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子与钢琴 痞子与钢琴
关注数: 8 粉丝数: 272 发帖数: 31,278 关注贴吧数: 49
挂一个全三国黑(Darmness) 在他眼里应该三国人全是沙雕,他自己最聪明。 1、最喜欢说的就是【屠城最EX】不懂【屠】字还爱装。(董卓也没有屠城呢,是不是和刘备一个水平?) 《曹真碑》【屠贼亮】是葛亮被曹真斩杀了? 《史记 魏公子列传》【其後秦稍蚕食魏,十八岁而虏魏王,【屠】大梁。】 《史记 魏世家》【三年,秦【灌】大梁,虏王假】 【太史公曰:吾適故大梁之墟,墟中人曰:“秦之【破】梁,【引河沟而灌大梁】,三月城坏,王请降,遂灭魏。”】————————这条记载也比较典型。《魏公子列传》说秦【屠】了大梁,而《魏世家》则具体描述了攻城的过程,是用水攻城,水灌大梁而大梁城被攻破。所以,太史公在下面注解也说了【秦之【破】梁......城坏】,因此这里的【屠】显然也是【破城】的意思。 《史记 乐毅列传》【集解】:引夏侯玄【乐生岂不知【拔】二城之速了哉,顾城拔而业乖也。岂不虑不速之致变哉,顾业乖与变同。繇是观之,乐生之不【屠】二城,未可量也】————夏侯玄的这段再次证明【拔】=【屠】 【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於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於燕,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 《史记 田单列传》【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於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综上对比【拔】=【屠】。 《三国志 蜀书》所涉及的【屠】字。 《费诗传》【昔高祖与楚约,先破秦者王。及屠咸阳,获子婴,犹怀推让】 此处,费诗引高祖刘邦破秦劝诫刘备不要称王,这里的【及屠咸阳】显然是褒义,而非屠杀、杀戮,如前文所举的诸多例子一样,表现的是一种“大获全胜”的战功。 《孙权传》注引《江表传》【是岁举兵攻术於皖城。术闭门自守,求救於曹公。曹公不救。粮食乏尽,妇女或丸泥而吞之。遂【屠其城】,枭术首,【徙其部曲三万馀人。】 孙权举兵攻李术,【屠其城】,斩杀了李术,但拿走了他部曲三万多人,也就是说这三万多人投降孙权了。因而,此处【屠城】也是破城、攻城的意思。毕竟这三万多人是人,不是尸体。 《孙权传》【而凌统、董袭等尽锐攻之,遂【屠其城】。祖挺身亡走,骑士冯则追枭其首,虏其男女数万口。】 这里【屠其城】就更明显了,黄祖跑了,中途被枭首。城中男女口数万皆被【虏】,虏就是俘虏的意思,也是活人,不是尸体。 《黄盖传》【坚薨,盖随策及权,擐甲周旋,蹈刃【屠】城。】 所以,你猜刘备为什么没有【屠】?难道不是因为没正面攻下过一座城池? 2、喜欢扯五胡乱华。 你懂个P的五胡乱华,还曹魏政策?你丫的看过几本史书就搁着装?并州马邑、平城 【七年,匈奴攻韩王信马邑.....匈奴围我平城,七日而後罢去。】《史记 高帝纪》 【是岁,匈奴大入北地、上郡,令丞相婴将骑八万五千往击匈奴。】《史记 夏侯婴传》 【申侯怒而与犬戎共攻杀周幽王于骊山之下.......而居于泾渭之间,侵暴中国。......於是戎狄或居于陆浑,东至於卫,侵盗暴虐中国。中国疾之,故诗人歌之曰“戎狄是应”,“薄伐獫狁,至於大原”,“出舆彭彭,城彼朔方”。.....於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而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当是之时,冠带战国七,而三国边於匈奴。】《史记 匈奴列传》 “中国”中原之国。周朝匈奴就【侵暴中国】,所以匈奴久居、屡犯中原跟曹操没有任何关系。别说东汉了,战国起朔方、并州地区就一直有匈奴,而且实力强劲。 刘邦三十万困于平城白登 【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高帝於白登】 【其明年,胡骑万人入上谷,杀数百人。】 平城、楼烦、马邑等都在并州,并州匈奴跟曹操也没有任何关系。 【至孝文即位,复修和亲。其三年夏,匈奴右贤王入居河南地为寇】 【孝文十四年,匈奴单于十四万骑入朝那萧关,杀北地都尉卬,虏人民畜产甚多,遂至彭阳。使骑兵入烧回中宫,候骑至雍甘泉。】 ....... 【后二年秋,匈奴入代,杀都尉。】 【明年,匈奴发左右部二万骑,为四队,并入边为寇。】 【其明年,匈奴三千余骑入五原,略杀数千人,后数万骑南旁塞猎,行攻塞外亭障,略取吏民去。】 【周、秦以来,匈奴暴桀,寇侵边境,汉兴,尤被其害。.....近西羌保塞,与汉人交通,吏民贪利,侵盗其畜产、妻子,以此怨恨,起而背畔,世世不绝。】 ————《汉书 匈奴列传》 【初,使命常通,而匈奴数与卢芳共侵北边。九年,遣大司马吴汉等击之,经岁无功,而匈奴转盛,钞暴日增。十三年,遂寇河东,州郡不能禁。于是渐徙幽、并边人于常山关、居庸关已东,匈奴左部遂复转居塞内。朝廷患之,增缘边兵郡数千人,大筑亭候,修烽火。.......入寇尤深。二十年,遂至上党、扶风、天水。二十一年冬,复寇上谷、中山,杀略钞掠甚众,北边无复宁岁。】 幽州上谷、冀州中山,河东、上党、扶风、天水......匈奴早已深入中原之地。 【复数寇钞边郡,焚烧城邑,杀略甚众,河西城门昼闭。帝患之。.....十六年,乃大发缘边兵,遣诸将四道出塞,北征匈奴。南单于遣左贤王信随太仆祭肜及吴棠出朔方高阙........南单于闻,乃遣轻骑出上郡,遮略生口,钞掠牛马,驱还入塞。】 ————《后汉书 南匈奴列传》 匈奴问题由来已久,跟曹操没有任何关系。【臣闻匈奴为害,所从来久矣,未闻上世有必征之者也。后世三家周、秦、汉征之】 【自汉兴以至于今,旷世历年,多于春秋,其与匈奴,有修文而和亲之矣,有用武而克伐之矣,有卑下而承事之矣,有威服而臣畜之矣,诎伸异变,强弱相反,是故其详可得而言也。】 对于匈奴两汉时期的招数能用的都用了,有和亲的有武力的,有时汉强有时匈奴强,一方强另一方面就当弱势,也是正常情况。 【而匈奴数背约束,边境屡被其害......夫边城不选守境武略之臣,修障隧备塞之具,厉长戟劲弩之械,恃吾所以待边寇而务赋敛于民,远行货赂,割剥百姓,以奉寇雠。信甘言,守空约,而几胡马之不窥,不已过乎!】 按《汉书》总结匈奴没得谈【夷狄之人贪而好利,被发左衽,人而兽心】。 你能打就打,打不过就做孙子。匈奴几百年来一直盘踞在中原周边,甚至屡次侵犯中原,也算秦汉浓墨重彩的一环,怎么就问曹操呢?刘邦被困白登,关曹操屁事?两汉屡次委屈和亲,又管曹操屁事?匈奴打到雍州甘泉又管曹操屁事?匈奴问题上,曹操有怪过两汉诸帝吗?怪汉武帝无能咯?没把匈奴杀干净?汉帝怪秦吗,是你秦把匈奴放进来的了吗?秦怪过周天子吗,是你周天子无能把匈奴放中原边上养着吗? 这话真是可笑,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和亲,要不就投降。 3、喜欢装客观、中立,实则是个P都不懂的全人物黑4、是从哪里看出来火烧连营和谋略有关的?你的谋略到底指的是什么?排兵布阵还是安营扎寨?
【笑不活了】论《奇门遁甲》对葛亮《八阵图》的重要性?! 八阵图真是越来越玄幻了,《隋书 经籍志》《全上古秦汉三代文》《武经总要》《太白阴经》等皆否定了诸葛亮发明创造了八阵图,并云《孙子八阵图》【失传】了,居然还有奇葩拿来《奇门遁甲》证明葛亮的八阵图和孙子(孙膑)的八阵图不一样。1、三篇论文皆指正葛亮的八阵图是在古八阵之上沿袭创新的(论文主要说的是《孙膑八阵》,《隋书》说失传的是《孙子八阵图》),无论哪个都在葛亮之前就有过,并非葛亮【发明创造】的。 2、既然《孙子八阵图》早已失传,葛亮的八阵图也不知道在哪,如何比较两个八阵图的异同?何况《诸葛亮传》说的是【推演】而【作】,哪个字有“发明创造”的意思?就想问问所谓【兵法】又是谁作的?反正肯定不是葛亮。 3、甭管孙膑、孙子,各家论文不约而同的认为都早于葛亮的八阵图。 4、问葛亮的八阵图在哪?答:《奇门遁甲》有。 5、奇门遁甲是个什么书?反正我不知道,正史书目也没列出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是伪书。这跟拿《三国演义》聊三国历史几几开? 6、亮吹嘲笑《全上古秦汉三代文》收录了小说,甭管是不是故事,人家摘抄的是正史里记载的故事,你这个《奇门遁甲》又是什么玄幻小说?这就好比乞丐坐在路边一边要饭,一边嘲笑行色匆匆的社畜穷一样,每月三、五千也是钱,总比你乞丐要饭强。不知道哪来的脸看着《奇门遁甲》嘲笑《全上古秦汉三代文》的。
【常识科普】范晔《后汉书》本没有【志】部分 《郡国志》不是范晔写的,不是范晔写的,不是范晔写的!(重要的事说三遍)应该说今天看见的《后汉书》最后三十卷【志】的部分都不是范晔写的! 所以没有“《后汉书 郡国志》的说法”。《续汉志》,本司马彪《续汉书》八志,采补入范晔《后汉书》。 又按《文献通考》之《後汉书》九十卷,《志》三十卷 【 晁氏曰:宋范晔撰。十帝纪,八十列传。唐高宗令章怀太子贤与刘讷言、革希元等作注。初,晔令谢俨撰志,未成而晔伏诛,俨悉蜡以覆车。〖梁世,刘昭得旧本,因补注三十卷。〗..........〖然世多讥晔创为《皇后纪》,及采《风俗通》中王乔、《抱朴子》中左慈等诡谲事〗,列之於传,又赞辞佻巧,失史之体云。 陈氏曰:按《唐·艺文志》,为後汉史者有谢承、薛莹、司马彪、刘义庆、华峤、谢沈、袁山松七家,其前又有刘珍等《东观记》,〖至晔乃删取众书,为一家之作。其自视甚不薄〗(自视甚高),然颇有略取前人旧文者,注中亦著其所从出。至於论後有赞,尤自以为杰思,殆无一字虚设。自今观之,几於赘矣! 又曰:〖《志》三十卷,晋秘书监河内司马彪绍统撰〗,梁剡令平原刘昭宣乡补注。晔本书,《隋》、《唐志》皆九十七卷,今书纪、传共九十卷,〖盖未尝有志也〗。刘昭所注,乃司马彪《续汉书》之八志尔。序文固云范志今阙,乃借旧志注以补之,其与范氏纪传,自别为一书。其後纪传孤行,而志不显。至本朝乾兴初,判国子监孙始建议校勘,但去补亡借阙,而不著其为彪书也。《馆阁书目》乃直以百二十卷并称晔撰,益非是。今考章怀注所引称《续汉志》者,文与今志同,信其为彪书不疑。】
【闲聊】刘邦就没有入过川! 奇怪了,到底是哪里的流言蜚语? 刘邦就没有入过川,虽然项羽以四十一县【巴、蜀、汉中】立刘邦汉王,但人就到南郑就止步了【都南郑】,次月(五月)就出【故道】北攻雍了。 充其量就是【留萧何收巴、蜀租,给军粮食】,入蜀还得过巴山,刘邦根本没有过巴山。 以后不要在吧里提这种低级认知了,烦死了。 《汉书 高帝纪》 【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四十一县,【都南郑】..........夏四月,诸侯罢戏下,各就国。羽使卒三万人从汉王,楚子、诸侯人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张良辞归韩,【 汉王送至褒中,因说汉王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亦视项羽无东意。】 汉王既至 【南郑】,诸将及士卒皆歌讴思东归,多道亡还者。韩信为治粟都尉,亦亡去。萧何追还之,因荐于汉王,曰:“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于是汉王齐戒设坛场,拜信为大将军,问以计策。信对曰:“项羽背约而王君王于南郑,是迁也。吏卒毕山东之人,日夜企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民皆自宁,不可复用。 【不如决策东向】。”因陈羽可图、三秦易并之计。汉王大说,遂听信策,部署诸将。 留【萧何收巴、蜀租,给军粮食。】 五月,汉王引兵从【故道】出袭雍。雍王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战好畤,又大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如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而遣诸将略地。】 《史记 高祖本纪》【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就算《史记》刘邦在汉中南郑也就待了四个月,就出来了。 《通鉴》采用了《史记》的说法,刘邦八月出关【八月,汉王引兵从故道出,袭雍;雍王章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于废丘,而遣诸将略地。】【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葛亮这句就是胡说八道。 刘邦当年的情况和刘备入川根本就不一样。刘邦没有过巴山入川内部,更没有在那久待。刘邦也好、萧何、韩信也罢,可从来没打算在汉中久驻,更没有打算过巴山深入川地,毕竟都知道一旦进去了很难出来,项羽之所以让刘邦都南郑,巴蜀汉中,就是打算因地势困住刘邦。 《萧何》【羽遂屠烧咸阳,与范增谋曰:“ 巴、蜀道险,秦之迁民皆居蜀。”乃曰:“蜀汉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王秦降将以距汉王。】 而且刘邦根本不想王汉中,听到这消息恨不得揍项羽,但被萧何劝阻了而已【汉王怒,欲谋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何谏之曰:“ 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王汉中就比死好那么点)
《文献通考》之宗庙考 《文献通考》宗庙考十三 【祀先代帝王贤士】 (唐天宝)七载诏:上古之君,存诸氏号,虽事先书契,而道著皇王,缅怀厥功,宁忘咸秩。其三皇己前帝王,宜於京城内共置一庙,仍与三皇五帝庙相近,以时致祭。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有巢氏、燧人氏,其祭料及乐,请准三皇五帝庙,以春秋二时享祭。历代帝王肇基之处,未有祠宇者,所由郡置一庙享祭,仍取当时将相德业可称者二人配享。 夏王禹都安邑(今夏县。以虞伯益、秩宗伯夷配)。殷王汤都毫(今榖熟县。以阿衡伊尹、左相仲虺配)。 周文王都酆(今咸阳县。先有庙,以师鬻熊齐太公望配)。周武王都镐,请入文王庙同享(太师周公、太保召公配)。 秦始皇都咸阳(丞相李斯、将军王翦配)。汉高祖起沛(今彭城县。太傅张良、相国萧何配)。 【後汉光武皇帝起南阳(司徒邓禹、将军耿弇配)魏武皇帝都邺(侍中荀彧、太尉锺繇配)。】 晋武帝都故洛阳(司空张华、大将军羊祜配)。後魏道武皇帝起雲中(太尉长孙嵩、尚书崔元伯配)。 周文帝起冯翊(尚书苏绰、将军于谨配)隋文帝封隋汉东(仆射高熲、大将军贺若弼配)。 令郡县长官,春秋二时择日,粢盛蔬馔时果酒脯,洁诚致祭。其忠臣义士、孝妇烈女,史籍所载德行弥高者,所在宜置祠宇,量事致祭。 殷相傅说(汲郡),殷太师箕子(汲郡),宋公微子(睢阳郡),殷少师比干(汲郡),齐相管夷吾(济南郡),齐相晏平仲(济南郡),晋卿羊舌叔向(绛郡),鲁卿季孙行父(鲁郡),郑卿东里子产(荥阳郡),燕上将军乐毅(上谷郡),赵卿蔺相如(赵郡),楚三闾大夫屈原(长沙郡),汉大将军霍光(平阳郡),汉太傅萧望之(万年县),汉丞相丙吉(鲁郡),蜀丞相诸葛亮(南阳郡)。 已上忠臣一十六人。 周太王子吴太伯(吴郡),伯夷、叔齐、(并河东郡),吴延陵季札(丹阳郡),魏将段干木(陕郡),齐高士鲁仲连(济南郡),楚大夫申包胥(富水郡,)汉将军纪信(荥阳郡)。 已上义士八人。 周太王妃太姜(新平郡),周王季妃太任(扶风郡),周文王妃太姒(长安县,配享文王庙),鲁大夫妻敬姜(鲁郡),邹孟轲母(鲁郡),陈宣孝妇(睢阳郡),曹世叔妻大家(扶风县)。 已上孝妇七人。 周宣王齐陵(长沙郡),卫太子恭姜(汲郡),楚庄樊姬(富水郡),楚昭王女(富水),郡宋恭伯姬(睢阳郡),梁宣高行(陈留郡),齐杞梁妻(济阳郡),赵将赵括母(赵郡),汉元帝冯昭仪(咸阳郡),汉成帝班婕妤(扶风郡),汉太傅王陵母(彭城郡),汉御史大夫张汤母(万年县),汉河南伊严延年母(东海郡),汉淳于缇萦(济南郡)。 已上烈女一十四人。 右并令郡县长官,春秋二时择日准前致祭。其历代帝王庙,每所差侧近人不课户四人,有阙续填,仍关户部处分。至十二岁七月二十八日有敕废。九载十一月十六日,周武王、汉高祖於京城内同置一庙,并置官吏。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