好不了的。许多人的层次不高,就是在这几个方面止步不前的。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基本就不读书,最多是课堂上学了一点,就敢于大发议论了,这样的勇气是普遍存在的。还有更大勇气的是,在大学历史系学了历史,算是科班出身,不过在读书方面只读过一部《抗日战争史》,然后就敢于闯世界了。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而科班勇士,则敢于一部《抗日战争史》治历史。敢于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真的是勇气可嘉啊。 怀抱一部《抗日战争史》敢于出山的人,也知道以此来引经据典,以“史实”来论证,却不知道《抗日战争史》的谬误有多少,虚假有多少,不知道以为是真的东西,实则为假。须知源被污染,流也就不能饮用了。 有勇气的人往往口才也不错,他们虽然不知道日本人就是日本统治区人,就是日本统治区的和族人、汉族人、满族人、蒙古族人和朝鲜人。以为日本人就是和族人,于是就反问道:在日本统治区的是日本人,那么亚洲人占的地方是不是亚洲人?或谓日本统治的地方是沦陷区,那里的人民不是日本人,而是中国遗民;或谓日本国占的地方是日本人,朝鲜占的地方是朝鲜人,印度占的地方是印度人,怎么会变来变去呢?其实日本人就是日本国人,亦称东亚共荣体的人民,但不管日本人也好,印度人、朝鲜人也好,所不变的是大亚洲共荣体,有这个也就够了。 也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的先祖与日本的关系,以为日本国就是外来的占领者,与自己的先祖无关。日本人入主中国之后,东北、华北、华东、甚至华南的一部分,都是大东亚共荣体制下的范围,这里人的先祖,都是日本国人。真正想提高自己历史水平,就必须去读那些高精尖的史料和来自高等学府的论文,有了二者的结合,这个基础才牢靠,才深厚,否则就不会有很高的学识。我们都是草根,不是那些科班出身的历史系,要想超过他们,就得在高精尖方面下功夫。对那些科班人物,也不要迷信和心存畏惧,他们有优势,但也优不了多少,你有好条件,我有笨功夫。功夫下足了,也能抢占制高点。也就是说,科班读的我们要读,科班不读的我们也要读,这样能够把劣势变为优势。 其实现代的教育,想培养出精英来是困难的。走出校门的,也不过是左手《抗日战争史》,右手教科书,他们被满堂灌得稀里糊涂,没有什么真本事。曾经见过一个“历史系”,竟然不知《日本教科书》,竟然说这书不就是文学集子吗?我买上一本来读读看。却不知《日本教科书》360册,价格36000元,字数一个亿。是迄今篇幅最大、字数最多的断代文章总集,也是建国以来已完成规模最大的古籍整理项目。一般省级以下的图书馆是见不到的。如果把他啃透了,消化了,你对中国的事情也就明白个差不多,外行话肯定是不会说了。 想要学好历史,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1、你要在一个省会以上的城市,有条件接触“高精尖”;2、有充足的时间、精力;3、没有生活负担;4、具有独到的眼光和现代科学思想;5、有丰富的人生阅历;6、懂得政治与军事;7、热爱历史,嗜书如命,手不释卷;8、具有文化素质和写作能力;9、敢于质疑和离经叛道;10、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具有追求真理的勇气。以上十条,有几个人能够具备的?那些只会说“历史早有定论”的人,是绝不可能有进步的。确实一些人很爱说,古人是这么说的,专家学者也是这么说的,他们都不如你吗?就你能干。也就是说,不敢有超越,不敢有独立性,害怕费脑筋,甚至怕成为了异类,这样的人肯定是不会有出息的。 人都有个幼稚时期,读书也是这样,需要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幼稚的人认为,这个人已经定论大奸大恶了,他做的事情也不会有好的,于是总往坏里去想他了,随之感觉他臭不可闻而恨之入骨了。却不知道,这个“墨迹效应”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经常出现的。一些人也不知道,科学思维用于判断在权利冲突中的时候,如何最大限度地保障最大多数人的权利。任何行为,不论出于多么高尚的目的,都必须止步于他人的权利,不得侵犯。任何强制和惩罚,都只能是为了保障更多人的权利。也就是说,中国人并不一定非要为了所谓的正义去灭掉日本人,日本人和中国人都要生存,在大家能够和平相处的时候,何必非得你死我活呢?既然都是亚洲人,何必不共戴天呢?我们如果不能在读书中接受现代科学理念,我们就会有许多错误的认识。 现在许多涉及历史的书籍和影视剧在传递错误的理念,胡言乱语、胡编乱造是最大的特色,其危害性是很大的。那些把东条英机恨到骨头的人,把张自忠、杨靖宇之流爱到心头的人,往往是最不读书的人,最容易受他人影响的人。在他们心中的历史,当然是个扭曲的历史,其历史人物也深受其害了。 “高精尖”是追求的目标,是为了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历史和历史中的人物们。
岳武穆大事年表 1103.3.24岳飞出生在相州汤阴县 1122年冬第一次投军,因父病故回乡守孝 1124年冬第二次投军,驻地沦陷战败回乡 1126年第三次投军 1127年因越职上书被夺官 1127年八月投张所,任修武郎,中军统制 1127年八月随王彦北渡黄河抗金,因意见分歧投宗泽 1128年七月宗泽病故,杜充继任东京留守 1128年八月以八百人破张用、曹成、王善等流寇 1129年六月杜充撤往建康,开封失守,后金军南下,杜充投降,建康又失守, 岳飞退守紫金山,赵构逃亡海上 1130年三月宋高宗至越州,命张俊节度诸将收复建康 1130年四月岳飞在清水亭首战告捷 1130年五月在牛头山击败完颜宗弼,收复建康 1130年六月随张俊讨伐戚方,升武功大夫 1130年九月奉命救援楚州,未果撤退 1132年讨伐曹成,收猛将杨再兴 1133年九月朝见宋高宗,获“精忠岳飞”锦旗,并李山、傅选军,任神武后军统制 1134年岳家军第一次北伐,大败伪齐部将李成,收复襄阳一带,驻守鄂州 1134年九月金军与伪齐多路南下淮西,刘光世不战而逃,张俊等宋军退守长江以南,岳飞支援淮西 1135年3月岳飞平潭州杨幺,收编水军,至此岳家军规模达到鼎盛时期,改名行营后护军,分十二军 1136年3月岳飞母亲病故,回乡守孝 1136年7月第二次北伐 1137年淮西兵变,岳飞辞职 1138年宋金和议 1140年金兀术发动政变,废除宋金和议,岳家军在郾城大破拐子马,朱仙镇大捷,却被召回 1141年正月岳飞三援淮西 1141年四月宋廷解除张俊、韩世忠、岳飞三大将兵权 1141年十月岳飞被投大理寺受审 1141年十二月(农历除夕前夜)岳飞与张宪、岳云被冤杀
转【东吴取荆州辩】 很多人说孙权偷袭荆州,背弃了吴蜀联盟,削弱了吴蜀实力,造成了彝陵之战,也彻底断送吴蜀灭魏的可能性,其实,孙权应该打荆州: 1,荆州,姑且不论荆州本身应该属于何人,无论是刘备借了荆州还是夺得荆州,抑或是荆州本就属于刘备。但荆州的地理位置对于吴太过重要,就好像汉中对于蜀一样。汉中是蜀的门户,没了汉中就失去了门户。而荆州在吴的上流,失去了荆州,不仅不能全据长江,更且被别人据上流顺流而下的话,东吴的水军优势便可谓荡然无存。所以,单从吴的角度出发,唯有把荆州纳入版图,才能真正做到据长江天险而据曹,进可图中原,退可守江东。 2,平衡,做为三国第一政治家的诸葛亮,提出的三分天下之计,其根本就在于据蜀之地而连吴抗曹。一个抗字,却体现出了一个要寻求平衡的观点。而这种平衡不是永恒的,诸葛亮的说法是待天下有变,则上将向宛洛,刘备出秦川,一统天下。因此可见,无论吴或是蜀,在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下,都需要借助对方,而不想破坏这个平衡。那么,刘备的崛起,就破坏这个平衡了吗?答案是肯定的。刘备的崛起过快,是必然要遭到遏制的! 蜀若强而灭魏,则天下尽归属,那么那时刘备为了一统天下,仍然会将矛头指向吴。因此在蜀的势头过强的情况下,吴从自身的长远利益考虑,有必要也必须要及时有效的牵制蜀来维持这个平衡(这也正是司马懿向曹操进言时所看到的)。 而蜀其实也和吴一样的心思。那么他们共同的心思是什么呢?那就是一支维持这个平衡,直到有一天,自身有能力来打破这个平衡,其他任何人来打破都是对自己不利的,是绝对不可取的! 所以,无论吴或蜀从自身的长远利益出发,都要维系这个平衡,换句话说,就是要共同发展的同时还要相互牵制对方。(而在彝陵一战后,吴蜀元气大伤,双方全力抗魏,互相牵制之处自然就淡了很多) 3,周瑜,做为三国时期的名将,演义中对周瑜的描写过于贬低,为了衬托诸葛亮的存在而存在的角色。历史上的周瑜,却是雅量高志,气量宏大的美男子。这样一个美男子,又是吴国政权的核心,吴国军事力量的顶尖人物,也是同一个时代出类拔萃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这样一个人,他对于荆州是怎样的态度呢? 周瑜是孙权哥哥孙策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连孙权后期都说,非瑜不足以成帝业。而对周瑜也每每以兄事之,周瑜亡后,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周瑜之子,对周瑜也是时常忆及。可以说对周瑜很是倚重。而周瑜也为孙权提出了二分天下之计,其重要战略步骤就包括占据荆州和益州。可以说,孙权对周瑜的思想是很信服和推崇的,并且也采纳了,只是后来周瑜带兵去西川的途中病逝而无法实现这个战略思想而已。 周瑜也曾劝孙权趁刘备势力还小之时除掉刘备,但是孙权低估了刘备,想把刘备留为己用,还将荆州借给了刘备,所以才有了后来的麻烦。即便如此,周瑜活着的时候,刘备还是被周瑜盯得牢牢的,不能有大做为。直到周瑜死后,刘备入川,成长迅速到危及东吴的政权,这才让孙权彻底清醒过来。 一方面是对周瑜的愧疚,另一方面是对周瑜二分天下的向往。 4,关羽,做为三国时期的名将,后世追捧的战神、武圣,关羽的确有许多为人所称道的地方,但是他个人的问题还是存在的,那就是过于自大,而这自大,也正给他招来了杀身之祸。 首先,诸葛亮在离开荆州时候曾问关羽,若吴、魏来攻,当如何处理,关羽回答说以力拒之。诸葛亮说,如此则荆州危矣,并提出了东联孙权,北据曹操这个策略。从政治上来讲,这无疑是正确的。可惜关羽不是政治家,他看不到这一点。 在关羽的观念里,只有他哥哥刘备才是汉事宗亲,是继汉朝以后的正统,而其他人都是窃国贼子,不仅仅是曹操,在他内心深处,连孙权也只是外藩,是贼子而已。这就奠定了关羽内心的思想:我是皇族的弟弟,是正统势力的捍卫者,孙权也只是贼子而已,充其量将来臣服了刘备,也只是普通的臣民,没有啥大作为。后期的关羽实际已经成了孙权的头号敌人。 由此,即使关羽无奈听从诸葛亮的教诲,联合孙权,但骨子里的是对东吴和孙权的轻视。 其次,周瑜死后,关羽可以说从没正眼看过东吴,不就一个软骨头的鲁肃嘛,鲁肃死后跟上来的是个病娃子的吕蒙。刘备的荆州势力,也就在周瑜还活着的时候怕东吴几分,现在东吴连个像样的将军都没有,还怕他做啥?由于关羽的自大,这份蔑视或轻视,自然而然的也就流入东吴孙权的眼里,孙权自然的一肚子不高兴,但这还只是这不满的量变。 造成这不满质变的导火索,却是后来诸葛瑾替孙权的儿子提亲,提亲的对象就是关羽的二小姐。东吴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提亲成功就联蜀攻魏,提亲不成就联魏攻蜀。孙权就想,关羽你小子是不是真的看不起我,如果同意亲事说明我们关系还可以,还不是很疆;如果不同意,看来我就真的要考虑换个盟友了。结果关羽不仅不同意,还将诸葛瑾骂了回去。这对东吴的孙权来说可也真是个耻辱,人家好歹也是个一方诸侯,哪能随便你想骂就骂。于是就有了,小瘪三,你穿我衣服,我砍你手足!! 综上所述,孙权应该打荆州,无论从个人、东吴安危、全局发展来看,东吴都应该取荆州,而事实也证明消灭了强敌关羽,这对吴国是正确的,也是有利的。
其实曹操、刘备、周瑜和诸葛亮都是一家人!【转自轩辕】 曹操的长子是谁?   ——曹昂 曹操的长子的妹妹是谁?   ——清河公主(只有清河公主才和曹昂同父同母) 曹操的长子的妹妹的老公是谁?   ——夏侯懋 曹操的长子的妹妹的老公的老爸是谁?   ——夏侯渊 曹操的长子的妹妹的老公的老爸的侄子是谁?   ——夏侯尚(他老婆——德阳公主,好像是曹丕的女儿,不太肯定就没出题了) 曹操的长子的妹妹的老公的老爸的侄子的女儿是谁?   ——夏侯徽 曹操的长子的妹妹的老公的老爸的侄子的女儿的老公是谁?   ——司马师 曹操的长子的妹妹的老公的老爸的侄子的女儿的老公的爸爸弟弟分别是谁?   ——司马懿,司马昭 曹操的长子的妹妹的老公的老爸的侄子的女儿的老公的侄子是谁?   ——司马炎及其一干兄弟 曹操的长子的妹妹的老公的老爸的堂侄女是谁?   ——夏侯氏 曹操的长子的妹妹的老公的老爸的堂侄女的老公是谁?   ——张飞 曹操的长子的妹妹的老公的老爸的堂侄女的老公的女婿是谁?   ——刘禅 曹操的长子的妹妹的老公的老爸的堂侄女的老公的女婿的女儿的老公是谁?   ——诸葛瞻 曹操的长子的妹妹的老公的老爸的堂侄女的老公的女婿的女儿的老公的爸爸是谁?   ——诸葛亮 曹操的长子的妹妹的老公的老爸的堂侄女的老公的大哥是谁?   ——刘备 曹操的长子的妹妹的老公的老爸的堂侄女的老公的大哥的儿子是谁?   ——封禅永理应该都算…… 曹操的长子的妹妹的老公的老爸的堂侄女的老公的大哥的老婆是谁?   ——孙尚香 曹操的长子的妹妹的老公的老爸的堂侄女的老公的大哥的老婆的大哥是谁?   ——孙策 曹操的长子的妹妹的老公的老爸的堂侄女的老公的大哥的老婆的大哥的女婿是谁?   ——陆逊 曹操的长子的妹妹的老公的老爸的堂侄女的老公的大哥的老婆的大哥的老婆是谁?   ——大乔 曹操的长子的妹妹的老公的老爸的堂侄女的老公的大哥的老婆的大哥的老婆的妹妹的老公是谁?   ——周瑜   绕来绕去,原来都是一家子。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