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dd15251980
wsdd15251980
笑着面对生活,不管一切如何。
关注数: 60
粉丝数: 111
发帖数: 1,427
关注贴吧数: 2
【居家人像】【最爱思奔】
【人像】【最爱思奔】
【喵先生】-【最爱思奔】
【最爱思奔】-【美女和大熊】-【20191008】
宝贝女儿和大熊
【最爱思奔】-【宝贝女儿和大熊】-【20190915】
利用上午的时间给我的两个泰国学生照了一组,两个小姑娘很活泼,也很会摆姿势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江湖! 拍摄地点:草甘沙漠; 设备:佳能600D 50mm 1.8 模特:丽 摄影:最爱思奔
【最爱思奔】-【科大】-【20180909】
【最爱思奔】-【科大】-【20180909】
我想我是海
老院子亲子照 佳能600D 50mm 1.8
【最爱思奔】-【作业】-【静物】 在家自己瞎照,实在没有静物背景布,只能用人像的代替,期待春暖花开出去好好照一下。
【最爱思奔】-【人物特写】-【极简线条美】 黑背景,单灯。灯的位置和相机设置还有待提高。
【最爱思奔】-【人像】-【20170903自家小区】 一楼百度
【最爱思奔】-【家】-【20170723人像】 一楼百度
【最爱思奔】-【人像】-【沈阳1905工业创意园】 闲来无事携妻出游拍摄,无闪光,室内,佳能600D+50 1.8mm。
【最爱思奔】-【作业】-【20170514家长俩个大宝贝】 一楼百度
推荐一款不错的手机后期软件 有些朋友还没有下决心买单反,这个不要紧,其实手机拍摄好了一样可以出好片,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款国人自己做的非常好的手机后期软件---理理相册,堪称手机中的PS。 它长成这样的
【单反50mm定焦】-【学习】-【构图的十大禁忌】 文章转自:玩转手机摄影 版权归作者所有 构图的好与坏往往决定一幅作品的成败。 想要拍好照片,就要先了解构图的基本规则和方法,避免出现很多基础性的错误。关于构图的方法,大叔已经分享过很多很多了;而关于构图的禁忌,你知道多少? 下面让我们就来分享一下,关于摄影构图的十个禁忌。 一、照片没有无主题 ▶初学摄影的人,往往希望把眼睛看到的美景统统拍下来,生怕漏掉任何细节。但是每次看到自己拍摄的照片时,总会觉得照片上的景物没有自己看到的漂亮,甚至杂乱无章,而这正是因为我们拍摄时在画面中放入过多的景物而导致的。我们在拍摄时,应该先问自己:“为什么要拍摄这张照片?这张照片,我想让观看者看到的是什么?”这样,在拍摄时我们就会去掉一些不必要的元素,观看者在作品中一眼就能读到我们要表达的内容,并且被其吸引。点评:此图中的元素较多,近景中的人物,公交车,右边的车, 以及远处过街的行人,都是比较突显的视觉点,元素较多便容易产生主题的分歧。 二、 主体过大、比例失调 ▶我们有时会认为主题在画面中占的面积比例越大越好,于是我们往往将要拍摄的景物拉得很近,直到画面放不下为止。现这些照片中的景物就如同贴在脸上,令人感到非常的压抑,透不过气来。也有时候,我们在照片中会看到一个孤零零的物体,却丝毫不知道它所处的环境。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就是:主题占据了过多的空间,画面被撑满,也完全挡住交代环境的必要背景。点评:过挤,花在画面中占据了较大的面积,空间太挤,画面感觉不舒服 ▶拍摄时,我们一般将主体安排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点、三分线等位置,留出适当的空间给背景,使主体自然地存在于环境中。点评:此图画面的空间感很好,有较多的留白,人物的焦点刚好在黄金分割点上,同时主题也比较突显。 三、 建筑倾斜 ▶建筑倾斜在摄影中很忌讳的。 除非是摄影师刻意追求某种效果或者要以此表达某种特殊的情绪,否则,建筑倾斜往往给人一种极度的不稳定感,令观看者感觉拍摄随意,不踏实。 一般来说,拍摄建筑的基本要素之--就是保证建筑处于水平位置此图中倾斜的房屋,不仅让人心里不安,更让人感觉不敬。拍摄时没有控制好相机角度,造成建筑倾斜图1图2 点评:上面两幅图对比区别非常明显,图1 中的建筑因为垂直画面,感觉画面很安全,视觉效果良好。而图2 中的锥形塔明显向左倾斜,让人有要倒塌之感,增加了画面的不安全感,也会导致观看者有不舒服的心理感受。 四、头撞墙 ▶在拍摄侧面人像或者拍摄有向前冲的姿势的物体时,一般来说要尽量在人物朝向或者运动朝向的地方留有更多空间,让人的视线得到释放。但很多影友时常会忽略这个问题,有时会将主体占满画面,并会在人物朝向部分使观景窗嘎然而止,导致画面非常沉闷。点评:此图中在人物朝向的位置,取景框嘎然而止,视觉感不舒服,有头撞南墙的感觉。自拍党经常出现这种情况。 五、附加物缠身 ▶在拍摄时,背景的选择很重要,要避免造成头顶生树枝、烟囱等现象,这样会带来很尴尬的视觉效果。而且附加物的产生,会严重影响主题的表达,分散观看者的注意力,甚至会给观看者带来莫名其妙的心理感受。树枝从两边长出来,头顶长了两个角,让人以为你是牛魔王的女儿呢...点评:人物后面的背景中有根弯曲的细绳,它与前景中的人物共同出现,产生令人啼笑皆非效果,(我还以为你在上吊呢)而事实上只要改变角度或者去掉背景,都是可以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除非你本意就是想拍让人误会的图片~ 六、 画面分裂 ▶拍摄时,没有安排好地平线的位置,使之位于画面中心,可能会造成主体与背景平均分配在画面两侧,或者造成主体与配角被分配在画面两侧,这都会让画面产生一分为二的感觉。上图因为画面主题不明,缺乏统一和谐感。水平线位于中间,使画面一分为二,显得呆板,没有生气。 点评:两幅图都是平均分割,画面显得呆板,而且没有主题;并显得拘谨。 正确的如下图:七、喧宾夺主 ▶画面中过度表现陪衬体,或者颜色太显眼,会导致观看者的注意力过度被陪衬体所吸引,反而使主体处于次要地位。这种本末倒置的图将无法表达摄影者想要表达的思想,甚至会导致观看者对作品含义的错误理解。点评: 此图到底是表现建筑还是表现树?有些模棱两可,若是表现建筑,则前面的树有些突兀;若是表现树,后面的建筑又会抢风头,所以从表现主题上来看,此图容易生产主题分歧。 八、画面失衡 ▶在构图时没有注意整体的调性及色调结构,造成画面色彩、气氛不协调,影响照片效果;或者在构图时没有注意画面呼应关系,导致观看者感觉压抑、紧张等状态都称之为“画面失衡”。左边的红色建筑很高大,占据画面左边比较大的面积,而画面右边则是比较小的红色建筑,因此画面看起来左右显得不平衡。点评: 画面中,左右两边也是呈对角线分割,而且左边的内容比较少,画面比较单纯;而右边湖面上的建筑占据较多的面积,但因为左下角的深色船只的牵引,使得画面的重心会逐渐往左下角偏移。 九、出口被阻挡点评: 画面中的主要线条不完整,被拦腰切断,或者画面中的“通道”被切断,这样的构图很容易造成封闭的心理效果,使观看者感觉紧张、压抑。 十、画面中植物无来处以树为主体,却没有树根,会让树有一种要飘起来的不安定感。留出了树的根,从而觉得画面比较稳定 点评: 在构图中,当一条垂直的线条出现时,例如拍树,就应该拍出树的根,要不然,树就会飘起来,画面会显得很奇怪而让人感到不舒服。若是不可能拍到根,那么应该将主体换成树上的花、果、叶子等。 好了,这十个构图禁忌你记住了吗?
【最爱思奔】-【作业2】-【20170416人像】 一楼百度
【最爱思奔】-【作业】-【20170404人像】 一楼度娘
【单反50mm定焦】-【学习】-【新手摄影技巧】 文章转自:玩转手机摄影 图文| 叶明(知乎专栏:他山之眼) 虽然这篇文章是关于手机摄影的,但是其中很多技巧真的是很适合新手学习,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吸取养分! 技巧一:少就是多 我一直认为这句话是摄影最经典的法则之一。对于新手,明白了这句话可以迅速拍出满意的作品。作为老手,明白了这句话可以打开迈向高手的大门。 在最开始接触摄影的时候,主题不够明确是一个大问题,而通过减法可以迅速的交代清楚主题。而对摄影有了深入了解之后,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已是基本功,而如何用最少的画面元素构架起一个主题则是提升的关键。 当然,“少”只是摄影的一种表达手法,这并不是说画面只能“少”,不能“多”,实际上,能够把画面繁杂的元素一一加以合理安排,也是一项非常伟大的能力。我们看一个例子:面对这样的场景,你会怎么拍? 如果你像上面这样拍,那就是路人水平,随手咔擦那种。 记住:少就是多! 这样拍出来实在太杂乱了: 雕塑、建筑物、远处的建筑物、地板、绿化带…… 如果是掌握了一些构图法则的,可能就会这样拍:这明显就能看出来一定的摄影水平了。 通过仰拍的视角,直接把地面的建筑物、地板等元素排除了,只保留雕塑、绿化带、天空,同时为了活跃画面,还加入了一个人。但是,如果是一个更加成熟的摄影人,可能就会这么拍:在前面的基础上,把绿化带排除,只保留天空和雕塑,整个画面的元素变得更为简洁。 这三张照片的画面元素变化过程是这样的: 雕塑、天空、绿化带、建筑物、远处的建筑物、地板。 雕塑、天空、绿化带。 雕塑、天空。 我们通过不断的做减法,不断的突出主体,让画面构架一步步的提升,最终实现了一种更好的表达效果。 我们再看一个例子,这两张照片并不是我在当天拍摄的,也并不是同一个场景,但也能辅助说明“少就是多”,我一并放在这里:面对这样的场景,你会怎么拍摄?如果拍成上面这样,未必有些过于平庸。这时候我们就要想到“少就是多”这条摄影法则,将画面的元素进一步分离、优化:可以看到,我们通过减少画面元素,聚焦画面局部的方法成功提升了画面的主题感。化繁为简,少就是多。 因此,你在拍照片的时候,一定要想一下:是不是可以少一点儿,再少一点儿? 技巧二:低一点儿 面对这样的场景,你会怎么拍?如果你拍成上面这样,那只能说是中规中矩。 平稳的水平线,三分构图,延伸线,还算合格。 但如果是一个成熟的摄影人,可能就会这么拍:1、通过拉低相机的位置,使得水面的反射更加强烈,从而形成更加强烈的对称效果。 2、等待电动车的出现,为画面加入主题感,为点睛之笔。 3、通过垂直翻转,有电动车即将驶向云端的效果。 再比如,这个场景:如果拍成上面这样,依旧属于中规中矩,没有多大亮点, 似乎谁都能拍出来。 这时候,我们采用: 1、通过拉低相机的位置,让水面占据更大的位置(透视关系),从而形成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 2、制造水面波纹(为了激起波纹,我脚不停的在踏水),让画面形成更加的水面质感。 3、通过镜头校正,制造夸张的视觉的效果。 4、通过减少车辆,强化画面重心。这时候的画面效果就是这样的,我们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画面带来的冲击力。当然,既然我们可以“低一点儿”,自然可以“高一点儿”,这个技巧的核心在于:尝试用更多的角度去表达一个场景,也许你会有意外的收获。 技巧三:节奏与韵律 什么是节奏与韵律? 简而言之:统一特征下的有序重复。 比如这幅图:可以看到,这张照片的画面十分杂乱,近处的马路,远处的防护板,再远处的楼房,画面没有丝毫的规律可循,节奏感十分匮乏。 这时候我们就要去寻找画面中的统一特征,我们可以发现近处马路的线、远处的警示线条、防护板上的红白线条都是一些线条的几何图形,并且分布状态也有规律可循,因此:我们通过捕捉局部画面,通过线条(马路和防护板上)、方块(左上角的警示牌)、三角形(行人)的有序组合,就形成了一幅更加有节奏的照片。 再比如:这张照片也是有节奏感的,例如近处的建筑、地面的线条等,但是画面的节奏感明显不强,主要是没有做到“有序重复”。 我们从下往上拍摄:这时候画面的节奏感就更强了,线条、圆形、三角形这是统一特征,它们的分布也还比较有规律,这是有序重复,最终就形成了一幅更加优美的画面。 技巧四:近一点儿,再近一点儿 曾经有一位著名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当我们缺乏拍摄思路的时候,不妨离拍摄对象更近一些,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比如我在拍摄这个场景的时候,如果不是因为靠得足够近,怎么会发现这些美丽的小水珠呢?我们把手机拿得更近一些,不仅仅是为了拍微距,或者虚化背景,而是为了:更好的观察被拍摄的对象。 走近了你才会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大的世界! 技巧五:后期处理 后期从来就是摄影中无法避免的一个环节,从胶片时代就是如此。我们进行后期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情绪,还原我们心中的场景。我一般使用苹果原生相机拍摄,然后使用泼辣修图进行后期处理,例如这一张照片:因为手机宽容度的限制和自动曝光的特性,拍出来的场景和我当时肉眼所见的场景是存在较大差距的,当时真实的场景应该是接近这样的:这时候我就需要借助后期来帮我们还原我们心中的场景:首先我们利用【去雾】工具消除大气中的雾霾,让云层的形态更加清晰:然后我们利用径向滤镜增强地面的曝光,我们建立一个径向滤镜覆盖住地面,然后调整了这些参数: 曝光+71:让地面的更加明亮。 饱和度+53:让地面建筑物的色彩更加鲜艳。 对比度-76:让地面的细节更加丰富。 高光-100:降低高光的亮度,让云层的细节更丰富。 阴影+100:提高阴影的亮度,让地面的细节更丰富。经过这样一个简单的调整,我们就对场景进行了一个还原与再造,这也是后期的功效所在。 说明: 1、本文章所有图片除特殊声明外,均使用iPhone 6拍摄。 2、本文使用的修图软件是泼辣修图。 3、文中所有图片都是在两个小时之内拍摄完成的,因此质量还有待提高,但更重要的是观察对比。 结语: 这篇文章就到此结束了,不知道它有没有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呢?我始终认为,摄影是一种表达情绪的绝佳方式,只要你愿意,人人都可以用这一枚透明的镜头记录下这个美丽的世界。
交作业 一楼百度
正规劳务,非诚勿扰 一楼百度
【单反50mm定焦】-【学习】-【佳能官方学习网站】 佳能感动常在中国官方网站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canon.com.cn%2Fspecialsite%2Fds_abcbook%2Findex.html&urlrefer=b2ec8881b938ed03cf4624d93ddb5c83 非常适合佳能萌新学习,有图有讲解基本满足各类初学需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手必学摄影曝光三要素 今天主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摄影中的“曝光”,那么什么叫做曝光呢?就是使“胶片”或“摄影感光元件”感光就叫做曝光。那么要得到正确的曝光照片,必须明白决定曝光量的三大要素。 一、光圈 光圈的大小:我们常说的大光圈、小光圈和相机上实际标识出来的数值是反着的,例如:f16是小光圈,而f2.8则是大光圈。这个一定要搞清楚了,千万不要理解反了! 光圈的两个作用:其一,就是控制进光量。光圈越大,光可以通过的面积就越大(如下图),则进光量就越大。那么第二个作用就是非常好理解的:控制景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虚化背景(或前景)。 二、快门 光圈是通过光孔开大开小来控制进光量的,快门则是通过控制进光孔开关的时间长短,来控制进光量的。孔开得时间越长,光线就进得越多。快门速度的标识与实际的快慢是一致的,1/1250秒的快门比1/60秒的快门快,这是大家容易理解的,就不多说了。 快门越快,越会凝结高速的画面,如水滴。快门越慢,手持拍摄就越容易因抖动而导致画面模糊。因此在此分享一个关于快门的理论,就是“安全快门理论”。“安全快门”就是你所使用的焦距的倒数。如你用的焦距是50,那么你的安全快门速度就不应该低于1/50秒。 (下图为子弹击穿苹果时,用高速快门记录下的瞬间)(下图是在慢门下拍到的云雾形成了云海,让人产生宁静、唯美的感觉)快门也有第二个作用,和光圈一样,同样是迷人的,属于单反独有的魅力,那就是慢门。快门速度慢到一定程度时,移动的物体会在不同的位置点上将光线投射到相机里重复成像,让水流形成丝滑的效果,让云彩变成绸缎,让摇摆的花儿形成动态的虚影,走路的人留下轨迹,汽车的灯光形成流动的光线……。(上图是用慢门拍摄到的景象——天空的星星在慢门的拍摄下形成了星轨) 三、ISO ISO,感光度。用过胶卷的朋友都知道,胶卷是有不同的感光度的。数码相机的感光度同样是这个概念,只不过我们可以随时调整,而我们买胶卷时,感光度就已经固定了,无从选择。感光度是指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感光度越高,意味着对光线越敏感。当你在较暗的环境下拍照,这时光线出现明显不足,我们可通过调高感光度,来实现正常曝光,但其是有弱点的(光线越暗,感光度开越大,则画面噪点越严重),尤其是在我们放大画面时。所以,光线较好的情况下,一般设置为相机的最低数值上。当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在市面是的一些中高端的相机在高感性能上已经很强大了。给我们的摄影爱好者,从业者带来了很多的便捷。如果你对画面有很高的要求,那么建议你使用三脚架和慢门拍摄,来达到你要的正常曝光。 四、光圈、快门、ISO的关系 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我们面对各种明暗环境时如何处理正常曝光是相当重要的。 当我们面临一个场景,需要进行测光时,所需要的进光量实际是一个固定的数值,但这个数值则和相机的光圈、快门、ISO都有关系,准确的曝光值是固定的,而三者都是可以调整的,因此,必须此消彼长,才能保证总曝光的不变。光圈与快门的关系:反向。光圈越大,进光量就越大,那快门开关的时间就越短,快门越快,这样进光量才会不变。 光圈与ISO的关系:反向。光圈越大,由于有充足的光线,ISO就可以保持越小,进光量不变。 快门与ISO的关系:正向。快门越快,说明进光量越小,则ISO需要加大来保证足够的感光度。本文所说的正确曝光,就是说拍出的影像看起来适当。要求影像和肉眼看起来的一样,白的白,灰的灰,黑的黑。而不考虑摄影师刻意加减曝光以达至所需的演绎效果(如常说的“高调”和“低调”)。只有大家很好的掌握了曝光,才可以用好手动档模式,才可以根据不同的摄影题材拍出不同的效果。 最后,希望大家有时间多多练习,然后请继续关注我们接下来的分享,继续支持我们,欢迎交流,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给我们留言,谢谢大家的厚爱! (文章图片内容转自蜂鸟网)
拍摄夜景的几点建议 1、拍摄灯光效果的夜景,最佳时机并不是天完全黑后,而是傍晚,太阳落山后半小时内。因为此时天并没有全黑,不会造成过强的对比度。 2、因为环境光比较暗,所以在显示屏查看回放的时候,一定要以直方图为准,确保没有过曝欠曝出现。 3、可以使用包围曝光,这样在后期时候可以用局部来修复过曝欠曝。 4、一定要使用三脚架,有条件的用快门线同时关掉防抖。 5、光圈f11保证足够景深,并且获得灯光星芒的效果,但是不要用太小光圈,以免产生衍射影响成像细节。 6、抓紧时间,因为只有不到半小时的时间能出片,所以抓紧时间多构图多拍。 7、最后一条,如果是冬季注意保暖,不要冻得手指没法操作相机。上一张自己拍的照片,佳能EOS600D 50mm 1.8 M档 ISO100 F8.0 T30" 三脚架
教你最简单的M档使用方法 也许M档是很多人无法迈入的坎,虽然很多老鸟喜欢孜孜不倦的教导新手,一定要用M档。可是习惯了驾驶自动档汽车的司机,突然丢一辆手动档轿车给他开,确实会担心自己手忙脚乱开不好。相机亦然,对M档的恐惧,挡住了很多人学习M档的信心。其实大可不必,M档也有自动模式,也可以很容易驾驭,且听我 一一道来。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ISO。而M档则是负责这三要素的调整,所以被称之为手动模式,这也就是M档为何看起来很复杂的原因。那么如果我们只调整光 圈、快门,把ISO设置成自动呢?而这就是我所说M当的自动模式。只调整两个参数,是否会简单一些。仅仅比光圈优先多调整一个快门,也仅仅比快门优先多调 整了一个光圈。但是却弥补了A档和S档的缺陷,也无需根据拍摄场合变动拍摄模式。 为何要坚持光圈、快门自己手动设置?因为这两个参数除了影响曝光之外,还有其他附加值。 光圈:除了影响通光量之外,更是影响景深,所以我们才要坚持手动设置光圈。因为相机永远不知道拍摄者想要的景深是多少,相机只是为了计算得到合适的曝光而已。(景深概念相对复杂,后面专门说明。) 快门:除了影响曝光时间之外,还影响了凝固物体的能力。换个话说,如果你拍摄的静物,那么快门速度是几秒还是几十分之一秒都无所谓了,因为物体是静止 的。但是如果你拍摄的是动态的物体,比如跑动的孩子、飞翔的小鸟、奔驰的赛车,那么1/500s,甚至1/1000s的快门都不为过。具体快门设置多少, 则根据拍摄物体的相对运动速度来决定。器材: SONY A7R2+FE16-35 1.4 ZA 参数: 1/60s F6.3 ISO 320(AUTO) 这张照片中,为了获得超广的景深,将背景的树枝树叶也拍摄清楚,所以采用光圈6.3拍摄。因为摆拍,所以快门速度低一点没关系,1/60s已经非常保险。至于ISO,则交给相机自动判断吧。此外模特正面采用LED补光降低拍摄光比。 这张照片中,为了得到水面波光粼粼的硕大光斑,同时将无关人物虚化,我选择全开2.0的光圈,以来获得最浅的景深。此外孩子挥舞的手臂,以及飞溅的水花,都需要1/500s这样的高速快门来凝固。至于ISO,依然交由相机来判断。器材: CANON 5D MARK II + EF135 2.0 L 参数: 1/500s F2.0 ISO 100(AUTO) 这两张照片主要是说明了景深、凝固的能力是相机无法判断的,所以我们需要手动来设置光圈、快门。至于曝光就交给ISO来办吧。 ISO自动模式:ISO是相机对于光线的敏感程度,数值越高,画面越亮。ISO选择AUTO时,系统则根据测光模式来计算ISO的值。至于是用全局测 光,还是点测光,又或者是点测联动,其实我觉得无论哪种都可以,关键是你自己熟练掌握哪一种测光模式。例如尼康用户最爱用的点测联动,这是非常简单的一种 测光模式,根据对焦点处判断合适的曝光。对焦点对准面部时,则已面部正常曝光为准。而佳能用户则喜欢中央测光锁定再对焦方式,又或者平均测光加曝光补偿的 模式,操作起来相对尼康复杂一些。然而无论那种模式都需要一定的实战经验做基础,但我所推荐的,还是最便于初学者掌握学习的EVF支持下的测光模式。 EVF。电子取景器, 所见即所得。如果你对我上面介绍的各种测光模式下所对应的操作方式感到头大的话,那么我推荐你使用带有EVF的相机。如果说曝光算是摄影的门槛之一的话, 那么EVF彻底打破了这个门槛。或明、或暗,大拇指轻轻波动一下曝光补偿,即可直观的反应在EVF里。测光模式变得不再重要,你的大拇指决定照片的曝光。 总结一下,EVF支持下M档的自动模式,光圈、快门根据实际需求来设置,调整曝光补偿来获得合适的曝光。 当然,如果没有EVF也可以通 过上述方法来实现本文的M档的自动测光模式。只是你需要对测光模式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具备足够的实战经验积累。或者这么说还是太复杂,那么其实可以再简单 一点。测光模式选择平均测光、M档、ISO自动,然后你只要设置光圈和快门即可满足大部分拍摄需求。遇到逆光人像这种高光比环境时,大胆曝光补偿给+1, 或者+2! 补充知识点,景深。所谓景深就是将物体拍实的那个部分范围。影响景深的要素有三个:焦段、物距、光圈。通俗一点说,想要拍摄 好看的虚化,就要尽量选择长焦、尽量靠近拍摄物体、尽量全开光圈。而想要把人物和背景都拍清晰的话,反之即可。在具体到镜头上就是,焦段200光圈2.0 这样规格镜头可以获得极致的虚化体验,次一点就是135 2.0,85 1.4,50 1.4,35 1.4 这些类型的镜头,虚化能力依次减弱。 写在最后。文字有点多,但是没办法,摄影的基础知识就是如此枯燥。我也很想增加一些好看的配图,但是太多无关的配图其实会影响知识的掌握。所以我只选择 了两个典型案例作为配图说明,希望大家可以从这两个案例中掌握光圈和快门之间的妙用。也许有人要吐槽这样的M档也不简单,其实拍摄需求定下来之后,光圈、 快门是不需要频繁变动的。而ISO交由机器判断,会减少很多的工作量。当然更进阶的方法,就是ISO也自己设置的全手动M档模式,不过这不在本文介绍范 畴。 来源:蜂鸟网 版权归作者所有
佳能EOS600D 50mm 1.8 M档 ISO100 F8.0 T30" 三脚架 特别喜欢50mm定焦头,有共同爱好的朋友可以光顾我的小吧(单反50mm定焦)大家一起研究学习
50mm定焦性能特点和人像拍摄技巧 在变焦镜头泛滥之前,定焦镜头曾一度作为标准而存在。变焦和长焦镜头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却不是我们学习摄影技术的最佳选择。大光圈的缘故,50镜头虚化更加的柔和,主攻人像、近景、小物品。性能和特点 1.50mm(F1.2-F1.4-F1.8)定焦镜头由于结构简单,镜片更少,一向以锐度和焦外著称。 2.全部都拥有明亮的大光圈,弱光环境拍摄的得力助手。并可以获得更浅景深,产生出色的焦外效果。 3.定焦镜头更适合学习摄影。定焦镜头使你不得不关注你所拍摄的对象。没有了变焦功能,你必须来 回移动,并进行更多的思考。 4.可以站远一些并缩小光圈,偶尔用它代替广角镜头,可以拍摄锐利的风光照片。 5.50mm视角与人眼实际视角接近,加之轻巧便携,因此一度为扫街首选。 6.靠近被摄体并开大光圈,就可以获得如同使用长焦镜头一样的背景虚化效果。 7.使用一个反向接环就可以把它变成微距镜头,无需较昂贵的微距镜头也可拍摄精彩微距作品。 50mm镜头人像拍摄技巧参考 1、距离一米至二米,近则除去额头上部,远则留出上半身。 2、可正面,可侧面,可俯视(对女性儿童特别有魅力的角度,突出睫毛,单点对焦到眼睫) 3、标头表现皮肤的通透感非常迷人。绝对不要用闪光灯,以免把皮肤打成死皮。 4、用单点测焦,对焦对到眼睛上。 5、尽量靠近被摄人,而被摄人又要与背景物有些距离,才可能把背景彻底虚化。 6、使用连拍功能,抓拍,一气拍五至十幅,表现最自然的各类生活表情。
摄影初学者必看的构图技巧 对于摄影初学者来说,除了要熟悉光圈、快门、ISO等摄影参数的作用以外,构图也是必须要学习的一点。好的构图可以让你的照片更加出色,错误的构图会让你的照片给人以不舒服的感觉。今天我们就为广大摄影初学者介绍一下如何构图让照片更加出色。 九宫格构图最常见 九宫格构图法应该是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构图方法了。这个构图方法是把画面中的左、右、上、下四个边都三等分,然后将相对边线的点用直线连接起来,这样就 形成了一个汉字的“井”,画面也就被分为了九个方格。构图时不要将摄影主体放在正中间,而是将其放在井字形的四个交叉点上。目前绝大多数的数码相机甚至是手机都内置了九宫格辅助构图线,进入相机和手机,一般在屏幕选项中就可以将这一模式调出更加有利于构图。九宫格构图适合于各种的拍摄题材,最常使用的就是风景、人物等拍摄题材。 在风景拍摄中使用九宫格构图法,不仅可以将摄影主体放在最合适的位置,还可以帮助确定天空和地面的比例,一般来说,天空、地面其中一方占据约三分之一的 区域,另一方占据约三分之二的区域,如果不是特殊场景不太建议将天空和地面做平分构图处理。另外打开九宫格辅助构图线,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确认建筑、 地平线等线条的平直,避免构图出现倾斜。 引导线汇聚焦点 引导线构图方法,就是利用画面中的线条去引导观者的目光,让他的目光最终可以汇聚到画面的焦点。当然引导线并不一定是具体的线,只要是有方向性的、连续 的东西,我们都可以称之为引导线。在现实生活中,道路、河流、整齐排列的树木、颜色、阴影甚至是人的目光都可以当做引导线使用。上面这幅作品是笔者前年去云南拍摄的,画面中的木质廊桥就是作为引导线使用的,可以将观者的目光引导到画面中远处的群山上。另外引导线构图还可以让照片具有很好的纵深感,让照片中的前后景物相呼应,让画面有很强的立体感,并且可以划分照片的结构层次与布局情况,让照片的结构更加分明。在实际拍摄中,我们可以在先确定引导线以后在考虑如何构图,如何将观者的视觉引导画面焦点中。 对角线让照片更活泼 对角线构图从字面上很好理解,就是将主体在照片中的位置放在尽量靠近相对应的两个角上。相对于横平竖直的构图方法,对角线构图更加活泼生动,还可以让视角更加开阔。对角线构图的方法不仅可以拍摄建筑、风景,也大量在人像拍摄中使用,对角线构图可以让画面更加饱满,在拍摄运动的人物时可以让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找到框架锁定主体 框架式构图可以很好的滤除不必要的元素,将观众的目光引导到你想要表达的摄影主体上。使用前景中的事物将需要突出的摄影主体框起来,可以让照片的主题更加的突出。框架式构图让照片中的主体和陪衬很好的结合起来,使两者更具相互作用。 在使用框架式构图的时候,需要注意主体和框架之间的比例,切记框架的存在是为主体服务的,千万不要喧宾夺主。其实框架式构图的原理也和引导线构图一样,就是利用画面中的线条、框架,将观众的视觉引导到照片的主体上去。 在实际的拍摄中,树叶之间的空隙、虚掩的门、窗框、山石之间的缝隙等都可以当做框架使用。上面这张图片应该是框架式构图的经典之作,这是法国摄影师马克.吕布与1965年拍摄的北京琉璃厂地区。摄影师巧妙的利用了房屋的窗框,将街道上的人物进行了不同的划分,既各自独立又互相关联服务于主题。 三角形构图拍建筑 三角形构图也是很常见的摄影构图方式,它的概念就是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三点连线形成一个正三角、斜三角或者是倒三角形状。正三角布局在拍摄天坛、故宫等古典、对称建筑的时候使用,斜三角和倒三角呈现动感的效果,适合于诸如人像、运动的等拍摄题材中。在使用三角形构图的时候,要注意三个点的选取,不要喧宾夺主要分清主次关系。正三角的构图比较适合拍摄建筑、合影等四平八稳的拍摄题材。倒三角以及斜三角则可以让照片更加的活泼生动,在拍摄人物、运动题材的时候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主体和背景相互呼应 摄影初学者常犯的一个错误是过于注重主体,而不注意与之搭配的背景或者叫做陪衬。其实好的照片需要前后景致的交相呼应,给人以错落有致的感觉,适当的留出背景也可以让主体更加的突出。而且拥有前景和后景的照片会有很好的空间感和景深感。前后景色的相会呼应前景虚化突出位于照片后面的主体在拍摄前后景色交相呼应的照片时,一定要根据摄影主体尽量简化照片元素,将不必要的元素尽可能剔除掉。使用大光圈镜头拍摄可以更好的突出主体,背景的虚化也更加的出色。 摄影是减法的游戏 记得一位摄影前辈说过,摄影是减法的艺术、绘画是加法的艺术。绘画是在一张空白的白纸上添加各种元素,而摄影恰好相反。我们要将照片中对于主题没有帮助或者意义不大的元素一一去除掉,一张好的照片就在不断减法中诞生了。只突出主体的摄影当你选定了所拍摄的主题时,要思考画面中那些元素对主题的表现有帮助,那些是没有必要的,尽可能的用最少的元素表现主题,画面中无关的元素越少,主题表现的就越突出视觉焦点就越明显。 从不同的角度拍摄 不要总是以人眼的高度去展开创作,试着将视线降低或者提高,用不一样的角度去拍摄事物,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以极低的视角拍摄的 现在很多相机都具备翻转屏幕,单反相机也都配备了好用的实时取景功能,这就给我们拍摄非常规角度的照片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比如上面这张花朵的照片,笔者几乎将相机放置到了地面,利用相机的翻转屏幕从下面进行拍摄的,相对于大多数花朵拍摄来说,这样的视角是不常见的。上面这张鹿的照片是笔者在日本旅游时拍摄的,当时使用的是带有翻转屏幕的尼康单反相机D5300,配合实时取景功能,笔者将相机放置在地面上,拍摄了卧在堤坝上的一只鹿。将视角放低或者提高,你会发现很多事物的面貌发生了改变,所拍摄的照片也和正常视角的拍摄大相径庭。在拍摄静物、花卉等题材的时候,将角度放低可以更好的表现事物的质感和材质。在拍摄建筑、人物的时候,适当采用仰拍可以体现建筑的雄伟以及人物的挺拔。 总结: 九宫格是最常用的构图方法是摄影中的黄金法则之一,摄影初学者掌握了这个方法可以让照片的结构更加和谐自然。引导线构图可以突出照片的中心思想和重点,让照片的焦点更加的突出。对角线构图的方法比较活泼生动,无论是人物还是建筑都是可以适用的。 框架式构图也是经典的构图方式,利用照片中的元素构成框架,让照片的焦点更加突出。三角形构图比较适合拍摄对称的建筑,在多人合影的时候也可以采用。在照片 中主体需要背景的陪衬才显得不那么突兀,良好的背景虚化可以让主体更加明确。绘画是加法的艺术二摄影是减法的艺术,将照片中不必要的元素去除,剩下的就是 精华部分了。试着用非常规的视角去拍摄照片,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摄影构图的小窍门,希望通过我们的介绍可以为广大摄影初学者学习摄影精进技术提供帮助。 转自:中关村在线微博
拍风景,一颗定焦走天下! 一般人对于拍风景的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定要准备一颗超广角镜头才叫做拍风景,然后镜头越广就是好就是棒。但这篇文章就是要打破这个迷思,告诉大家:拍风景不一定非用超广角镜头。是时候该把超广角镜头收起来,拿出便宜又好用的50mm标准镜头来拍风景吧!什么是标准镜头? 顾名思义,标准镜头指的是最标准的视野,以135片幅(36 × 24 mm)对角线为43.2mm,其视角范围(水平40 °,垂直46 °)类似人类单颗眼球视野,因此镜头焦距落在40mm~58mm之间都可以称作标准镜头(APS-C片幅的标准焦段约落在28mm~35mm)。标准镜头介于广角与望远端的中间,既没有广角镜的张力,也没有望远镜的压缩感,标准镜头的视野非常接近人眼所见范围。 坦白说,标准镜头去除所有镜头的透视效果,摄影回归最原点,一切由构图决定好坏,真的很难驾驭。有了这么多的缺点,总有个优点吧!?没错,标准镜头除了有大光圈之外还有一个非常棒的优点,就是荣获每一家相机厂最便宜的镜头的王者,像是Canon EF50 F1.8II与Nikon 50mm F1.8G。另外,标准镜头也是各家厂商镜头素质指标(Leica Noctilux-M f0.95/50mm and Carl Zeiss Otus T* 1.4/55)。一般来说,标准镜头的画质都不会太差,缩一点光圈就锐利到爆,这么便宜好用的镜头,有不用的道理吗?▲标准镜头性价比超高,少少的钱换来人人爱的浅景深,很超值的投资 所见即所得,构图决胜负 标准镜头几乎不需要考虑夸张变形与画面压缩感觉,拍照时只要专心安排画面中的元素,所以说去掉了外在的镜头物理特性,构图决胜负。摄影是一门减法艺术,就像在广大的画面寻找心中刚刚好的小天地,标准镜头就非常适合这句话。 在我心目中,标准镜头就是神器,之所以称之神器,就是他真的非常难驾驭,只要没处理好画面,画面一定非常呆板,心中就会默默把标准镜头放在防潮箱。但是只要有一天能力能驾驭神器,他可以给你无比的力量,可以带给你非常有创意的照片。标准镜拍风景? 没错,这边要颠覆众多人对风景使用广角的观念!不是每个景都一定要用超广角把所有景色装下,就好看!大多数人都会想要把眼前所有的东西通通拍下来,但太贪心的下场就是画面找不到主题与重点。这边给大家一个观念,使用超广角需要强而有力的前景搭配,才能让画面有张力。但不是每个地方都有好的前景,该怎么拍才好看?马上换掉超广角镜头,装上你最少用的标准镜头试试看! 不是每次拍景都会遇到绚丽的火烧云,就像在上图所拍摄的照片中,天空没有云彩,如果用广角端拍,构图会非常松散,但这时候换上标准镜头时,由于标准镜头的视角关系,可以更专注寻找画面中最精华的部分,经过精心的构图安排,可以让整个画面更集中,充满整个画面,照片有了主题,也比较耐看!说了这么多,其实使用标准镜拍风景就是去芜存菁,让照片构图变得更紧实!▲广角镜头与标准镜头视角差异,镜头焦段:29mm▲广角镜头与标准镜头视角差异,镜头焦段:50mm 标准镜头拍风景的使用时机 看到这里,这就是这篇文章最关键的地方!通常遇到很宽阔的景色,但前面却毫无任何前景,使用广角端(16mm~35mm)拍下来就像是到此一游照片,面对这种情况,标准镜头(50mm焦段)绝对是你的好朋友!标准焦段虽然要广不广,要远也不远,少了镜头光学产生特性,就需要更专注于构图的巧思,思考哪些元素需要放在照片或是捨弃不用,只要有用心,照片就更有可看性! 下面这些照片用眼睛看非常漂亮,可是用广角端拍起来就很普通,甚至难看!所以这时候换上标准镜头撷取精华,可以让照片更有主题,更有特色!更多使用标准焦段拍摄照片 相信第一次使用标准镜头拍风景时,心中一定会出现「这么窄的视野到底要怎么拍?」的心声,而且在刚开始拍摄时后挫折感非常大,怎么拍感觉都不对...就上述这些原因,标准镜头非常适合训练摄影眼,找出最精华的人事时地物。另外要提醒大家,使用标准镜头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画面主题位置安排,差一点点就差很多,就像下面这张照片,如果再左右偏一点,整张感觉的比重就会怪怪的,所以说使用标准镜头真的要特别注意画面比重,供大家参考看看!▲使用标准镜头需格外特别注意画面平衡与比重,角度差一点点整张照片感觉就大不同 来源:digi photo 作者:Oscar Yang
摄影初学者为什么需要一款50mm定焦镜头 转自蜂鸟网 作者:刘楠 责编 50mm这个焦段的定焦镜头可能是世界上摄影爱好者手中保有量最大的一类定焦头。每当摄影初学者想要购置第一款定焦镜头从而咨询大师的建议时,得到的答案可能大都是 50mm的定焦。那么究竟50mm的镜头拥有什么样的魅力深受摄影爱好者的推崇,这个焦段的镜头为什么又适合初学者使用。下面就由小影给大家解析一下。 ·真实感 50mm 焦段的镜头又被称为标准镜头,因为其在全画幅上大约39度的视角与人眼的视野相当。都说镜头是摄影师的第三只眼睛,通过50mm的镜头看见的世界能够最真实的还原当时的现场氛围。这对摄影初学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他们摄影技术还很薄弱,对于广角镜头的畸变控制和长焦的空气感的掌握还很困难。那么50mm焦段的真实感能够很好的“所见即所得”。让初学者专心于思考拍好眼前的场景,而避免因为镜头的原因拍出不理想的照片。·促进摄影技术的提高 现在的镜头的套机镜头基本是变焦镜头,随着“一镜头走天下”的热潮,变焦镜头也越来泛滥。并不是说变焦镜头不好,但是变焦镜头对于初学者而言对摄影技术的提升实在是没有定焦镜头来的大。变焦镜头可以很随便的拉近被摄体容易养成摄影初学者的惰性,然而定焦镜头却迫使初学者不得不关注所拍的对象,必须来回移动脚步才能找到最合适的拍摄距离和角度,这个过程其实就带动了初学者在构图方面的提高,让初学者思考怎样才能拍出好的照片。 ·大光圈 多少摄影初学者入手单反的理由都在手机很难拍出虚实结合,这也是单反摄影最迷人的地方。50mm定焦头的大光圈能够很轻易的得到虚化的焦外,尽管摄影不只是虚化的越多越好的数学题,但是大光圈的好处不仅仅在与获得浅景深。它还能够让摄影者在弱光下提升快门的速度,更容易在室内进行摄影创作。·优秀的光学素质&性价比 摄影技术发展至今,标头是最先出现的镜头,也是制作工艺最成熟的镜头焦段。可以说“标头无弱旅”,再好的变焦镜头也无法比得上定焦镜头在最佳光圈所得到的照片质量。同时,成熟的工艺,简单的结构也让它的价格相对于其他焦段的定焦头便宜很多,对于初学者而言拥有很高的性价比。在50mm焦段,佳能被摄友们熟知的“小痰盂”50mmf1.8也在2015年完成了更新啦,性能得到全方位的提升的同时价格仍旧非常亲民。除此之外还有两款光圈更大的专业镜头等您探索,此外,佳能在标准镜头方面还有一款非常轻便的40mmf2.8的“饼干”镜头,也非常适合注重轻便与高画质兼得的初学者使用。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