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打无脑喷子 专打无脑喷子
关注数: 30 粉丝数: 94 发帖数: 7,659 关注贴吧数: 13
退隐若干年诈尸 谈谈Abyss 1266 Phi TC--可能是当今耳机天花板? 已经退烧多年,最近小小的复烧一波,顺便回来看看,这一切开始的地方.... 13年初的这个帖子,记录着我第一套系统建成的喜悦... 回看自己这些快要十年前的文字,心中也涌现出不少回忆... 第一次听到人类总的stax omega震撼的感受,膜拜fazz总的耳机博物馆,西条总路人总面基聚会的欢脱...人类总,西条总,fazz总,路人总,你们还好吗! 本来好几年前围绕HD800搭建了最后一套系统并从此心返音乐,这些年很多有关搭建音频系统的想法都有所改变,对待系统的思路总的来说变得更克制和理性了(简单说就是性价比低的钱咱不花,哈哈)。特别是在体会到了在专业听音室中落地音箱的表现力之后,深感耳机系统的无力。想着可能这就是自己的最后一套耳机系统了把。谁知打脸来的实在太快.... 一口一个的退烧了不玩了,拗不过人类强烈的好奇心。山顶的景色到底怎样?风光是如何的迤逦?或是凛冽?我想,这是每一位勇攀高峰的登山者所向往的。当然这也说明,平时没事儿别老瞎看论坛,看着看着就掉进去了.... 1266版本很多,从早期的一字版,十字版,到之后的phi,phi cc,最终到这只phi tc,可以说是集大成之作。我拿到的这只有装配2020款最新的头带,舒适性上更胜一筹。在谈论声音之前,不得不说这只耳机的佩戴非常的重要,很多朋友在展会上抓起1266戴上,然后就对这只耳机有了糟糕的佩戴和貌似也不怎么样的声音的印象。其实拿到这只耳机,第一件事就是应该找到最合适自己的佩戴方式。视频中我详细说了所有把玩1266的注意事项和声音优化的流程,基本看完这些你对1266就有了个全面的认识。佩戴正确的1266,我可以保证佩戴非常的舒适,甚至比HD800还要舒适。大家参考了我录的视频,下次去听再调节看看,是否赞同我的观点。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bilibili.com%2Fvideo%2FBV1Py4y1q7YZ&urlrefer=1cadf5b205d073cbc245b2bed539d7b3 1266的耳罩佩戴不能死死的压在脸上,这只耳机刚到的时候头梁没有用手掰过,还太窄(掰的方法请见视频)。这时候声音很差,很紧。正确的戴法是要和脸若离若即,将将好碰到脸,甚至留有一丝的缝隙。这时候主要是头梁在受力,耳罩这边非常宽松。耳罩和脸的缝隙太大也不好,这个缝隙的大小会极大的影响低频的量和速度。如果听一些流行/摇滚还好,需要大量的鼓点烘托气氛,低频拖沓一些也没事,如果是古典,则会坏了平衡性。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耳机的高低(通过头梁的橡胶环调节,视频也有说)齿音问题和之前的几代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还会有些刺激,极小范围的用一下EQ也很好解决。 鉴于这里有很多刚刚接触耳机的朋友,我也想把这些年的一些感悟说一说,希望对你起到帮助,少走弯路,钱花在刀刃上。我的当前设备为:pchifi -> chord mscaler -> chord dave -> xi audio formula s + powerman -> abyss 1266 tc/hd800 我的其他耳机基本就都不在听了,全部收藏处理。比如701,990,650,等等。 首先初入音频hifi领域,会面对林林总总各种所谓能提升音质的玩意。保险丝,电源线,强插,再生电源,线材,usb线,避震,吸音盒,人偶,sjdfkldsjfkl23jsd0jf23f 等等 可太多了。那么,这些到底从原理上有没有用?两派已经吵了二十多年了,这种争论也会永远持续下去。单看两派的观点,你会觉得都挺有道理的,有理有据。 本人虽然从全美排名前几名的工程学校毕业,但无奈这个领域隔行如隔山,完全没有资格评论这两派中专业工程师/从业者们的观点。但其实这些原理,理论,对于消费者来说,真的没有那么重要,我们关注的重心应在自身,而不是在这些产品上。即使原理说得通,理论也有效,但咱们听不出来,有用吗?如果即使原理说不通,咱们却能感到音质在改变,那又该如何是好?这就要请到一个好帮手---盲听
转自己很久以前写过的帖子,希望能对初烧朋友有所帮助。 水来水去到七级了啊。。 原文有三个部分,但我现在觉得有两个部分已经不需要了,因为本人之前的帖子已经涵盖了。 废话少说,正文开始。 音频参数/用语详解 了解这些,会帮助我们选到自己满意的耳机。 耳机基本参数: . . 1. 阻抗:阻抗是指在具有电阻、电感和电容的电路中,对交流电所起的阻碍作用叫做阻抗。不要误认为阻抗越小,耳机越好驱动。 . 2. 灵敏度:(这个才是很大程度上决定耳机好推不好推的因素!)可以简单理解为在给一个单位能量时,产生出声波的强度。一般灵敏度在100以上,属于直推即可的耳机。 . 3. 换能方式:简单讲就是如何把电信号转变为声波…目前一共有三种单元,动圈,平板(等磁式),静电。入门机子一般都是动圈。 . 4. 频响:这个很好理解了吧= = ------------------------------------------------------------------------------------------------------------------------------------------ 用语详解 1.直推:其实就是指不通过任何独立数模转换器DAC和独立耳机放大器将播放设备与耳机连接。举个例子,把耳机往电脑自带耳机口一插,就是直推了。 . 2.电脑内置声卡? 市面上绝大部分本人极力反对!比如老虎卡,乐之邦,不会对音质有啥显著提升,光机箱里的电磁辐射就够他们受得了。 那一小部分呢?比如lynx的专业数字卡,这些不坑爹的声卡的统一特征是贵,成千上万。 . 3.HIFI:官方定义是对原是声音进行精确的还原而不存在任何失真引起的音色变化。其实呢,啥是hifi?好听就是hifi~~ . 4.声场:举几个例子大家就应该能懂了…..老烧曾教导我们,戴上有些耳机,你会感觉声音被困在耳边一个拳头大小的地方;有些耳机会使你感觉在一个房间里;有些耳机会感觉在一个大音乐厅;还有些耳机,戴上你会感觉你身处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这一定在说KK….) . 5.动态:声音信号最大声压和最小声压的比,也就是最大声音和最小声音的比…. ------------------------------------------------------------------------------------------------------------------------------------------- 6.(几个音质评价用语) 松香味:弦乐评价用语,是一种弓与弦相擦时特有的轻微噪声,伴随琴声一起发出。 . 空气感:非常抽象,一般是指木管,铜管乐器等吹气的质感,也表示大型音乐演奏时的微妙的空气震动。 . 冷,暖:评价音色用语,冷一般指声音发硬发尖,暖则指声音发软,松散(大家联想摄影中的冷色调,暖色调) . 临场感:较好理解,指给人好像歌手/乐器就在眼前演奏的真实感。 . 总结以上音质评价用语,一般挑耳机上网评测时都会看到,但请记住听觉是最具主观特性的,最好能自己进行试听。 --------------------------------------------------------------------------------------------------------------------------------------------- 频谱与听感: . 16—60hz:极低频,能给人强有力的感觉 . 60—250hz:低频,节奏声部的基础音(比如游戏中的打击声,脚步声,音乐中的鼓声,打击乐器) . 250—2000hz:中频,大部分乐器,人声的集中频段,比较重要 . 2k—6k:高中频及高频,包含部分乐器和全部人声的泛音,比较重要 . 6k—16k:部分乐器的泛音(比如小提琴) . . 16k+:这个频段仍有乐器泛音,去掉会影响听感,人耳听觉上限为20k,岁数增长基本大家的听觉上限也就是16k。当然,16k+的作用还是有的,因为人感知声音的方式可不只靠耳膜震动。 总结以上频谱,大家调耳机时不要太看重频响范围,够用就好。
说说直推大耳吧。 我只玩大耳,塞子不懂sorry 以下根据品牌喽: 1.森海:HD25,馒头系列。这两个都是杂食偏流行。 。 2.拜亚:DT235,DT440,DT860. 这三个是这价位欣赏古典乐的神器。 。 3.akg:k550,k551.定位流行,可以兼顾弦乐。这有这俩我觉得还不错,再往上,601,701,akg经典系列,就得上放了。 。 4.歌德,强力推荐。SR60,sr80,sr125,sr225,sr325,定位流行,毎升一级,带来的提升都是可观的。再往上rs2,rs1,gskpsk,就一定要上放了。 。 5. 高斯koss pp,低频挺给力,定位流行。 。 6.创新live系列,1和2都不错,定位流行。 。 7. 天龙d400,d600,定位流行。 。 8. 铁三角除了W5000,w3000,等旗舰次旗舰,其他的感觉直推都不错,ad900,ad1000,ad2000,钛碗,w1000,不同风格大家对号入座吧。 。 9. 极致ED8, ed12,直推就能做到这样真是让我比较吃惊。定位,古典。 三个不太确定的: 1.he400i,本人还没听过,不过hifiman大耳做的还是很不错的,这款平板又是及易推的。 2,飞利浦X1,本人只听过一次,感觉这只耳机极其杂食,目前价格也很好。挺喜欢。不过这只耳机其实上放潜力挺大,不知直推用是否屈才了。 3. final audio 潘多拉,个人听过一次,感觉,感觉..... 定位流行吧。 写在最后,森海和akg的其他低端系列不推荐,比如hd2系,4系,5系。我是从这些玩起来的,hd205,hd448,hd598,说实话,不如去买歌德。
【转】破解脑放神功,你听到声音的改变是你耳朵听到的么?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个很有意思的视频,BBC制作的关于McGurk Effect 的视频。是心理学安慰剂效应的一部分。你听到的,很大程度在于你大脑感知到的其他信息,而不是你耳机发出的声音。 视频中,尽管播放的声音一直是“BAR”, 但是当画面切换为发出"FAR”的口型的时候,你却听到了“FAR”,而不是真正听到的“BAR”。在视频的最后,两个画面同时播出的时候,请尝试切换注意力在不同的口型上……是不是有点毁三观呢? 不太听得懂英语的可以直接跳到30秒处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Y5MDY3MDY4.html&urlrefer=602ab4e23a84408566a9187a48631461 说说个人观点,除去三大件,就是许多人口中“玄学”的部分了。首先这是很不科学的,我们不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东西都叫玄学,努力发掘其中奥秘,其中的原理才是该做的事。线材电处的有效性是不能否定的,但是,到底有多有效呢?有没有许多人口中的 那么有效呢? 说说个人经历,在去年那次升级前,线材一直都在用某某(不打广告)纯度一般的OFC莲花插,等我那台胆机到了后,有朋友给我建议,说胆机再用这条线,可能高频就要消失了。回家赶紧听听,好像.....真消失了......赶紧去物色新线材,最后收了某某一条镀银OCC rca线。回家看着,这屏蔽层,泛着银光,心情大好!插上一听,嗯,不错!一首梁祝小协,婉转动听,和原来相比犹如撩开云雾一般。满意了。 线材带来的升级不容否定,但究竟是线材本质带来的升级多,还是心理带来的升级多?线材带来的升级有时能不能达到人耳辨析范围?我们无法得知。就个人而言,周边的升级带来的效果有百分之六七十,是心理的作用。 但这有什么不好?想必大家听次旗舰的时候,心中总是别扭的,毕竟和旗舰仅一步之遥。这时,为啥不升级?拿钱买快乐,我是绝对会做的。 最后,谢谢johsonchou。
浅谈音乐之间的“贵贱” 这两天吧里对于音乐“贵贱”的讨论忽然多了起来,“古典是渣”“流行是渣”“人声是渣”,这些都是我不愿意看到的。作为一个非音乐系的骚年,作为一个热爱所有音乐的,不惜买来四只耳机就为完美演绎所有音乐的屌丝,我想谈谈自己的想法。 。 。 音乐到底有没有好坏贵贱? 首先,什么是古典?我也就不去照搬度娘了,说说自己的理解,首先,古典≠大编小编歌剧。古典古典,首先他得“古”,古老。“典”则是经典,不被历史的长河所埋没的曲子,永恒的经典。(所以现代的交响等写的再好,也不能算古典。)而现在的流行乐坛,鱼龙混杂,古典当然能把“鱼”比下去,不需质疑。而“龙”呢?我的答案是:不一定。 。 。 许多朋友都潜意识里认为古典一定是富有深刻内涵哲思的,这些现代的曲子都比不了,所以古典要更高雅。一支曲子的高度与深度,取决于作曲家的思想深度。其中,有人为了功利作曲,有人为了国家,有人则为了全世界,全人类。拉德斯基家族的曲子应该被大家广泛的认同为“古典”,在我看来,除了曲调优美,他家的曲子毫无内涵可言。附庸风雅,勾心斗角,一己私利,一对父子争得死去活来。而所谓“低贱”的流行乐呢?随便举三个例子,约翰列侬,MJ,和阿姆斯特朗。他们三个的代表作我想大家一定很熟悉,心系全人类的幸福,全世界的和平。古典也就是当年很火的流行乐,到了现在就成了古典。我们的流行乐再过几百年,能经受住时间考验的,照样会被称为古典。所以,古典是不该有那“神秘光环”的,是不该被认为天生高贵的。 。 。 有的朋友认为人声是低俗的,而乐器是高贵的。这也相当可笑。乐器,说到底就是人造的玩意,既不是上帝赐予,也不是鬼斧神工。而人的声带,才可以说是纯天然的,上帝赐予的礼物。当然,我并不是偏担人声,不管乐器还是人声,都能够直击人的心灵,乐器的那层“神秘光环”是不能有的。 。 。 本人从小学开始听周杰伦,一直都是听“红”歌,这种崭新的东西让我十分惊讶。到了初一,开始喜欢上金属与摇滚,说唱。用激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对周遭事物开始提出质疑,这种有力的刺激的表达方式。等到初三左右,忽然感觉自己摇不动了,累了,放置了音乐一段时间后开始喜欢上了纯人声,乡村等。慢慢体会歌手的用情,非常享受的。之后一段时间,开始看动漫了!听ACG,那是出于对这部动漫满满的爱啊!!很快由acg,又转到了轻音乐,最喜欢久石让,他的曲子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古典是在高一开始听的,要问我为什么,曲调好听啊! 最近又开始尝试爵士蓝调,感觉这么一路走下来,那个我最喜欢?哪个我都喜欢。说白了,曲种的区别就是情感表达方式的不同,大家喜欢什么就去听什么,优越感不能有。当然,我最希望ACG迷们去尝试尝试古典,或古典迷去尝试尝试流行,说不定你会喜欢这种表达方式呢。 。 。 断断续续的谈了些,只希望对于曲种的争论能够停止,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毕竟小学生都放假了。本人见识粗浅,望能得到老烧的指正
经验之谈,教你如何成为高端后卫。高手勿看。 本人打后卫已经很久很久了,我觉得也没必要来证明我有多么多么久,废话不多说,这贴教程分为三个阶段,初级,中级,中高。 初级部分: 1。请练习传球。传球务必抬头。 2。请练习倒滑速度。 3。请练习冲撞。 4。倒滑时请把一只手放在胸前。 完。 中级部分: 1。防守时,看人不看球,要人不要球(非常关键)。保持距离,慢慢接近,用杆干扰,用手推。 2。请尽量把球传给距离自己最近的队友,除非你有充分把握。 3。请保护自己守门员,己方守门员摁住球,如果有人捅,务必不要往球门里推,要往外拉,拉出来再揍。 4。请熟练掌握大力抽射。 5。请注意门前的对手,卡住他。并随时保证门前有一个自己人。 完。 中高部分: 1。请练习带球,并能够简单过人。 2。防守反击时,请跟着队伍进攻,并压住蓝线。随时准备射门。 3。自己底线拿球时,请抬头,并做好防冲击准备。 4。不要在自己的守区过多带球,小心玩脱,特别在对手比较多的时候,球请快速出手。 5。防守时,请把对手逼向板墙,并随时注意自己身后有没有漏人,非常重要! 6。迂回是个很好的战术,不要硬突。 7。请不要一直后退,蓝线的时候务必截住。 完。 最后两个小点, 1。冲撞是精髓。 2。体力有损耗请迅速换人,不要硬撑。 全文完。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