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里自然人居S 天山过客168
关注数: 1 粉丝数: 16 发帖数: 681 关注贴吧数: 3
鹤岗人真淡定。。。   ▲鹤岗“万人坑”   2011年盛夏8月,我以一名旅行者的身份来到我国北部边陲小城鹤岗“寻找清凉”。   在这个耕地面积以“垧”为计量单位的地方,从道路两侧一眼望不到边的玉米地里,我见识了“北大仓”的富饶与恢弘;在没有被污染吞噬的黑龙江畔,从茂盛的花草和树木中我观赏到与江南风光迥异的美丽与壮阔;在一处名叫“嘟噜河湿地”的保护区,从水源清澈、花草茂盛和百鸟悠然的图像中,我重温了地球不仅仅属于人类这个常识……然而,最撼动我心灵的一处所在,却是一处院落。   这处院落,名叫鹤岗矿史馆。   走进这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前,我只知道这里有个“万人坑”———这个“万人坑”中的累累白骨,曾是成千上万名矿工的生命之躯。走进馆内,始知这里用实物和图片为载体讲述了一部鹤岗矿业发展史。   1914年,这个蕴藏着20多亿吨原煤、可开采100年以上的优质煤田被一位农民发现并得以开采,鹤岗这座城市也因煤的发现而渐渐成长起来;在东北三省沦陷的13年间,日本侵略者从这里掠走的煤炭多达1300万吨———“万人坑”正是在这一时期形成。当时,吃橡子面、穿麻袋片的矿工在把头威逼下采煤。他们被累死、饿死或病死后,遗体就被投进一个坑中———有些生命气息尚存的矿工也被投进了“万人坑”。贴在矿史馆墙壁上的矫正院监舍、宪兵队、**署死尸房(死人仓库)等照片,都是日本侵略者“以人换煤”罪行的铁证;新中国成立至今,鹤岗一直是共和国一座重要的煤炭基地———如今,这里是矿业、农业、旅游业三业兴盛的宝地。从陈列着上述内容的图片和文字的史料室走出来之后,我来到了“万人坑”旁。面对坑中层层相压的白骨和一串被铁丝穿在一起的颅骨,我内心受到的震撼无法用语言形容。   震撼之余,我参透了矿史馆创办者的良苦用心。他们希望生息在这片热土上的后代不要忘记过去,让每个观者都深刻理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内涵。   在“万人坑”之外,鹤岗矿史馆里还有一项令人震撼的内容。那就是在介绍历任鹤岗矿务局领导的“版块”中,包括三位先后成为阶下囚的贪官。他们的“存在”,在保持了历史完整性的同时,也展示了矿史馆创办者的胸怀。   在过去的数十年岁月里,我们经历了太多掩盖伤痕、剔除丑陋的事情。在“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影响之下,一些历史因被“美化”而显扁平。令人欣慰的是,在今天的鹤岗矿史馆,我们看到了不加修饰的立体化的历史。   ……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