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年——回首 经年——回首
我叫夏小骚。
关注数: 167 粉丝数: 479 发帖数: 33,517 关注贴吧数: 6
春节前最后一个技术贴——漫话鱼层 又是一个关于库钓的帖子(无奈啊。本人玩的都是一些野路子。不爱黑坑。也不爱跟人在竞技池里互掐。所以只有说说水库的那些事了)。陈述一些小小的心得。跟大伙交流交流。也希望能对一些新手朋友有所帮助。。。 转入正题。 水库。无论是钓几天还是钓一天或者钓半夜。拼的不是饵。拼的是位置。做对了地方。挂个玉米粒挂个麦仁都能有收获。反之。用啥都白搭。所以库钓不是随便坐。得有点讲究。。。而选位时必须要考虑的一件事情。就是鱼层的问题。 所谓鱼层。是指鱼在水中所待的层面。其中包含了深浅和远近两大因素。 鱼层的产生条件。是鱼的生理特性。譬如趋温性。食性。警惕性。回游等等。。。而鱼层的决定条件。才是外部的环境。譬如温度。气压。风向。风力。湿度。光照。水质之类的。 有点懵?别急。慢慢看。虽然很长 鱼是冷血动物。为了保持体内酶的活性所以它们必须待在水温适宜的地方。上学时的生物知识。大家都明白。。。水深是直接影响水温的重要条件之一。不同季节。同一水深的温度差异会非常大。譬如冬季深水温度高夏季深水温度低。白天浅水温度高夜晚深水温度高之类。 要记住一点。水体越大。水温上升越慢。尤其是深水处的升温远不如浅水处迅速。同理。水温下降的也慢。深水降温慢于浅水。 春钓滩夏钓潭的谚语大家都听过吧。春天的白天日照充足的时候。浅水暖和的多。所以鱼喜欢来觅食或者呆着。但如果是阴雨呢?钓得太浅那是胡闹。适当钓深一些效果就会很好。而一到了晚上。表层水温会迅速下降。夜钓的时候再钓太浅。会发现越随时间的推移口越少直至没口。因为鱼往更暖和的深水去了呗。。。夏天要分什么阶段。不是整个夏天深水的温度都高。5-6月的时候深水远比浅水低。4米深的地方口真未必能有3米的地方多。但到了7月盛夏。晚上气温都有20多度。那深水肯定要比浅水凉快。。。秋天的鱼食欲旺盛但鱼层最乱。夜里还在深水呆着。太阳一出来还没升温就跑浅水或者开始上浮。中午下午在水面乱蹦。天一黑就又转入深水。。。冬天即使是艳阳高照。浅水的水温也不见得会比深水高。水体小的水库浅水能好点。也会有鱼偶尔的来浅水逛游。但大多数鱼还是在深水。 所以。谚语只能是谚语。虽然没错。但太笼统。具体是怎样的。得靠自己去分析。就像化老头说的:“都说春钓浅滩。但多浅算浅?”灵活应变才是硬道理 生长在自然水域中的鱼。警惕性很高。并且鱼越大越胆小。都说深水钓大鱼。指的就是这个。 就拿春钓浅滩来说。我们春天的白天一般不会钓很深。可是有没有发现。通常短竿钓的就小长竿钓的就大?一方面长竿钓的远。岸上的动静对鱼的影响小。另一方面长竿钓得比短竿深。深点的地方鱼也会觉得安全。 其实不光是春天。一年四季都存在这种现象。看那些库钓大师的视频。你会发现。水库短竿口比较多。但出鱼的个体普遍偏小。长竿一天没多少口。可出的都大。。。因此。钓远还是钓近。很多时候要看你钓的对象鱼是什么。 鱼食欲最旺盛的季节应该是在夏秋两季。虽然有不少文章提到春季鱼摄食的高峰。但个人认为春季鱼的活性远比不上夏秋。所以食欲根本不能和那两季比。毕竟体力和活动量决定了食欲。而温度直接决定体力和活动量。 春季鱼之所以靠边。除了温度。更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产卵。虽然春季浅水处动植物的数量很多为鱼提供了丰富的食物。但这不是决定因素。如果鱼不繁殖。想在浅水钓得好也很难。这就是为什么大鲫鱼过了产卵的季节之后就越来越难钓。 夏秋季节。鱼重要的任务就是吃。此时深水处的温度已经能满足不少虾虫贝类的生长需求。加上钓鱼人投放的窝料饵料也不少。所以在深度不很过分的地方。鱼同样能获得大量食物。因而。它能不靠边不去浅水的话肯定懒得去。毕竟那里更安全。可这个季节鱼吃的比较多。而且鱼越大食量越大。当深水食物不够的时候它们还是要去浅水觅食。但远不像春天那样喜欢靠边了。 冬季没什么可说的。不爱活动不爱觅食。都在深水猫着呢。 着重说一下气压和水质对鱼层的影响。这是最让人头疼的事。 气压决定水中溶氧量。这毋庸置疑。但溶氧量的决定因素不单单是气压。还有水质。二者是共同作用的。 正常气压条件下。水质好的水库。鱼待的会比较深比较远。水质不好的。鱼必然呆得比较浅比较近。同样重量级的鱼。在不同水质的水库呆的深浅远近差异会很大。所以这一点绝对不能教条。比如化老头钓大鱼喜欢钓4米以上的水深。那是水质比较好或者不太糟糕。换成那大肥水的水库。4米以上可能口都不见一个。。。钓多深。可以不考虑气压的时候得看水质。 而气压偏低的时候。水质好的地方受影响并不大或者说只是不适宜钓大鱼不影响钓鲫鱼。原来出大鱼的水层没口。换个浅地方就出了。钓鲫鱼那就钓得再浅点就解决问题。但水质不好的。所有鱼种都会受很大影响。从深到浅都不出什么鱼。或者只有浅水有杂鱼闹深水一口没有。。。钓多深。看完气压还得看水质。 风向和风力影响的面比较广。 简单点说。北风通常预示着降温。但会降低空气湿度。同时使得水中溶氧量上升。无论什么季节都会让鱼层往深往远推移。。。南风除了升温还通常伴随着潮气。九成九的会使鱼层变浅变近。。。东风有时会带些潮气过来。但其主要改变的还是溶氧量。鱼层会向深远推移。。。西风干燥。提升溶氧量。鱼层一样变深远。。。而风力过大。鱼大多时候会在水底呆着不活动。尤其是冬春季节。只要刮大风水表温度肯定下降。加上鱼的体力不好。不会消耗过多能量去对抗水流。所以风太大了出钓绝对是不明智的。 暂且想到这么多。就先写这么多吧。打字打了快2个小时。又臭又长的。希望大家不嫌啰嗦
签到。然后也聊聊饵料状态。 首先声明。我真心不是什么大师。钓友之间相互调侃而已。从小钓。钓的多了。有了点经验罢了。。。在吧里和朋友们相处的很愉快。自然这些经验不能捂着。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其实状态。指的就是饵料的物理状态。无非就是软与硬。散与黏。轻与重。粗与细这几个方面而已。 决定这几个方面偏向的。第一是饵料本身的属性。第二是饵水比。第三是开饵手法。第四是上饵手法。 饵料本身属性是一切的先决条件。在不加任何状态饵的前提下。散饵永远打不黏。黏饵怎么也开不散。重饵就是重。轻饵就是轻。大片状麸类的饵料不可能细腻。雪花粉或者细麸类饵料也不可能开出粗颗粒来。 比如鱼膳房的蜜脂鲤和塘王鲤。里面就是大量的黏颗粒。无论干散还是软黏。它的散落速度都不会像状元鲤那么快。。。918大野战和2号918相比。大野战因为含有大量片状麸类。开出来的饵颗粒就明显粗。2号918却因为有一定量的雪花粉加之本身的麸类片状小所以显得细腻的多。。。神野比起3号鲫。一个是粗颗粒大比重一个含有大量雪花粉。比重根本不在一个等级。 所以。钓什么鱼。需要什么状态。首先要选对饵。。。钓小鲫。肯定不能选粗颗粒类饵料。钓大鲫用过于细腻的饵料效果也不好。钓鲤鱼的饵散有可能招大量的鲢鱼。钓鲢鱼的饵太黏又起不到诱鱼的效果。诸如此类。 有时需要几种饵料以保证成分但状态不合适。那就需要加状态饵。这个大家应该都知道。常用状态饵也不过雪花粉轻麸拉丝粉烤薯粉这类单品或者由这两种以及以上单品混合制成的复合品。 想让饵料轻散。雪花粉和轻麸是首选。想变黏那就拉丝粉或者烤薯粉什么的。这不再深入去说了。 另外一种特殊情况就是用非状态饵来调节状态。比如为了含有粗颗粒留鱼好往饵料里加酒米或者大片状麸类比如超诱。为了让饵料变散往饵料里加不含拉丝粉的片状麸类或者动物蛋白膨化饵比如无双等等。这也是常用的一种改变饵料状态办法。 饵水比是饵料状态的灵魂。其中它直接决定的就是饵料的软硬和散黏。 第一点很好理解。水加少了就硬。多了就软。无论用什么饵。都是这样。 第二点或许有人不解。其实也很简单。因为饵料吸水饱和或者不饱和时散落的速度是完全不同的(在开饵手法和上饵手法相同的前提下)。当开饵时加水不够时。饵料中的粉状或者膨化颗粒状成分吸水处于不饱和状态。上饵入水后。它第一件事就是继续吸水。膨大。然后脱落。。。但是如果开饵时已经吸饱水。它本身的状态就已经处于稳定了。不会在水中经历二次膨胀或者程度很小。 各位钓友如果有兴趣可以试一下。 开两份干散的鲤鱼饵。一份加0.5的水一份加0.8的水。用同样的力道捏到钩上扔水里。前者几乎是入水不久就炸开然后逐层脱落直到钩上剩一个芯。后者因为吸水更接近饱和所以入水之后吸水速度慢不会迅速炸开同时脱落速度也慢得多。 开两块拉饵。一份加0.9一份加1.1份的水。各拉一团放水里。前者入水之后会变得更大然后成块的脱落。后者变化没那么大并且脱落也更均匀且脱落时间更长。 当然。水加饱和以及水加多的情况下。出现的现象又会不一样。各位一试便知。 开饵手法么。就是打与不打。打的多少。揉与不揉。揉的多少等等。打的越多揉的越多饵就越黏。反之越散。这条不多做陈述。 重点要说的是上饵手法。 当饵料已经可以使用的条件下。决定饵料水下状态的最后一步就全靠自己的手指控制了。 为了保证诱鱼效果。起初开的饵比较散。鱼多了。乱口了。或者需要糗鱼了。多搓几下就黏了。 鱼多鱼口好。为了控制鱼不乱口。饵搓到钩上之后可以再多搓两下。鱼口不好。或者水底情况不理想。手指蘸点水捏一块饵轻轻搓两下搓上钩。让饵更软更松散。 开始诱鱼。饵捏的大而松散。入水就让它化。到底1分钟就让它化干净。诱鱼速度绝对嗷嗷的。鱼来了。饵捏小点密实点。减慢它的散落速度。入水之后慢慢化。到底还能坚持很长时间。为鱼吃饵创造条件。 本来要钓鲤鱼。开的散饵。但是大鲫鱼更多。那就把散饵蘸点水搓成小黏饵方便鲫鱼入口。。。 同样一块饵。你可以让它散它就散让它黏就黏。也可以让它软就软让它硬就硬。考的是对鱼情的判断。考的也是手上的功夫。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样的一块饵有人能钓很好一旁的人钓不过他的原因之一。 对于饵料状态的把握。是一项很重要的基本功。它的地位不亚于调漂找底。状态不对。别人能钓到你就钓不到。别人能钓好你就钓不好。不管漂调的再对底找的再准。所以不要忽视它。
夜战西流湖之冰封 昨晚又和小灰狼去西流湖夜钓。 小灰狼比我去得早。我到时他那已经开始有口了。 又给他开了块饵。然后支上东西。发现灯没带。郁闷。回家拿灯。 待我拿灯回来。看到他换位置了。原来之前的钓点已经开始结冰了。 换到朝东的方向。半小时才找到一个钩能落底的钓点。搓小饵。1分钟3-4竿的频率一顿狂抽。然后是搓小饵糗。半天没动作。 大概到10点左右。漂才出忽悠的小动作。然后由搓改拉。还是不出口。偶尔挂上草叶。瞬间蛋碎。。。 第一条鱼中鱼时是漂刚到位时出的一边的下滑。扬竿中小鲫一尾。 钓到此时才钓明白。本来口就弱。加上底不干净。饵落到草叶间。鱼根本就懒得去吃。 又试了几竿。漂刚到位的时候偶尔会出口。全是那种一边一线的下滑。不抓就没了。等漂站稳之后10秒还不出口。就不会有口了。 之后就继续拉饵抓漂刚到位的动作。到位10秒就提。这一晚一共见了6个动作出鲫鱼3尾。全是小下滑。那三个动作没抓。不抓就没下文了。 12点的时候我的钓点也开始结冰。12点15收拾完毕撤退的时候。河面已经大半被薄冰覆盖了。 线组依旧是0.2子线配1号金袖。漂也还是钓鱼郎追鱼z005。不同的是饵料粉碎过筛了。非常细腻。没有一点粗颗粒。 其实这种天。矶竿的效果应该是极好的。可惜售空大师没去。不然
西流湖夜钓之试用钓鱼郎追鱼Z005 依旧是老钓位。饵料配比也没什么变化。 0.6主线0.2子线1号金袖。钓鱼郎追鱼Z005(昨天买0.4主线。我要的品牌暂时没有。0.6将就用吧) 调5钓3-4。拉饵。北风带动水流。漂压下去一些。露1目半到2目半。 昨天的降雨导致水温下降。鱼活性明显降低。前几天抽两竿就有口。今天半小时才开始上鱼。 追鱼Z005。孔雀羽栆核漂。3号吃铅也就1克多。细尾。短目。定位为轻口鲫鱼漂。钓底钓行程都可以。但因为行程较长。不属于打快鱼的漂。适合中速慢速钓鲫鱼。 口快的时候。漂在接近调目时就出动作。无论加速还是停顿。提竿都中鱼。 口慢的时候。出口多为下顿和下滑。基本没有上顶。 这漂钓轻口的感觉非常不错。先出前奏。然后就是一个下滑或者下顿。幅度不大。但有这种动作基本就能中鱼。空竿比较少。空竿也大多是因为底不干净。会挂上来草叶。连续出现两次空竿。就把饵拉得再小点。也就出鱼了。 今晚只出现3次连口。两次是每次3条。一次是5条。其余都是慢崩。 因为水底不干净。很多嫩草。加上鱼活性太低。所以饵拉大了很容易吃不进去。或者很久才来口。拉小了又因为水太深到底钩上剩余的饵太少窝越钓越少。所以每次拉饵我都拉两遍。拉出绿豆大的饵再拉一遍。还是绿豆那么大。或者拉得略大点再捏一下。饵球小而密实。这样出口就快得多。 以往一晚上就八九尾十多尾。但今晚翻了一两倍。正好35尾。钓到1点结束回家。。。其实上鱼频率也没快多少。但把线组放小了。加上用这种轻口漂。以往那些似有似无的动作被放大了。那就是一口。一尾鱼。 总得来说。这漂在冬天钓轻口鱼的表现还是挺令人满意的。栆核的造型兼顾了灵敏度和稳定性。短目的设计让小动作看得比较明显。孔雀羽的材质又使得出口比较真实。不如芦苇那般太过活跃。
昨夜杨河败北。 我和追鱼。俩人第一次去。卫星地图加边走边问到了地方。 钓点是在一个坐北朝南的湾里。6米3水深3米7。3.5主2号子1号新关东。3号醉仙012调8钓3。紫光灯。 饵料依然是水库主攻巨物的老方子。针对肥水略调整。 开钓时晚6点。月上中天。暮霭沉沉。景色还是不错。 上次剩下的饵料混合窝料打了几团。饵料捏指头肚那么大。5分钟一竿慢抽。 天黑之后出鲢鱼口。无奈把饵料搓黏。放慢抛竿频率。鲢鱼口慢慢不见了。 9点左右开始闹鲫鱼。一顶一顿不中鱼。顿口之后上顶依旧不中鱼。其间挂上一鲫鱼鳞。大指甲盖大小。。。反正鲫鱼不是今天对象鱼。捏大团干散饵继续抽。然后吃晚饭。 饭后。因为没抽竿口变得很少。又狂抽20竿开始等。其间出几下鲫鱼的动作。没有目标鱼。 11点后。看漂相是有大家伙进窝。果断捏一团饵粘水搓软。慢慢等。 漂偶尔轻点两下。饵不断融散。漂慢慢从3目上升到5目。然后一个一黑线的上顶紧接着拉到2目。扬竿。中! 竿弯成大弓。鱼被牵离底后慢慢浮了一下头然后猛向下扎。线被拉的划水划出了哨声。从漂相和力道来看是尾鲤鱼。 我左倒一下竿右倒一下竿。鱼始终不露面。他喵的我遛鱼遛的正嗨。悲剧发生了。另一个钩挂到水下的障碍物了。然后。。。然后鱼就脱钩了 换掉子线。继续。无奈再也没有巨物光顾。2点半收家伙回家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