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lvlove hellolvlove
关注数: 4 粉丝数: 36 发帖数: 362 关注贴吧数: 7
常凯:收入分配的改革方向是趋向于更加公平 人民网北京11月15日电(朱书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12日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如何更好地理解好三中全会重要精神,今天,人民网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常凯做客强国论坛,以“深化改革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为题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 未来的收入分配改革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常凯表示乐观。他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收入肯定会更好,这种更好让它更公平,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都能享受到这一点。收入分配应该向更公平的方向发展,这是任何一个社会回避不了的问题。一个社会要稳定,经济要持续发展,这种两极分化,这种分配不公正,不可能造成我们期望发展的局面。所以,在这一点上,政府、高层和老百姓是有共识的,但是现在有阻力,有些既得利益是不支持、不配合,而且他可能也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来提出自己的主张和诉求。最重要的是在决策层采纳哪种意见。总体上,如果考虑到国家的长治久安,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在这个问题上就不能再拖延下去。 谈及薪酬改革方案,常凯透露,他也参加过几个讨论,但今年能不能出来不好预测,不过,由于这次三中全会提出分配问题,有关部门会加速让它出台。关于具体内容,常凯认为,这种文件最后是各种因素、各种力量博弈的结果。有些最基本问题能让它更具体化,思路已经有了,但也别指望谁出了个高招,一下子问题都解决了。
民生观·透过《决定》看民生①:让人民感受更多公平   让人民感受更多公平,要将民生改革进行到底,要把民生底线筑得更牢,也要使民生事业更可持续   90后的王朗,从农村老家来到大城市打工,一晃就是6年。尽管城市越来越包容,王朗还是有不少无奈:商品房买不起,保障房轮不上,以后生了小孩,上学也是问题。“回不去的故乡,融不进的城市”,怀揣都市梦想的王朗,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里反复提到的这句话,说出了王朗们的心声。   共享发展成果,人们期待更多实惠、更多公平。改革开放35年,我们告别了物质的匮乏,共享了发展的成果。收入更多了,保障更全了,生活更好了。在享受“更多”成果的同时,人们对“更公平”有了新的期待和诉求。   城里的好学校就那么几个,家长们想方设法择校,没择上的就会觉得不公平;就业压力那么大,有的单位只挑男生,女生就会觉得不公平;大伙收入都在涨,可有的人涨得太快太不合理,涨得慢的就会觉得不公平;每个人都会老去,但养老的前景大不一样,前景差的就会觉得不公平;大城市、大医院医疗资源好,小城市、小医院看病的人,就会觉得不公平。   这些年,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切实分好蛋糕,我们下了很大工夫。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都在努力缩小。但是,与人民的期待相比,还有不小距离。   让人民感受更多公平,要将民生改革进行到底。改革,始终是解决民生难题、促进社会公平的总钥匙。民生领域的许多不公平,往往由公共服务不均等、资源配置不均衡造成。反映社会呼声、回应群众期盼,深化民生重点领域改革,三中全会做出了全新部署: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规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就业歧视;完善收入分配政策体系,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深化医改,使全民医保体系更加健全。正可谓,民生改善无止境,民生改革无终点。   让人民感受更多公平,要把民生底线筑得更牢。民生的底线是什么?是多数人的基本需求,是困难群体的基本保障。民生领域的公平是什么,100个人恐怕有100个答案。对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来说,有个基本答案,那就是民生底线要筑牢。只有把底线筑得牢牢的,把基本需求、基本保障安排得妥妥的,才能实现民生诉求的最大公约数。   让人民感受更多公平,要使民生事业更可持续。居家过日子要量入而出,改善民生也要和经济发展互为循环。最低工资标准提得越高,职工自然越满意。但是太高了,对企业又不太公平。企业成本吃不消,经济发展受影响,反过来也影响职工收入。民生领域的公平,离不开国情考量、离不开发展阶段的考量。   如果有一天,王朗的家乡小城,有着和大城市相仿的基本公共服务,他的都市梦是不是有了更多选择?他的公平感是不是更容易得到满足?这一天的到来,取决于党和政府切切实实的改革,也取决于每一个人扎扎实实的奋斗。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