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夜下的尼泊尔 星夜下的尼泊尔
努力高考为了将来
关注数: 42 粉丝数: 56 发帖数: 3,447 关注贴吧数: 14
尧坝古镇印象之 传统手工作坊中的铁匠、篾匠及练毛笔小楷的老人 在尧坝古镇,还保留了一些农村传统手工艺制作作坊和工匠。现代化的洪流几乎将这些传统的手工艺荡涤殆尽,当我们见着这些传统工艺还没绝迹时,确实大感惊奇和意外。于是,我们自然不失时机地用镜头将这些场景记录下来,生怕这些难得一见的映像瞬间即逝似的。 一、铁匠铺与工匠 这个铁匠铺生产的劳动工具具有显著的川东南地方特色。在成都平原的农村中农民使用的挖锄,扁锄、锯锯镰刀(割小麦、谷穗用的专用工具,刀口带有细细齿纹。)、钉耙等劳动工具在这个铁匠铺制作的工具中一样没有。杂乱无章的铁匠铺,伴着火红的日子走进现代化的春天。赤膊上阵,辛勤劳作的铁匠师傅。原制作这些劳动工具都是用铁锤人工敲打,现在进步一些了,改用了冲锤机械敲打,减轻了体力劳动。 二、篾匠铺与篾匠篾匠师傅编制的“竹笆笼”在四川盆地农村中较常见,主要用作钓鱼,捉鱼使用的装鱼鱼篼。但现在在成都平原已不多见。 三、练毛笔小楷的老人这个练习毛笔小楷字的老人已经80多岁了,他所写的毛笔小楷子仅有黄豆般大,步走到近前,我们是看不清楚字迹的。令人称奇的是,这位老人家竟然不戴老花眼镜,写字的手格外沉稳,一笔一划写得十分工整,堪称小楷书法家。足见老人家身体十分健康,毛笔功底深厚。有这种功底,写得一手工整的毛笔小楷子的人已实属凤毛麟角,令人敬佩不已。
摄影师镜头里的尼泊尔 尼泊尔人有着一颗质朴的心,他们相信世间万物皆有灵性。在他们的信仰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神,最大的神就是他们背靠的山麓――喜玛拉雅,它是真正的山神。这一点与山脉另一面的民族的想法不谋而合,传统的藏族人也一直把它的主峰“珠穆朗玛”看作神山――没有一种生命能到达或飞越那里。这是对神的一种虔诚膜拜,它不可以轻易接近。( 转载请注明来自吊脚楼慢生活网) 尼泊尔有着最温和的人群、却也有过最血腥的皇室喋血;有着慈悲神明与深沉的尸体火化,却也有着血腥祭典。在美丽与血腥,伴随着圣母峰的圣洁,在太阳中明亮、沉寂。在距离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以南大约30公里的「达辛卡莉」(Dakchhinkali)山城小镇里,清晨曙光透过树林缓缓洒落,映出了希望与圣洁,也照亮了空气中的灰尘微粒与脏乱。一群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或许牵着羊,或许抱着鸡,沿着山路缓缓往达辛卡莉印度庙走去。在此同时,羊乖乖跟着、鸡也没有乱啼,因为它们或许不知道,自己的鲜血即将被牵着它们的主人献给卡莉(Kali)女神。 活女神的一生,已经预先注定要同时历经天堂与地狱,受尽尊宠与孤独。印度教共有3大神 ,包含创造之神大梵天(Brahma)、保护神毗湿奴(Vishnu),以及破坏神湿婆(Shiva)。其中毗湿奴是最受人们喜爱的神 ,湿婆则因同时具有毁灭和再生的力量,因此是最受敬畏的神 ,而湿婆之妻就是具有62种化身的帕瓦蒂女神。活女神又称为库玛莉(Kumari),是一种糅合了印度教与佛教后的产物。从16世纪开始,印度教徒固定要于释迦姓氏金匠或银匠的家族中挑选几位外型完好、身体无伤疤、符合32个完美要件的5、6岁小女孩,接着安排这些小女孩一个个走进撒满水牛血、羊血与鸡血的血腥黑暗房间,接受各种惊吓,能够沉着通过考验者,就可成为新任活女神库玛莉。成为库玛莉后,除了光耀家族,也将被安排住进库玛莉寺(Kumari House)接受供奉与膜拜,正式成为帕瓦蒂女神在人世间的化身 尼泊尔沙阿王朝的创始者普里斯维纳拉扬国王曾把自己的国家比作“两块石头中间的树根”,其实,地处中国与印度两大文明古国之间的尼泊尔,更像是一座桥梁,她的宗教和文化中蕴含了独特的融合之美,具有很大的包容性,这也是为什么印度教和佛教在这里相融,60多个不同民族能在一个国家里和平共处的原因所在。正如去世的老国王比兰德拉所说:“我国诞生以来,互相容忍以及和平共存,一直都是社会和谐和文化融合的基础。”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