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kong7702 BILLWu_CA
青天白日靠得住,我家母猪会上树……
关注数: 1 粉丝数: 65 发帖数: 2,138 关注贴吧数: 24
黑客终于放过索尼了。   黑客组织“Lizard Squad”刚刚宣布,他们已经停止对索尼PlayStation Network(以下简称PSN)与 微软 Xbox Live的攻击,并且将来也不会再对它们发动类似攻击。该组织在Twitter上称,这要感谢Megaupload创始人、“盗版之王”Kim Dotcom。   Kim Dotcom是金·施密茨(Kim Schmitz)的化名,他曾是德国消失档案托管服务Megaupload创始人,也是新档案托管服务Mega、新西兰“Internet Party”的现任创始人和主要资助人。   尽管“Lizard Squad”宣布停止攻击,但截止到当地时间12月26日晚间,PSN网络依然处于下线状态,微软Xbox Live的服务依然受到限制。   当地时间25日,索尼PSN与微软Xbox Live游戏网络遭到“Lizard Squad”的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施密茨据说与该黑客组织接触,并提出换取其停止攻击的条件,包括为后者提供其最新加密文件分享服务Mega的终身会员资格。   在收到施密茨的条件后,“Lizard Squad”曾停止对索尼PSN与微软Xbox Live游戏网络攻击6小时。但是到周五早间,他们再次恢复攻击。但是到周五下午,“Lizard Squad”表示已经停止攻击。   周四时,“Lizard Squad”曾表示,他们最初攻击索尼PSN与微软Xbox Live游戏网络只是为了好玩,但其后发现这很有意义,即可促使这些公司升级它们的网络安全性能。   现在还不清楚施密茨如何解决问题的,但很可能是“Lizard Squad”成员觉得他们已经达到目的,并且已经获得满意奖赏,即施密茨新盗版服务的终身会员资格。另一个黑客组织“Finest Squad”过去48小时曾努力试图阻止“Lizard Squad”的攻击,他们已经证实“Lizard Squad”没有继续发动攻击。
[转载] 闲谈一下微软目前的处境 当年比尔盖茨要搞XBOX的时候,一开始的动机就不是单纯要搞游戏机的。当年有两个团队向盖茨请求项目批准,一个是WebTV,也就是类似现在XBOX ONE展现出来的这种机顶盒;一个是XBOX。比尔盖茨最后批准了XBOX并且投入大量资金,然后否决了WebTV么,但是后者的很多想法都融入到了XBOX当中。 微软的想法是建立PC-XBOX-WP的书房-客厅-手机操作系统一条龙,随着未来各种设备的不断融合,消费者手里剩下的IT产品可能就只有这三个了。从XBOX360后期公布的一系列网络内容和TV内容来看,微软是认为时机成熟了,XBOX可以往多功能化客厅PC发展,吸引非游戏消费者了。所以他们搞出的XBOX ONE是一个游戏机和Kinect2结合的产物,Kinect2的主要功能不在游戏上而是可以用声控和手势来操作电视,这是微软的一个新的卖点。 但是现在微软面对的情况是,索尼已经把价格压下来了,499美元的价格没有任何竞争力,而且这个价格无论是对游戏玩家还是对想买机顶盒的人来说都太贵了——500美元买个机顶盒?500美元都能买个小电视了! 我相信微软这个价格已经是亏本了,XBOX ONE和PS4有100美元的价差,现在Kinect的售价是129美元,据说成本大概不到60美元,Kinect2的话算上开发费用和硬件成本说有100美元的成本应该不过分,说不定还多,如果XBOX ONE不带Kinect的话,微软完全可以做到和PS4一样的价格。 另外就是微软的二手游戏政策,这个二手游戏政策非常严厉导致了大量玩家的批评,但是微软也是有自己的主意的。二手游戏对于游戏开发商来说其实并不是好事,游戏租赁和电影租赁不同,电影有票房收入有光盘收入,光盘的租赁对大部分电影来说影响不算很大,而游戏的盈利模式绝大部分来自光盘销售。你买二手游戏的钱都到了卖二手游戏里的人,开发商一分钱拿不到,其实相当于这人玩的是散装光盘的。长此以往,玩一部游戏的人有一半是玩散装光盘的,剩下的人里有一半是玩二手的,开发商怎么活?开发商活不下去了谁来做游戏?这是一个共生的关系,玩家总想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但是长远来看是害了自己。微软的这个政策让开发商在二手游戏交易的时候能够给开发商一笔钱,是希望规范二手市场。索尼的政策虽然好,玩家一致好评,但是开发商不一定会这么想。 很多发行商,比如EA,已经对二手游戏坐不住了。EA的代表3年前就说过一句话:二手游戏比散装光盘游戏更可怕。战地4里有在线通行证,买二手游戏的人必须再买一个通行证。育碧也出台了Uplay的系统来反二手,虽然暂时只针对PC。一份2010年的报告显示,有70%的玩家购买二手游戏。而在二手游戏非常发达的日本,二手游戏的泛滥导致了《最终幻想13》,《怪物猎人3》等游戏的实际售价降低了40%。这对发行商的冲击太大了。可以说,即使微软不行动,开发商也会自己行动来抵制二手游戏,微软的行动只是开发商的众望所归。 但是微软的政策实在是过于严厉了。上个世代的二手游戏方面没有任何限制,现在一下子就又是授权又是DRM的,变化太大玩家承受不来。微软应该一步一步地,慢慢地做,避免让玩家产生抵触情绪。 关于我自己的想法,第一我觉得XBOX ONE和Kinect应该分开做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只包括游戏部分,一个版本是只包括机顶盒部分和Kinect部分,另外Kinect单卖。这样的话价格无论是在玩家群体还是非玩家群体都很有竞争力。 第二有关二手游戏,我觉得首先DRM应该取消,既然已经有了二手游戏的规范,那么就不应该再来个24小时的联网限制,毕竟散装光盘的问题早就已经好转了,现在游戏的联机部分都很发达,散装光盘只能玩游戏的一半,自然而然就会让一些人去玩正版的。然后现在主要的说法是二手交易太麻烦了,我觉得微软可以让所有游戏都同步发售下载版本,买下载版的玩家可以在XBOX Live上方便地出售自己的下载游戏,不同国家的话按当前汇率换算,微软和发行商再从中提成,实体游戏暂时先不实行这个政策,这样一来,态度相对缓和,也能慢慢地达到目的。 更新一小段: 有的人认为发行商的问题并不是那么严重,这个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有的人拿游戏界和电影界相提并论,这也是错误的。电影界的发行商主要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那几家,而且公司规模庞大,派拉蒙,迪士尼,福克斯等电影公司的市值都在二三百亿美元以上。而游戏公司中,不算巨无霸微软还有像腾讯这样的网游公司,只有SCE,动视,任天堂三家的市值在一百亿以上,其他的包括EA,CAPCOM,Konami,育碧等大公司的市值都只有几十亿,完全无法和电影公司相提并论。而且游戏界和大部分发行权掌握在极少数的几家公司的情况不同,游戏界的中流砥柱是数量惊人的中小发行商和工作室,规模都很小,数十人的工作室就能算大工作室了。他们大多处于一两款游戏大宝石就要回家过年去的情况。 一部电影分为票房收入和光碟收入两部分,票房收入占大头,光碟收入并不多,所以就算电影光盘被租来租去,也对他们的影响不是很大。游戏则不同,一部游戏的收入分为光碟收入和后续下载收入,后续的下载内容通常不多也不贵,买的人也占不到很高的比率,主要收入都在光碟身上。 从上世代,也就是XBOX360和PS3世代开始,游戏的开发费用疯涨,大部分一线大作的开发费用都要在两三千万美元以上,而像COD,战地,GTA,光环等一线大作的开发费用都要在一亿美元以上,最近叫好又叫座的生化奇兵:无限的开发费用高达两亿美元。一旦二手游戏继续泛滥,这些高昂的大作很容易收不回成本,而之前说过的大部分游戏公司都是中小发行商和工作室,一旦收不回成本,这些规模很小的公司就只得倒闭。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事实。THQ,Midway,KOEI,Eidos等游戏公司纷纷被并购或是破产,游戏界从来没有过像上个世代这样大规模的倒闭潮和并购潮。欧美这边如此,日本的中小企业就更难以为继了,日本的游戏公司已经快两只手就能数的过来了。 很多公司不是不想做大作,尤其是日本的一些游戏公司,开发者何尝不希望做出最完美的作品给玩家,但是公司在现在的高成本和低盈利率的情况下,不敢拨太多的经费去做顶级大作。尤其是日本的游戏公司的理念还大多相对保守,大作就更难做了。很多公司转移到做下载游戏,掌机游戏和手机游戏,比如某公司,某公司和某公司。 所以二手问题如果不解决,对于发行商的冲击太大了。即使达不到倒闭关门的程度,也会减少大作的数量,说到底受害的还是玩家。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