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是永恒 情是永恒
关注数: 5 粉丝数: 8 发帖数: 1,586 关注贴吧数: 1
转贴备用------中国贫困线123 评论:中国贫困线为何不与国际接轨 2010年01月18日09:54红网洪巧俊我要评论(262) 字号:T|T      “村前有棵大樟树,樟树旁边有一幢用硪卵石垒起的低矮小屋,屋里住着一位老人和小孩。当我低着头走进屋里,他们正在吃饭,‘咚’的一声,什么东西掉在饭桌上,小孩的一双筷子正举在空中,我走过去一看,是一块小硪卵石。桌中间摆着一个小碗,碗里是几个小硪卵石,我在小碗边上粘了一下,放进口里吸吮,果然有盐味,他们吃几口饭,就吸一下硪卵石上的盐水,这就是他们的‘菜’!顿时我的心里是忧伤、是困惑,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这是十年前我在家乡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时在日记里写的一段话。      去年6月我又回了一趟家乡,去看邻居老叔,两位老人正在吃饭,桌上是一盘炒青菜,孩子们都去去福建打工去了。老叔见到我乐呵呵地说:“比以前好多了,如今又不要交人头税(指按人头摊派的农业税),国家还给我们钱(按田亩的粮食补站)。”我听后却笑不起来。这几年我还去过不少乡村去调研,看过许多留守的老人们吃的是那样简单,大多是一盘自家种的青莱,要加莱还是一盘自家种的青莱,衣服是那样简朴,一件衣服还是“新三年旧三年”。其实不用去乡村,到城市的建筑工地去看,那些民工不也是吃得那样简单,穿得那样简朴?      城市的变化可以用“日新月异”来描述,但这里的乡村还可以用“依然如故”来形容。不变的乡村是因为“体制墙”还在。      十年前,我国的财政收入还不到1万亿元,2008年财政收入6.13万亿元,去年的财政收入有望接近7万亿,财政收入十年差不多增加了6万亿,而且还有2.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那些偏远乡村却又有多少变化呢?在2000年中国的财政收入突破1万亿元时,那时我就想,如果增加一倍达到2万亿时,中国是不是可以解决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让农民看得起病,老有所养,没有!如今接近7万亿,仍然是没有!只是公款招待、公车消费、公款旅游在增长,这“三公”早超1万亿元。      无疑,中国的经济发展壮大了,中国的城市快速发展了,但中国农村呢?也发展了,但比较缓慢。这几年,国家惠农政策很多,取消了农业税、乡统筹、村提留,种田还有补贴……这些都让农民的生活得到改善,但这些改善与中国的改革成果,经济的突飞猛进却显得并不协调,这个不协调当然是“蛋糕”农民得到的只是一小块,大多被城里人瓜分了,尤其是公务员这支庞大的队伍占了很大的份额。      中国农民还有多少仍然处在贫困之中?按照我国官方的统计农村贫困人口是1500万,的确是比十年前减少了。但世行发布报告称中国贫困线与国际标准差距悬殊,中国仍然有2.54亿人口处在国际贫困线以下。悬殊这么大,当然是中国在统计贫困人口上没有与“国际接轨”。如果按照世行的人均一天支配1.25美元,一年就需要人民币3190元的可支配收入,如果按照这个数字去推算,中国的贫困人口还会不会高于2.54亿人口这个数子?就是有2.54亿贫困人口,那也是我们的耻辱!去年底农业部公布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遭到了网友一边倒的责问,认为是“被突破”。农民的纯收入不象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那样是实打实的票子,它包括口粮、柴火,甚至来年的种子,真正的可支配收入并不多。      中国的富人越来越多,但没有一个能像比尔·盖茨那样慷慨,中国的富人不是不了解穷人的困苦生活,而是少了比尔·盖茨的那种怜悯之情。在哈佛的《我们能为世界做什么》演讲中,比尔·盖茨如此说:“人类的最大进步并不体现在新发现上,而是在于如何应用这些新发现来消除不平等。无论是通过民主制度、强大的公共教育、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或者广泛的经济机会,消除不平等才是人类的最大成就。”当他谈到世界上每年还有50万儿童要致死时,他说,“这个世界为什么会允许那么多的孩子死去?答案很简单,也很残酷。拯救这些孩子的生命在市场上不会得到回报,政府也没有为此提供补贴。这些孩子会死去,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没有改变市场的力量、没有影响政治的话语权。”是啊!中国农村最根本的东西没有变,农民的命运没有多大改变,几乎还被排斥在社会体制之外,难道不也是他们没有改变市场的力量、没有影响政治的话语权? 我要评论(262)[
随记----送别有感 姐她们一家走了.送她们到车上,她心不在焉的样子,似乎有事在心里,还没有充分的准备上车----是为什么呢?还有什么要办?还有什么要买?在几秒的犹豫之间,她还是上车了.这一幕,仅此一幕,留在我心里,突然有些涩.还有些什么没有办好吧?姐是那种和有我很大不同的人,她风风火火,热热辣辣,急急忙忙,很深很深,很真很真,大处海阔天空,细处弱风扶柳,而我却相反多了.回来几天,兄弟姐妹一个浩大的集会,来来往往,热热闹闹,白天和黑夜都会颠倒,累是累些,悃是悃些,但一共才有几天啊,她一走,这热流便也会走的,逐渐消失,有些落寞,有些伤感....返回来的路上,一直有些酸涩.再盛大的宴会都要有结尾的,从繁华趋于平寂;最不耐散场,而有起落就会有散场的,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过着一个起落的新鲜呢?平淡的心如果没有了起落.聚散的承受,缤纷的悦目怎么能够消受?人生又如何做到没有遗憾?小小的遗憾,有的是可以忽略的,仅一点从心掠过而已.常常我对孩子说起,过去对我印象很深的一句话:是一位作家说的,在行将闭目的时候,了无遗憾---大意是这样的,我很淡迫,用一种看云赏花的理念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努力做到最好,小事是可以这样尽力的,大事也可以吗?我以为自己已经很淡定了,可以淡定了,而今年的秋天刚刚报道,我又陷入敏感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