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散骑常侍
魏文散骑常侍
此ID已废。
关注数: 76
粉丝数: 262
发帖数: 8,256
关注贴吧数: 51
巴黎是否有人有曼联vs奥林匹亚科斯第二回合比赛视频吗? 我觉得那场比赛真TM激动人心。想要下载一下录像,最好是詹俊解说的。
巴黎用i5的应该不自少数吧,发几张楼主珍藏的壁纸。 大家有好看的也可以贴上来。 。。。 拿走记得留言咯,
巴黎有赌球的么?今晚怎么买?
有人用新版贴吧吗? 更新完各种不适应
老莫刚才肚子受的那一球应该挺疼的吧 那一球砸肚子上,我勒个去
孙权庙号考 汉魏时期的皇帝死后,所享有的名号有两种,即庙号、谥号。就庙号而言,开国皇帝照例称为某祖,其后的皇帝照例称为某宗,其确定的原则,就是所谓的“祖有功而宗有德”。如东汉的刘秀,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曹魏的曹操,庙号太祖,谥号武皇帝;曹丕,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 刘备是蜀汉王朝的创立者,但是据《先主传》所载,他有谥号“昭烈”,却没有庙号。刘备未能享有庙号的原因,大概是在他去世之时,尚未能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如果以“祖有功”的原则来衡量,其功业尚有遗憾而未圆满。 蜀汉政权没有给刘备奉上庙号,但是后来却有人这样做了。据《晋书》卷101《刘渊载记》记载,十六国时期建立汉国政权的匈奴族首领刘渊,在其称王之时,宣称自己上承西汉、东汉、蜀汉三代汉王朝的统绪,不仅追尊蜀汉后主刘禅的谥号为“孝怀皇帝”,而且还确立自己的“三祖”。据清代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的解释,所谓“三祖”,即高帝太祖刘邦、光武世祖刘秀,再加上蜀汉先主刘备。但是刘渊给刘备所追加的庙号究竟是什么,《刘渊载记》并未明言。不过,《晋书》卷100《王弥传》记载刘渊曾经亲口说过如下一段话语:“烈祖有云:‘吾之有将军,如鱼之有水。’”以“鱼水”比喻君臣,本是刘备对关羽、张飞的谈话,事见《三国志》的《诸葛亮传》。据此,李慈铭断定刘渊给刘备所追加的庙号,便是“烈祖”二字。他的判断,无疑是正确的。 孙权死后所定的庙号,陈寿《三国志》卷47《吴主传》失载,有的学者便误认为孙权死后与刘备一样,也是没有庙号的。其实不然。唐代史学家许嵩所撰的《建康实录》,是记载孙吴史事的另一部重要典籍,其中卷2《太祖纪下》记录孙权之事云:“案:帝四十即吴王位,七年;四十七即帝位,二十四年,年七十一崩。群臣上谥为大皇帝,庙曰太祖。”可见孙权死后是享有庙号的,其庙号即是“太祖”。从诸多史籍记载的情况看,某一王朝的开国皇帝或者奠基者,其庙号往往为“太祖”,如刘邦、曹操即然。孙权享有庙号,陈寿却略而不书,其中原因也值得玩味。在正史的写作当中,记载庙号是君主大事记的重要内容,不可忽略。孙权享有庙号,有关孙吴的史料必有记载,陈寿也不会不知道。既然如此,陈寿在《吴主传》中未记孙权的庙号,就不会是偶然的疏失,而很可能是有意为之。推测其原因,大概是因为蜀汉的刘备没有庙号,而曹魏的曹操、曹丕和孙吴的孙权都有,相形之下显得蜀汉政权典制有缺,于是将孙权的庙号略去,这样刘备在庙号的问题上,就有等同的对象作为陪衬了。如果是如此,陈寿的故国之思便又多了一处证实。 至于刘备谥号“昭烈”二字的含义,《三国志》卷5《文昭甄皇后传》裴注引《魏书》载三公奏曰:“案谥法:‘圣闻周达曰昭,德明有功曰昭。’”可见当时人们认为,君主生前能够全面听取和了解各个方面的情况,或者能够显扬德泽建立功勋,都可以给予“昭”的谥号。至于“烈”字,谥法认为:有功安民曰烈,秉德遵业曰烈,其意义都比较明显。 孙权死后,其谥号为“大皇帝”。此处的“大”字,其含义不是通常所理解的大小的大,而是谥号之一。据苏洵《谥法》卷二:“则天法尧曰大。”意思是能够遵循上天的准则并效法唐尧的行事。显然,这是对君主极高极高的评价了。
大汉天威 太祖 高皇帝 刘邦(前256年-前195年6月1日) 前206年~前195年 -- 孝惠皇帝 刘盈(前211年-前188年) 前195年~前188年 -- 前少帝 刘恭(?-前184年) 前188年~前184年 -- 后少帝 刘弘(?-前180年) 前184年~前180年 太宗 孝文皇帝 刘恒(前203年—前157年) 前180年~前157年 -- 孝景皇帝 刘启(前188年—前141年) 前157年~前141年 世宗 孝武皇帝 刘彻(前157年—前87年) 前141年~前87年 建元 元光 元朔 元狩 元鼎 元封 太初 天汉 太始 征和 后元 -- 孝昭皇帝 刘弗陵(前95年-前74年) 前87年~前74年 始元 元凤 元平 -- 废帝 刘贺(前92年-前59年) 前74年7月~前74年8月 中宗 孝宣皇帝 刘询(前91年-前49年) 前74年~前48年 本始 地节 元康 神爵 五凤 甘露 黄龙 高宗(光武帝时除庙号) 孝元皇帝 刘奭(前75年-前33年) 前48年~前33年 初元 永光 建昭 竟宁 统宗(光武帝时除庙号) 孝成皇帝 刘骜(前52年-公元前7年) 前33年~前7年 建始 河平 阳朔 鸿嘉 永始 元延 绥和 -- 孝哀皇帝 刘欣(前25年-前1年) 前7年~前1年 建平 太初元将 元寿 -- 元宗(光武帝时除庙号) 孝平皇帝 刘衎(前9年-5年) 前1年~5年 元始 -- 孺子 刘婴(5年—25年) 6年~9年 居摄 初始 王莽(前46-23年) 9年~23年 天凤 地皇 刘玄(?—25年) 23年~25年 更始 刘盆子 25年~27年 建世 世祖 光武皇帝 刘秀(前6年—57年) 25年~57年 建武 建武中元 显宗 孝明皇帝 刘庄(28年-75年) 57年~75年 永平 肃宗 孝章皇帝 刘炟(58年-88年) 75年~88年 建初 元和 章和 穆宗(献帝时除庙号) 孝和皇帝 刘肇(79年—105年) 88年~105年 永元 元兴 -- 孝殇皇帝 刘隆(105年—106年) 106年1月~106年8月 延平 恭宗(献帝时除庙号) 孝安皇帝 刘祜(94年-125年) 106年~125年 永初 元初 永宁 建光 延光 -- -- 刘懿(?-125年) 125年3月~125年10月 无 敬宗(献帝时除庙号) 孝顺皇帝 刘保(115年—144年) 125年~144年 永建 阳嘉 永和 汉安 建康 -- 孝冲皇帝 刘炳(143年—145年) 144年~145年 永憙 -- 孝质皇帝 刘缵(138年-146年) 145年~146年 本初 威宗(献帝时除庙号) 孝桓皇帝 刘志(132年—167年) 146年~167年 建和 和平 元嘉 永兴 永寿 延熹 永康 度宗(献帝时除庙号) 孝灵皇帝 刘宏(156年—189年) 168年~189年 建宁 熹平 光和 中平 -- 弘农怀王 刘辩(176年—190年) 189年4月~189年9月 光熹 昭宁 永汉(献帝中平六年十二月,“诏除光熹、昭宁、永汉三号”) 无 孝献皇帝 刘协(181年-234年) 189年~220年 中平 初平 兴平 建安 延康
鲜卑七部--乞伏鲜卑 第六章 乞伏氏 编撰者写在开篇的话: 继《慕容氏》、《宇文氏》、《拓拔氏》、《段氏》、《秃发》之后,这是鲜卑系列的第六篇。 至于本篇是否为这个系列的最后一篇,我也说不清了。希望不是吧。 以后,如有时间,也许会继续写写独孤氏,尉迟氏等鲜卑知名部族,只要大家喜欢。 十六国前后有关西秦的史书,即《西秦记》、《十六国春秋》等,均先后散佚。目前所能见到的关于两国的史料,主要是唐代房玄龄等所撰《晋书》卷一二五《乞伏国仁载记》、《魏书》卷九九《乞伏国仁传》以及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的有关部分。此外,还有宋代类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所录崔鸿《十六国春秋》的一些片断。而现存的三种《十六国春秋》均为后人所撰。
鲜卑七部--秃发鲜卑 第五章 秃发氏 编撰者写在开篇的话: 继《慕容氏》、《宇文氏》、《拓拔氏》、《段氏》之后,这是鲜卑系列的第五篇。 十六国前后有关南凉的史书,即《托跋凉录》、《十六国春秋》等,均先后散佚。目前所能见到的关于南凉的史料,主要是《晋书》卷一二六《秃发乌孤载记》,《魏书》卷九九《秃发乌孤传》,以及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的有关部分。此外,还有宋代类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所录崔鸿《十六国春秋》的一些片断。而现存的三种《十六国春秋》均为后人所撰。
鲜卑七部--段氏鲜卑 第四章 段氏 编撰者写在开篇的话: 继《慕容氏》、《宇文氏》、《拓拔氏》之后,这是鲜卑系列的第四篇。 其实我并没认为本文所有的段氏都与鲜卑有关。只是因第一部分的原因,暂时把此文列入鲜卑各部世系考的系列。 还请大家不要误会了。
中山装
武悼天王 冉闵 一楼 杀胡令
各位同门都是从事什么职业的
詹俊这是什么意思呢?嘎嘎 詹俊解说,结尾处说道,曼联虽然在下半场依靠墨西哥前锋小豌豆的进球,在斯坦福桥1:3不敌红魔曼联。。
【换屏800】今天回到家,去授权店问了一下,换个屏幕要800 我的凤舞就是上回说的从2米高的床掉下去,屏幕蹦出来了。 今天刚下火车,就去店里问,是苹果授权店,说要800,吧友觉得这个价怎么样? 可信否?
【求扫盲】 想了解各个朝代的发型及服饰情况。望了解的大神指点 刚才在汉服吧发了同样一篇贴,可惜没人回复,站在转战明吧,我知道明吧的吧友都很热情,望能解我之惑。
掉地上,就这样了。给个建议
不知道用什么标题,就叫背叛吧。 镇楼。
为何冬窗首签迟迟不见动静?? 冬窗已经打开了,怎么还不来强援,难道我魔要祭出最已阵么?
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大伙都说东林的不是。 求解。。为什么吧里都是说东林的坏话,堪比魏忠贤。 求指教。
#我的贴吧10年足迹,共同成长,深藏功与名 贴吧十年,时光匆匆,再回首,白驹过隙一分钟。 那些褪色的青春梦,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玩贴吧的都懂。 贾君鹏,追贴,抢楼,往事如风,足迹不留空。 http://tieba.baidu.com/home/zuji
求助 在线等 请举几个曹操赏罚分明的例子 如题。求助,在线等。 请举几个曹操赏罚分明的例子,最好还有曹操虚怀若谷的例子。 带上人物举几个例子。
各位看过《大明劫》的吧友谈谈你们的感受吧。 如题。 表示楼主只看了预告片,感觉很悲壮的。。大家看过的交流一下。
关于大成国李雄的名族问题 看了陈寅恪老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里提到国过李特是(上宗下贝)人,并不是氐人。而百度百科里关于十六国的记录里多说是巴氐人。。。。。不明白了。。。另外,氐人与巴氐是什么关系? 万能的吧友,解惑吧。。
为什么没上大将军?? 为什么还用扬? 大将军伤了吗??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陈寅恪 最近在拜读陈老的这本书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第一章 魏晋统治者的社会阶级。 看完第一章之后,才知道,原来三国的纷争是儒门豪族和寒门的纷争。 司马篡魏,就是豪族对寒族的胜利,而曹魏篡汉则是寒族对豪族的胜利。 西晋的统治阶级,也就是豪族,生活腐化,造成国家衰弱,八王之乱其实只是个助推器,加速西晋灭亡。
新赛季大家都哪儿看球啊?? 如题。
首页
1
2
下一页