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我8 本人我8
人的背后总有黑暗的影子,但你看到身前的光芒了吗?
关注数: 18 粉丝数: 60 发帖数: 4,607 关注贴吧数: 9
感觉老郭那句名言也适合送给国内的毒品合法化支持者 不明白任何情况就劝你一定要大度的人,这种人你要离他远一点,因为雷劈他的时候会连累到你。 转自知乎: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是怎么看待中国禁毒的? 当年在悉尼修“新闻分析”这门课的时候,教授是个五六十岁的白左老头。 平心而论,教授虽然给分特别严,但总的来说教学水平还是相当不错的。这种一辈子搞学术的老头子大家都懂的,没啥坏心眼,但是一辈子衣食无忧但是对社会复杂人心险恶估计不足。 这老头相当不喜欢中国。某些大家心知肚明耳熟能详的事情他自然是隔三差五提一提。然后就会借此提到我国政府的社会管制过于严苛,为了追求稳定不择手段。 “一个开明的政府,应该能让他们的国民有追求娱乐的权利。没有过度成瘾性的软性毒品比如大麻不应该被管制。大麻和电子游戏没有什么差别,就是人们选择用来暂时离开现实生活的一种方式而已。” 我跟他解释了中国政府的一些为难之处,比如大麻容易让人放松对成瘾性毒品的警惕什么的。 但是他说: “中国政府管制下的新闻媒体,成为了政府的宣传喉舌,过度渲染了大麻的危害性。我年轻的时候也尝试过大麻,在座的各位你们可能也有不少尝试过。我可以在这里大方的说,上个月我在我儿子背包里也发现了一些,他很害怕我责罚他,但我告诉他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只要注意克制自己就行。” “我相信我儿子的控制力,我希望中国政府也可以如此相信他的人民。” 这句话说完之后,当时坐着几十号人的教室里响起了经久不衰的掌声,一度我自己都怀疑大麻成瘾性是不是没有这么强。 转眼一学期过去了,不巧下一学期我又选了他的课。然而这个平日连发烧都坚持来上课的老头子却连请了两周的假。 第三周他来了,面容憔悴。 一进教室,他看到我一如既往地坐在第一排,就对我点了点头,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人到齐之后,他说:“你们中不少人上学期也上了我的课,可能还记得我提到的毒品管制的问题。而你们中的一些人现在可能也知道了,我儿子,不久前在街头交易毒品被抓了。他和我承认,在习惯了大麻之后不久就又尝试了一些真正的药剂。他可能会被送到强制戒毒所。” “我曾经质疑过中国政府对大麻的管制力度过大,是有辱人权的做法,但现在看来其实并不是毫无意义的。我也希望,你们能控制你们自己,不要毁了你们的未来。” 老实说当时虽然还是有点幸灾乐祸的感觉,但总得来说我对老头子还是非常同情的。 我举这个例子是什么意思呢? 我是想说明,人的悲喜是可以相通的,但是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必然不相通。同一个国家的国民,尚且会因为处在不同阶级之中而对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看法。更何况是不同国家不同阶级的人。 白左的诞生绝非是有一些人出生的时候丧失了物竞天择的生物本能,而是长时间出于较为温和无虑的环境之中,自然很难去理解和想象当他们一周浇两次草坪的时候,有人买不起一瓶矿泉水。他们生活在富人区之中,打交道的都是衣着光鲜的高素质人士,就连出租车司机也都是一周双休每天八小时年收入两三万美金的中康家庭,他们不能体会贫民窟的人为了一根烟就能抄刀干个你死我活。 也正是因为如此,面对一些能够让社会稳定但是会让他们丧失部分自由的强管制法令的时候,他们会本能倾向于抵抗。 值得庆幸的是,他们这辈子只要不主动作死,圣母心害不了他们,因为他们生活环境太温和了。但是,要是他们主动作死,引入一些危险的因素进入他们的生活环境,比如毒品比如难民。。。
转一个知乎上的说法,感觉有道理 说点粉丝可能不太爱听的话,一些粉丝心态的问题。毕竟现在600万粉丝,虽然都是喜欢同一个人人,但每个人也都是独立体,同一件事情不同人都是不同的看法。 比如这几次微博事件。其实从根源我们能发现同类粉丝不同个体一些互相矛盾的心理。 比如一个德云社的其他成员在微博里提到了张云雷,然后有一部分张的粉丝就觉得你在蹭我家热度。又比如另一些德云社成员基本没提过张云雷,于是有另一部分张的粉丝觉得你其他德云社的成员都有提到,就是没提我家辫儿哥哥,你们在孤立他,你们在嫉妒他。这样的情况其实从张云雷出现大量粉丝时就已经开始了,无论其他成员在微博里提不提张云雷,都会导致张云雷的个体粉丝出现矛盾的心态,而这两种不同的心态和不同张云雷粉丝的性格和经历有关,是没法统一事。可能除了像郭德纲于谦这些人在微博里提到张云雷没事,大部分尤其是师兄弟们不管在微博有没有提到张云雷都会让粉丝出现两种不同的心态。不仅仅是微博,舞台上也是,其实德云社的人在台上提到其他成员是非常非常的事,但到了张云雷这边就变样了,有些人觉得谁在台上(八队以外)提张云雷就是在蹭热度,尤其是年纪小点的粉丝更有可能出现这样的心态,然后弄的大家都不太敢在舞台上提到张云雷,就算提到也必须要小心加小心,德云社的相声本来就经常互相砸挂,砸谁都没事,砸张云雷就可能出事。时间久了,没有人提了,又有另一部分粉丝觉得那些德云社的成员在台上都不提张云雷,说好的德云一家亲呢,难道只是说说而已。 除了微博和舞台,现在很多德云社相关的新闻里,如果主角不是张云雷,又提到张云雷,绝对下面会出现酸溜溜的声音说在蹭张云雷的热度,而其他德云社成员不管谁出现在谁的新闻里,都没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如果有也只出现在一些主角不是德云社的人的新闻里,比如那些姜大师,李博士的新闻里,非要提到郭德纲啊,德云社啊,然后下面有人说他们在蹭热度。
知乎上看的,近期风波推手可能不是相声圈同行,而是流量圈同行 问题:感觉有人想搞德云社怎么回事? 有人在搞德云社。此句不用打问号。问题是,谁呢? 这几个月,对手给德云社铺的暗线,已经有人整理过了。持之以恒的破坏德云一家亲,众筹事件,512的蓄力一击,这么做的是谁呢? 做这些事情,第一要懂得粉圈的规则,才能把粉圈那一套玩得这么纯熟;第二,损人这么下功夫,一定是有利己的目的。 首先排除相声同仁,原因1说相声的懂什么是粉圈吗?有点难,更别提利用粉圈了。原因2用相声台上的包袱做攻击手段,说传统相声的同仁没有哪个是摘得干净的,很有可能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原因3主流相声那一群,就算把德云社弄死了,自己也爬不起来,姜昆的徒弟还有几个是说相声的? 所以这次下场的,应该不是相声界的。至于北京台和北京报跳这么开心,是落井下石,但推下井不是他们干的,至少不是他们主导干的。尤其在把张云雷打趴之后,马上翻郭德纲的旧账,是北京晚报走的一步衰棋,他们的幸灾乐祸之心暴露得太明显,导致被当枪使的大家缓过神来了,不但弄不死郭德纲,还有可能反帮了张云雷。估计背后的主导正恨北京晚报恨得牙痒。 那德云社还动了谁的蛋糕?流量圈。 流量圈里的谁呢?让我们看看这些年娱乐圈的流量是如何在流动。 曾经内地娱乐圈是日韩和港台的天下,后来日本明星式微,内地娱乐圈成为韩流和港台的天下,内地明星的生存空间小得可怜。后来有了限韩令,香港娱乐圈被艳照门一棒子打得一蹶不振后继无人,台湾经济环境不好影响了娱乐发展,内地的明星才慢慢得以站起来。才慢慢有了超女,有了TF,有了偶练……可以说,内地娱乐圈才刚刚过上几年好日子。 也是没有外在竞争,日子太好过了,造星变得越来越容易,粉丝也越来越浮躁。流量大量涌入歌手圈和演艺圈,两个圈子拼杀得你死我活,谁也弄不死谁。流量也曾经流向体育界,但体育界的人太单纯了,技能点也不多,抢夺不了多少流量。现在,流量开始进入相声圈了。 相声圈是一个奇特的圈子,一方面都是老江湖,说相声的没好人。一方面都是小学生,对粉圈一窍不通,甚至因为小圈子待久了,连zz敏感度都不够。如果让他们把规则玩转了,凭着这帮老江湖,能不能抢走歌手圈的一块蛋糕?必定是可以的。以后当更多的流量相声演员进入演艺界,还会抢走演艺圈的一块蛋糕。 所以现在最着急的是歌手圈,其次是演艺圈。 歌手圈的大佬们,这几年造星造得不亦乐乎,几个月就能推出一个大团来,长得帅就能做明星,会唱歌会说rap就更了不得了,吸金吸得停不下来。 现在有人要来抢他们的蛋糕,还是一群会说相声会唱歌会唱曲艺会乐器会跳舞会bbox的,可能吗?我要是大佬,也一定要在这帮说相声的还没把规则玩透之前,先把他们玩透了,让他们凉得妈都不认识,再也登不了流量圈半步。 德云社要么继续留在自己的舒适圈,不挡别人的路,不抢别人的饭碗,陪着相声一起慢慢死去。 要么就好好研究一下游戏规则,抖清自己身上的碎屑,铁着头皮杀出去,成魔还是成佛,都将终有一果。
知乎上关于最近毒唯的问题,有个说法似乎有道理 意思是说,德云社已经彻彻底底两只脚都迈进现代娱乐圈,而不仅仅是相声圈了。既然进了这个圈子就要承受和面对这类挑战,说毒唯,咱们不是也有只看郭于的粉丝吗,只不过咱们尽量不让别有用心的人搞的太狠就行,尽量维持粉丝群体间的矛盾平衡就行。 而且,这个“别有用心”的人将不再仅仅是相声界的曲协、同行、起义观众、内定冠军,还有蔡徐坤、鹿晗、tfboys这些被动了利益的小鲜肉们和他们身后的资本,事实上前者的影响力远小于后者,德云社将来要认真面对的更多是后者的进攻。但也和当初大同小异,还是那句话:同行之间才是赤裸裸的仇恨。只不过这些同行将更加阴险、毒辣和不择手段。 马克思说过:矛盾是永远存在的,而且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当年纲丝窝窝和老和部队两个粉丝团体还为了粉丝正宗互掐呢,当时还得老郭亲自出面调解。德云社当年黑八月都过来了,还会考虑不到这种事情的发生吗?没啥,正常现象,按照标准的娱乐圈舆论手段应对就可以。 另外,按照我的《政治相声学》,别说各个粉丝团体保不定会出毒唯型二奶奶高喊:不行,这不二爷。咱们中国五十六个民族还保不定出那些穆/斯/林们高喊:不行,这不清//真。 话说真巧,清真的代表色和毒唯应援的颜色都是绿色。
【破事水】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我的《政治相声学》的? 咋说呢,我算是相声和政治社会历史的双重外行,不打算搞什么学问,拿着三本书去找老郭或者主席啥的,主要还是落一个自己玩,捎带着跟别人分享分享,如果能遇到一二知音就更好了,尤其是隔壁吧和知乎上的各大纲黑朋友们 以前在大学里的追求就是当一个“有品味”的文艺青年,看看书,吟个诗当个小yin人什么的。虽然以前我也看德云社,但没有深入了解其中的一些故事。以前我的思想几乎是接近李博士那种近乎偏执的“反三俗”思想,可能是在象牙塔里待久了吧,不太看得起一些所谓“俗”的行为。 但是后来吧,为了考研减压我开始看德云社,深入了解一些东西。进一步,又看到了德云社一路走来的历史,让我看到了“实践”二字的重要性,至少老郭在为相声的发展不断做出实际的尝试和努力,像相声吧那群人就知道骂街,就能把相声给骂的振兴了吗?德云社办的不好了他们骂,办好了又想在市场分一杯羹。 同样,在学考研政治的时候,硬是把我一个唯心主义者洗脑成唯物主义了,把我一个特别喜欢批评体制的愤青给洗成碍国小粉红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我一直奉为真理。因为我也看到了,那些默默为国家发展办实事的人,几乎没有什么高谈阔论,但却把一个一穷二白的中国搞成了第二大经济体什么的,搞出来新四大发明啥的(当然我也觉得这是捧杀)。而一群跟相声吧一样的叫兽公知们也就知道骂国民性不好体制不好啥的,高铁出事了他们说等一等你的人民,高铁办好了他们又想私有化分钱。 总之,不管是德云社,还是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我从其中看到的理念就是,实干精神务实精神是最可敬的,空谈者是最让人鄙视的。所以我踏踏实实考研,最后我也算成功被录取了,但也明白要走的路还有很长。所以,我搞了这么一套《政治相声学》出来,算是表达我的思想理念。我可以这么说,法国使劲闹黄马甲的那帮人,跟相声吧那帮人性质差不多。 对于这个,叫兽们说:人家好歹能随便闹,中国可以吗?咱们没资格嘲笑人家。 拿到相声这块就是,相声吧说:我们好歹能随便骂郭德纲不好,在德云社和郭吧可以吗?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