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vi Mevi
关注数: 199 粉丝数: 236 发帖数: 5,198 关注贴吧数: 22
一场值得尊敬的画展! 一场值得尊敬的画展 转自港古猪肉 2015年开年,港漫界酝酿了一年多的大事终于发生——长寿漫画《风云》以画展的形式宣布结束。 有朋友知道我有幸亲临现场,反复观看最后70张结局篇原画,纷纷询问我为什么不写一点感想和介绍。原来相比于早已经被扫描上网的结局篇草图,不少人还是更感兴趣我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未免让我有点受宠若惊。 该写点什么呢? 出于对版权保护的尊重,观感按下不表,只谈谈围绕这场画展发生的一些故事。 马荣成先生在画展开幕之夜,回顾这一年创作天下月刊的辛苦,感慨万千,自嘲说千赶万赶,到此刻还有两页稿还未完成。 他说的是大实话,当晚确实还有两张稿未挂上去,很多稿件的文字说明也还没有放好,都在等他来完成。 画展之前正好是他的生日,香港报纸的记者当天贴身采访他,是这样描述的:马荣成在埋头作画,快到晚饭的时候,家人过来跟他吃一顿饭庆祝生日,吃完饭家人都走了,马荣成继续埋头作画。 这是一个热爱漫画的人,坚持了多年的生活。 几十年来,即使已经成为亿万富翁,他还是坚持自己制作每期《风云》漫画,为人物补线,修改,对稿件的品质要求简直到了苛刻的地步。如果你亲临画展,你会看到最初的10多张稿里面,不少人物的小小头部都是重修过贴上去的,这便是追求品质的证据。 香港漫画早已经是流水作业,所以前些年有人质疑他的作品已经不是他自己的亲笔,质疑他脱离了几个主要的制作人就难以为继,质疑他早已经无心从业。 我想,这才是马荣成先生坚持以这种形式完结《风云》的原因——给所有质疑他的人一个无言而有力的反击。 这是一个漫画人的傲气、志气和骨气。 风云画展真正是属于马荣成一个人的舞台,没有起稿、勾头、驳身、修稿等一众漫画高手的协助,他依然可以独立完成全套稿件,依然是风云漫画一贯的水准,那些风云角色依然是属于他笔下的角色。就如刚刚落幕的风云舞台剧一般,他在舞台上独舞摇曳,不输气势。 在香港小住的几天里拜访了很多仍在从事创作的漫画家,他们谈到这个画展,谈到展出的作品质量,绝大部分都诚恳地表示尊敬和佩服。激烈竞争的同行尚且发自内心的肯定,更遑论普通读者在现场面对偶像和作品时一双双认真和激动的眼睛里,找不到半点不屑和批评。 奈何这是一个充满负能量的年代,只要你想骂人就一定可以找到可骂之处。于是有人“代表”“海外读者”责难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完结方式,“广大海外读者”看不到追捧多年的漫画结局,收录风云漫画封面的《天下纪念画集》也没有出完,还有人抱怨多年追看连作者的签名都拿不到。 于是画展上发售了结局篇的草图版,也推出了马荣成先生亲笔签名的《天下纪念画集》最后一本BOXSET。 于是有人猛烈批评这是借画展敛财,是打劫爱好风云的读者。还尖酸刻薄地讽刺所谓限量版的BOXSET直到画展第三天还有,根本卖不完。 于是还有人借机宣布自己刚刚从画展归来,非周末时间画展门可罗雀……等等等等。 然后呢?然后BOXSET在第四天就卖完了。 然后,我好几位在现场担任义工统计人数的朋友告诉我,想不到非周末时间每天至少有超过一千人赶来看画展。“有些人看上去年纪都很大了,50岁左右甚至还要更老一些,很有礼貌,斯文又安静,素质很高”。他们认真从头到尾看完,拍照留念,有些人没有买东西便离开了,展览赠送的钥匙扣他们也没有要。 然后,我在现场的第三天,亲眼看见有小学和中学专门组织学生参观,小孩子们吵吵闹闹的进来,老师高声介绍着这是本地传统漫画…… 画展最后一个星期六,还陆续有读者专程从新加坡和澳门赶来,希望能目睹陪伴自己成长的故事是怎样一个结局。 能来的自然会来,会买的始终会买,不管网络上贴吧里论坛中如何众说纷纭,现实是一面最好的照妖镜,把所有的谣言和虚伪粉碎在阳光里。 不过,到了现场的人未必都会如我一般啰嗦这一大段文字,来与一群不会以真面目示人的网络行者对垒,所以各种攻讦和污蔑还将洋洋自得好长一段日子。 被扰乱视线的你,看不见展览中井然而美感的线条,写意挥洒的泼墨,改了又改的严谨,你自然也没有看见最后一段画面其实全属马荣成先生亲笔的铅笔稿,还没有正式落墨成为黑稿。你不会再抱着欢快雀跃的心态来欣赏这美好的一切,而怀着猎奇的心态去相信那些毫无根据的猜度和八卦,抱着最恶意的态度去推断画展推出45套限量产品是因为仓库里只有45件存货。 限量45套,售价两万七千元(还不含成本),难道竟有人相信费尽心思筹备偌大一个画展,推出限量产品只是为了废物利用45件仓底货,去收回两万七千元?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普通人总有想通、看清的那一天。 然后呢?然后这一个令人尊敬的画展,连同一段原本应该缅怀的美好回忆,你就从此在辱骂的围绕中,永远错过了。 你真的不会觉得可惜吗?港古猪肉
一场值得尊敬的画展 一场值得尊敬的画展 转自港古猪肉 2015年开年,港漫界酝酿了一年多的大事终于发生——长寿漫画《风云》以画展的形式宣布结束。 有朋友知道我有幸亲临现场,反复观看最后70张结局篇原画,纷纷询问我为什么不写一点感想和介绍。原来相比于早已经被扫描上网的结局篇草图,不少人还是更感兴趣我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未免让我有点受宠若惊。 该写点什么呢? 出于对版权保护的尊重,观感按下不表,只谈谈围绕这场画展发生的一些故事。 马荣成先生在画展开幕之夜,回顾这一年创作天下月刊的辛苦,感慨万千,自嘲说千赶万赶,到此刻还有两页稿还未完成。 他说的是大实话,当晚确实还有两张稿未挂上去,很多稿件的文字说明也还没有放好,都在等他来完成。 画展之前正好是他的生日,香港报纸的记者当天贴身采访他,是这样描述的:马荣成在埋头作画,快到晚饭的时候,家人过来跟他吃一顿饭庆祝生日,吃完饭家人都走了,马荣成继续埋头作画。 这是一个热爱漫画的人,坚持了多年的生活。 几十年来,即使已经成为亿万富翁,他还是坚持自己制作每期《风云》漫画,为人物补线,修改,对稿件的品质要求简直到了苛刻的地步。如果你亲临画展,你会看到最初的10多张稿里面,不少人物的小小头部都是重修过贴上去的,这便是追求品质的证据。 香港漫画早已经是流水作业,所以前些年有人质疑他的作品已经不是他自己的亲笔,质疑他脱离了几个主要的制作人就难以为继,质疑他早已经无心从业。 我想,这才是马荣成先生坚持以这种形式完结《风云》的原因——给所有质疑他的人一个无言而有力的反击。 这是一个漫画人的傲气、志气和骨气。 风云画展真正是属于马荣成一个人的舞台,没有起稿、勾头、驳身、修稿等一众漫画高手的协助,他依然可以独立完成全套稿件,依然是风云漫画一贯的水准,那些风云角色依然是属于他笔下的角色。就如刚刚落幕的风云舞台剧一般,他在舞台上独舞摇曳,不输气势。 在香港小住的几天里拜访了很多仍在从事创作的漫画家,他们谈到这个画展,谈到展出的作品质量,绝大部分都诚恳地表示尊敬和佩服。激烈竞争的同行尚且发自内心的肯定,更遑论普通读者在现场面对偶像和作品时一双双认真和激动的眼睛里,找不到半点不屑和批评。 奈何这是一个充满负能量的年代,只要你想骂人就一定可以找到可骂之处。于是有人“代表”“海外读者”责难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完结方式,“广大海外读者”看不到追捧多年的漫画结局,收录风云漫画封面的《天下纪念画集》也没有出完,还有人抱怨多年追看连作者的签名都拿不到。 于是画展上发售了结局篇的草图版,也推出了马荣成先生亲笔签名的《天下纪念画集》最后一本BOXSET。 于是有人猛烈批评这是借画展敛财,是打劫爱好风云的读者。还尖酸刻薄地讽刺所谓限量版的BOXSET直到画展第三天还有,根本卖不完。 于是还有人借机宣布自己刚刚从画展归来,非周末时间画展门可罗雀……等等等等。 然后呢?然后BOXSET在第四天就卖完了。 然后,我好几位在现场担任义工统计人数的朋友告诉我,想不到非周末时间每天至少有超过一千人赶来看画展。“有些人看上去年纪都很大了,50岁左右甚至还要更老一些,很有礼貌,斯文又安静,素质很高”。他们认真从头到尾看完,拍照留念,有些人没有买东西便离开了,展览赠送的钥匙扣他们也没有要。 然后,我在现场的第三天,亲眼看见有小学和中学专门组织学生参观,小孩子们吵吵闹闹的进来,老师高声介绍着这是本地传统漫画…… 画展最后一个星期六,还陆续有读者专程从新加坡和澳门赶来,希望能目睹陪伴自己成长的故事是怎样一个结局。 能来的自然会来,会买的始终会买,不管网络上贴吧里论坛中如何众说纷纭,现实是一面最好的照妖镜,把所有的谣言和虚伪粉碎在阳光里。 不过,到了现场的人未必都会如我一般啰嗦这一大段文字,来与一群不会以真面目示人的网络行者对垒,所以各种攻讦和污蔑还将洋洋自得好长一段日子。 被扰乱视线的你,看不见展览中井然而美感的线条,写意挥洒的泼墨,改了又改的严谨,你自然也没有看见最后一段画面其实全属马荣成先生亲笔的铅笔稿,还没有正式落墨成为黑稿。你不会再抱着欢快雀跃的心态来欣赏这美好的一切,而怀着猎奇的心态去相信那些毫无根据的猜度和八卦,抱着最恶意的态度去推断画展推出45套限量产品是因为仓库里只有45件存货。 限量45套,售价两万七千元(还不含成本),难道竟有人相信费尽心思筹备偌大一个画展,推出限量产品只是为了废物利用45件仓底货,去收回两万七千元?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普通人总有想通、看清的那一天。 然后呢?然后这一个令人尊敬的画展,连同一段原本应该缅怀的美好回忆,你就从此在辱骂的围绕中,永远错过了。 你真的不会觉得可惜吗?港古猪肉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