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嘆 金圣嘆
关注数: 0 粉丝数: 17 发帖数: 1,608 关注贴吧数: 10
【教学贴】从训诂学的角度浅谈“和”字在词中的义项 吧里有同学问林逋《点绛唇》“满地和烟雨”,“和”字怎么解,我个人的意见,从训诂的角度讲,这个“和”字训“调”,讲的是花与烟雨相勾调的弥漫空蒙的景象。不过正所谓“诗无达诂”,上一句话以“调”训,我又不会为前人的句子矫作演绎,可能美感上是打折扣的。 说到底当我们有足够的解释性资源(explanatory resource)时,“和”字是对于读词的人,其所表的状态是自明的。 首先是和训调的训诂学依据:上古“调”字或假为“周”字,《淮南子·原道训》高诱注:“周,调也。”《论语》中既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又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说明“和”和“周”(调)在某种意义上是相类的。要理解这个语境中的和,《晏子春秋》“内谏篇上”有一个很好的说法: 公曰:「据与我和者夫!」晏子曰:「此所谓同也,所谓和者,君甘则臣酸,君淡则臣咸.今据也,君甘亦甘[此句据王念孙、苏舆、吴则虞校,从《群书治要》、《太平御览》、《应正论》改],所谓同也,安得为和!」 这里显然就是谈的调和。 《楚辞·离骚》也说“和调度以自娱兮”(刘永济、游国恩以“调度”连文,殊非是,当依王逸注,从闻一多说)。 然后我们来看一下词中用“和”字的意思,它通常应该是“调和”或者说“调”的更本来、更具体的义项。或者说它是从其具象的义项发展而为抽象的。它具象的义项是什么呢?就是勾调。我们都知道冯延巳词有句“和泪试严妆”(《菩萨蛮》,王国维以此句说正中词品殆近之),是把泪与妆相勾调。我们都知道古代的妆,都是需要勾调的,决定今天是浓妆淡妆,然后调合适的来用(苏轼诗“淡妆、浓抹总相宜”)。今者,“和墨”(为书画预先制备墨汁)一词,仍然保留了“和”的这个义项。 后来到了宋初,像林逋“满地和烟雨”、梅尧臣“翠色和烟老”,“和”都应该是这个义项,只不过把客体扩大到了景色。然后大概因为有“和泪”之先例(韦庄亦有“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于是就有了“和笑”、“和愁”(这两个例子是网友提供的)。既然取调和意,“和泪”、“和笑”、“和愁”都有与情境交相渲染的效果。而像王沂孙《齐天乐》“寄取相思,一枝和夜雪。”则用的还是本来义项。 最后顺便提的是,我们都知道现代汉语“和”的字音很多,然而不宜以现代汉语规范里所断定的诸义项上推古诗词曲文,因为这是现代汉语所概括出的规定。我们应该从源流下推其义项,至于这个字在诗词里是平声,这是没有疑义的,无论这个义项在现代汉语里怎么读(况且“和墨”之例的“和”也是平声)。
20131103 调查称六成女生交往至少两三个月才敢素颜见男友 【调查显示:交往一个月后女性才敢素颜见新男友?】我和男友相亲,第一次见他我素面朝天,这样都能相上,说明是真爱啦! 记者微访 英国某机构最近做了一项有趣的调查,调查显示女性在结交新男友后至少一个月才敢完全素颜地与男友“坦诚相见”。约50%的女性表示如果自己过早露出“庐山真面目”,会担心男友认为自己不够美丽而没有继续约会的可能。针对国外这项有趣的调查,武汉的未婚女孩们又是怎么看的呢? 记者昨在江汉路大洋百货门口蹲点观察,发现情侣当中,80%的女孩都化过妆。只不过有的是裸妆,有的妆容比较浓。 记者在武汉同城聊天群里找40个人做了个小调查发现,大学生女孩在和男友见面时还是有大约一半选择不化妆,而工作的女孩们则表示基本都会化淡妆。选择化妆的有28个女孩,占70%,其中六成人表示交往至少两三个月才敢素颜见男友。“还是化妆更有安全感,总希望男友看到自己最美的一面。”女孩小雅说。 网友“kili”则说,初次和老公见面时,她只是擦了简单的粉底、唇膏。后来懒了就没化过,素颜几年后到结婚那天,画了美妆,老公惊艳了,晚上睡觉都不让洗脸。 网友“苏妃倾Sue”则表示,不化妆绝不出门,交往一年多,她从没敢素颜见男友,约会时比如游泳、运动等容易脱妆的项目一律不玩,随身携带化妆品,到卫生间随时补妆。 社会学家表示,现在化妆早已成为一种社会礼仪,出于让自己美丽的本能,女性出门化妆是对自己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男性对女性的第一印象停留在是否美丽这一层面,这是一种求偶本能,所以女性要展示最美的一面。但是,女性通常只有跟最亲近的人在一起才敢展现出自己最自然最本质的一面,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调查表明一个月之后女性才敢素颜见自己的新男友,因为一个月接触已足以让两个人变得亲密,女性也就敢于展示自己最真的一面。
【《范文正公诗余》宋·范仲淹著 司马建公点校 强村丛书本】 《范文正公诗余目录》•忆王孙 •苏幕遮 •渔家傲 •御街行《补遗》•剔银镫 •定风波 •附忠宣公诗余 •鹧鸪天《范文正公诗余》吴郡范仲淹希文『忆王孙』秋思飕飕风冷荻花秋,明月斜侵独倚楼。十二珠帘不上钩。黯凝眸,一点渔镫古渡头。『苏幕遮』怀旧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鄕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裏,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御街行』秋日怀旧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眞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巳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镫明灭枕头攲,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闲心上,无计相违避。《补遗》『剔银镫』与欧阳公席上分题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人世都无百岁,少痴呆、老成尫悴。只有中闲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囘避。【《中吴纪闻》五】『定风波』自前二府鎭穰下营百花洲亲制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蜨解舞,天赋与。争敎我辈无欢緖。【《敬斋古今黈》按,此调卽《渔家傲》,敬斋亦云与《渔家傲》相同。】《附忠宣公诗余》『鹧鸪天』和持国腊后春前暖律催,日和风软欲开梅。公方结客寻佳景,我亦忘形趁酒杯。添歌管,续尊罍。更阑烛短未能囘。淸欢莫待相期约,乘兴来时便可来。【《范忠宣公集》五】吾郡范文正〖公〗文集、别集皆无诗余,此从岁寒堂本补编,录出乃后人据《花庵词选》等掇辑,非全帙也。故《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引《东轩笔录》云:“范希文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鎭之劳苦。今祗存‘衡阳雁去’一调。”《敬斋古今黈》云:“《本事曲子》载: ‘范文正自前二府鎭穰下营百花洲,亲制《定风波》五词,其弟一首‘罗绮满城’……”云云。今且并此无之,然则公词散佚多矣,因合《中吴纪闻》所载“与欧阳公席上分题”《剔银镫》词为补遗,而以《忠宣公集》“和韩持国”《鹧鸪天词》坿其后。子统於父,我强邨当亦以为然也。吴•曹元忠
【《饮水词》《湖海楼词》同调名简列】 要想比出哪人更好,我想用相同的词牌填出的词相比较更好,这里择两家词里相同调名的好词供比较。【纳兰容若】梦江南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陈维崧】望江南•岁暮杂忆(其一)江南忆,少小住长洲。夜火千家红杏幙,春衫十里绿杨楼。头白想重游。【纳兰容若】虞美人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唯孤影。判叫狼藉醉清樽,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陈维崧】虞美人·无聊无聊笑捻花枝说,处处鹃啼血。好花须映好楼台,修傍秦关蜀栈战场开。倚楼极目添愁绪,更对东风语:好风休簸战旗红,早送鲥鱼如雪过江东!【纳兰容若】清平乐 弹琴峡题壁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极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唤取红襟翠袖,莫教泪洒英雄。【陈维崧】清平乐•夜饮友人别馆,听年少弹三弦。帘前雨罢,一阵凄凉话。城上老乌啼哑哑,街鼓已经三打。漫劳醉墨纱笼,且娱别馆歌钟。怪底烛花怒裂,小楼吼起霜风。【纳兰容若】临江仙丝雨如尘云著水,嫣香碎拾吴宫。百花冷暖避东风,酷怜娇易散,燕子学偎红。人说病宜随月减,恹恹却与春同。可能留蝶抱花丛,不成双梦影,翻笑杏梁空。【陈维崧】临江仙•寒柳自别西风憔悴甚,冻云流水平桥。并无黄叶伴飘飘。乱鸦三四点,愁坐话无憀。云压西村茅舍重,怕他榾柮同烧。好留蛮样到春宵。三眠明岁事,重斗小楼腰。各位还可以说几个牌子,我看看两个人有没有都填过。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