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格拉斯灬绿叶 莱格拉斯灬绿叶
单车,单反,钓鱼~
关注数: 190 粉丝数: 453 发帖数: 18,279 关注贴吧数: 34
第一期:齐功牛加点.图文并茂,求加精~ 发多玩论坛,不过看的人少。发这里希望能够给老牛们解惑。 整体重天:装备附带和技能书的学习:霹雳掌:这个我觉得是重天和精修必须满的一个技能。因为不管是化斧拳罡还是悬炽珠还是烈魔爆都有需要。这里精修大家也看到了。优选选择霹雳速攻。增加攻速也就代表这增加秒伤。打高评分的首选条件之一。 魔手摄敌这个技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只加了四重就为了点后面的三精修。因为出了45技能后这个技能只是聚怪了。省下修炼点别的吧 呵呵!化斧拳罡这个技能是齐功牛的最主要的输出技能之一。这个成就了齐功牛超高攻速的神话。。。。大家可以自己看下齐功牛在狂暴后用狂打怪时候的出拳频率。要是现实中10个泰森都能打蒙了。 重天是必满的,精修我要说一下啦。在没有出悬赤珠之前,可以点一下怒,方面群怪输出。后期出了悬赤珠就不用学了。因为没那么多怒气让你挥霍。怒啸长天这个技能也是按照喜爱来说,但是有狂暴领域的齐功牛我非常建议学一个。因为一嗓子下去就是75点怒气(5重天)!这里说下为什么学到5重天,就为了后面的2个精修。一个是攻速提升40点,一个是生命保留5%。有人说话了。我是坦克怎么还能让自己减血呢。这种说法我也认可。所以说按照喜好来。我是为了秒伤来的。悬炽珠,这个无需多解释重天。必满!主要讲一下精修和发珠后的一些小问题。第一个就是漩涡这个精修点我没点是因为没多大用处。原因下面讲。第二个就是弹射这个,没点是因为他老乱跑,本身就是个持续伤害技能,来回乱跑就达不到预期效果啦。第二点注意的就是化斧拳罡这个技能在狂状态下,打不出骨印,这样如果你放出了悬赤珠后,没有骨印珠子不会动。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烈魔爆!这个技能刚能学的时候很多人会认为很垃圾啊 这技能 一碰就打断 伤害还这么低!确实是,因为45点不了精修,这个问题是确实存在的。 这里有2个小注意点:一就是你放出骨印后,再发悬赤珠会吸收掉骨印。这样你接着放烈魔爆就会伤害很低,二就是很容易被打断。但是等到48级出了气护霸体后,你就会感到前途一片光明。我感觉气功注入并不需要学习,除非你不买烈魔骨爆的技能书。最后说一下,巨旋风。这技能刚学,不知道效果。随后评测,或者大神们补充一下。狂暴领域这个技能是牛魔王最强悍的辅助技能,不管是单人还是团队,不管是嗜血牛还是齐功牛。无容置疑!能打到的自己一定要学了。打不到的,就跟我这种悲催货,130W买的。 好了,暂时就说到这里,个人见解谨代表自己。如有不同意见或者建议请回帖,我会认真学习并跟大家探讨。下面附上50级装备属性,宠物图。下期讲一下,速刷黑风挑战。
培林花鼓和滚珠花鼓的区别 自行车中使用的各种滚动轴承(主要是花鼓,中轴,碗组,脚踏),可以简单的分为培林轴承和珠档轴承。 先要说说培林和珠档到底是什么DD。 培林轴其实是大家不太规范的习惯称呼,“培林”是英语BEARING(轴承)的音译,培林轴其实是特指采用工业深沟球轴承总成作为滚动轴承的一种轴。结构可见下图。它的特点是损坏时可以通过更换轴承总成来修补。珠档轴承是由碗,轴档和中间的滚珠构成,它们和花鼓体一起构成一个大轴承,由于滚珠之间不需要像工业轴承那样使用保持架,因此同样尺寸的珠档结构轴承可以容纳更多的滚珠,而且每颗滚珠的接触面积较大,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还有一种叫——滚针陪林,是用圆柱体代替球体作为传动的介质,优点是强度更大,润滑度稍有下降。一般用在中轴,碗组,脚踏等径向受力很大的地方。经常有人问“珠档的轴好还是培林的轴好?”这个不能笼统的回答,因为珠档和培林的结构都有不同的特性和优缺点,可以通过受力分析来说明一下。 受力分析之前,要先说一下轴承的受力特性,见下图可以见到,深沟球轴承受径向力的能力比较强,但是受轴向力的能力很弱;珠档轴承受径向和轴向力的能力都比较强;而滚针轴承由于径向受力面积很大,所以径向受力的能力特别强。 综上所述,在碗组,脚踏这样轴向受力不大,径向受力很大的地方,使用培林和滚针轴承为佳;而在花鼓,中轴这些地方,除了要受到重力造成的径向力之外,还要受到转向,人力等斜方向的轴向受力,所以使用珠档轴承为佳。 顺便谈谈珠档和培林的所谓修复性,珠档轴可以自由卸开,所以可以很方便的调整轴承间隙和拆开维护上油,更换滚珠和轴档零件,缺点就是轴碗在花鼓体上很难拆卸,如果损坏的是轴碗,就比较麻烦;培林轴由于采用工业轴承的总成,如果轴承损坏,理论上更换一个轴承就和新的一样,但是由于自行车零件比较小,轴承和轴之间一般都是靠磨擦力结合,因此要安装到位需要对轴承的一个面平均施力,如果对于外套或者内套单独施力的话,就会损伤轴承的内部轨道以及滚珠,所以需要专用工具才能很好的安装。根据调查,轴承损坏的三大原因就是是安装不当、密封不好及润滑不良。一个润滑良好,安装正确,调整周密的轴承或者珠档,正常的使用寿命都是很惊人的,所以大家其实可以不用考虑花鼓的修复性云云,只要做好保养和维护就OK了。 补充一下:以上言论中间的珠档和培林的比较,都是在同等价位中做的比较,不同价位的轴承,滚珠,滚道的材质千差万别,没有可比性。比如说几百块一对的培林花鼓,必然比几十块一对的廉价珠档花鼓要好的多,但是如果和一千多的XTR花鼓来比,那肯定是远远不如的了。
SID R7 FOX REBA 4个前叉从价格,性能,实用性说一下。 1: SIDXX 3000左右 针对XC比赛设计的叉子 如果在比赛,本人推荐SID ,刚性比原来的老款强悍许多。 2: R7 PRO 1500左右 同样是针对比赛设计的叉子 缺点是对小震动不敏感,优点是价格便宜,锁死能完全锁死。有些车手是希望不要太灵敏,不希望大损耗的,R7是明智的选择。 3: REBA TEAM 2500以上 REBA就不是针对比赛的叉子了,它偏向娱乐,如果要玩得猛一点,那REBA是不错的选择。 4: FOX 4000以上 FOX不用夸了,唯一不满意就是价格贵了点。在有在爬坡的行程上下浮动比较大。 个人建议: 我们每个人买叉子,都有一个目的。有人的希望高级点,有人是希望骚点,有人是想性能好点,同样,有的人是想性能好点,去越野爽点,有人的人是专门比赛,希望能发挥好点,所以,在这我要说下:在大家钱不多的情况下购买叉子。第一要考虑的问题是:我买来干什么?第二个问题是:如果我卖来XXX,我使用率高不高? 对吧? 每个人都应该这样去考虑问题。当然,如果您有5000的预算,那不用考虑。用最好的。但是其实我们有很多时候可以这样做:比如,去买个R7前叉2000多块钱,省下的1500块钱去投资在轮组身上或者车架身上,因为很多车友前叉使用了FOX,轮组还是1000多块的……如果您在投资点钱换个高级别的轮组,那效果是太明显了。 对于没有那么多钱的车友,比如学生。我觉得买个R7是不错不错的选择。 如果是常比赛的车友,SID和R7和FOX都是不错的选择。 以上这4个叉子,每一款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每一个叉子几乎用的感觉都不一样。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钱包问题去考虑前叉问题。在根据自己的使用用途去考虑叉子问题。 以上4个叉~ 是众多车友喜欢的叉子,这4个叉的特点不一,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它们都是好叉
车架到底哪里产的! 比安奇——台湾AIM,就为很多意大利公司生产碳纤维车架,而铝合金车架由另外一家公司Hodaka制造。甚至giant都为bianchi生产车架。Cannondale——铝合金Cannondale车架都在美国生产,碳纤维车架都在亚洲生产。Colnago——目前除了三个入门级别的铝合金车架和CLX碳纤维车架在台湾生产(大概是在Giant)以外,Colnago的车架都在意大利手工焊接。De Rosa(Colnago、Pinarello、De Rosa)——De rosa全部在意大利原产。 Ducati——由Bianchi全权代工 。 Fisher——除了全避震车架以外在亚洲生产,(Trek)旗下品牌,但是是自主经营!Fuji——富士现在是台湾Ideal公司的子品牌,同时富士车也主要由Ideal生产。Ideal在台湾是可以与giant和merida平起平坐的厂家,也为其他品牌做代工。Haro———一家来自加利福尼亚的Bmx自行车公司,1977年由Bob haro建立。产品全部来自亚洲。Haro拥有masi品牌。litespeed——诞生于1980年,是钛合金车架制作的先锋!litespeed公司为De rosa、merckx、basso、lemond、tommassini等大品牌代工车架。他们的车子都在田纳西州生产,其中还包括Merlin子品牌。另外,Quintana Roo子品牌在亚洲生产。Olmo——意大利品牌,意大利原产Specialized闪电诞生于1974,由Mike Sinyard创建。闪电是一家长期声誉的自行车设计和销售企业。 很多年前,merida公司购买了闪电的部分股份。虽然如此,闪电的总部依旧设在加利福尼亚,由创始者Mike管理。现在闪电的产品主要由merida、ideal、和giant代工。 Time——车架是世界上最高级的碳纤维车架,在法国手工制作。Trek难以置信,美国最大的自行车厂商居然起源于一个简陋的农场仓库。在1976年,Dick Bruck以25美元资本起家,在麦迪逊附近的一个红色谷仓内开始了自己的车架制作。到了1980年,Trek建起了自己的第一个自行车车间。通其他车长一样,Trek在经历多年制作自行车的历史后,把入门自行车的生产线搬到了亚洲。 1992年,Trek引入了至今还在使用的OCLV碳纤维车架制作工艺。这些车架在威斯康星滑铁卢制作。全碳车架则在亚洲制作。 在全世界,Trek是仅次于giant的第二大自行车厂商,在美国,Trek因其良好的销售政策和售后服务而很吃香。 Trek拥有Fisher、Lemond、Klein、和Bontrager等品牌
花鼓声音越大越多越好”这个误区到底错在哪里?(转载) 说到花鼓,几乎每个车友都会想到 HOPE 跟 KING 这两个品牌。以这两个品牌在花鼓领域的地位,估计每个车友都会想将其据为己有。 当然,对于入门车友来说可能并不了解这两款花鼓性能上到底有什么优势,很多车友也对他们性能优势不感兴趣,更多的车友关注的只是他们独特的“声音”。 由于这两款经典的花鼓,塔基的响数很多,声音也很大,这便成了很多车友追逐它们的主要理由。 也让不少车友把“声音大,响数多”直接跟“好花鼓”之间连上了等号。 但是实际上确实如此吗? 一般来说:“优秀花鼓的响数都较多 响声都较大”。 然而这只是在一般的情况下。下面先对花鼓响数做一个简单的讲解 响数:即花鼓塔基转动一圈所发出响声的数量 通常情况下“响数越多”说明塔基“齿牙密度越大”发力启动时塔基空转动的角度越小,因此发力时浪费的力气越少。 (以24响花鼓为例,一圈有24个齿牙就代表每个齿牙之间距离15°,也就是启动时候有一个15°的空转角度是浪费掉的;然后换成120响来计算的话,等于一圈有120个密密麻麻的齿牙,每个之间距离3°,也就是启动时候最多只有3°的空转角度浪费掉。这无疑是对性能的一大提升) 然而一味的增加花鼓“响数”,就可以提升花鼓性能吗?这种做法弊端在哪里?这个问题恐怕没有几位冷静的车友考虑过。 首先一个最简单直接的弱点: “齿牙数量越多>每个齿牙角度越小>齿牙的深度越浅>咬合时候越容易打滑>一旦在骑行的发力瞬间发生打滑将会产生极大危险” 也就是说一味增加齿牙数量的话,会极大地增加“滑牙”的概率,那么究竟要如何做才能在“增加响数”的同时保证咬合的强度呢? 答案也是很直接简单的:“增加发力瞬间同时进行咬合的齿牙数。”看到这里您应该已经明白:“盲目增加响数只会带来安全隐患”这个道理了,然后咱们来谈一谈各个品牌花鼓是如何在技术上解决这一问题的。 首先上图中的前两种花鼓使用的方法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也是比较“传统”的方式: 设计成几个同步的“对称棘牙”+增加棘牙咬合面积额+增加同步咬合的棘牙数…… 普通的对称棘牙塔基结构图片前面的几个花鼓说明图已经讲的很仔细了。 下面说一说乔森的120响花鼓: 首先乔森实现120响的方式是最简单的“制作一圈120个齿牙的齿环”。然后为了解决这120个小齿牙容易打滑的问题,他把塔基的棘牙做得很长并且在上面设计了10来个跟齿牙角度(3°)一样的小牙,使得每次咬合发力时候,都有30多个齿牙一同受力,来避免滑牙问题的产生。 但是这种“使用120个小齿牙然后增加同时咬合齿牙数量”的做法虽然看似科学,却有着他无法解决的弊端。那就是:“他对润滑油使用上的高要求”: 首先说一下乔森花鼓的弹簧结构: 由于乔森花鼓的棘牙面积比较大整体比较长,所以对弹簧的回弹力要求比较高,普通花鼓的“卡圈簧”无法实现对这么大棘牙的完美复位,于是乔森花鼓只能使用那种传统的“圆筒式弹簧”来提供回弹力。 这种对弹簧弹力要求比较高的结构,就决定了他不可以用粘度大的润滑油脂,因为粘度大了,他的弹簧回弹效果就会受影响。而面对3°的细小齿牙角度,任何小小的误差都有可能车让最终的咬合出现问题。况且10多个小牙都是连在了一个大棘牙上通过一个弹簧来帮助复位的,所以一旦出现问题就会令这一整排小齿牙失去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使用者说乔森花鼓的滑牙的原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乔森花鼓原厂用油也换过几次了,不过一直不是十分理想。CB前几年在推广乔森花鼓的时候推荐给买家“换油服务”,也是这个原因。 不仅仅是出厂的润滑油脂有要求,乔森花鼓在后续使用中也要注意维护。因为一旦进了脏东西使得内部的润滑油脂跟灰尘等小颗粒混合,就有可能会影响到弹簧的正常动作,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换油维护了。 所以多年来乔森只是在入门车友中比较受追捧,也一直被冠以“刷街极品”的称号。 那么在“120响的花鼓发力损失小”但是“120个齿牙的花鼓强度差”这个彼此矛盾的问题上,其他大品牌的花鼓都是如何来处理的呢? 以I9花鼓为例(图片右下角),它只是用了一圈60个齿牙,就实现了120响的效果。不但用120响的空转角度(3°)“把发力损失降低到了最小”并且用更大的齿牙角度(6°)提升了强度。 为了同时实现这两个要求,I9采用了一种“不对称棘牙”的设计,就如图片所示,他的棘牙有6个之多,并且每个棘牙上面有3个小牙,尽可能多的增加了同时咬合的齿牙数。最关键的是,他的6个大棘牙每三个一组,两组之间并不完全对称而是有一个3°的错位。 就是这个3°的错位实现了一个很神奇的效果: 当1、3、5三个棘牙的9个小牙咬合在60齿每个齿6°间隔的齿环上时,2、4、6三个棘牙的9个小牙是悬空的,以3°的偏差不与花鼓的齿环接触。当塔基转动了3°之后,就会换做2、4、6三个棘牙的9个小牙同时咬合而1、3、5悬空。 这样就实现了“只使用60个齿的齿环,达到了120响的效果”这一目的。 既增加了“响数”令发力损失更小;有加大了强度避免了太小的齿牙容易引起的滑牙危险。 (当然这里只是通过“响数”问题来分析,实际上I9在齿环锻造方面使用的一系列技术都为最终的强度提升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整体性能的提升绝对不是仅限于“结构设计”,当然这一系列的技术都需要很先进的设备跟高超的技术来支持,这也是I9、KING、HOPE这些花鼓价格昂贵的原因) 然后“花鼓响声大小”又取决于什么呢?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 简单的说:“声音产生于震动”这个是物理常识,这个震动是“塔基上的棘牙与花鼓上的齿环撞击产生的”。 1、越大的齿牙接触面积,力量越大的弹簧自然产生的声音就越大。 以乔森为例他三个棘牙的长度几乎覆盖了塔基360°周长的一半,并且使用的是力量更大的传统弹簧,自然它会产生更大的声音。 2、越稀释、硬度越大的润滑油脂膜减弱撞击的效果越差,声音就越大。 以最最普通的久裕花鼓为例,刚出厂时候塔基装填的油脂比较厚,相对弹簧的力量被减弱,并且棘牙跟齿牙撞击的时候被表面的油膜吸收了一部分震动,降低了音量。但随着不停使用,润滑油的逐渐缺失反而会使得声音越来越大。 3、还有其他很多的因素决定了声音,比如不同的材质或者不同的结构设计都有可能产生不同的音阶高低;甚至有些型号花鼓的内腔还有共振扩音的功能,这些都是影响声音大小的因素。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绝不是声音越大的花鼓就越好” 说到这里,您肯定已经明白: 响数的多少和响声的大小不能完全反映花鼓的好坏 这个道理了 因为不同品牌使用技术和结构的不同,导致即使同样是高端花鼓,响数响声也有区别。 例如刚刚说的I9的花鼓是120响;然后比I9更烧钱的KING花鼓却只有72响!相信不会有人怀疑KING比I9更贵的这个事实 又比如KING的响数只有72,但是咱们台湾的乔森花鼓却高达120响!相信更不会有人觉得乔森会比KING更优秀 说了那么多花鼓“响声多”“声音大”在性能上的优势,最后也客观的评价下他们的弱点吧,毕竟事物都是分正反两面的,“有利无弊”的技术是不存在的。 最大也是最明显的性能负面影响:对滑行效果的阻碍 众所周知,所谓的“120响”也好“高分贝的音量”也好,都是只有在滑行的时候才能发出的。 而这些声音的每次发出,都是一次与轮组滑动方向完全反向的撞击产生的,也就是一次“不疼不痒”的阻碍动作。 诚然,这个阻碍的效果可以说并不大。但是谁也无法否认 “越多的响数产生越多的反方向撞击次数” “越强力的弹簧输出越高力度的撞击阻力” KING也好I9也好他们都投入了很多精力去尽量削弱这部分阻力的效果,但是“同样条件下响数越多声音越大也就意味着更大的滑行阻力跟更差的滑行效果”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