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清123 王尚清123
关注数: 0 粉丝数: 50 发帖数: 885 关注贴吧数: 22
2019年欢迎你们做淮安人 江苏公安机关深化人口服务管理 “放管服”十项措施 ▲▲▲ 一、公安派出所户籍窗口 " 一站式 " 办理业务。自 2019 年 1 月 1 日起,全省公安派出所户籍窗口全面受理居民户口、居民身份证、临时居民身份证、居住证等业务,打造 15 分钟便民服务圈,推行户籍地、居住地一窗受理、网上运转、分级审批,实现群众办事就近办、一站办、一次办。 二、全面取消群众办事提供材料复印件。即日起,全面清理办理居民户口、居民身份证、居住证等业务中提交证明材料复印件的事项,证明材料确有保留必要的,由受理单位通过数据共享或自行复印、扫描、拍照等方式留存档案资料,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供复印件。 三、在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五市范围内实施户口通迁制度。自 2019 年 1 月 1 日起,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五市居民凭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或合法稳定就业并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可以在五市范围内城镇地区自由迁移户口。 四、放宽升学学生和参军退役人员户口迁移条件。自 2019 年 1 月 1 日起,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毕业学生和参军退役进入城镇的人口,就业、创业并参加城镇社会保险的,可以在城镇地区落户,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压力小的地方,可以“先落户后就业”;城区常住人口 300 万以上的大城市可以对落户人员的年龄、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作出具体规定,但规定年龄不得低于 40 周岁,就业并参加城镇社会保险的年限不得超过 2 年;实行积分落户的南京、苏州可以对落户人员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作出具体规定,但规定年龄不得低于 40 周岁。 五、放宽子女与父母相互投靠市外迁入条件。自 2019 年 1 月 1 日起,未婚子女可以在城镇地区父母或本人合法稳定住所家庭户申请投靠父母,申请人无法提供婚姻状况证明的,公安机关可以通过信息共享方式予以核查或凭申请人书面承诺办理。父亲年龄超过 60 周岁或者母亲年龄超过 55 周岁,以及已退休人员,可以在城镇地区成年子女(含本人或配偶)合法稳定住所家庭户口申请投靠子女。80 周岁以上老人自愿投靠成年子女,不受被投靠人是否为家庭户口限制。 六、放宽退休人员回原籍户口迁移条件。自 2019 年 1 月 1 日起,因国家建设需要工作调动、下放农村、支援边疆、支援三线建设,到外地工作退休人员申请回原籍落户的,可以在本人合法稳定住所落户。无合法稳定住所的,经同意可以在城镇地区直系亲属或兄弟姐妹合法稳定住所家庭户落户。 七、放宽农村地区部分户口迁移条件。自 2019 年 1 月 1 日起,将原本人户口迁往农村地区条件,放宽为本人在农村地区有产权住房。投靠配偶的,被投靠人合法稳定住所所有权人放宽至本人、子女、父母、(外)祖父母。 八、扩大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范围。自 2019 年 1 月 1 日起,设区市范围内户籍人员居民身份证申领、换领、补领业务全市通办,本省户籍人员居民身份证换领、补领业务全省通办,不受户籍地和居住地限制,不再提交就业、就学、居住等其他证明材料。即日起,公安机关通过微信、短信等方式提供居民身份证领取提醒、到期换证提醒服务。 九、开通居民身份证、居住证办理“绿色通道”。即日起,为参加重要考试、比赛等急需办理居民身份证,以及因就业、就学、就医等急需办理居住证的群众开设“绿色通道”,享受优先受理、优先上传信息、优先制证等服务,在最短时间内制发证件,最大限度地保障群众用证需求。 十、深入推进“互联网 + 户政服务”。即日起,依托公安“”旗舰店”、“微警务”集群,推动户政业务“全面上线、全程在线”,实现网上预约、网上受理、网上办理、进度查询等功能,提供工作时间内在线咨询服务。
淮安历史上竟然有这么多的大学 这几年,淮安筹建“淮安大学”,寄托着多少代淮安人对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的不懈追求。 回顾历史,从一百多年前的江北大学堂开始,淮安历史上曾出现过多所“大学”。其中历史较久远、又较为有名的有江北大学堂、江北实业学堂、江北陆军学堂、江北农工学堂、华中建设大学、苏皖教育学院等。 让我们回首百年,数一数淮安历史上出现过的那些知名,或者不太知名的大学。 清末新政中出现的大学 江北农工学堂(淮阴农校,今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1901年,淮扬兵备道沈瑜庆奏设“江北农事试验场”,地址设于废黄河南岸清江浦八面佛北圩门外桑园(今淮阴师范学院老校区附近)。 1908年,江北农事试验场更名为江北农工学堂,招生肆业。1909年更名为江北农林学堂。民国二年(1913)学校更名为江苏省立第三农业学校。1938年春,学校搬迁到板闸与河下两地临时上课,三个月后停办。 1951年,在清江市北郊(现老市政府东、西大院附近)重建苏北淮阴农业技术学校,1953年起更名为江苏省淮阴农业学校。1958年淮阴农业专科学校和淮阴农业学校并为一套班子,挂两块校牌,同年秋,学校搬到现址淮安区湖心公园。 1975年,根据江苏省革委会决定,撤销淮阴农校,学校更名为“淮阴地区五·七农业大学”。1979年淮阴地区五七农业大学重新恢复为江苏省淮阴农业学校。 2003年,撤销江苏省农业学校建制,学校升格为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淮安市人民政府批准保留江苏省淮阴农业学校牌子,同时增挂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淮安生物工程分院校牌。民国二年(1913)江苏省立第三农业学校大门 江北大学堂(江北高等学堂,江北师范学堂,今江苏省淮阴中学) 1901年9月,清廷宣布实施新政,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推广新式教育,规定“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为大学堂”。时任漕运总督陈夔龙即将清江浦西门内行台考棚(今开明中学)改建为江北大学堂,于1902年3月31日开学。 1903年,江北大学堂更名为江北高等学堂。 1906年,漕运总督裁撤,江北大学堂降格为江北师范学堂,民国初年命名为省立第六师范学校。1927年改设淮阴中学。1932年恢复为师范学校,1948年再度改设中学。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漕运总督陈夔龙设立江北大学堂的奏折 江北实业学堂 1905年初,清政府裁撤漕运总督,新设江淮省,江淮巡抚驻清江浦。江淮省设立后,奏准将淮安以前设立的试验场、溥利公司合并,改为江北实业学堂。 江北陆军学堂 1905年,江北提督刘永庆奏办官立江北陆军学堂,校址在今淮安区原漕运总督署旧址。学堂学制为2年6个月,选取20岁至28岁武备学生或有志于兵学者,“教以普通学与军事专科学术,以速成为主”,毕业后担任见习军官。由清朝陆军部颁发的江北速成学堂毕业证书 中共领导下根据地建立的大学 雪枫军政大学(后更名为华中雪枫大学、华东军政大学、第三高级步兵学校,今南京陆军指挥学院) 1940年3月,新四军第六支队随营学校和抗日军政大学华中派遣大队,合并组建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1941年到1944年,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长期活动在洪泽湖畔的淮安、盱眙等地。1944年9月11日彭雪枫牺牲,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政治部决定,将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改名“雪枫军政大学”。后来,又相继改名为华中雪枫大学、华东军政大学、第三高级步兵学校。 1952年2月,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即现在的南京陆军指挥学院。 华中建设大学 (今山东大学的前身之一) 1945年初,中共中央华中局依据抗日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决定创建华中建设大学。1945年5月4日第一期建大在盱眙县新铺镇举行开学典礼。1945年9月,建大迁到淮阴举办第二期。1946年3月,建大于淮阴开办第三期,学校迁入淮阴城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到1946年春,学校已经分设了工学院、文学院、师范学院和社会科学院,共设应用化学、纺织、农业、中文、外语、社科、商学等十几个专业,学员有一千多人。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华中建大被迫于1946年从淮阴长途迁移到山东解放区,后并入临沂山东大学,1947年冬,因国民党军队进攻而停办。1948年夏,原华中建设大学和临沂山东大学的干部教师重新组建华东大学,1948年11月迁入新解放的济南城。1951年3月,原国民政府山东大学和华东大学合校,即今天的山东大学。华中建设大学校史著作 苏皖教育学院(后更名为华中建设大学师范学院) 1945年随着抗战的胜利,苏皖边区政府决定将位于淮安板闸的盐阜师范改为苏皖教育学院。1946年,苏皖边区政府决定苏皖教育学院并入当时校址设在淮阴的华中建设大学,名为“建设大学师范学院”。不久内战爆发,建大师院随华中建大奉命转移山东。 华中医务专科学校 1945年为了培养专业的医务人才,苏皖边区政府将华中军医学校搬迁至淮阴城内,同时还创办了华中医务专科学校,以增加苏皖边区直辖市的教育力量。 华中新闻专科学校 1946年1月,苏皖边区政府兴办华中新闻专科学校,2月15日开学,校址设在淮阴北门大街大陆饭店院内(原淮安日报社院内)。 华中新闻专科学校连同由它改名的苏南新闻专科学校共办了4期。其中有两期是在现淮安市境内办的。第一期(1946年2月至同年5月)在淮阴县清江浦;第二期(复校后第一期,1948年6月至同年11月),大部分时间在射阳县;第三期(复校后第二期,1948年12月至1949年6月),大部分时间在淮安县板闸镇;第4期(复校后第三期,1949年7月至1950年3月),改名为苏南新闻专科学校,在无锡市惠山镇。1950年3月,遵照新闻总署的通知精神,学校停办。 苏北工业专科学校 1946年,苏皖边区政府在淮阴城创办了苏北工业专科学校,为了培养更多的工业建设的技术人员,苏北工业专科学校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办学方针,创办了一个肥皂工厂,这个校办工厂后来发展成为淮安市光华化学厂。 新中国成立后陆续建立的高校 淮阴师范专科学校(淮阴师范学院前身) 1958年6月7日创办,专业设置为文史、数理、生化三个双科制专修科。1962年6月17日停办。1976年11月27日创建南京师范学院淮阴分院。1979年2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淮阴师范专科学校。1997年6月19日,经江苏省政府批准,与淮阴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淮阴师范学院。 淮阴教育学院(并入淮阴师范学院) 1959年9月创办,原名称为淮阴地区教师进修学院。1962年接管淮阴师范专科学校校舍、仪器、图书等资产,1965年5月,学院改名为淮阴教育行政干部学校,1969年6月6日停办并撤销。1979年7月16日,经淮阴地区行政公署批准复建“淮阴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1983年7月30日,淮阴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定名为淮阴教育学院。1997年6月19日,经江苏省政府批准并入淮阴师范专科学校,组建淮阴师范学院。 淮阴工业专科学校(后改为淮阴工学院) 1958年创办,1962国民计划调整准阴工业专科学校并入扬州工业专科学校,1985年复建, 1990年淮海交通职业专科学校并入准阴工业专科学校,2000年合并淮阴工业专科学校、省农垦职工大学、市职工大学成立淮阴工学院。 淮阴卫生学校(后改为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1958年,省政府批准成立淮阴医学专科学校和人民医院卫生学校。1962年,医专和卫校合并改办江苏省淮阴卫生学校。2007年4月,经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并成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淮阴卫生分院。2014年,更名为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江苏省食品学校(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之一) 1960年,创建江苏省食品学校,后停办。1979年,创建南京工学院(淮阴专科班)。1981年,南京工学院(淮阴专科班)改建为江苏省淮阴食品工业学校。1997年,学校更名为江苏省食品学校。2002年,江苏省食品学校、江苏省淮安经贸学校合并升格为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正式更名为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淮安经贸学校(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之一) 1964年,创建江苏省淮阴专区供销商业学校,1968年停办。1979年,江苏省淮阴专区供销商业学校复校并更名为江苏省淮阴供销学校。2001年,江苏省淮阴供销学校更名为江苏省淮安经贸学校。2002年,江苏省食品学校、江苏省淮安经贸学校合并升格为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淮阴财经学校(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前身) 1964年,淮阴地区会计职业学校创办,1965年更名为淮阴地区会计中等专业学校,1969年停办。1971年,学校复校,后相继更名为江苏省淮阴地区会计学校、七·二一财经大学、江苏淮阴地区财经学校、淮阴市财经学校和江苏省淮阴财经学校。2004年7月,由原江苏省淮阴财经学校和江苏省淮海工业贸易学校两所中专合并组建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淮阴电子工业学校(后改为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1978年,为培养苏北地区电子技术人才,省电子工业局成立淮阴电子工业学校。2001年,学校升格为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5月更名为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今为南京林业大学淮安校区) 1999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成立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是南京林业大学下属的公有民办二级学院。2010年,南京林业大学和淮安市人民政府共同创建南方学院淮安校区。2017年6月,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淮安校区改为南京林业大学淮安校区,属于南京林业大学办学分支机构,办学性质为公办本科。 炎黄职业技术学院 炎黄职业技术学院是涟水籍台胞、教育家、爱国实业家蒋志平先生1999年筹资创办的一所全日制民办普通高校,校址在淮安市涟水县。 现在,淮安拥有淮阴师范学院、淮阴工学院、南京林业大学(淮安校区)3座本科院校,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护理职业学院、炎黄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高职院校。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