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茂隐士 果茂隐士
关注数: 0 粉丝数: 10 发帖数: 1,935 关注贴吧数: 0
喀什噶尔和河中地区的突厥化:哈拉汗朝 回鹘突厥人在蒙古失势后,定居在塔里木盆地北部,在火州(即吐鲁番)、别失八里(今济木萨)、焉耆和库车,他们使这一古老的吐火罗地区变成了突厥地区,不过他们仍然尊重当地的佛教和聂思托里安教。与他们不同,在下一个世纪中居住在喀什西部和西南部,以及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地区的哈拉汗朝突厥人因皈依了伊斯兰教,从根本上改变了上述地区的特征。在伊斯兰教和突厥人的共同影响下,使中亚这部分地区内昔日的一切都不复存在了。 关于哈拉汗王朝王室的起源我们几乎一无所知,尽管它注定了在10世纪中期到13世纪初期要统治喀什噶尔。正像巴托尔德所指出的那样,他们有可能是从葛逻禄突厥人手中夺取八拉沙衮城(在伊塞克湖西)的一支九姓乌古思部落。穆斯林文献中提到的第一位哈拉汗朝统治者是喀什王博格拉汗萨图克,他大约死于955年,他似乎在他的臣民中鼓励信仰伊斯兰教。10世纪的最后几年和整个11世纪,塔里木盆地西部各绿洲和楚河流域、怛逻斯平原已在他的家族成员们中间被瓜分了,在当时,他们已经都是伊斯兰教徒了。然而,不顾他们的信仰,他们仍没有忘记突厥人与伊朗人之间的世代斗争,从未忽视过反河中萨曼朝埃米尔的战争,尽管这些埃米尔在中亚细亚的门槛边充当为伊斯兰教逊尼派(或称穆斯林正统教派)的官方卫士。正如上面已经看到的那样,哈拉汗朝的博格拉汗·哈仑(在楚河流域的八拉沙衮进行统治)在992年5月发动了对布哈拉的攻击(顺便提一下,这次攻击没有立即见效),以此而开始了突厥人对该地区的一系列入侵活动。哈拉汗朝的另一个统治者,费尔干纳乌兹根地区的阿尔斯兰·伊列克·纳斯尔(死于1012或1013年)更加幸运。如上所述,他于999年10月23日以胜利者的身份进入布哈拉,监禁了萨曼王朝的末代君主(马立克二世),吞并了河中地区。 阿姆河以南的呼罗珊,即萨曼王朝遗产中的另一个残余地区,落入第二个突厥王朝即伽色尼王朝手中,当时该王朝是由西北印度的征服者、杰出的马赫穆德苏丹统治着(998—1030年在位)。两个穆斯林突厥王朝之间的关系最初很温和,甚至很友好。布哈拉的征服者阿尔斯兰·伊列克·纳斯尔嫁女给马赫穆德为妻,但是,和睦关系是短暂的。哈拉汗朝,这个不仅统治着喀什噶尔,还统治着原突厥国土,即伊犁河和楚河流域地区的稳固的王朝,把曾经是奴隶的伽色尼王朝的统治者们视为暴发者。另一方面,加兹尼的马赫穆德刚把旁遮普并入了他的阿富汗和呼罗珊版图(1004-1005年),又因虏掠到大量印度财宝而富裕起来。马赫穆德现在已经完全伊朗化,正处于权力的鼎盛时期,印度王公们的世界已经踩在他的脚下,他把长期逗留在北部贫瘠草原之地的哈拉汗朝突厥人视为野蛮的同族人,并把他们看成是他的印-伊大帝国的一个经常性的威胁。在后一点上马赫穆德没有看错。1006年,当马赫穆德被印度事务缠身时,哈拉汗朝的阿尔斯兰·伊列克·纳斯尔入侵呼罗珊,洗劫了巴尔赫和尼沙普尔。马赫穆德一返回伊朗,就在巴尔赫附近的沙尔希延打败伊列克(1008年1月4日),并把他赶出该省。在这次战争中伊列克得到其堂兄于阗王喀迪尔汗·优素福的援助,但是,伊列克之死、哈拉汗朝的第三位可汗——托甘汗被争取到马赫穆德一边。 比这些家庭纠纷更严重的是哈拉汗朝在阿姆河沿岸与马赫穆德战争时,在后方受到北京的契丹诸王的攻击,他们于1017年派遣一支契丹军进入喀什噶尔。顺便提一下,喀什噶尔的哈拉朝托甘汗击退了这次入侵。米诺尔斯基发现了北京契丹宫廷曾派出一位使者去加兹尼马赫穆德那里的证据,无疑是与他达成了对付哈拉汗朝的协议。事实是,马赫穆德长期在伽色尼王朝的另一端进行着征服印度的战争(1014年占塔内瑟尔;1019年攻马图拉;1020-1021年围瓜廖尔;1025年攻索姆纳特)。1025年,当他的领土已延伸到恒河和马尔瓦后,他回过头来清算当时在布哈拉和撒
转《参考消息》 英报报导:中国人狂涌中亚 邻国"恐中"阴霾再起 中国对邻居依然念念不忘 表面上,中国与其之间的关系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好。九月,一条连接哈萨克斯坦东部与中国新疆西部的1,000公里(620英里)原油管道破土动工。该管道最终可能将Caspian与能源饥渴的中国连成一体。吉尔吉斯坦以及塔吉克斯坦政府也热衷与欣欣向荣的中国加强关系。塔中之间于五月份又新开了一条边境口岸。 自从该地区于1991年从前苏联分离出了之后,虽然尚无确凿证据显示中国对其怀有非分之想,但古时形成的对中国扩张的恐惧的阴霾依然挥之不去。 在中亚地区的中国人急遽增加,更令这种恐惧与日俱增。根据非官方估计,仅在哈萨克斯坦就有约30万中国人,绝大多数是商人。即便与中国没有陆地边界的乌兹别克斯坦,当局对来自中国的非法移民也忧心冲冲。想想13亿中国人在中国“挤挤一堂”,而整个前苏联的中亚地区总人口不过区区6千万。 对中国有朝一日会“动手”的这种恐惧,部分源于前苏联的政治宣传。当局曾经对中亚地区人民喋喋不休地灌输“中国是首要敌人”的观念,因为中国宣称对前苏联的150万平方公里领土拥有主权。这些有争议地区大部分位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以及塔吉克斯坦境内。1969年,苏中军队在与新疆接壤的哈萨克斯坦边界爆发武装冲突,更令对中国的这种恐惧无以复加。当时中国占领新疆不过21年,进军西藏也不过19 年。 中国人正一窝蜂地迁徙到新疆,当地的经济因此也蒸蒸日上。对此,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坦都表现出某种局促不安的焦虑。
转 别小看俄罗斯经济   在不少人的印象里,自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一直没有缓过劲来:社会混乱,经济不行,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很差。然而,当人们去俄罗斯走一走,就会发现原来对它的印象是不准确的,应该对这个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生活状况进行正确的审视。  15年来,在经过诸多挫折后,俄罗斯已经改变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权力优先”的观念,市场经济意识已经开始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生根发芽。俄罗斯经济已经连续5年增长,而且是一年一个新台阶。据俄罗斯经济发展与贸易部保守估计,今年俄罗斯经济实际增长将在7%左右。据专家计算,今年俄罗斯人均GDP也将首次超过4000美元。  最近5年,俄罗斯再未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从世界银行的贷款也减少了很多。相反,俄罗斯开始提前还债,5年多的时间里累计偿还了苏联时期所欠的近800亿美元外债。  俄罗斯财力不断积累和上升。从2002年开始,俄罗斯联邦财政就开始进入了稳定的盈余时期。此前俄罗斯联邦预算年年赤字。  依靠能源、机械等的大量出口,俄罗斯每年外贸的顺差都在400亿到600亿美元之间。今年俄罗斯的黄金外汇储备也将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而在2000年只有区区110亿美元。  随着《土地法》等一系列法律的实施,俄罗斯的农产品呈现出稳定增产的势头,一向滞后的农业连年丰收,每年谷物产量都超过7000万吨,增长率保持在25%上下。  俄罗斯人民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居民存款4年来增长了46.2%,总额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俄罗斯政府补发了以往的工资、退休金等白条欠款。劳动就业率在提高,失业率年均下降2%。  5年多来,俄罗斯对外资越来越具有吸引力。在经济转型国家中,俄被公认为投资安全区。近3年来,在俄投资风险下降了3/4。据估计,俄今年仅能源领域吸收的外资就有望达到190亿美元,同比增长10%-12%。  俄企业开始大幅进军境外市场。从2003年初至今,仅能源、冶金和钢铁业三项,俄对外投资总额就达到了近60亿美元。  很多人认为,俄的经济更大程度上是“恢复性增长”,并且把1998年金融风暴后俄经济增长归功于卢布贬值效应和石油市场行情看涨,这实际上是有失偏颇的。世界银行去年9月发表的《2004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俄罗斯内需增长已经成为推动本国及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强大的动力。据世行测算,俄罗斯今年7%左右的经济增长中只有3%依靠石油拉动。  关于俄罗斯经济,还有一点不得不说。俄官方统计的GDP数据根本不足以显示出俄罗斯的真实实力,因为俄罗斯的影子经济(不公开、不透明的地下经济,如实物补贴)无处不在。有俄罗斯学者指出,俄影子经济成分至少占整个经济的50%,庞大的影子经济让俄罗斯GDP出现了独特的“缩水”现象,如果把这些影子经济“阳光化”,俄罗斯经济规模就可以自动翻一番。  俄罗斯存在着诸多问题,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但俄罗斯经济在迅速复苏,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样是一个客观事实。这两点都不能忽视。▲
曹操的旧恨新仇 话说曹操从《三国经营报》上看到刘备和孙权的评论,不禁又羞又怒。羞的是,曹丕 和曹植两个儿子不讲身份体面,竟然为一个离婚的女人争风吃醋。怒的是,刘备和孙权两个家伙不知天高地厚,居然敢对曹总裁的家事说三道四。曹操把报纸狠狠地一摔,骂道:“刘备呀刘备,总有一天,我要跟你新仇旧恨一起做个了结!”  由于公司全面进军家电市场,曹操决定设计一套新的企业形象系统。小儿子曹植极有艺术天赋,很快就拿出了一套设计方案。一只飞鸟图案成了新的公司标志,表达了曹操试翼长天、大展宏图的英雄气概。曹植还特地设计了一座楼台,楼台前有一座巨大的铜制飞鸟,人称“铜雀台”。  曹操又亲自拟定了产品的商标,取当年煮酒论英雄之意,故命名为“英雄”。广告词是:“论英雄,我是英雄!”不久之后,英雄牌系列家电产品挟着一股雷霆万钧的豪情,很快占据了家电市场的霸主地位。  铜雀台开工的那天夜晚,曹操约了主编企业报的杨修一起喝茶。杨修说:“我收到一篇彩电市场的调研报告,说目前在长江中下游市场,刘备的皇族写真系列,孙权的小霸王系列,已开始成为英雄系列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其中,刘备的皇族写真系列强调画质的清晰度,孙权的小霸王系列强调音质的震撼力,似乎正在形成对英雄系列的夹击。”  曹操问:“刘备的那个皇族营销有限公司与荆州集团究竟是什么关系?”  杨修说:“刘备的皇族公司目前是品牌和技术入股荆州集团新野电器制造厂,同时又是荆州集团新野电器制造厂生产的皇族写真系列的总经销。当年和他集体跳槽过去的那帮兄弟中,关羽分管四川、陕西两省市场,张飞分管湖南和云贵,赵云当了信息管理中心的主任。”  曹操说:“我还以为他在刘表手下打工呢。要说这个刘备呀,也确实是个人才。想当初,无论在我这儿,还是在袁绍那儿,就没干过一件有精有神的事儿。没想到他到处跳槽,最后竟然跳上枝头当凤凰,居然还抖起来了!依据皇族公司目前的发展势头,他没准儿还会成为一位总裁级的老板。”
一只想当总裁的狗 曹操说:“我想起一个故事来,故事的主角就是一只想当总裁的狗。刘备当年的表现,跟这只狗非常相似。”  春秋时代,秦国北部有一片度假区,许多贵族喜欢到这里来狩猎。如果你需要,还可以向管理员雇用猎狗。   有个楚国人曾经雇用过一只名叫“钟点工”的猎狗。这条狗的能力高强,而且非常奋勇,让他每天出门都有收获。那年夏天,楚国人感到非常满意。  第二年夏天,他又来到这个地方,向管理员指名要去年他雇用的那条猎犬。  管理员向他摇摇头说:“那只猎狗已不行了。”同时用手指向墙边,一只狗懒洋洋地躺在哪里,眯着眼睛晒太阳。  他正眼一看,可不是去年那只活蹦乱跳、英勇热情的狗吗?  “怎么会变成这样子呢?”他惊奇地问。  “是啊,本来那是一只很好的狗。但是,后来有一位燕国的客人雇用它之后,觉得它非常好,应该给它改个名字。结果,名字一改,它就变成这副德行了。”  “改了一个名字?给他改什么名字呢?”楚国人好奇地问。  管理员告诉他:“本来它的名字叫做‘钟点工’,对不对?燕国人非要叫它‘总裁’。”  曹操说:“刘备曾经做过徐州贸易公司的老板,而这家公司是陶谦临死前送给他的。”  杨修说:“这事我当然清楚。你翻翻《三国演义》第十二回,写的就是陶谦三让徐州的故事。”  曹操解释说:“我的意思是说,陶谦就是那个多事的燕国人,刘备就是那条一心想当总裁的狗啊!”他自己觉得有趣,忽然哈哈大笑起来。  杨修也觉得有趣,也跟着笑。  笑过之后,曹操深有感触地说:“没想到,刘备这条总裁狗居然一反当年的懒相,不仅精神气儿十足,还会龇牙咧嘴呢!”
第一课 命运是一只沦落在鸡窝里的鹰 话说人生大势,成败与否,在乎一心。通俗地说来,无论富家儿郎或寒门子弟,无论市井小民或工商巨贾,每个人都在用他自己的理念决定、进入他的生存状态,并且把他的生存状态解释为成功、失败或者命运。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有一句经典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很好地诠释了思想与命运之间的互动关系。出身贫寒的少年刘备,又用自己的人生历程,很好地诠释了这句经典名言。   刘备是河北省涿州市的一名学生。因为幼年丧父,全靠寡母养家糊口,日子过得异常艰苦。上高三那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刘备上完晚自习回到家,看到母亲还在昏暗的灯光下缝着棉靴。刘备说:“妈,这天寒地冻的,早点睡呀!”  母亲回答:“你明年就要参加高考了。我多做一双棉靴,就可以多卖十块钱,好给你凑足上大学的学费。”  刘备蹲在母亲膝前,鼻子一酸,泪水就要涌上来了。他呜咽着说:“妈,上大学要花很多钱的。我们家太穷了,这点钱能派上什么用场呢?别做指望啦!”  母亲听得肩头颤抖了一下,问他:“难道你准备在这个穷窝里过一辈子吗?”  刘备苦涩地说:“那有什么办法?可能,这就叫命中注定吧?”  母亲放下针线,看着她的儿子,说:“我小时候读过《三字经》,还能思考一些问题。你说的命中注定,究竟是人之初的事呢,还是人之后的事?我给你讲一个故事,也许能帮助你找到答案。”  一只鹰蛋从鹰巢里滚落了出来,掉在草堆里。有个人发现了他,以为是一只鸡蛋,把他拿回家去,放在鸡窝里。鸡窝里有一只母鸡正在孵蛋,他和其他的鸡蛋一样,被孵化了出来。  于是,他从小就被当做一只小鸡,过着鸡一样的生活。由于长相古怪,许多的伙伴都欺负他。他感到孤独和痛苦。  有一天,他跟着鸡群在稻场上啄谷子。忽然,山那边一道黑影飞掠了过来,鸡们惊慌失措,到处躲藏。等到危机过去,大伙儿才松了一口气。  “刚才那是一只什么鸟啊?”他问。  他的伙伴告诉他:“那是一只鹰,至高无上的鹰。”  “喔,那只鹰真是了不起,飞得那样潇洒!”他发出内心的羡慕,“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像鹰一样飞起来,那该多好!”  “简直是痴心妄想!”他的伙伴毫不留情地训斥他说:“你生来就是一只鸡,甚至连鸡们都为你的丑陋感到丢脸,你怎么可能像鹰一样飞呢?”  母亲讲完故事,问道:“儿子,所谓命运,就是一只沦落在鸡窝里的鹰。现在,你愿意选择鸡一样的生活呢,还是鹰一样的展翅高飞?”  刘备呆呆地问母亲:“您认为儿子是那只不幸沦落在鸡窝里的小鹰吗?”  母亲肯定地说:“是的,你是鹰的后代,你应该去追求属于你的蓝天,不要为了眼前的一两颗谷子唉声叹气!”她告诉儿子,他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是汉景帝的儿子刘胜,由此上溯,他其实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根红苗正的皇族血脉。  刘备幡然醒悟,毅然对母亲说:“妈,我懂您的意思,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经过刻苦攻读,第二年,刘备终于考取了长江国际工商管理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母子俩悲喜交集,关着门抱头痛哭。
日本的后撤与孤立(转) 大名控制时期,经济迅速发展,对日本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除手工业之外,农业也取得了重大的技术进步,国家某些地区的亩产量明显地增加了一倍,甚至两倍。生产率的提高使贸易更加繁荣,使物物交换转变成货币经济。15、16世纪,在各战略要道、沿海港口或主要寺庙所在地,城镇逐渐形成。在这些城镇中出现了日本的行会即“座”,它们同西方的行会一样,企图得到某些货物的生产或运输的垄断权,得到从事某种贸易或职业的垄断权。他们向地方当局缴纳酬金,以此获得这些垄断权,从而为行会成员争得更大的自由和更高的社会地位。 日本经济生产率的提高加快了内外贸易的进行。早在12世纪,富有进取心的日本人就已开始大胆地渡海到朝鲜和中国,为贸易和海上掠夺作准备。他们渐渐扩大了活动范围,到15世纪后期,这些海盗兼商人已活跃于整个东南亚。富有的日本移民和士兵也分布各地,尤其是分布在印度支那、暹罗和菲律宾。 如早些时候在西方类似的环境中所发生的情况一样,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始消弱日本的封建制度。如果这一趋向无间断地继续发展下去,日本很可能步西欧之后尘,发展成为近代拥有海外帝国的、统一的民族国。但是,日本未能如此,而是撤回到与外界隔离的境地之中。 其主要原因似乎是西方强国对东南亚和东亚海域的入侵。它阻止了日本扩张主义的自然进程。如果西方人没有出现,日本人很可能在台湾和东南亚各地区获得立足点。然而这时,西方海上军事技术的明显优势以及西方传教士在日本各岛上的惊人作用,使日本人感到惊恐。为此,17世纪初,德川幕府采取锁国政策,使日本撤回到几乎完全与世隔离的境地之中。 锁国政策规定,所有传教士必须离开日本,其信徒必须放弃他们的宗教信仰。结果,所有外国人不得不离开日本,只有少数中国人和荷兰人例外,他们获准在有限制的条件下,在九州岛上的长崎港经商。另外,锁国政策禁止日本国民出国,违者处以死刑。这样,日本开始了两个多世纪的闭关自守。 最终结果,日本没有成为近代扩张主义的民族国;相反,德川幕府锁国政策的“围墙”,挡住了外界的影响,保护了日本的封建制度。日本同中国一样,付出的代价是社会制度变得陈腐、僵化。不过,两国之间存在着根本差别:日本并不象中国,没有形成极强大的、坚如磐石的帝国结构,德川幕府只是弥补了裂痕,因此,19世纪西方入侵时,与中国不同,日本能作出积极的、有创造性的反应。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