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126狼 131126狼
关注数: 61 粉丝数: 125 发帖数: 1,080 关注贴吧数: 35
机动业务办理 一、机动车注册登记 申请条件:机动车所有人身份证明、机动车合格证、机动车销售发票(注册联)、车辆购置税副本、机动车强制责任保险; 办理流程:大厅领表--交验机动车--大厅业务受理岗递交机动车申请材料--业务受理岗审核材料合格后选取号牌--交费领取机动车登记证书、行驶证、合格标志—市所院内制牌室领取号牌; 二、机动车转移登记 申请条件:机动车登记证书、机动车行驶证、机动车二手交易发票、机动车现车主身份证明 办理流程:大厅领表--车辆外检交验机动车--大厅业务受理岗递交申请材料--业务受理岗审核申请材料合格后选取号牌--交费领取机动车行驶证、登记证书、合格标志--市所院内制牌室取号牌; 三、机动车转入登记 申请条件:机动车原始档案、所有人身份证明; 办理流程:苏正车管所测尾气--车辆外检交验机动车--大厅业务受理岗递交申请材料,审核材料合格后选取号牌--交费后领取机动车证书、行驶证、合格标志--制牌室制牌; 四、机动车申请检验合格标志 申请条件:机动车所有人身份证明、机动车登记证书、行驶证、机动车强制责任保险; 办理流程:检测线领取表格—查验尾气及上线—外观查验—院内检测一室领取检验合格标志,签章; 五、机动车注销登记 申请条件:机动车行驶证、登记证书原件;属于已交报废中心的车需有《报废机动车回收证明》副本原件; 办理流程:业务受理岗递交申请材料一业务受理岗给回收企业出具注销证明; 六、机动车补领号牌、行驶证、检验合格标志 申请条件:机动车登记证书、机动车所有人身份证明; 办理流程:大厅领表一业务受理岗递交申请材料一交费后领取行驶证、检验合格标志、临时机动车行驶号牌; 七、机动车抵押、注销抵押 申请条件:机动车登记证书、机动车所有人身份证明、机动车抵押合同,抵押权人身份证明;办理流程:大厅领表一业务受理岗递交申请材料一交费后领取机动车证书; 八、机动车变更登记 申请条件:机动车登记证书、所有人身份证明、行驶证;变更发动机、大架的需提供合格证、发票、证明; 办理流程:大厅领表一需查验机动车的查验机动车一大厅业务受理岗审核材料一交费后领取机动车登记证书、行驶证。
河北省衡水市建国镇  禇庄村  禇庄村位于建国镇政府驻地正南偏西1.6公里处,东靠卫运河大堤,三八路从村中穿过,全村共有?户居民,总人口?人,均为汉族,耕地总面积667亩,人均?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土壤以白沙土质居多,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大蒜等。  相传: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来一户禇姓移民到此定居,后渐成村落,遂以姓氏定村名禇家庄,后简称禇庄,今俗亦写作“初庄”。今村中有禇、袁、刘等姓。  禇庄村村委会驻该村。  北陈庄村  北陈庄村位于建国镇政府驻地西南偏南2公里处,北与北王庄村相邻,东近三八路,全村共有?户居民,总人口?人,均为汉族,耕地总面积?亩,人均?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以白质土壤居多,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等。  据传: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来一户陈姓移民到此定居,后渐成村落,遂以姓氏定村名陈家庄,后简称陈庄,因该村南部仍有一陈庄,该村在北,故俗称北陈庄。今村中有陈姓。  北陈庄村村委会驻该村。  北王庄村  北王庄村位于建国镇政府驻地西南偏北1.8公里处,东与禇庄村相邻,南与北王庄村相邻,全村共有126户居民,总人口545人,均为汉族,耕地总面积745亩,人均1.3亩,地势平衍,土地肥沃,以白质土壤居多,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等。近年,该村村民因种植甘蔗,为该村群众增收不少。  据传: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来几户王姓移民到此定居,占田立庄,并以姓氏定村名王家庄,后简称王庄,因该村南部仍有一王庄,该村在北,故俗称北王庄。1982年4月,故城县第33次县长办公会议审定,将全县重名村庄、大队更名,将此王庄更名陈王庄,但民间仍呼王庄或北王庄,未改。今村中有陈、王等姓。  北王庄村村委会驻该村。  罗马庄村  罗马庄村位于建国镇政府驻地西南偏北3.8公里处,西北与宋唐庄村相邻,东南与小商庄村相邻,全村共有?户居民,总人口?人,均为汉族,耕地总面积?亩,人均?亩,地势平衍,土地肥沃,土壤以白沙土质居多,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等。近年,该村村民因种植反季节韭菜,为该村群众增收不少。  相传: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来罗、马两姓移民到此定居,占田立庄,并以姓氏定村名罗马庄。今村中有马、宋、刘等姓。  罗马庄村村委会驻该村。  宋唐庄村  宋唐庄村位于建国镇政府驻地正西偏南3.9公里处,北邻郑清公路,东南与罗马庄村相邻,全村共有209户居民,总人口993人,均为汉族,耕地总面积2162亩,人均2.1亩,地势平衍,土地肥沃,以白质土壤居多,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等。该村为建国镇的种粮大村。  相传:明朝末年,有宋、唐两姓在此定居,故以姓氏定村名宋唐庄。旧志文献亦作“宋塘庄”,今或写作“宋堂庄”。今村中有宋、王等姓。  宋唐庄村村委会驻该村。上一篇:临清塔的传说(转)
建国镇历史 转贴《王道死因三论》[31阅]siheshengdi发表于07/06/18 10:06  王道,明武城县冯王庄(现属故城县建国镇)人,系有名的清官和“文圣人”。他天资聪颖,22岁中进士,历任国子监祭酒、吏部右侍郎等职,卒后被追赠为吏部尚书,为官时誉满朝野。既然如此,后人为何会对他的死因产生质疑?笔者以为,这与其秉性刚直、不阿权贵有关。王道死因颇具传奇色彩,有三种说法:   自杀说。他自步入仕途后,原本想建功立业,无奈见奸臣当道,故无意留恋宦位,产生了弃官回乡、潜心讲学之念,曾先后三次“以疾告归”,最后一次回乡竟长达13年之久。嘉靖29年,北方鞑靼入侵大同,明军总兵与副总兵双双战死,战报传来,朝中恐慌。危难之际,嘉靖帝想起了足智多谋的王道,急忙下旨宣王道进京。不想,连下两道圣旨仍未见王道来京,皇帝无奈,只好再派钦差亲赴武城,务必让其进京面君。王道自感欺君,遂吞金自杀,钦差见王道确实已死,便执行嘉靖“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之命,割下他的头和胳膊回京复旨。   被诛说。理由是由于王道刚正不阿,令嘉靖帝为之生厌。尤其此次连下三道圣旨宣其进京,均未奏效,着实有损皇威,故使嘉靖帝一怒之下斩了王道,并割下他的头和胳膊,以泄心头之愤。   以上两种说法相同的是,在王道死后,皇帝均赐予“金头银臂”,并以国葬的规格予以厚葬。前者,尽管王道有抗旨之罪,但终念其系栋梁之材,故有“一代圣人呜呼,惜哉!惜哉!”之痛;后者,是因嘉靖帝冷静之后后悔不已,一则为上稳臣心、下安民意,二则为聊表君臣之谊,以慰亡灵,故有此举。   病死说。持此观点的依据是,明清两代县志均有记载,且多处有对其入官后曾三次“以疾告归”、“旨允以病归”和“以疾殁于官”的说法,另在嘉靖皇帝下旨所拟的《谕祭吏部右侍郎王道辞》中,亦有关于“桓疾辞而恬澹”之语,故王道当死于疾病无疑。   王道墓地在其故乡武城。据《王氏家谱》记载:“墓建于河北龙湾口(城南二里运河拐弯处),计祭田一顷二十亩。”王道死后,故乡的官府、民间以及他的门生,先后在不同地点为其修建了四座牌坊,分别为:南宫论秀坊、东省宾贤坊、天官少宰坊和宗伯司成坊,只可惜这些牌坊俱毁于战乱。    收藏.转载.喜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