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以沉沦 夜以沉沦
关注数: 11 粉丝数: 176 发帖数: 21,225 关注贴吧数: 2
“蜘蛛大盗”在蚌埠落网:体格异于常人 可徒手断钢管 原标题:“蜘蛛大盗”蚌埠落网 一身本领可徒手掰断钢条 4月11日凌晨,蚌埠一小区内三户居民遭贼翻窗入室盗窃,就在小偷刚得手准备离开时,被守候多时的高新公安分局警方抓获。据警方介绍,小偷来自四川山区,体格异于常人,攀爬能力极强,3层高的楼房,一分钟之内能爬上爬下,而且手指有力,可徒手掰断空心的防盗网钢条,是个不折不扣的“蜘蛛人”。 从去年12月底开始,蚌埠市多个小区连续发生夜间的入室盗窃案件,警方经过多次分析获悉,小偷住在合肥,每次夜间11点多出发,包一辆车来到蚌埠,从凌晨1点多开始作案,4点多结束后再次包车回到合肥,从不在蚌埠当地过夜,避免留下线索,而且所包的车辆一月一换,非常谨慎。警方通过技术手段,锁定了小偷所包的一辆车,车主向警方提供了小偷的活动规律。 4月11日凌晨,小偷又来到蚌埠,在当地的百合公馆小区连续偷了三户人家,得手后,小偷走向车子准备撤退,就在这时,一名民警装着路人,从后面悄悄接近小偷,将其制服。 随后,警方给小偷体检时,才惊异地发现他实际上是个“蜘蛛人”。据蚌埠高新公安分局介绍,小偷来自四川山区,从小练就了一身攀爬的好本领,“首先是他的身材很平,1.72米的身高,只有60公斤,没有大块的胸肌或者腹肌,只有小块的肌肉,这让他可以轻松钻进窗户里,只要有一张A4纸大小的窟窿,他就能钻进去。” 更令人惊奇的是小偷的攀爬本领,3层楼爬上爬下,不需要一分钟就可以完成。他的手指非常粗壮有力,指头顶端的指甲都没了,很多人家装了防盗网,如果钢管是空心的,他可以毫不费力地掰断,然后钻进去。 警方说,据小偷交代,他有一个盗窃团伙,他的本事还只能算中等,“高手可以在夜间不用任何保护措施,徒手爬上10多层楼房。 ”(陈伟新、苏艺) 摘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news.ifeng.com%2Fa%2F20140417%2F35826008_0.shtml&urlrefer=b8b762593930765f7e4d892606e72c4e
蚌埠:划行归市重做皖北商贸“老大哥” 二马路市场,曾经一度让无数蚌埠人引以为豪,前后不足两公里,往来商贾云集、客流如潮。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今市场容量小、配套设施不健全、交通不便捷等因素,致使市场发展一度陷入困境。   为了推进商贸市场行业转型升级,从而进一步巩固提升皖北商贸中心城市地位。今年8月份,蚌埠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划行归市”工作,从小商品批发市场入手,逐一梳理整合市区内的所有批发市场。   划行规市,攥紧拳头才更有力量   “那时候生意好啊,装卸货的三轮车、驮着大包小包的外地商贩把二马路挤得严严实实”,9月21日,蚌埠市二马路市场的老经营户老张肚子守坐在顾客零星的服装店里,回忆着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二马路的辉煌,不禁心生感慨。   同样的,在蚌埠市另外一个小商品批发市场——蚌埠市太平街,正在被前来进货的人流、车流挤得水泄不通,仅有两股车道宽的街面,早已被夜间停靠的三轮车、小货车以及人们用来占车位的木板架子等占据了近半幅路面。在蚌埠市太平街中央大厅食品摊铺老板李道美忍不住感叹:“年年堵,天天堵,一到上午就堵。”   蚌埠,起于交通,兴于商贸。以曾经在省内发达的商贸流通业,是蚌埠最为人所称道的名片之一。二马路小商品批发市曾跻身全国十大小商品批发市场之列,“太平街”市场经营红红火火,繁荣兴旺……叫响全省全国的蚌埠商贸品牌,曾令无数蚌埠人引以为豪。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二马路”、“太平街”等已经风光不再。市场存在容量小、配套不健全的弊端,致使近年来“二马路”、“太平街”一直裹足不前,而周边市场日渐兴起,阜阳、宿州、淮北、滁州等市纷纷加快批发市场的建设,与蚌埠抢占皖北消费市场。   蚌埠的批发市场未来的方向如何,是在竞争中逐渐“灭亡”,还是去除弊端加快转型升级?   “如果定为不清晰、不能将同类批发市场集中起来,蚌埠市的批发市场就会沦为二流市场,蚌埠市就会沦为二流商贸城市”,蚌埠市商贸局局长任生接受记者采访时,意味深长地说:“这是蚌埠商贸业转型升级的最后机会,与周边城市的抗衡,不容我们错过,因为一旦错过,就错过一个时代。”   “批发市场是挣外地人的钱,只有划行归市,把拳头握紧才更有力”,有了这样的共识,今年8月份,蚌埠市吹响划行归市的号角。   划行归市,简言之就是把同属性的商品集聚在同一经营区域经营,目的是对传统业态的改造升级。将“小、乱、低、差”的老市场里的经营户引导到新的经营平台上发展,从而实现产业的集聚,发挥行业经营优势,让经营成本降低,经营环境改善,批发市场的经营行业、商品种类更齐全,为采购商提供更丰富的商品。   “对于一个市场来说,空间越大、配套越齐全。人气就会越来越旺。政府开展划行归市工作,就是为了广大小商品经营户提供更优的环境,让大家赚更多的钱,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一项富民工程”,任生告诉记者。   小市场巧改造,市场和商户共赢   对于店面的未来,二马路的老经营户老张没有太多担心。一个月以后,老张的店面将关门搬迁至蚌埠市淮上区的义乌国际商贸城,那里建起一座占地284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汇集十余种业态的大型商贸批发市场——义乌国际商贸城。   “其实划行归市的最终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经营户挣钱”,任生告诉记者,在劝说老经营户搬迁过程中,蚌埠市做了大量的工作。蚌埠市商务部门召集所有的经营户征求意见,尽量满足商户们的感情、期待和诉求。   新市场配套完善么?搬过去生意会好起来么?孩子未来上学怎么办?不少经营户提出这样的顾虑。   为了彻底打消这些顾虑,蚌埠市出台了真金白银的政策激励。对于入驻经营户实行“零成本”注册,鼓励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注册公司,每户奖励1万元。作为市场的主办方,义乌国际商贸城也给予入驻商户前两年免租金的优惠,还可以为商户融资提供银行担保,并培训经营户网上交易,为经营户搭建电子商务平台等。   “我们目前正在筹建电子商务平台,打开网站,每个商铺都能在电脑上看得清清楚楚,在任务区域都可以直接下单付款”,蚌埠市义乌国际商贸城投资方——安徽中恒商业发展公司董事长杨维星在杨维星的“商贸城战略”中,释放市场集聚的力量,还有更大的文章要做——办一个有“造血功能”的大市场,实现主体市场的实物交易、批发零售与旅游购物、休闲购物和电子商务于一身,线上线下,打造让买家卖家都放心的信用市场;其次要以第六代市场为贸易平台,大力引导和培育来样加工、订单加工等制造业,真正实现市场转型升级。   通过两个多月的宣传、调研、点对点沟通,很多经营户的顾虑被打消,划行归市的政策和优惠条件到多数经营户的理解和支持。   “这几年生意越来越差,我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新搬迁的市场”,听闻现有商户将全部集中到蚌埠义务国际商贸城,在二马路经营多年的肖艳第一时间赶去报名。记者从义乌国际商贸城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入驻商贸城的商户已有2500户,商铺4570间。其中多数是原二马路、太平街以及光彩大市场的商户。   10月1日,按照计划,义乌国际商贸城如约试营业,当日300多家商铺开始对外营虽然还处在试营业阶段,但市场内已聚集不少人气,前来考察市场、选购商品的省内外客商络绎不绝。   截至10月7日,主体市场内已有800多户商家开门迎客据蚌埠义乌国际商贸城副总经理张先好介绍,预计试营业阶段,进场商户将达到2000家。   目前集合小商品批发市场的蚌埠市义乌国际商贸城已经正式试营业。下一步蚌埠将对农产品、汽车销售、玉器市场、家居等逐步进行行业归集。   实现市场转型升级,蚌埠,做好准备正扬帆起航!重塑蚌埠在安徽乃至中原区域商贸重镇地位!蚌埠,充满信心! 摘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ah.anhuinews.com%2Fqmt%2Fsystem%2F2013%2F10%2F11%2F006135545.shtml&urlrefer=1080a373a7902ce0cda2ac3b93f506e4
老板,你能请我父亲吃顿饭吗?职场纪实小故事 毕业后,我进了苏州这家外贸公司行政部,每天的工作就是打杂,打字、复印、整理资料。我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想在这座城市站住脚。 因为性格内向,不爱出风头,常常一天在办公室也说不了几句话。同事们对我都很客气,但互相也保持着各自的距离。 一天,父亲打来电话说,要来住一段时间。其实,我知道,父亲不过是想来看看我生活得怎么样,住在哪里?工作环境如何?有没有朋友? 母亲较早去世,父亲一手把我拉扯大,童年的记忆里,全是我坐在父亲凤凰牌自行车的大梁上,跟着他一条街一条街地卖豆腐。 我在这座城市没有朋友,怎么才能给父亲一个放心的理由?思前想后,我决定向老板求助。 那一整天,我都小心翼翼地观察着老板的动向,他肯定不认识我,我该怎么开口?他会不会答应我这个滑稽的要求?我无比忐忑,挨到下班,才硬着头皮敲开了他办公室的门。 这是我在公司工作大半年后,第一次走进老板的办公室。看我进来,他略有疑惑地问,你是? 我无比尴尬,结结巴巴地表明身份。 老板看我憋红的脸,微笑着说:“有事慢慢说。” 我停顿了很久,说:“希望您能请我父亲吃顿饭,或让公司负责人请我父亲吃顿饭,以公司的名义。” 我鼓足好大的勇气,说了很多我和父亲的事,“父亲不放心我,总觉得我在外面会受委屈,其实挺好的,工作稳定,也被领导和同事照顾……” 因为紧张,我的脸涨得通红,怕他不同意,又赶紧结结巴巴地补充:“当然,饭钱我自己来出……” 没等我说完,他回应:“周五晚上一起吃饭,好吗?” 我一愣,随即激动起来:“可,可以,哪天都可以。” “那好,你休几天假,多带老人到处走走,我跟司机交代一下,这几天外出就用公司的车。” 我慌忙摆手:“不,不用,真的不用,太感谢您了。”不知说什么好,我索性弯身,给他鞠了一躬。 周五下班前,司机找到我,陪我一起到火车站接父亲去酒店。 司机说了酒店的名字,我很意外,那是这个城市非常豪华的酒店,我从未进去过。 那是一顿丰盛而温暖的晚餐,饭菜丰盛,老板带了好酒,公司中层都参加了。 很多人都不认识我,平常仅限于见面点头,而在这顿饭中,他们都表现得和我很熟悉,夸我某个文案写得好,每天总是很早到单位。 大家随意地聊天,说笑,并陪着父亲喝到尽兴。 之后的两天,司机一大早就等在我租住的楼下,带我和父亲一起转遍了这座美丽的城市。 两天后,父亲买了回去的票,说:来之前的确很不放心,原本想住一段日子,但看我生活得很好,他可以放心地走了。 父亲走后,我准备好好向老板说谢谢。可还没等我去找他,老板就召开了公司全体人员大会。 会上,老板点了我的名字,他先为曾经对我和所有像我这样的员工的不了解表示了道歉。 接着他说,要谢谢我对他提出的这个要求,让他知道了,作为一个集体,公司不仅是工作的地方,也是每个人相互关心和爱护的大家庭。 除了竞争,除了上进,除了利润和发展,还应该有着寻常家庭的温暖。 这才是一个好的集体,一个能永远朝前走的集体。说着,老板站起来,给所有员工深深鞠了一躬。 在持久不落的掌声里,我哭了。为这样的温暖。 从那之后,我变得积极上进,热情主动。 公司也变了,不再像曾经那样,人和人之间只充满职业的客套,氛围和谐温暖起来。同事间相互关心,如同亲人。 2009年,在金融危机袭遍全球时,很多贸易公司亏损的亏损,倒闭的倒闭,我们公司不仅没有亏损,还稍有赢余。 3年后的今天,我已经从一个小文员升职为公司业务经理。 我牢记这段经历,并为每一位新入职的职员讲述这个故事,践行着“情意的力量胜过一切”的理念。 时至今日,公司里每个人都说,那是他们人生中最好的一课。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